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9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1
作者 周婷婷 梁辉苍 +1 位作者 覃仁利 卢宇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2,共6页
目的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2月柳州市人民医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预后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 目的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2月柳州市人民医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预后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2019—2023年共有36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平均年龄(51.8±22.6)岁。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发热(91.7%),其次为呼吸道症状(25.0%)。33例(91.7%)患者存在基础疾病,31例(86.1%)为医院感染,23例(63.9%)发病前实施过侵入性操作。36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中预后不良12例(33.3%),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液基础疾病、住院时间≥30 d、粒细胞缺乏及C反应蛋白(CRP)升高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预后不良有关(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液基础疾病、住院时间≥30 d、粒细胞缺乏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血液基础疾病、住院时间≥30 d、粒细胞缺乏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窄食单胞菌 血流感染 医院感染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与Ⅵ型分泌系统及外排泵的研究
2
作者 柯凌霞 吴竞 +2 位作者 钟峰 唐晓磊 姚文军 《西北药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20-125,共6页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SMA)Ⅵ型分泌系统(type Ⅵ secretion system,T6SS)、外排泵基因SmeABC和SmeDEF的分布情况,探讨T6SS和携带外排泵基因与抗菌药物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4...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SMA)Ⅵ型分泌系统(type Ⅵ secretion system,T6SS)、外排泵基因SmeABC和SmeDEF的分布情况,探讨T6SS和携带外排泵基因与抗菌药物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4年2月医院192株非重复SMA临床分离株,统计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所有分离株的T6SS基因,外排泵SmeABC、SmeDEF基因。使用VITEK-2 Compact仪器及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92株SMA中,T6SS阳性菌株共计47株(24.48%),T6SS阳性菌株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明显高于T6SS阴性菌株(P<0.05),T6SS阳性组患者入住ICU及气管插管、胸腹引流管占比情况均高于T6SS阴性组(P<0.05)。外排泵基因检测结果显示,114株(59.38%)过表达SmeABC基因,且高表达组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高于低表达组(P<0.05),106株(55.21%)过表达SmeDEF基因,高表达组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5)。同时,T6SS阳性组SmeABC、SmeDEF的表达量相较于T6SS阴性组的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T6SS阳性组的耐药率较高,在医院ICU、机械通气及插管的患者中检出率较高,SmeABC、SmeDEF的表达量显著高于T6SS阴性组,提示SmeABC、SmeDEF过表达可能与T6SS阳性菌株多重耐药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窄食单胞菌 外排泵基因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Ⅵ型分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快速检测生菜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3
作者 魏超 代晓航 +3 位作者 张涛 杨强 李辉 刘文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3期303-309,共7页
目的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在即食果蔬中微生物风险监测的应用价值,确定生菜中的危害微生物及蛋白指纹图谱特征。方法对... 目的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在即食果蔬中微生物风险监测的应用价值,确定生菜中的危害微生物及蛋白指纹图谱特征。方法对成都地区50份生菜样品进行微生物的检测,对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生化鉴定和MALDI-TOF MS鉴定,采用维恩分析(包括小于0.85‰偏差)对生菜中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指纹图谱进行拟合,采用系统聚类法对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50份生菜样品中检出1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MALDI-TOF MS获得其蛋白图谱拟合出特征性标识峰指纹图16组,与数据库中超级谱图比对有9组不同标识峰,为生菜分离菌特征峰;蛋白指纹图谱聚类结果表明嗜麦芽窄食单胞指纹图谱有一定来源指向性,但仍需更多数据修正。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生菜中检出率较高,可作为危害风险特征微生物继续研究,MALDI-TOF MS可获得更多农产品中致病微生物特征信息,作为农产品危害识别微生物快速鉴定及差异性分析应更深入的研究和扩大数据量,并建立农产品微生物数据库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生菜 麦芽窄食单胞菌 特征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孔测序检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重症肺炎1例报告
4
作者 黄虎翔 梁超越 吴向春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2期188-191,共4页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炎是一种因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所致的肺炎。采用传统病原菌培养法检测,阳性率低,假阴性率高、周期长,病原学证据短期内无法正确获得,影响预后。本文探讨一种较为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纳米孔测序(NTS)是一种第三代...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炎是一种因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所致的肺炎。采用传统病原菌培养法检测,阳性率低,假阴性率高、周期长,病原学证据短期内无法正确获得,影响预后。本文探讨一种较为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纳米孔测序(NTS)是一种第三代测序技术,相比传统方法优点是它的成本和时间效益,吞吐量高。本文检测了1例由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的重症肺炎。结果表明,该病是由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的感染。本文提供了NTS可以快速识别病原体的证据,这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培养 肺炎 纳米孔测序 麦芽窄食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率变化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辛红梅 牛慧云 +2 位作者 刘晓燕 赵文渊 徐凤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9期155-158,共4页
目的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率变化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统计某三级医院2018~2022年住院患者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耐药率和常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药敏检出438株嗜麦芽... 目的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率变化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统计某三级医院2018~2022年住院患者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耐药率和常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药敏检出43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其对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和氯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19%、7.84%、11.00%和17.59%,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相对较高,为36.3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与碳氢霉希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呈正相关(r=0.880,P<0.05)。结论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可影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合理控制抗菌药物使用、降低使用强度可减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诱导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窄食单胞菌 耐药率 使用强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结合侧向流动试纸条技术快速可视化检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6
作者 季拓 高玉芝 +1 位作者 王彦 高绪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1,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nt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和侧向流动试纸条(lateral flow strips,LFS)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快速可视化检测方法。方法: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特异性序列(NC_010943.1)为模板,设计RPA引...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nt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和侧向流动试纸条(lateral flow strips,LFS)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快速可视化检测方法。方法: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特异性序列(NC_010943.1)为模板,设计RPA引物。通过基础型RPA反应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根据候选引物对的扩增性能及引物二聚体的形成情况筛选最佳引物对。根据最佳引物对,设计探针和修饰引物。在引物和探针中引入碱基错配以消除假阳性信号,建立RPA-LFS反应体系。根据检测线的显色情况,优化RPA-LFS的最佳反应条件。使用临床常见的12种致病菌和12个临床来源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检测该方法的特异性。以10倍梯度稀释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基因组为模板,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收集108例临床样本,将该方法与qPCR检测法和生化培养法对比,对RPA-LFS检测法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及临床应用评价。结果:RPA-LFS检测法在37℃恒温条件下8 min即可完成扩增反应,1 min内可在LFS上观察到结果。该方法灵敏度高,最低检出限为1.107 CFU,并且与其他病原菌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应用于临床样本检测时,该方法与qPCR相比,检测结果准确性一致。与生化培养方法的符合率为99.07%,kappa指数值为0.972,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不依赖于精密仪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RPA-LFS检测方法,能够短时间内精准鉴定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该方法的建立可为及时制定合理的抗菌治疗方案提供信息,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窄食单胞菌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侧向流动试纸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株对焦化废水中多环芳烃萘蒽的降解特性
7
作者 韩姜萍 贾盛文 +1 位作者 接世新 金文杰 《煤质技术》 2024年第6期63-71,共9页
生物降解是去除多环芳烃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仍存在降解不彻底、降解性能不稳定等问题,需采用细菌对其去除效果进行进一步研究。通过柠檬酸钠的共代谢作用强化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株(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JWJ-Y6对萘和蒽的降解效果... 生物降解是去除多环芳烃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仍存在降解不彻底、降解性能不稳定等问题,需采用细菌对其去除效果进行进一步研究。通过柠檬酸钠的共代谢作用强化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株(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JWJ-Y6对萘和蒽的降解效果研究,可为生物法降解焦化废水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JWJ-Y6降解萘的优化条件选择以柠檬酸钠为共代谢碳源、碳氮比2∶1、pH为8.0,与优化前相比,在此优化条件下JWJ-Y6能够在144 h内完全降解100 mg/L的萘,降解时间缩短了24 h;在168 h内对40 mg/L蒽的降解率为77.04%,提高了7.73%。在处理焦化废水方面,JWJ-Y6以柠檬酸钠为共代谢基质,对COD和蒽的降解率分别为77.28%和97.35%。JWJ-Y6降解萘和蒽的代谢途径均为邻苯二甲酸途径。JWJ-Y6降解焦化废水、JWJ-Y6与柠檬酸钠共代谢降解焦化废水、干菌剂与柠檬酸钠共代谢降解焦化废水3种情况都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寡养单胞菌 焦化废水 共代谢基质 降解率 降解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麦芽假单胞菌(P.maltophila)质粒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沈萍 黄敏 彭珍荣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4期355-361,共7页
本文用4种不同的方法对18株嗜麦芽假单胞菌是否含有质粒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其中5株含有质粒。对其中的P2株不同生长期质粒存在状况的研究表明,该菌所含质粒与宿主不同生长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最高含量出现在稳定生长期,当细菌进... 本文用4种不同的方法对18株嗜麦芽假单胞菌是否含有质粒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其中5株含有质粒。对其中的P2株不同生长期质粒存在状况的研究表明,该菌所含质粒与宿主不同生长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最高含量出现在稳定生长期,当细菌进入衰亡期时,其质粒量也随之减少,直至完全消失。 通过双向琼脂糖凝胶电泳、限制酶切分析以及分子量测定等方法,确定了嗜麦芽假单胞菌P2只含有1种质粒,分子量约为4.4×10~6道尔顿。有BamHⅠ、PitⅠ、XbaⅠ、EcoRⅠ和HindⅢ单一酶切位点。该质粒可望进一步改建成十分有用的克隆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 嗜麦芽单胞菌 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孙学春 朱德全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999年第5期275-276,共2页
关键词 嗜麦芽单胞菌 感染 药敏试验 菌种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肺嗜麦芽黄单胞菌感染42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窦建明 王建平 王洪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2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老年人 嗜麦芽单胞菌感染 Xm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中Ⅱ类整合酶基因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19
11
作者 邓笑伟 刘长庭 +4 位作者 李天智 王俊锋 粱立武 黄燕萍 莫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61-1063,共3页
目的检测Ⅰ、Ⅱ、Ⅲ类整合子在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中存在情况,分析整合子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多重PCR方法筛选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整合酶基因。结果Ⅰ类整合子的检出率为13.4%,其中3株菌同时带有Ⅰ类和Ⅱ类整合子,Ⅱ类整... 目的检测Ⅰ、Ⅱ、Ⅲ类整合子在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中存在情况,分析整合子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多重PCR方法筛选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整合酶基因。结果Ⅰ类整合子的检出率为13.4%,其中3株菌同时带有Ⅰ类和Ⅱ类整合子,Ⅱ类整合子的阳性率为3.6%,未检测到Ⅲ类整合子。结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中主要分布Ⅰ类整合子,首次发现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中含有Ⅱ类整合子,Ⅱ类整合酶基因可能增加细菌多药耐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寡养单胞菌 整合子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和药敏分析 被引量:27
12
作者 殷少军 何礼贤 +5 位作者 胡必杰 瞿介明 倪才妹 周春妹 贾曼琳 周昭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1169-1171,共3页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 (ICU)下呼吸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SMA)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药敏情况 ,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期间ICU中 6 8例SMA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及药敏结果。结果 全部患者均...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 (ICU)下呼吸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SMA)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药敏情况 ,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期间ICU中 6 8例SMA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及药敏结果。结果 全部患者均使用过广谱抗菌药物 ,全部有严重基础疾患史 ,83 1%患者免疫功能受损 ,78 6 %患者曾经或正接受气管插管操作 ;药敏结果显示SMA对一、二代头孢菌素大多耐药 ,对亚胺培南高度耐药 ,对替卡西林钠 /克拉维酸钾、环丙沙星、头孢他啶有较高的体外敏感性 ,分别为 77 2 %、6 4 7%和 6 0 7%。结论 严重基础疾病、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是SMA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SMA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替卡西林钠 /克拉维酸钾、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对SMA体外呈现较好的抗菌活性 ,可作为临床治疗SMA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寡养单胞菌 危险因素 下呼吸道感染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所致医院感染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4
13
作者 李艳 刘长庭 +2 位作者 王德龙 康春燕 张智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60-1162,共3页
目的了解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医院感染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临床分离引起医院感染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30株,经VITEK-Ⅱ微生物鉴定系统重新鉴定,微量肉汤稀释法监测14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1∶1病例对照研究,Logistic多因素... 目的了解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医院感染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临床分离引起医院感染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30株,经VITEK-Ⅱ微生物鉴定系统重新鉴定,微量肉汤稀释法监测14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1∶1病例对照研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导致该菌感染的危险因子。结果30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噻肟、氨曲南、阿米卡星高度耐药;但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方新诺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仍保持一定敏感性,敏感率分别为96.7%、76.7%、73.3%、60.0%;独立危险因素为机械通气(OR=7.629)和住院时间>60 d(OR=4.466)。结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60 d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寡养单胞菌 最低抑菌浓度(MIC)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获得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和药敏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潘发愤 金益辉 +5 位作者 苏刚 郑宇 金小亚 廖洪菊 周铁丽 王震龙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09-411,共3页
目的 分析和总结医院获得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对抗生素耐药情况。方法 对 6 5例医院获得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用 VITEK- AMS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鉴定细菌 ,并用其配套 GNS-... 目的 分析和总结医院获得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对抗生素耐药情况。方法 对 6 5例医院获得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用 VITEK- AMS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鉴定细菌 ,并用其配套 GNS- KI或 GNS- 2 0 1卡测定该菌的体外药敏。结果  6 5例患者均有基础疾病 ,其中以各种恶性血液病最常见 ,其次为各种恶性肿瘤 ;6 0 %入住 ICU病房 ;不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 ,化疗、放疗 ,激素使用、意识障碍及各种侵入性治疗为本病高危因素 ;临床表现 :发热 10 0 %,咳嗽、咯痰 87.7%,肺部影像诊断多表现为双下肺斑片状的阴影 ;药敏试验 :该菌对常用抗生素广泛耐药 ,敏感率 >5 0 %的抗生素依次为哌拉西林(91%)、头孢哌酮 /舒巴坦 (84%)、妥布霉素 (77%)、复方新诺明 (6 9%)、替卡西林 /克拉维酸 (6 7%)、环丙沙星(5 3%)。结论 医院获得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多发生在有各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者 ,各种高危因素又促成本病发生 ;临床表现危重复杂 ;该菌耐药现象严重 ,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窄食单胞菌 下呼吸道感染 药物敏感试验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和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陈敏 吕晓菊 +4 位作者 周陶友 尹维佳 刘自贵 李大江 徐世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81-483,共3页
目的 调查我院院内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药敏结果 ,以掌握其防治措施。方法收集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的 3年间 98883例出院患者中 70例医院内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者的临床和检验资料 ,进行回顾性... 目的 调查我院院内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药敏结果 ,以掌握其防治措施。方法收集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的 3年间 98883例出院患者中 70例医院内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者的临床和检验资料 ,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医院感染好发于下呼吸道 (97.0 % ) ,感染者均有严重基础疾病 ,10 0 .0 0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包括机械通气、气管切开、留置尿管、全麻手术等 ,OR值分别为 18.4 5、2 5 .4 5、10 .5 6、5 .39;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钠、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等的耐药率分别为 :85 .9%、92 .0 %、97.7%、4 6 .3% ;且病情重 ,死亡率高达 39.7%。结论 严格掌握各种侵入性诊断、治疗指征 ,作好各种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掌握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有利于防治该类菌所致的医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寡养单胞菌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肖清华 邓泽珍 +2 位作者 毛长庚 李庆安 刘建湘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06-407,444,共3页
目的 :了解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及耐药性特点。方法 :1997年 7月~ 2 0 0 0年 6月从临床送检标本分离 114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对其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和诱导型 β-内酰胺酶测定。结果 :114例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病例中 ,肺... 目的 :了解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及耐药性特点。方法 :1997年 7月~ 2 0 0 0年 6月从临床送检标本分离 114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对其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和诱导型 β-内酰胺酶测定。结果 :114例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病例中 ,肺部感染为 5 8.77% ,泌尿系感染为 2 5 .4 4 %。该菌对氨苄西林、羧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在 6 0 %以上 ,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几乎为 10 0 % ,但对替卡西林 /克拉维酸、环丙沙星、SMZ/ TMP的耐药率在 30 %以下。其诱导型β-内酰胺酶产生率为 6 3.16 %。结论 :治疗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 ,可选 SMZ/ TMP、环丙沙星或替卡西林 /克拉维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 麦芽寡养单胞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暴发流行调查 被引量:12
17
作者 宋青 周飞虎 +2 位作者 马迎民 潘亮 谢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1433-1434,共2页
目的对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暴发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2003年12月25~30日的4例医院感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在SICU同一病房内6d陆续发现... 目的对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暴发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2003年12月25~30日的4例医院感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在SICU同一病房内6d陆续发现4例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病例,感染者均有相同耐药菌谱,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多种抗生素耐药,对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复方新诺明等敏感;其中3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此次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为局部暴发流行;危重患者气管插管和住院时间较长是造成此次感染的主要因素,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一旦发现病房有局部暴发流行,应立即关闭病房,进行终末消毒,将转出的患者分别单间隔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寡养单胞菌 ICU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天然及获得性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8
作者 胡立芬 叶英 +2 位作者 沈为华 李家斌 李旭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54-658,共5页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近年来感染率在不断增加。其不仅对多种抗生素存在天然耐药性,也可同过耐药基因水平转移获得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本文综述了该菌对临床常见药物尤其是磺胺甲基异噁唑/甲氧苄啶的体外药敏情况,并阐...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近年来感染率在不断增加。其不仅对多种抗生素存在天然耐药性,也可同过耐药基因水平转移获得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本文综述了该菌对临床常见药物尤其是磺胺甲基异噁唑/甲氧苄啶的体外药敏情况,并阐述耐药基因对抗菌药物耐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窄食单胞菌 磺胺甲基异噁唑/甲氧苄啶 细菌耐药 耐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4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12种抗菌药耐药性的测定 被引量:16
19
作者 赖福才 白英明 +1 位作者 魏东 耿穗娜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9-250,共2页
为了解广州地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现状和变化趋势以及为预防和治疗该菌感染提供依据。本次调查应用纸片扩散法对广州13家综合医院收集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进行三年抗生素连续监测和结果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2种常用于治疗非发酵菌的... 为了解广州地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现状和变化趋势以及为预防和治疗该菌感染提供依据。本次调查应用纸片扩散法对广州13家综合医院收集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进行三年抗生素连续监测和结果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2种常用于治疗非发酵菌的抗生素耐药率大于50%的有7种,较低耐药率的抗生素有磺胺甲■唑/甲氧苄氨嘧啶(16.3%),替卡西林/克拉维酸(1.7%),环丙沙星(22.8%)和头孢哌酮/舒巴坦(23.7%)。说明本地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现象较普遍,且耐药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因此应加强该菌的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医生根据监测结果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发生的关键在于减少不合理抗菌药物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寡养单胞菌 抗生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中国CHINET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20
20
作者 艾效曼 胡云建 +27 位作者 胡志东 李全 孙自镛 陈中举 徐英春 张小江 汪复 朱德妹 胡付品 倪语星 孙景勇 卓超 苏丹虹 徐元宏 沈继录 俞云松 林洁 单斌 杜艳 张朝霞 季萍 褚云卓 魏莲花 吴玲 王传清 王爱敏 张泓 孔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8-492,共5页
目的了解国内不同地区15所医院2012年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国内主要地区15所医院2012年收集的临床非重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菌株,按统一方案及材料、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细菌药敏试验,按照CLS... 目的了解国内不同地区15所医院2012年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国内主要地区15所医院2012年收集的临床非重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菌株,按统一方案及材料、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细菌药敏试验,按照CLSI 2012年标准判读结果。结果全年共收集2 156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其中住院患者分离2 103株,占97.5%;门诊患者分离53株,占2.5%。6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分离1 410株,占65.4%,小于18岁的患者分离115株,占5.3%。分离自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标本1 770株,占82.1%;分离自血液、胸腹水、关节腔液、脑脊液等无菌体液标本81株,占3.8%。该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左氧氟沙星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10.5%和3.8%,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24.4%。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分离于住院患者及其痰液等呼吸道标本,且多见于6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该菌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固有耐药,但对CLSI推荐的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左氧氟沙星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该菌亦有较好抗菌活性。临床应以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窄食单胞菌 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 抗菌药物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