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嘌呤受体P2X4介导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晓翔 池恒瑜 +2 位作者 康玉蓉 寿升芸 何晓芬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8期769-771,共3页
慢性疼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效佳、毒副作用少、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法,因此慢性疼痛的病理机制研究仍然是目前疼痛研究领域的热点。嘌呤受体激活与疼痛调制机制密切相关,嘌呤受体P2X配体门控离子通道4(pu... 慢性疼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效佳、毒副作用少、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法,因此慢性疼痛的病理机制研究仍然是目前疼痛研究领域的热点。嘌呤受体激活与疼痛调制机制密切相关,嘌呤受体P2X配体门控离子通道4(purinergicreceptor P2X ligand-gated ion channel 4,P2X4R)作为嘌呤受体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在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P2X4R在神经病理痛、炎性痛、癌性痛及内脏痛等慢性疼痛的形成、传导和调节中均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就有关P2X4R在不同类型慢性疼痛中的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嘌呤受体P2X4 神经病理痛 炎性痛 癌性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百会、神庭穴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嘌呤受体P2X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黄佳 宋长明 +5 位作者 杨敏光 李建鸿 黄盛 柳维林 陶静 陈立典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神庭穴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和手术组(n=30)。手术组线栓法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90 min再灌注模型,符合纳入标准的24...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神庭穴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和手术组(n=30)。手术组线栓法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90 min再灌注模型,符合纳入标准的24只分为模型组(n=12)和电针组(n=12)。电针组电针百会、神庭共7 d。造模后2 h和干预后1 d、3 d、7 d,采用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进行评定;干预后3 d起行Barnes迷宫实验检测,共5 d;干预7 d后,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缺血侧海马CA1区嘌呤受体P2X7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海马CA1区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干预后7 d,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Longa评分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Barnes迷宫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01),进入错误洞口次数显著增多(P<0.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01),进入错误洞口次数显著减少(P<0.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P2X7受体平均光密度,IL-1β、TNF-α水平均显著提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P2X7受体表达,IL-1β、TNF-α水平减少(P<0.05)。结论电针百会、神庭穴能有效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抑制海马CA1区嘌呤受体P2X7表达,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电针 嘌呤受体 P2X7 海马 学习记忆 炎症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X嘌呤受体在大鼠膀胱ICCs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9
3
作者 方强 杨景 +5 位作者 潘进洪 封建立 李为兵 王永权 丁励蠡 宋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64-566,共3页
目的探讨P2X嘌呤受体各亚型在大鼠膀胱ICCs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制备SD大鼠膀胱组织铺片及冰冻切片,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膀胱组织内ICCs细胞分布情况,并进一步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ICCs细胞上... 目的探讨P2X嘌呤受体各亚型在大鼠膀胱ICCs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制备SD大鼠膀胱组织铺片及冰冻切片,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膀胱组织内ICCs细胞分布情况,并进一步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ICCs细胞上P2X嘌呤受体各亚型的表达。结果SD大鼠膀胱中的ICCs细胞主要集中于黏膜下层、肌束边缘以及肌束间,并相互连接呈网络状分布。在7种P2X嘌呤受体亚型中,ICCs细胞上可检测到P2X2和P2X5两种亚型表达。结论大鼠膀胱ICCs细胞可表达P2X2和P2X5两种嘌呤受体亚型,从功能学上证实嘌呤能信号对ICCs细胞功能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CS细胞 嘌呤受体 膀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血管内皮细胞新型嘌呤受体功能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山丽梅 赵艳玲 +3 位作者 张萍 金城 蔡光明 肖小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1-316,共6页
目的筛选鉴定血管内皮细胞新型嘌呤受体功能性抗体,为进一步研究新型嘌呤受体提供标志物。方法大鼠血管内皮细胞蛋白质免疫BALB/c小鼠,采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构建小鼠抗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单链噬菌体抗体库。利用新型嘌呤受体在主动脉内... 目的筛选鉴定血管内皮细胞新型嘌呤受体功能性抗体,为进一步研究新型嘌呤受体提供标志物。方法大鼠血管内皮细胞蛋白质免疫BALB/c小鼠,采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构建小鼠抗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单链噬菌体抗体库。利用新型嘌呤受体在主动脉内皮细胞表达而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不表达的特点,先用主动脉内皮细胞进行阳性筛选,再用血管平滑肌细胞进行阴性筛选,从噬菌体抗体库中富集主动脉内皮细胞特异抗体。对筛选到的抗体经可溶性表达后,采用离体血管环功能试验,筛选新型嘌呤受体特异单链抗体。采用免疫组化实验对筛选到的抗体进行鉴定。结果经过4次免疫后,小鼠血清抗内皮细胞蛋白的IgG效价为1∶16000,通过噬菌体表面呈现,得到小鼠抗大鼠内皮细胞免疫噬菌体抗体库容量为8×106。4轮主动脉内皮细胞阳性筛选及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阴性筛选富集到约2500株主动脉内皮细胞特异抗体,可溶性表达后,在离体血管环上,经过4轮的逐级淘筛得到一株影响腺苷诱发NO依赖性血管收缩反应的功能性抗体ScFv-B,其抑制率为83.4%±21.6%。免疫组化鉴定此抗体与内皮细胞特异结合,功能性鉴定此抗体对腺苷诱发的肠肌收缩反应无影响,初步认为此抗体是新型嘌呤受体特异性功能抗体。结论本研究通过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抗体筛选和鉴定,得到了新型嘌呤受体特异性功能抗体ScFv-B,为进一步采用表达文库筛选的方法克隆新型嘌呤受体基因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受体 血管内皮细胞 噬菌体抗体库 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藤碱对细菌内毒素刺激的小鼠及巨噬细胞嘌呤受体A2A、P2X_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景 吴阳阳 +4 位作者 周海松 朱瑞丽 易浪 董燕 王培训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97-103,共7页
【目的】探讨青藤碱(sinomenine,SIN)对细菌内毒素(LPS)刺激的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及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嘌呤受体A2A、P2X7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BALB/c小鼠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青藤碱组(剂量分别为40、80、160 mg/kg),青... 【目的】探讨青藤碱(sinomenine,SIN)对细菌内毒素(LPS)刺激的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及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嘌呤受体A2A、P2X7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BALB/c小鼠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青藤碱组(剂量分别为40、80、160 mg/kg),青藤碱组给予腹腔注射青藤碱30 min后,模型组和青藤碱组给予腹腔注射LPS(剂量为15 mg/kg)建立内毒素血症小鼠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脏、脾脏嘌呤受体A2A、P2X7的表达。RAW264.7细胞设空白组、LPS组、青藤碱组,青藤碱组给予青藤碱(300μmol/L)干预2 h后,LPS组和青藤碱组均给予LPS(剂量为100 ng/m L),继续培养8 h后,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TNF-α分泌量,RT-PCR法检测细胞P2X7、A2A m RNA表达。【结果】在LPS刺激下,小鼠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显著上升,肝脏、脾脏组织中嘌呤受体A2A、P2X7的表达显著升高,青藤碱能下调TNF-α和IL-6水平,并抑制A2A、P2X7的表达(均P<0.05);体外LPS刺激下,RAW264.7细胞分泌TNF-α增加,A2A、P2X7的表达增加,青藤碱可抑制TNF-α的分泌,并下调P2X7的表达(均P<0.05),但对A2A的表达有促进作用。【结论】青藤碱对LPS刺激的小鼠肝脏、脾脏及体外巨噬细胞中嘌呤受体P2X7的表达增加均表现抑制作用,而对不同组织细胞中A2A表达的影响不同,相关机制有待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药理学 嘌呤受体 脂多糖 细胞因子 基因表达调控 细胞培养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原文传递
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膜P2X嘌呤受体的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谷远征 殷光甫 +1 位作者 关兵才 李之望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4-170,共7页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了大鼠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TG)神经元膜P2X嘌呤受体的特征。结果发现: 大部分受检细胞(78.9%,142/180)对ATP敏感,ATP-激活电流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少数细胞无反应(21.1%,38/180)。在对ATP...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了大鼠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TG)神经元膜P2X嘌呤受体的特征。结果发现: 大部分受检细胞(78.9%,142/180)对ATP敏感,ATP-激活电流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少数细胞无反应(21.1%,38/180)。在对ATP敏感的142个细胞中,绝大部分引起一内向电流(95.1%,135/142),少数为外向电流(2.1%,3/142),另有部分细胞出现双相电流(2.8%,4/142)。引起的内向电流在小直径细胞(<30μm)上多表现为快去敏感电流,对vanilloid高度敏感;在中等大小的细胞(30-40 μm)上多表现为慢去敏感电流,对vanilloid不敏感;绝大多数大细胞(>40 μm)对ATP和vanilloid均不敏感。此外,电流的波形与细胞直径密切相关。无论小细胞还是中等细胞其I-V曲线均表现出明显的内向整流趋势。我们还研究了ATP-激活电流的动力学特征,并观察了P2嘌呤受体激动剂、拮抗剂的效应。结果提示:不同类型的ATP受体- 离子通道在不同类型的TG神经元上的表达具有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三磷酸 嘌呤受体 三又神经节 膜片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外伤时嘌呤受体P2X4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向正华 吕军 +2 位作者 蒋平 焦炳华 Burnstock G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3-208,共6页
目的:观察大鼠脑外伤后嘌呤受体亚型P2X4的表达水平。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和半定量RT-PCR。结果:脑外伤后P2X4受体表达水平迅速升高,并在损伤后较长的时间内维持高的表达水平;脑外伤早期,损伤区P2X4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是圆形细胞,中后... 目的:观察大鼠脑外伤后嘌呤受体亚型P2X4的表达水平。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和半定量RT-PCR。结果:脑外伤后P2X4受体表达水平迅速升高,并在损伤后较长的时间内维持高的表达水平;脑外伤早期,损伤区P2X4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是圆形细胞,中后期主要以具有突起的细胞为主。结论:脑外伤早期,损伤区P2X4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为小胶质细胞,中后期可能星形胶质细胞为多;由此推测P2X4参与脑外伤时大脑生理或病理生理功能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外伤 嘌呤受体 P2X4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免疫反应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X嘌呤受体及其调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之望 李超英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9-352,共4页
嘌呤受体可分为P1( 腺苷) 和P2(ATP) 受体,在后者的诸亚型中仅P2 X 受体属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超家族成员,P2 Y 受体及其它亚型均为G 蛋白偶联受体。本文介绍有关P2X 嘌呤受体的特性、功能及其调制。
关键词 P2X嘌呤受体 神经元 变构性调制 胞内磷酸化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嘌呤受体P2X7抑制剂BBG对异氟烷麻醉致老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郑彬 应彦璐 +4 位作者 张顺才 佘守章 许立新 邹俊涛 阮祥才 《解剖学研究》 CAS 2016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观察嘌呤受体P2X7阻断剂BBG对异氟烷麻醉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初步探讨P2X7受体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18月龄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C组(对照组)、BBG组、ISO组(异氟烷组)和BBG+ISO组,每组25只。C组和ISO组腹腔注射0.9%生理... 目的观察嘌呤受体P2X7阻断剂BBG对异氟烷麻醉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初步探讨P2X7受体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18月龄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C组(对照组)、BBG组、ISO组(异氟烷组)和BBG+ISO组,每组25只。C组和ISO组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BBG组和BBG+ISO组腹腔注射BBG溶液50 mg·kg^(-1)·d^(-1),连续3 d。第4 d,C组和BBG组持续吸入100%O26 h;ISO组和BBG+ISO组持续吸入1.4%异氟烷麻醉6 h,以100%O2作为载气。24 h后行Mo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认知功能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Iba-1染色评估大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激活程度,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浓度。Sigmaplot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C组比较,ISO组行为学训练第3~5天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探索时间明显缩短(P<0.05),海马CA3区Iba-1阳性染色面积明显更高(P<0.01),海马IL-1β和IL-6含量明显高于其它3组(P<0.01)。与ISO组比较,BBG+ISO组训练第3~5天逃避潜伏期缩短,探索时间延长(P<0.05)。海马CA3区Iba-1阳性面积染色明显更低(P<0.05),海马IL-1β和IL-6含量更低(P<0.01)。结论P2X7受体阻断剂BBG可改善异氟烷麻醉引起的老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是BBG抑制海马区域小胶质细胞激活,进而降低海马区域炎性反应,改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炎症 嘌呤受体 异氟烷 老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_(2)嘌呤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秦葵 任雷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10-613,共4页
P2 嘌呤受体最初被分为P2X和P2Y两种亚型 ,其后扩展到P2T、P2Z 和P2D亚型。 90年代发现 ,一些组织标本对UTP、ATP和ATPγS反应良好 ,而对α ,β MeATP和 2 MeSATP不敏感 ,此类受体被称为“P2U受体”。晚近又证明 ,存在一种对UTP敏感而... P2 嘌呤受体最初被分为P2X和P2Y两种亚型 ,其后扩展到P2T、P2Z 和P2D亚型。 90年代发现 ,一些组织标本对UTP、ATP和ATPγS反应良好 ,而对α ,β MeATP和 2 MeSATP不敏感 ,此类受体被称为“P2U受体”。晚近又证明 ,存在一种对UTP敏感而对ATP不敏感的“嘧啶受体”。据此IUPHAR(Internationalunionofpharmacology)规定 ,任何被核苷酸激活的离子通道型和G蛋白偶联型受体的亚型均分别命名为P2Xn和P2Yn受体。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上述受体的克隆和表达 ,此分类系统得到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_(2)嘌呤受体 P2u受体 嘧啶受体 分子生物学 心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分泌胰腺嘌呤受体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桂林 梁尚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75-1277,共3页
嘌呤受体分为腺苷作用的P1受体和ATP作用的P2受体两大类;P2受体又分为P2X(离子通道受体)和P2Y(G蛋白耦联受体)。多种嘌呤受体亚型表达于内分泌胰腺,并参与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嘌呤受体和配体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并可... 嘌呤受体分为腺苷作用的P1受体和ATP作用的P2受体两大类;P2受体又分为P2X(离子通道受体)和P2Y(G蛋白耦联受体)。多种嘌呤受体亚型表达于内分泌胰腺,并参与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嘌呤受体和配体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并可能成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受体 核苷酸 内分泌胰腺 胰岛素分泌 糖尿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系统嘌呤受体在癌性疼痛机制中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梦婕 肖智 李尤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774-777,共4页
癌性疼痛(cancer pain)是癌症的一种常见伴随症状。临床上对癌性疼痛的镇痛治疗方法较多,但对中晚期肿瘤患者的中重度疼痛其镇痛效果欠佳,因此对癌性疼痛病理机制的研究逐渐成为疼痛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嘌呤受体激活不仅在肿瘤生长、... 癌性疼痛(cancer pain)是癌症的一种常见伴随症状。临床上对癌性疼痛的镇痛治疗方法较多,但对中晚期肿瘤患者的中重度疼痛其镇痛效果欠佳,因此对癌性疼痛病理机制的研究逐渐成为疼痛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嘌呤受体激活不仅在肿瘤生长、转移的相关病理机制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参与癌性疼痛的形成和维持过程。基于这两方面的作用,嘌呤受体可能是一个能同时调控肿瘤生长、转移和癌性疼痛的新靶点,并为临床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神经系统嘌呤受体在癌性疼痛中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 神经系统 嘌呤受体 肿瘤 癌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嘌呤受体与免疫和炎症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双梅 梁尚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12-1213,1216,共3页
关键词 嘌呤受体 免疫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Y及P2Y1嘌呤受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辉 胡勇 李之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6-718,共3页
1嘌呤受体的分类 1929年Drury和Szent-Gyorgyi首次证明了腺核苷酸和腺苷具有生物学效应:如静脉注入腺苷后可引起豚鼠心动过缓、尿分泌抑制和血管舒张等现象.1953年Holton发现刺激神经时其感觉末稍可释放ATP.此后,对于腺核苷酸和腺苷药... 1嘌呤受体的分类 1929年Drury和Szent-Gyorgyi首次证明了腺核苷酸和腺苷具有生物学效应:如静脉注入腺苷后可引起豚鼠心动过缓、尿分泌抑制和血管舒张等现象.1953年Holton发现刺激神经时其感觉末稍可释放ATP.此后,对于腺核苷酸和腺苷药理学和组织反应方面的报道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受体 受体研究 神经递质 腺核苷酸 生物学效应 核苷酸 受体 心动过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嘌呤受体P2X7在人眼小梁网细胞上的表达及分布 被引量:1
15
作者 祝芸芸 左炜 +1 位作者 王恒 张秀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21-724,共4页
目的探讨嘌呤受体P2X7在体外培养正常人眼小梁网细胞上的表达及分布。方法体外培养、鉴定正常人眼小梁网细胞,利用RT-PCR、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正常人眼小梁网细胞上P2X7受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受体蛋白的主要分布部... 目的探讨嘌呤受体P2X7在体外培养正常人眼小梁网细胞上的表达及分布。方法体外培养、鉴定正常人眼小梁网细胞,利用RT-PCR、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正常人眼小梁网细胞上P2X7受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受体蛋白的主要分布部位。结果光镜下观察原代培养的细胞具有人眼小梁网细胞的典型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果表明,培养的细胞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连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波形蛋白染色阳性,第Ⅷ因子染色阴性,鉴定为人眼小梁网细胞;RT-PCR扩增到了P2X7mRNA 152 bp大小的基因片段,Western-blot得到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4 000的P2X7的蛋白条带,免疫荧光法证实P2X7受体在小梁网细胞膜、细胞质及细胞核内均有广泛分布。结论人眼小梁网细胞上有P2X7受体表达,其在细胞内分布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受体 人眼小梁网细胞 P2X7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背根神经节P2Y1与P2Y4嘌呤受体的表达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辉 李之望 +1 位作者 章伟文 陈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790-791,共2页
目的:探讨P2Y1和P2Y4亚基在大鼠背根神经节(D R G)神经元的表达。方法:应用组织水平和多细胞水平R T-PC R方法从不同角度检测了P2Y1和P2Y4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种R T-PC R扩增结果均显示:P2Y1亚型有特异性表达阳性条带出现,而P2Y4亚... 目的:探讨P2Y1和P2Y4亚基在大鼠背根神经节(D R G)神经元的表达。方法:应用组织水平和多细胞水平R T-PC R方法从不同角度检测了P2Y1和P2Y4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种R T-PC R扩增结果均显示:P2Y1亚型有特异性表达阳性条带出现,而P2Y4亚型则无特异性表达条带出现。结论:大鼠D R G的大、中、小细胞中均有P2Y1亚型表达,而无P2Y4亚型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 嘌呤受体 大鼠 表达比 RT-PCR方法 RT-PCR扩增 特异性表达 表达情况 不同角度 细胞水平 阳性条带 亚型表达 神经元 DRG 小细胞 出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嘌呤受体P2Y在免疫炎症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瀚文 季晖 胡庆华 《药学研究》 CAS 2019年第4期218-224,共7页
P2Y受体(P2YRs)是一类由胞外核苷酸活化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s),从属于嘌呤受体家族。P2Y受体的生理激动剂包括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三磷酸尿苷(UTP)、二磷酸尿苷(UDP),核苷酸糖和二核苷酸等。P2Y受体在机体组织内广泛表... P2Y受体(P2YRs)是一类由胞外核苷酸活化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s),从属于嘌呤受体家族。P2Y受体的生理激动剂包括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三磷酸尿苷(UTP)、二磷酸尿苷(UDP),核苷酸糖和二核苷酸等。P2Y受体在机体组织内广泛表达,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研究深入,P2Y受体在炎症、癌症、心血管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显示出作为药物靶标的巨大潜力,P2Y受体的研究对新药的进一步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P2Y受体的分类、结构,药理学特性及以P2Y受体为靶点的潜在药物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受体 P2Y 炎症 免疫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嘌呤受体亚型与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聂永莉 张玉芹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4-436,共3页
嘌呤受体包括P1受体和P2受体。本文综述了P2嘌呤受体的多个亚型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P2Y1、P2Y2、P2Y11和P2X7受体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炎性反应,P2X3受体参与了心绞痛的伤害性反应,P2X4受体参与血管重塑和增强非梗死区心肌的收缩力,... 嘌呤受体包括P1受体和P2受体。本文综述了P2嘌呤受体的多个亚型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P2Y1、P2Y2、P2Y11和P2X7受体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炎性反应,P2X3受体参与了心绞痛的伤害性反应,P2X4受体参与血管重塑和增强非梗死区心肌的收缩力,P2Y2和P2Y6受体与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形成有关,P2Y11受体的多态性可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P2Y1、P2Y12和P2X1受体则参与了血栓的形成。研制P2嘌呤受体各亚型特异性的激动剂和拮抗剂对开发治疗冠心病的新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受体 ATP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蟾蜍交感神经节细胞膜嘌呤受体介导反应的调制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梁尚栋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7-51,共5页
采用细胞外微电极技术,记录离体灌流的蟾蜍椎旁交感神经节细胞膜电位,观察川芎嗪对嘌呤受体介导反应的调制作用。三磷酸腺苷(300μmol/L)可引起神经节细胞膜去极化(n=62)、超极化反应(n=27)以及去极化之后伴随... 采用细胞外微电极技术,记录离体灌流的蟾蜍椎旁交感神经节细胞膜电位,观察川芎嗪对嘌呤受体介导反应的调制作用。三磷酸腺苷(300μmol/L)可引起神经节细胞膜去极化(n=62)、超极化反应(n=27)以及去极化之后伴随超极化过程的双相反应(n=9)。P2受体拮抗剂台盼蓝(500μmol/L)可抑制三磷酸腺苷的去极化反应(n=8);P1受体拮抗剂氨茶碱(200μmol/L)可抑制三磷酸腺苷的超极化反应(n=7)。滴加川芎嗪(1~5mmol/L),神经节细胞膜未出现明显的电位变化。外源性环-磷酸腺苷(250μmol/L)可模拟三磷酸腺苷的超极化反应(n=9)。川芎嗪(3mmol/L)可抑制三磷酸腺苷的去极化反应,使其幅值减少539±95%(n=14,P<001),并能加强三磷酸腺苷所致超极化反应,使其幅值增大1054±245%(n=12,P<001)。在同一标本上,川芎嗪使环一磷酸腺苷的超极化反应加强(n=4)。此外,川芎嗪可抑制三磷酸腺苷引起的双相反应中的去极相,而增大其后的超极相(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三磷酸腺苷 反应 超极化 交感神经节 受体拮抗剂 节细胞 调制作用 一磷酸腺苷 嘌呤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患者P2X7嘌呤受体及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表达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丹丹 杨贝贝 +5 位作者 王许平 高闯 杜晓博 耿丽 张目涵 冯百岁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439-442,共4页
目的探讨P2X7嘌呤受体及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患者肠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80例活动期IBD患者的肠组织活检石蜡包埋... 目的探讨P2X7嘌呤受体及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患者肠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80例活动期IBD患者的肠组织活检石蜡包埋标本、血清样本及粪钙卫蛋白(FC)结果,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58例,包括轻度活动性患者15例,中度活动性患者20例,重度活动性患者23例;克罗恩病(CD)患者22例,包括轻度活动性患者7例,中度活动性患者7例,重度活动性患者8例。另外收集40例结直肠癌患者行外科手术切除的正常断端肠组织作为对照,40名健康志愿者的血清样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肠组织中P2X7嘌呤受体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类胰蛋白酶的含量。结果轻、中、重度UC组P2X7嘌呤受体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χ~2=7.062,P=0.008;χ~2=18.983,P<0.05;χ~2=32.216,P<0.05),且重度UC组高于轻度UC组(χ~2=7.242,P=0.007)。轻、中、重度CD组P2X7嘌呤受体的表达高于对照组(χ~2=5.223,P=0.022;χ~2=5.223,P=0.022;χ~2=11.161,P=0.001),CD各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类胰蛋白酶在各组血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BD组高于对照组,且重度IBD组高于轻、中度IBD组。另外,P2X7嘌呤受体与类胰蛋白酶呈显著正相关(UC:r=0.872,P<0.05;CD:r=0.866,P<0.05)。P2X7嘌呤受体与FC呈正相关(r=0.543,P<0.05)。结论 P2X7嘌呤受体可能通过激活肥大细胞增加类胰蛋白酶的表达参与IBD的发生和发展,检测其变化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P2X7嘌呤受体 肥大细胞 类胰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