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善见律毗婆沙》词语选释
1
作者 翟鸿菲 杨占武 《现代语文》 2022年第1期26-30,共5页
《汉语大词典》收录词语的原则是“古今兼收,源流并重”,不过,由于受编撰时期诸种条件的限制,没有充分利用中古时期的大量汉译佛经,在收词和释义方面,仍存在可以商补的余地。《善见律毗婆沙》是萧齐时期僧伽跋陀罗翻译的佛经,使用了当... 《汉语大词典》收录词语的原则是“古今兼收,源流并重”,不过,由于受编撰时期诸种条件的限制,没有充分利用中古时期的大量汉译佛经,在收词和释义方面,仍存在可以商补的余地。《善见律毗婆沙》是萧齐时期僧伽跋陀罗翻译的佛经,使用了当时大量的口语词汇,其中,“谢答”“往到”等21个词语,可以作为《汉语大词典》修订时补充词条、增加义项和提前书证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见律毗婆沙》 词语 考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善见律毗婆沙》与《四分律》关系新探 被引量:3
2
作者 吴蔚琳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7-122,共6页
上座部巴利文律藏注释书Samantapasadika是巴利语佛教注释家觉音所著,约成书于公元5世纪。汉译律论《善见律毗婆沙》与巴利Samantapasadika有很深渊源关系。由于《善见律毗婆沙》在汉译过程中插入了《四分律》的内容,因此在古代汉传佛... 上座部巴利文律藏注释书Samantapasadika是巴利语佛教注释家觉音所著,约成书于公元5世纪。汉译律论《善见律毗婆沙》与巴利Samantapasadika有很深渊源关系。由于《善见律毗婆沙》在汉译过程中插入了《四分律》的内容,因此在古代汉传佛教中一直被误认为是法藏部《四分律》的注释。这一误解出自唐代律宗相部律师定宾,后唐和宋代的景霄、允堪、元照均沿袭了定宾的误解,进而影响到日僧凝然对《善见律毗婆沙》与《四分律》关系的判定。1896年,日本学者高楠顺次郎通过对勘研究巴利Samantapasadika和《善见律毗婆沙》,才澄清这一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见律毗婆沙 四分 巴利文 Samantapasadika
原文传递
佛诞节
3
作者 天云 《五台山研究》 1987年第2期14-,共1页
佛诞节是纪念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名悉达多,姓乔达摩。其生卒年代,南传与北传佛教有不同的说法。据汉译《善见律毗婆沙》“出律论”,推断为公元前565年至公元前485年。
关键词 佛诞节 善见律毗婆沙 北传佛教 悉达多 释迎牟尼 达摩 南传佛教 蓝毗尼 生卒年代 摩耶夫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上座部佛教在古代东南亚传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士录 《东南亚纵横》 1993年第1期46-51,共6页
上座部佛教(Theravada Buddbism)俗称小乘佛教。小乘佛教是梵文希那衍那(Hinayana)的意译,是相对大乘佛教而言的。大乘佛教则是梵文摩诃衍那(Mahayana)的意译。上座部佛教在人类历史的黎明时期就已传入东南亚。今天,中南半岛地区是上座... 上座部佛教(Theravada Buddbism)俗称小乘佛教。小乘佛教是梵文希那衍那(Hinayana)的意译,是相对大乘佛教而言的。大乘佛教则是梵文摩诃衍那(Mahayana)的意译。上座部佛教在人类历史的黎明时期就已传入东南亚。今天,中南半岛地区是上座部佛教的中心,其教徒总数达8000多万人,占全世界上座部佛教徒总数的约85%。其中,泰国有4300万人,占其总人口的95%,其次是缅甸2700万人,柬埔寨700万人,老挝170万人,就连以大乘佛教为主要宗教信仰的越南也有200多万上座部佛教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座部 大乘佛教 摩诃衍那 傣族地区 佛教传入 锡兰 佛教信仰 跋摩 善见律毗婆沙 佛教影响
全文增补中
古代锡兰的佛寺地产
5
作者 何平 《东南亚南亚研究》 1994年第3期52-58,共7页
佛教传入锡兰以后,由于得到统治者的扶持与宏扬,很快便成了占居统治地位的宗教,并且,在以后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佛教在锡兰基本上一直都保持着这种地位。古代锡兰的许多统治者和贵族出于信仰和统治的需要,在不断兴建佛寺、宏扬佛法的同时... 佛教传入锡兰以后,由于得到统治者的扶持与宏扬,很快便成了占居统治地位的宗教,并且,在以后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佛教在锡兰基本上一直都保持着这种地位。古代锡兰的许多统治者和贵族出于信仰和统治的需要,在不断兴建佛寺、宏扬佛法的同时,还不断把一些土地捐赠给各个寺院。因此,在锡兰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那些遍布各地的佛寺几乎都拥有大量的土地,僧伽作为一个整体也就成为当时的一个特殊的领主集团。为了有助于全面了解古代锡兰的佛教和僧伽的历史面貌,乃至当时整个锡兰岛的社会经济状况,本文拟对古代锡兰的佛寺地产及与之有关的一些问题作一个简要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兰岛 土地买卖 僧伽 历史面貌 佛教传入 无畏山寺 土地收益 善见律 阿努拉达普拉 佛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戒律中对病与死的规定
6
作者 济群 《法音》 北大核心 1991年第8期5-8,47,共5页
诸行无常,有生必死。这是佛法的基本观点。一切有为法都要经过生、住、异、灭的过程,人生也不免生、老、病、死。出世求解脱的出家僧众,远离家庭、眷属,一旦老、病、死诸苦逼迫,除非是已得生死自在的圣贤僧,若没有人照顾服侍、说法劝慰... 诸行无常,有生必死。这是佛法的基本观点。一切有为法都要经过生、住、异、灭的过程,人生也不免生、老、病、死。出世求解脱的出家僧众,远离家庭、眷属,一旦老、病、死诸苦逼迫,除非是已得生死自在的圣贤僧,若没有人照顾服侍、说法劝慰,少有不烦恼重重、颇倒散乱者。佛在世时,为僧团制定了种种制度,对如何照顾老病比丘,如何为病人说法,如何送亡安葬,都有详明的规定,并且佛陀身体力行,为僧团作出了表率。现今寺届中由于律制不健全,一些老病比丘,得不到适当的照顾,生活、治疗种种不便,令人感慨。济群法师《戒律中对病与死的规定》一文,介绍了佛制看病送终的规定,主张发扬佛陀无我与大悲的精神,建设如法如律的六和僧团,充分发挥戒律的作用,使僧众的生活得到保障,从而有利于正法久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团 诸行无常 济群法师 有为法 四分 五分 僧伽蓝 善见律 念佛三昧 往生净土
原文传递
云南上座部佛教现况 被引量:1
7
作者 蔡惠明 《法音》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7-39,共3页
由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玉佛寺和静安寺方丈真禅法师任团长、笔者任秘书长的上海市佛教协会赴滇学习参观团一行11人,于1月8日至1月20日到云南参访.参观团除在昆明市朝礼名刹圆通寺、筇竹寺、华亭寺等并与中国佛教协会云南省分会刀述仁会... 由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玉佛寺和静安寺方丈真禅法师任团长、笔者任秘书长的上海市佛教协会赴滇学习参观团一行11人,于1月8日至1月20日到云南参访.参观团除在昆明市朝礼名刹圆通寺、筇竹寺、华亭寺等并与中国佛教协会云南省分会刀述仁会长举行座谈外,还专程去大理白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学习.通过这些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座部 上海市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协会 真禅 朝礼 华亭寺 学习参观团 南传上座部佛教 善见律毗婆沙 大乘佛教
原文传递
沙弥戒与沙弥的类别——戒学讲座之五 被引量:1
8
作者 净慧 《法音》 1988年第9期11-14,共4页
何谓沙弥沙弥尼佛教的出家人共有五种,本文只能先谈三种,那就是沙弥、沙弥尼、式又摩尼。在律典中,通常称此三种为三小众。因为从大体上说,二十岁以前的出家男女,不得受比丘戒及比丘尼戒,虽然三小众的年龄,并不限止在二十岁以前。因此,... 何谓沙弥沙弥尼佛教的出家人共有五种,本文只能先谈三种,那就是沙弥、沙弥尼、式又摩尼。在律典中,通常称此三种为三小众。因为从大体上说,二十岁以前的出家男女,不得受比丘戒及比丘尼戒,虽然三小众的年龄,并不限止在二十岁以前。因此,一则是年岁小,二则是戒的等级小,所以称为小众。现在,我们先说沙弥的问题。沙弥戒与沙弥尼戒是相同的十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弥戒 沙弥尼 比丘尼戒 僧团 受持 摩尼 三衣 杂阿含经 式叉摩那 善见律
原文传递
“毗尼四法”流变考释
9
作者 吴蔚琳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30,共9页
"毗尼四法(catubbidha vinaya)"这一概念出自巴利语律藏注释书Samantapāsādikā(公元4~5世纪成书),是研读上座部律典的四重法,包括巴利律本("本")、巴利律本的补充("随本")、五百结集中法师的注释(&qu... "毗尼四法(catubbidha vinaya)"这一概念出自巴利语律藏注释书Samantapāsādikā(公元4~5世纪成书),是研读上座部律典的四重法,包括巴利律本("本")、巴利律本的补充("随本")、五百结集中法师的注释("法师语")、习律者的解读("自意")四个方面,体现了以巴利律本为权威和独尊上座部的原则。《善见律毗婆沙》(489年译出)是巴利Samantapāsādikā的可对照汉译本,译者却对不同部派采取包容的态度。因此,《善见律毗婆沙》中"毗尼四法"的上座部色彩大大弱化。到了唐代,四分律宗南山律师道宣把"毗尼四法"化用为解释法藏部《四分律》的方法。他不再以律本为权威,融合不同部派律典和大乘经论,强调以佛教三藏之意方便度用来阐释《四分律》。他的法嗣大觉、景霄、元照都继承这一"自我做主"的释律方法。从巴利Samantapāsādikā到《善见律毗婆沙》、再到南山律疏,"毗尼四法"历经了上座部涵义式微和披上汉传佛教律学外衣的流变过程,反映了汉传佛教依律义不依部派、依法脉不依原典的释律传统,体现了上座部律学与汉传律学融合的中国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毗尼四法 巴利语 善见律毗婆沙 南山
原文传递
佛诞话佛历
10
作者 丁叔民 《法音》 北大核心 1991年第8期23-24,47,共3页
农历四月初八,是我国汉传佛教界的佛诞节。农历四月十五(即公历五月月圆日),是世界各国佛教徒纪念佛陀诞生、成道、涅槃的日子,由赵朴初会长倡议,中国佛教协会把这一天定为佛吉祥日。今年佛诞节和佛吉祥日,全国各地佛教界均举行了隆重... 农历四月初八,是我国汉传佛教界的佛诞节。农历四月十五(即公历五月月圆日),是世界各国佛教徒纪念佛陀诞生、成道、涅槃的日子,由赵朴初会长倡议,中国佛教协会把这一天定为佛吉祥日。今年佛诞节和佛吉祥日,全国各地佛教界均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本期报道了一组各地纪念活动的消息。有些读者来信问,为什么佛陀诞生、成道、涅槃纪念日不统一?丁叔氏居士《佛诞话佛历》一文,相信能给出一个较满意的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历 佛诞 中国佛教协会 佛教界 汉传佛教 纪念活动 众圣点记 四月初八 赵朴初 善见律毗婆沙
原文传递
佛藏溯源——禅林谈艺录之三
11
作者 孙宗文 《法音》 1987年第3期53-55,共3页
“藏”古文作匨,《说文》:“匿也”,故藏字一般都指储放东西的地方而言。但佛教中的藏除同样含此意义外,还有佛籍经典亦称藏,《善见律毗婆沙》云:“藏者器也,何谓为器?器者能聚集众义。”盖佛经最能包含蕴积文义,故名为藏。道家经典也... “藏”古文作匨,《说文》:“匿也”,故藏字一般都指储放东西的地方而言。但佛教中的藏除同样含此意义外,还有佛籍经典亦称藏,《善见律毗婆沙》云:“藏者器也,何谓为器?器者能聚集众义。”盖佛经最能包含蕴积文义,故名为藏。道家经典也同此称做道藏,如《宋史·王钦若传》说:“明年为景灵使,阅道藏”例。本录所说之佛藏,则专指佛教寺院堂塔中的仓房言,一般计有药藏、经藏和轮藏之分,试溯其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藏 善见律毗婆沙 经藏 轮藏 佛教寺院 王钦若 摩竭提国 灵裕 大士 南朝佛寺志
原文传递
佛教常识答问
12
作者 赵朴初 《佛教文化》 2022年第5期120-123,共4页
问:佛教的确立,首先在于戒律,经过道安的努力,以后还有哪些律部的传译?答:道安和他的弟子们寻求戒律的热心,对于律藏的充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道安在世时,已经得到大量的戒本,并且翻译了其中的一部分,可惜那些书已经失传了。之后不久... 问:佛教的确立,首先在于戒律,经过道安的努力,以后还有哪些律部的传译?答:道安和他的弟子们寻求戒律的热心,对于律藏的充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道安在世时,已经得到大量的戒本,并且翻译了其中的一部分,可惜那些书已经失传了。之后不久,来自克什米尔的弗若多罗和县摩流支,先后帮助鸠摩罗什译出了萨婆多部《十诵律》这部律得到鸠摩罗什的老师卑摩罗叉在江西大为弘扬;佛陀耶舍也是克米尔人在公元410年又译出了县无德部《四分律》奉佛音尊者之命,由斯里兰卡来到中国的僧伽跋陀罗译出了《善见律毗婆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见律毗婆沙 佛教常识 鸠摩罗什 《四分 道安 佛陀耶舍 斯里兰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