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部盆地喜山运动Ⅱ幕研究现状及问题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士林 肖焕钦 +4 位作者 林舸 鲁国明 张德圣 夏永健 彭美丽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1-126,132,共7页
渐新世末至早中新世,喜山运动Ⅱ幕促使中国东部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由断陷沉降向整体坳陷转变,造成古/新近系地层的广泛不整合、盆内次级断层发育以及局部地区的正反转构造等特征;并且造成不整合面附近地层的沉积体系发育特征由渐新世末的... 渐新世末至早中新世,喜山运动Ⅱ幕促使中国东部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由断陷沉降向整体坳陷转变,造成古/新近系地层的广泛不整合、盆内次级断层发育以及局部地区的正反转构造等特征;并且造成不整合面附近地层的沉积体系发育特征由渐新世末的滨浅湖、冲积扇和河流—三角洲相沉积为主到中新世的冲积扇—辫状河相沉积为主的转变。文中重点探讨了喜山运动Ⅱ幕活动时限、剥蚀程度、对油气成藏影响以及动力学机制等仍需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其中剥蚀恢复研究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综合利用声波时差、磷灰石裂变径迹以及镜质体反射率等多种剥蚀恢复手段可以有效地研究喜山运动II幕的剥蚀程度。喜山运动II幕的成因主要存在板块碰撞导致的走滑挤压模式和岩石圈弹性回返模式的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 剥蚀 油气成藏 动力学机制 喜山运动Ⅱ幕 第三纪 中国东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山运动对松辽盆地含油气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任延广 陈均亮 +2 位作者 冯志强 林春华 冷鹏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5-190,共6页
通过对新构造运动、天然地震、钻探、人工地震、地层、构造形迹、卫星遥感等资料分析 ,认为喜山运动在松辽盆地可分为 3幕 ;第一、第三幕运动主要受印度板块影响 ,产生的区域主压应力为北东 -南西向 ;第二幕运动主要受太平洋板块影响 ,... 通过对新构造运动、天然地震、钻探、人工地震、地层、构造形迹、卫星遥感等资料分析 ,认为喜山运动在松辽盆地可分为 3幕 ;第一、第三幕运动主要受印度板块影响 ,产生的区域主压应力为北东 -南西向 ;第二幕运动主要受太平洋板块影响 ,产生的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 -南东或近东西向 ;第三幕所产生的北西向构造作用对早期形成的北东向构造圈闭及其中的油气再运移和聚集有重要影响。松辽盆地第三系为压陷盆地沉积 ,表现为地层分布局限、充填碎屑粗、隆起区可作为物源区。松辽盆地第三系构造变形椭球体反映在老第三系沉积中晚期 (4 3Ma以来 )挤压应力方向发生了由南北到近东西向的变化。在白垩纪末的挤压作用下 ,中浅层构造不断壮大 ,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圈闭。中浅层断层为多期断裂活动的叠加产物 ,不同时期的断层具有各自的延伸特征 :青山口组沉积期在近东西向伸展应力作用下 ,主要发育北东、北北东向断层 ;姚家组沉积末在近南北向伸展应力作用下 ,只发育近东西向断层 ;明水组沉积期以后在近南北向左行压扭应力作用下 ,主要发育北北西、北西向断层。明水组沉积末期的构造反转使松辽盆地开始进入生烃高峰期 ,挤压力方向的改变导致了中浅层不同方向的老断层开启 ,形成了多方位的油气运移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喜山运动 第三纪 含油气性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基斯坦盐岭东部新生代演化过程及对喜山运动幕次的响应 被引量:3
3
作者 杜芳鹏 刘池洋 +5 位作者 李聪聪 谭富荣 牛军强 杨创 赵凯 范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53-364,共12页
巴基斯坦盐岭地区位于印度板块北部,与其北部的波特瓦尔盆地一同接受了新生代早期沉积。区内自古新世和始新世的滨海相-海相沉积起,经渐新世抬升剥蚀,中新世以来转为陆相前陆沉积,沉积了巨厚层河流-冲积相碎屑岩,至更新世后期开始逆冲成... 巴基斯坦盐岭地区位于印度板块北部,与其北部的波特瓦尔盆地一同接受了新生代早期沉积。区内自古新世和始新世的滨海相-海相沉积起,经渐新世抬升剥蚀,中新世以来转为陆相前陆沉积,沉积了巨厚层河流-冲积相碎屑岩,至更新世后期开始逆冲成山,而其北部波特瓦尔盆地相应地进入破裂前陆盆地演化期,在其南部形成新的前陆沉积区。盐岭新生代演化过程中两个关键时间点分别为渐新世末和上新世末,前者完成了沉积环境由洋到陆的转变,后者使盐岭隆升成山,改变了区域构造格局,这两个时间点对应喜马拉雅运动Ⅰ幕和Ⅱ幕。盐岭东部地区新生代的演化与印度-欧亚板块的俯冲-碰撞息息相关,且在演化的关键时间点上密切呼应,其新生代演化过程对我国青藏高原隆升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岭东部 印度板块 新生代 喜山运动 盆地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喜山运动期地应力场演化对油气运聚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祁林 韩广玲 张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98-406,共9页
据新构造运动、天然地震、钻探、人工地震、地层、构造形迹、卫星遥感等资料,认为喜山运动各幕在松辽盆地都有表现,第一、三幕运动主要受印度板块影响,产生的区域主压应力为 NE-SW向,第二幕运动主要受太平洋板块影响,产生的区域主压应... 据新构造运动、天然地震、钻探、人工地震、地层、构造形迹、卫星遥感等资料,认为喜山运动各幕在松辽盆地都有表现,第一、三幕运动主要受印度板块影响,产生的区域主压应力为 NE-SW向,第二幕运动主要受太平洋板块影响,产生的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为 NW-SE 或近东西向。现今晚(三)幕期产生 NW 向构造的作用,对中(二)幕期和燕山晚幕期形成的 NE 向构造圈闭及其中的油气再运移和富集有重要影响。新生的 NW 向含油气构造圈闭或油气聚集带,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喜山运动 地应力场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喜山期构造演化与铀成矿 被引量:3
5
作者 田万文 王黎明 田立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08年第3期134-138,171,共6页
分析了松辽盆地在喜山旋回中所处的应力场、喜山期构造运动及所产生的地貌环境,认为喜山期构造运动为松辽盆地砂岩型铀矿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构造地貌条件,主要成矿时间为始新世、上新世。松辽盆地南部盆缘剥蚀天窗区构造发育,成矿作用明显... 分析了松辽盆地在喜山旋回中所处的应力场、喜山期构造运动及所产生的地貌环境,认为喜山期构造运动为松辽盆地砂岩型铀矿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构造地貌条件,主要成矿时间为始新世、上新世。松辽盆地南部盆缘剥蚀天窗区构造发育,成矿作用明显,是寻找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有利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构造运动 松辽盆地南部 铀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成藏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被引量:86
6
作者 李士祥 邓秀芹 +2 位作者 庞锦莲 吕剑文 刘鑫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98-807,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著名的大型中生代含油气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为盆地主要含油层系,该含油层系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山三期大的构造运动。通过中、新生代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应力场分析以及构造热事件研究,结合裂缝性质、...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著名的大型中生代含油气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为盆地主要含油层系,该含油层系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山三期大的构造运动。通过中、新生代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应力场分析以及构造热事件研究,结合裂缝性质、裂缝方位及裂缝中包裹体特征等,讨论了中生界油气成藏与构造运动的关系。研究认为盆地主要发育E—W向、NNE向和NE向三组区域性裂缝。其中,弱充填的NE向剪裂缝为印支期S—N向挤压环境下形成的剪裂缝,或基底断裂形成的诱导张裂缝;近E—W向展布的弱充填裂缝为燕山期NW—SE挤压环境下形成的剪切裂缝;强烈充填的NNE向张裂缝形成于喜山期NNW—SSE拉张环境。盆地中、新生代地层所经历的每一期构造运动都对盆内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起控制作用。印支运动使得盆地沉积了中生界最为重要的一套烃源岩;燕山运动产生的构造热事件使烃源岩达到了生排烃高峰期,使得油气成藏大多定型于燕山期;喜山运动使油气进行大规模的运移和调整,从而使中生界上部油气的分布与基底断裂带走向相吻合。中、新生代这三期构造运动对鄂尔多斯盆地发展和油气成藏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印支运动 运动 喜山运动 构造应力场 裂缝 油气成藏 中、新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藏的改造作用 被引量:18
7
作者 唐大卿 汪立君 +1 位作者 曾韬 冯兴雷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0-238,共9页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是当前我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重要探区和突破区,在对该区约500 km2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结果和区域构造背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构造演化剖面和普光、毛坝场两个典型油气藏的综合特征,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应力场下...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是当前我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重要探区和突破区,在对该区约500 km2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结果和区域构造背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构造演化剖面和普光、毛坝场两个典型油气藏的综合特征,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应力场下宣汉—达县地区构造样式及构造圈闭的形成与后期叠加改造。研究结果显示晚印支期普光、毛坝场等构造已具雏形,燕山晚期构造定型,在中构造层形成大量的北东向构造,喜山期被北西向构造叠加改造。进而从构造角度剖析了喜山运动特别是断裂、褶皱及局部构造的演化对早期油气藏的调整改造作用,研究表明喜山运动对宣汉—达县地区普光、毛坝场等构造圈闭油气藏的空间几何形态、构造演化特征、断裂疏导体系及储盖条件等均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山运动 改造作用 构造特征 油气藏 普光油气藏 毛坝场油气藏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泸州古隆起嘉陵江组油气成藏期的确定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其荣 王廷栋 +2 位作者 李延钧 宋华清 杨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10,共3页
通过流体包裹体分析及其均一温度的研究,并结合烃源岩演化史、储层地温史、岩心薄片镜下沥青的观察,按照油气分段捕获原理,确定四川盆地泸州古隆起嘉陵江组油气共存在4次成藏期,即中三叠世、中侏罗世前后、晚白垩世前后和喜山运动中晚期... 通过流体包裹体分析及其均一温度的研究,并结合烃源岩演化史、储层地温史、岩心薄片镜下沥青的观察,按照油气分段捕获原理,确定四川盆地泸州古隆起嘉陵江组油气共存在4次成藏期,即中三叠世、中侏罗世前后、晚白垩世前后和喜山运动中晚期,分别对应古油藏的形成与破坏期、志留系注气为主期、二叠系注气为主期和油气再分配期。同时,根据储层沥青在镜下的光学特征和在各类孔隙中的分布形态的观察,可定性确定泸州古隆起嘉陵江组油气存在多期注入和叠加的历史,并证实泸州古隆起核部曾经存在一个来自志留系烃源的印支期古油气藏。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应用流体包裹体确定油气成藏期的方法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期 嘉陵江组 古隆起 泸州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四川盆地 中三叠世 中侏罗世 喜山运动 晚白垩世 分布形态 储层沥青 古油气藏 志留系 演化史 烃源岩 古油藏 再分配 二叠系 特征和 印支期 注气 岩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地区侏罗系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何中波 黄志新 +2 位作者 郭强 张建军 辛秀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212-213,共2页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能源盆地,盆地内产出煤及石油,同时在盆地内也发育大量的铀矿化点。克拉玛依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扎伊尔山山前,克拉玛依-夏子街断阶带的上盘,克拉玛依单斜带上。该区侏罗系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始于上世纪五...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能源盆地,盆地内产出煤及石油,同时在盆地内也发育大量的铀矿化点。克拉玛依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扎伊尔山山前,克拉玛依-夏子街断阶带的上盘,克拉玛依单斜带上。该区侏罗系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早是由新疆519大队开展的,并在该区发现了发育于侏罗系中的砂岩型铀矿化点—克拉玛依铀矿化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断阶带 氧化带 中下侏罗统 构造演化特征 喜山运动 成矿远景 岩性岩相 中侏罗统 乌尔禾
原文传递
新疆准南煤田阜康一带煤炭资源分布区地质特征 被引量:19
10
作者 周继兵 曾宪军 樊涛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46-151,共6页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乌鲁木齐山前凹陷(Ⅲ2)之准噶尔南缘凹陷(Ⅳ3)和大龙口凹陷(Ⅳ5)内.研究区内从古生-新生代地层均有出露,其中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和中侏罗统两山窑组(J2x)为研究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为一套...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乌鲁木齐山前凹陷(Ⅲ2)之准噶尔南缘凹陷(Ⅳ3)和大龙口凹陷(Ⅳ5)内.研究区内从古生-新生代地层均有出露,其中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和中侏罗统两山窑组(J2x)为研究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为一套河流-沼泽相沉积为主的含煤碎屑岩建造,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为一套以浅湖-滨湖-湖缘三角洲-泥碳沼泽相沉积的含煤碎屑岩建造.八道湾组含煤层13-23层,可采煤层8-19层,煤的工业牌号以气煤和气肥煤为主.西山窑组含煤11层,可采10层,煤的工业牌号以长焰煤为主.研究区在含煤建造形成之后,又经历了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的改造,强烈的构造活动形成了研究区内自南而北的一系列褶皱和断裂.构造运动对研究区内的煤层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煤炭资源 准南煤田 分布区 阜康 新疆 八道湾组 西窑组 下侏罗统 中侏罗统 研究区 新生代地层 乌鲁木齐 构造位置 含煤地层 可采煤层 喜山运动 运动 构造运动 构造活动 碎屑岩 凹陷 大龙口 准噶尔 含煤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焉耆盆地构造演化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袁正文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35,共3页
根据平衡剖面原理,对焉耆盆地9条构造剖面进行了构造复原。结果表明,燕山早期焉耆盆地处于弱挤压状态,构造变形量相对较小,而主要的变形量集中于燕山晚期和喜山期,但喜山期变形稍弱于燕山晚期。平面上盆地西部变形量较大,东部变形量较... 根据平衡剖面原理,对焉耆盆地9条构造剖面进行了构造复原。结果表明,燕山早期焉耆盆地处于弱挤压状态,构造变形量相对较小,而主要的变形量集中于燕山晚期和喜山期,但喜山期变形稍弱于燕山晚期。平面上盆地西部变形量较大,东部变形量较小。盆地中、新生代的演化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燕山早期弱挤压与同生变形阶段,燕山晚期强烈挤压阶段,喜山期对冲挤压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剖面 复原 构造演化 构造变形 焉耆盆地 运动 喜山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地貌的形成发育和生产利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尚仁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6年第1期57-64,共8页
粤北地貌宏观结构具网格型式,网格内部是盆地,棱边是山地,属次生构造地貌.燕山运动完成了本区构造地貌轮廓,喜山运动是丹霞地貌和北江水系形成发育的重要内力因素,本区新构造运动以大面积间歇拾升为主,幅度不大,新第三纪以来抬升可达70... 粤北地貌宏观结构具网格型式,网格内部是盆地,棱边是山地,属次生构造地貌.燕山运动完成了本区构造地貌轮廓,喜山运动是丹霞地貌和北江水系形成发育的重要内力因素,本区新构造运动以大面积间歇拾升为主,幅度不大,新第三纪以来抬升可达700米或更多,据古地磁资料分析,近100万年以来抬升约达70米.不同地层岩性的垂向差别侵蚀尺度目前已达n×100米数量级,而近100万年以来构造运动幅度差异只有n×10米数量级,所以粤北地貌主要是在100万年以前地壳运动基础上经长期侵蚀形成的,而不是近100万年来活动构造的差异性活动造成的.本文还讨论了各地貌类型组合与各种资源条件的关系,并提出有关生产利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 形成发育 阶地 间盆地 地形 运动 运动 喜山运动 马拉雅运动 新构造运动 粤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活动对莱州湾凹陷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孙景耀 刘松 +3 位作者 王世民 郭铁恩 郭永华 隋桂梅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6年第5期299-303,共5页
通过对莱州湾凹陷构造活动、生储盖组合及所发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认为影响该区油气成藏的构造活动主要为喜山运动和郯庐断裂活动。古近纪晚期喜山运动引起的区域性地壳抬升,使得莱州湾凹陷及其周围凸起东营组顶部泥质盖层遭受剥... 通过对莱州湾凹陷构造活动、生储盖组合及所发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认为影响该区油气成藏的构造活动主要为喜山运动和郯庐断裂活动。古近纪晚期喜山运动引起的区域性地壳抬升,使得莱州湾凹陷及其周围凸起东营组顶部泥质盖层遭受剥蚀,早期形成的古近系下组合油藏中的烃类因埋深变浅或有效封盖层变薄而遭受了严重的生物降解;郯庐断裂活动对区内构造形成、沉积发育、上组合油气成藏起到了重要作用,走滑断层不利于油气运移,地层与断层的产状配置关系控制了新近系上组合油气富集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构造活动 喜山运动 郯庐断裂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平井田断层发育复杂程度及其演化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高峰 卫金善 +1 位作者 窦文武 杜志刚 《能源与环保》 2017年第6期78-81,86,共5页
为掌握长平井田断层发育复杂程度,通过以相似维为特征值的分形理论对其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区。同时,通过整理长平井田所在区域地质演化史资料,探讨了长平井田断层形成演化机制。研究表明:断层在井田东部较西部更为发育,北部较南部更为... 为掌握长平井田断层发育复杂程度,通过以相似维为特征值的分形理论对其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区。同时,通过整理长平井田所在区域地质演化史资料,探讨了长平井田断层形成演化机制。研究表明:断层在井田东部较西部更为发育,北部较南部更为发育。复杂区集中于井田北部中段,而井田西南部为断层发育简单区。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使长平井田分别受到近SN向和SE—NW向挤压应力场作用而形成构造线呈EW向和NE—NNE向的逆冲断层带,后经喜山运动NW—SE向拉伸作用,先期逆冲断层发生构造反转,促成现今由正断层控制的井田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相似维 印支运动 运动 喜山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部地质构造特征及与油气藏的关系
15
作者 张振春 张宝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6年第3期74-80,共7页
本文对塔里木盆地西部作了构造体系控制油气建造的研究,内容包括:1.本区构造运动发展阶段简史;2.构造体系控制油气网络的模式;3.喜马拉雅、新构造运动与油气的形成和改造;4.简要结论。
关键词 地质构造特征 油气藏 构造体系 新构造运动 塔里木地台 开阔台地 构造高点 油气运移 拗陷带 喜山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克孜勒陶盆地聚煤条件分析
16
作者 贾智勇 《西部资源》 2016年第6期12-14,共3页
通过对盆地地质特征及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分析,结合煤层赋存规律,认为该区早—中侏罗世为主要成煤期。区域上含煤地层受挟于铁克里克断隆和麦盖提斜坡控制。呈北北西—南南东分布。成煤期后构造运动燕山运动影响微弱,受喜山运动影响造成... 通过对盆地地质特征及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分析,结合煤层赋存规律,认为该区早—中侏罗世为主要成煤期。区域上含煤地层受挟于铁克里克断隆和麦盖提斜坡控制。呈北北西—南南东分布。成煤期后构造运动燕山运动影响微弱,受喜山运动影响造成含煤层位的不连续性,剥蚀或出露山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构造演化 成煤期 喜山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禹县蔡寺—白沙区滑动构造形成机制浅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田惠娟 陆拴喜 宋振西 《中州煤炭》 2009年第4期28-29,95,共3页
介绍了蔡寺—白沙区方山滑体、苌庄滑体及蔡寺滑体3个主滑体的特征及其滑动构造要素的构成——上覆滑动系统、主滑面、下伏系统;分析了其滑动构造形成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岩石的物理性质差异和外动力作用是由喜山期伸张性断裂和重力... 介绍了蔡寺—白沙区方山滑体、苌庄滑体及蔡寺滑体3个主滑体的特征及其滑动构造要素的构成——上覆滑动系统、主滑面、下伏系统;分析了其滑动构造形成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岩石的物理性质差异和外动力作用是由喜山期伸张性断裂和重力滑动构造所致。该结论对地层缺失情况研究、煤层位置的确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构造 主滑体 次级滑体 物理性质差异 期伸张运动 期断裂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东京 浮南澳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君积 《韩山师专学报》 1990年第2期84-84,共1页
这是一句俗语,但它却反映了发生于上新世的喜山运动晚期在我省的地壳变动情况。喜山运动是一次时间最长,范围强度最大的断构运动。这运动的结果使原为高山之地陷为大洋,深洋却变成高山。我省正处于太平洋到喜山之间,所以断裂层多,变动... 这是一句俗语,但它却反映了发生于上新世的喜山运动晚期在我省的地壳变动情况。喜山运动是一次时间最长,范围强度最大的断构运动。这运动的结果使原为高山之地陷为大洋,深洋却变成高山。我省正处于太平洋到喜山之间,所以断裂层多,变动大。南澳岛原为一座海底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山运动 海底 上新世 南澳岛 陈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宁-吉县地区古构造应力场恢复
19
作者 吴志远 杨德芳 马丽红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43-48,共6页
通过野外罗盘测试节理分布特征,利用赤平投影方法对大宁—吉县地区古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进行反演。研究结果显示,大宁—吉县地区主要经历了燕山、喜山两期古构造运动。其中燕山期构造应力场在研究区内最发育,最大挤压应力方向为北西西... 通过野外罗盘测试节理分布特征,利用赤平投影方法对大宁—吉县地区古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进行反演。研究结果显示,大宁—吉县地区主要经历了燕山、喜山两期古构造运动。其中燕山期构造应力场在研究区内最发育,最大挤压应力方向为北西西—南东东向,平均产状为127∠13°,最小主应力轴产状为35∠8°。喜山期应力场最大挤压应力方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向,最大主应力轴平均方位为43∠8°,最小主应力轴产状为131∠7°。研究区内的背斜和向斜轴向主要为北东或北北东向展布,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西—南东东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平投影 古构造应力场 运动 喜山运动 最大主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地洼与某些内生金属成矿
20
作者 陈勤五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28-129,共2页
广西属我国东南地洼区的一部分,于晚三叠世中期地台解体,进入地洼(活化)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从时间上看,包括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形成的时期;就地壳运动而言,包括印支、燕山、喜山运动期。已知锡矿的89%,铀矿的95%以上,及钨、铜、铅、锌... 广西属我国东南地洼区的一部分,于晚三叠世中期地台解体,进入地洼(活化)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从时间上看,包括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形成的时期;就地壳运动而言,包括印支、燕山、喜山运动期。已知锡矿的89%,铀矿的95%以上,及钨、铜、铅、锌、金、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山运动 陆相盆地 晚三叠世 中新生代 地台 金矿化 成矿阶段 中泥盆统 中侏罗统 花岗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