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年轻人嗅觉事件相关电位的特点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剑锋 倪道凤 张秋航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52-355,共4页
目的:研究正常年轻人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ERP)的特点。方法:嗅觉正常的健康年轻志愿者55例,使用OEP-98C型嗅觉诱发电位仪,以醋酸异戊酯(刺激浓度<1 648×10-6)为气味刺激剂行OERP测试。在刺激间隔优化测试时,分别采用间隔5次(15 s... 目的:研究正常年轻人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ERP)的特点。方法:嗅觉正常的健康年轻志愿者55例,使用OEP-98C型嗅觉诱发电位仪,以醋酸异戊酯(刺激浓度<1 648×10-6)为气味刺激剂行OERP测试。在刺激间隔优化测试时,分别采用间隔5次(15 s)、10次(30 s)、20次(60 s)呼吸的刺激间隔。结果:OERP波形分类:①N1P2型;②P1N1P2型;③P1N1P2P3型;④P1N1P2N2P3型。引出率:正常年轻人OERP的引出率为100%。其中P1引出率为60.4%,P2引出率为100.0%,P3引出率为32.1%。男女引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潜伏期:P1、N1、P2、N2、P3潜伏期分别为(233±32)ms、(365±52)ms、(511±90)ms、(625±56)ms、(717±88)ms;男女各波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幅值:P1、N1、P2、N2、P3幅值分别为(7.22±5.93)μV、(-6.00±2.56)μV、(16.65±8.19)μV、(6.35±3.55)μV、(13.23±6.93)μV;以上各波男女间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1P2幅值为(22.58±8.25)μV,男性为(19.53±6.89)μV,女性为(25.24±8.44)μV,女性N1P2幅值大于男性(P<0.05)。随刺激间隔增加,P2和N1P2幅值增加;潜伏期无显著改变。结论:正常年轻人OERP P2的引出率为100%,P1引出率较P3高,性别、刺激间隔是影响N1P2幅值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事件相关电位 嗅觉 嗅觉测试
原文传递
联合应用OERPs和T&T嗅觉计在嗅觉减退评估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19
2
作者 关静 倪道凤 +2 位作者 王剑 刘剑锋 朱莹莹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3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ERPs)和T&T嗅觉计在嗅觉减退评估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病史采集、耳鼻喉科常规检查、鼻窦CT、嗅球及嗅束MRI检查,分析嗅觉减退患者的病程、病因,联合应用T&T嗅觉计和OERPs测试法对嗅觉减...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ERPs)和T&T嗅觉计在嗅觉减退评估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病史采集、耳鼻喉科常规检查、鼻窦CT、嗅球及嗅束MRI检查,分析嗅觉减退患者的病程、病因,联合应用T&T嗅觉计和OERPs测试法对嗅觉减退患者的嗅觉功能进行量化评估和分析。结果在本组146例患者中,142例患者的主观识别阈及察觉阈结果和客观OERPs检查结果基本一致;但在4例患者中,观察到主观识别阈及察觉阈检查结果基本正常,而OERPs反应波形却不能引出的特殊现象。结论 OERPs作为一项客观检查,在进行嗅觉功能的评估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联合应用OERPs和T&T嗅觉计评估嗅觉功能对嗅觉减退的诊断更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 嗅觉减退 T&T嗅觉 嗅觉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酚吸入调节小鼠抑郁样行为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20
3
作者 徐金勇 李光武 +1 位作者 蔡荣凤 汪华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22-425,共4页
目的研究挥发性的芳香物质-丁香酚(Eugenol,EG)对抑郁症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评价其对抑郁症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C57BL/6雌性小鼠,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CUMS)结合孤养建立小鼠抑郁症模型。... 目的研究挥发性的芳香物质-丁香酚(Eugenol,EG)对抑郁症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评价其对抑郁症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C57BL/6雌性小鼠,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CUMS)结合孤养建立小鼠抑郁症模型。将筛选后的模型小鼠随机分为EG吸入组、盐酸氟西汀组和空白组,给予相应处理5周。并评价小鼠的行为学变化。对抑郁行为缓解后的小鼠,记录EG在不同脑区诱发的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ERP),以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①与干预前相比:EG吸入治疗组4周后悬尾实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周时强迫游泳实验(P<0.05)和24 h糖水消耗量(P<0.01)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盐酸氟西汀组小鼠在治疗2周后强迫游泳实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周后悬尾实验(P<0.05)和24 h糖水消耗量(P<0.01)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空白组在5周后虽然糖水消耗量显著增加(P<0.01),但是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比较显示:EG吸入组缓解后(干预5周后)的抑郁样行为与盐酸氟西汀组缓解后(干预3周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嗅觉事件相关电位显示:在嗅球、下丘脑、海马、杏仁核等部位可以快速地记录到EG所诱发的特征性生物电变化。结论EG的芳香疗法能够缓解抑郁症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嗅觉通路及其相关环路调节脑的情绪反应功能而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 抑郁症 嗅觉通路 芳香疗法 嗅觉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整形术后嗅觉障碍原因的初步探讨
4
作者 刘佳 占小俊 +4 位作者 姚淋尹 高星 胡春华 胡雯 刘剑锋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27-133,共7页
目的研究鼻整形术后嗅觉障碍患者鼻腔通气情况以及鼻腔化学感觉电生理功能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23年期间因鼻整形术后嗅觉障碍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或中日友好医院的30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均为女性,年龄(33±6)岁],匹配30名健... 目的研究鼻整形术后嗅觉障碍患者鼻腔通气情况以及鼻腔化学感觉电生理功能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23年期间因鼻整形术后嗅觉障碍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或中日友好医院的30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均为女性,年龄(33±6)岁],匹配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32±9)岁],对两组受试者分别进行嗅觉心理物理测试(Sniffin′Sticks)、嗅觉诱发电位(olfactory event-related potentials,oERPs)、三叉神经诱发电位(trigeminal event-related potentials,tERPs)和鼻声反射检测。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比较两组间嗅觉功能和鼻腔通气功能检测结果的差异,分析影响鼻整形术后嗅觉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组嗅觉心理物理测试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0.78±3.90)分比(33.66±2.42)分,t=-23.35,P<0.001]。所有患者均可引出诱发电位波形,与对照组相比,患者oERPs和tERPs的N 1波振幅均显著增加(P值均<0.05),N_(1)波潜伏期和P_(2)波形均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患者组鼻腔通气功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给予鼻腔减充血剂后,患者组距离前鼻孔6 cm水平处鼻腔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的黏膜充血状态明显(鼻腔充血指数:40.00%比1.00%,t=2.09,P=0.047)。嗅觉功能与鼻腔容积、鼻阈平面CSA、中鼻甲前端平面CSA相关(P值均<0.05)。结论鼻整形术后患者出现嗅觉障碍可能与鼻腔黏膜局部充血有关,而非鼻腔通气功能的改变或者神经功能损伤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障碍 鼻整形术 嗅觉事件相关电位 鼻声反射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嗅觉味觉功能的临床检测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凌 魏永祥 +5 位作者 张伟 任媛媛 郁迪 李坤艳 郭怡辰 张金峰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625-629,共5页
目的:探讨嗅觉障碍患者嗅觉和味觉功能的改变。方法:284例受试者中,健康人92例,嗅觉功能减退92例,嗅觉功能丧失100例,分别采用T&T、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ERPs)及三滴法进行嗅觉和味觉功能检测。结果:T&T结果,嗅觉功能减退和丧失... 目的:探讨嗅觉障碍患者嗅觉和味觉功能的改变。方法:284例受试者中,健康人92例,嗅觉功能减退92例,嗅觉功能丧失100例,分别采用T&T、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ERPs)及三滴法进行嗅觉和味觉功能检测。结果:T&T结果,嗅觉功能减退和丧失患者跟健康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ERPs结果显示,嗅觉功能障碍患者跟健康人比较N1、P2波潜伏期延长且振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滴法结果显示,嗅觉功能障碍患者跟健康人比较味觉功能有明显减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之间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嗅觉功能障碍患者同时伴有味觉功能的减退,嗅觉和味觉功能的减退与性别关联不大。嗅觉味觉的联合检查可以全面系统反映受试者的化学感觉功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 味觉 嗅觉事件相关电位 三滴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