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业标识权利属性及其保护探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王莲峰 黄璟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6-102,共7页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商标为代表的商业标识组群的经济价值日益凸显,而凝聚其上的商誉为商业标识权利的确立提供了正当性。商业标识权利是指人们对其享有的商业标识进行排他性的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或利益。商业标识权利不属于...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商标为代表的商业标识组群的经济价值日益凸显,而凝聚其上的商誉为商业标识权利的确立提供了正当性。商业标识权利是指人们对其享有的商业标识进行排他性的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或利益。商业标识权利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它是一种权利和利益的集合。商业标识权利类型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商标权、商号权、地理标识权等,随着"互联网+"社会的发展,还出现了域名权益、商业外观权益以及商品形象化权益等新类型的商业标识权利。为建立完善的商业标识权利保护体系,不仅需要明确权利与利益的区分化保护,同时,还要协调《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标识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标识 商业标识权利 权利属性 商业标识权利保护 立法体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标识保护中“过度财产化”现象的“原则”治理模式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山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4-192,共9页
近年来,包括商标在内的商业标识保护中出现了“过度财产化”现象,对一些本不属于合法利益的范畴以“利益”之名给予保护,对一些本应通过其他方式获得保护的合法利益采取设定或推定绝对权的方式予以救济,民事主体所能主张的财产范围形成... 近年来,包括商标在内的商业标识保护中出现了“过度财产化”现象,对一些本不属于合法利益的范畴以“利益”之名给予保护,对一些本应通过其他方式获得保护的合法利益采取设定或推定绝对权的方式予以救济,民事主体所能主张的财产范围形成了超越成文法规范或违背基本法理逻辑的扩张。“过度财产化”现象的化解存在多种路径,考虑到我国修法进程较慢的传统与现状,除妥当解释《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现有基本原则条款外,依据上位法《民法典》中基本原则条款实施弹性调整,也是一种妥当、务实的治理模式。商业标识保护中“过度财产化”现象的“原则”治理模式,需要在绝对权法定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的共同作用下,完成商业标识之上“权利和利益”的区分保护,推进商业标识保护的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标识 商标 过度财产化 法益 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商业标识的符号保护机制——以新反法解释为视角
3
作者 季善豪 《时代法学》 2024年第5期29-43,共15页
注册取得商标权保护,使用取得商业标识保护。《商标法》以商标注册制度构建了商标管理与商标权保护的稳定体系,而商业标识保护本质上是源于商誉的竞争利益保护,商誉的不稳定性使得商业标识与商标权保护难以兼容。二者的差异主要在于:客... 注册取得商标权保护,使用取得商业标识保护。《商标法》以商标注册制度构建了商标管理与商标权保护的稳定体系,而商业标识保护本质上是源于商誉的竞争利益保护,商誉的不稳定性使得商业标识与商标权保护难以兼容。二者的差异主要在于:客体的属性与类别、权益保护的正当性基础、权益保护的内容和范围、权益损害的判断规则。商业标识本质上是由标志外观与商誉构成的商业符号,联想理论解释了识别性产生的机制。根据影响力的强弱,识别性分为直接联想、间接联想与驰名联想,商业标识混淆行为指利用商业标识的识别性引起关于商誉的误认。直接与间接联想适用同类商品的“防误认”保护,驰名联想适用跨类商品的“反淡化”保护。商业标识不正当竞争判断应以“商业标识损害”为前提,以“行为不正当”为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标识 识别性 联想理论 不正当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商业标识保护制度之评析 被引量:36
4
作者 王太平 袁振宗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4,共12页
正确解释和评价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商业标识保护制度的前提是正确认识该制度的地位和所提供的保护的特征,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商业标识保护制度在商标保护上的补充地位决定了其提供的保护具有非设权性、补充性和有限性。2017年《反不正当竞... 正确解释和评价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商业标识保护制度的前提是正确认识该制度的地位和所提供的保护的特征,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商业标识保护制度在商标保护上的补充地位决定了其提供的保护具有非设权性、补充性和有限性。2017年《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订厘清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商业标识保护制度与其他制度的关系,拓宽了商业标识的范围,重构了商业标识的构成要件,虽未规定适用例外,但并不足虑。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商业标识保护制度的关键是确定受保护商业标识的范围和"有一定影响"的标准,弄清商业标识使用的含义,明确混淆可能性的侵权判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 商业标识 有一定影响 使用 混淆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商业标识立法体系的模式选择——基于我国《商标法》第三次修改的思考 被引量:9
5
作者 王莲峰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9-37,共9页
现代社会商业标识立法体系的模式可分为知识产权法典模式、商业标识法模式、商标法模式、商标法基础上的扩充模式、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融合体模式。我国商业标识立法体系的模式,应基于中国立法的现实基础和目标取向进行选择,以主导... 现代社会商业标识立法体系的模式可分为知识产权法典模式、商业标识法模式、商标法模式、商标法基础上的扩充模式、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融合体模式。我国商业标识立法体系的模式,应基于中国立法的现实基础和目标取向进行选择,以主导式法律模式为我国商业标识立法体系的法律模式。我国应以《商标法》第三次修改为契机,在现行《商标法》基础上整合成《商标和其他标识法》,以此作为我国商业标识立法体系的主导式法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标识 立法体系 模式选择 商标法修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商业标识共存的法律规制 被引量:2
6
作者 戴哲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5-192,共8页
近年来,商业标识共存已经成为解决我国商业标识权利冲突的有效路径,其可分为商业标识协议共存与商业标识法定共存两种类型。从成因上看,商业标识共存既是商业发展的结果,也是基于现有商业标识多头立法下的无奈选择,亦是实用主义哲学在... 近年来,商业标识共存已经成为解决我国商业标识权利冲突的有效路径,其可分为商业标识协议共存与商业标识法定共存两种类型。从成因上看,商业标识共存既是商业发展的结果,也是基于现有商业标识多头立法下的无奈选择,亦是实用主义哲学在法律上适用的结果。考虑到商业标识形态下符号表达的有限性,以及保护财产利益的客观要求,法律应当准予商业标识间的共存,商业标识共存具有正当性。商业标识共存之认定应从四个方面入手,在不造成相关公众混淆的情况下,法院应尊重商业标识使用所形成的市场格局,允许经过善意、规范性使用的商业标识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标识 共存 商标法 考量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标识立法保护的新发展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莲峰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23-29,共7页
2014年5月1日生效的《商标法》和正在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从立法层面,对商业标识的保护做了一些新的规定:首次确立了商业标识的概念;扩大了商业标识的保护范围,加大对在先使用的未注册商标的保护力度,增加和细化了商业标识不正当... 2014年5月1日生效的《商标法》和正在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从立法层面,对商业标识的保护做了一些新的规定:首次确立了商业标识的概念;扩大了商业标识的保护范围,加大对在先使用的未注册商标的保护力度,增加和细化了商业标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类型,对假冒商业标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从使用延伸至生产经营等其他环节;注重对商业标识权利冲突的立法协调,对商业标识反向假冒行为的双法规制。两部立法保护的对象虽各有侧重,但共同关注对商业标识使用的界定,在判断商标侵权和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标准上有其共性。两部法律相互补充,力图协调解决商业标识之间的权利冲突,呈现出立法体系化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标识 冲突和保护 《商标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商业标识权保护立法的现状与完善 被引量:9
8
作者 宁立志 徐升权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2年第5期8-13,共6页
我国商业标识权保护立法呈现以下特点:法律资源丰富,但分布却较为分散;制度体系较为完整,但规范性文件过泛;立法内容涉及面广,但具体分配失衡;权利冲突受到关注,但权利保护协调度不够;立法发展较为迅速,但功利性色彩浓厚。实践中,商标... 我国商业标识权保护立法呈现以下特点:法律资源丰富,但分布却较为分散;制度体系较为完整,但规范性文件过泛;立法内容涉及面广,但具体分配失衡;权利冲突受到关注,但权利保护协调度不够;立法发展较为迅速,但功利性色彩浓厚。实践中,商标权被强化和突出,其他商业标识权的重要性受到忽视;各类型商业标识权冲突严重并长期无法得以有效解决等问题普遍存在。我国应尽快在理论上确认"商业标识权"这一概念,发展和完善其相关基础理论,并以此为指导完善商业标识权保护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标识 商标权 立法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标识语体系中“X吧”的缺环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柯贤兵 秦思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71-74,共4页
社会上各式各样店名,特别是其中的商业标识语在逐渐发展;它们已不仅仅是停留在商店标志层面的语言符号,而成为商店招揽顾客的手段。"X吧"是当今较为盛行的商业标识语之一,以往的研究仅停留在人们求新求异的层面。以"X吧&... 社会上各式各样店名,特别是其中的商业标识语在逐渐发展;它们已不仅仅是停留在商店标志层面的语言符号,而成为商店招揽顾客的手段。"X吧"是当今较为盛行的商业标识语之一,以往的研究仅停留在人们求新求异的层面。以"X吧"为对象,从语音、词汇、语义、语用、语体等方面揭示商业标识语体系中存在着缺环,指出"吧"填补了这一缺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吧 商业标识 语用功能 缺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商业标识权”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升权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8-53,共6页
"商业标识权"是一个法学理论中人为创造出来的集合概念,具有走向闭合的特征。在知识产权法学基础理论中创造并引入"商业标识权"这一概念,不仅可以将之应用于知识产权范围界定等问题中,还可以通过对系统论与私权保... "商业标识权"是一个法学理论中人为创造出来的集合概念,具有走向闭合的特征。在知识产权法学基础理论中创造并引入"商业标识权"这一概念,不仅可以将之应用于知识产权范围界定等问题中,还可以通过对系统论与私权保护理念的确立和强调来促进我国商业标识保护立法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标识 集合概念 立法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标识混淆认定中的相关地域市场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继峰 《天津法学》 2019年第3期26-33,共8页
商业标识混淆是一种特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但一直以来,对这种行为的分析路径呈多元化的形态,甚至有些分析直接搭借侵权行为(民事侵权行为或商标侵权行为)。从而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基于行... 商业标识混淆是一种特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但一直以来,对这种行为的分析路径呈多元化的形态,甚至有些分析直接搭借侵权行为(民事侵权行为或商标侵权行为)。从而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基于行为分析的基础——竞争环境,认定的标准——相关公众混淆,行为结果——'搭便车'等,需要确定不正当竞争认定中的相关地域市场分析。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为此提供了制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标识混淆 认定标准 相关地域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商业标识保护模式及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海味 《经济论坛》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122-123,共2页
关键词 企业竞争 市场竞争 非价格竞争 资产 优势资源 质量竞争 品牌竞争 商业标识 占有 废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商业标识混淆法律认定中的市场相关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世明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66-94,共29页
最高人民法院在鳄鱼商标案的判决中,论证新加坡鳄鱼公司商标不构成混淆时,着重从国际和中国市场上的共存现状进行阐明。知识产权法与竞争法在保护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作为一种行为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并不切入财产制度的内核,而是通过划... 最高人民法院在鳄鱼商标案的判决中,论证新加坡鳄鱼公司商标不构成混淆时,着重从国际和中国市场上的共存现状进行阐明。知识产权法与竞争法在保护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作为一种行为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并不切入财产制度的内核,而是通过划定他人的不作为义务来界定利益受保护之人免于侵犯的法益空间。长久以来,商业标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判断通常移用商标侵权行为的认定方法,而不是从竞争法对经营者法益进行制度保护的法律思维出发进行分析。脱离商品而单纯地比较商品的标识是否知名,无异于形而上学的玄思。商业标识混淆的认定既可能涉及商品相关市场分析,也可能涉及地域相关市场分析。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竞争法组成部分,不可能彻底摆脱竞争法的共性而构成独立王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标识混淆 市场混淆 相关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商业标识的药品商品名的法律保护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伟君 《科技与法律》 2002年第1期90-94,共5页
严格讲,药品商品名在法律上应该定性为一种商业标识———或为注册商标,或为商品的特有名称,分别受《商标法》或《反不正当竞争法》(知名药品)保护。药品商品名能否注册为商标应通过商标注册程序进行,无须卫生部门事先许可;对药品商品... 严格讲,药品商品名在法律上应该定性为一种商业标识———或为注册商标,或为商品的特有名称,分别受《商标法》或《反不正当竞争法》(知名药品)保护。药品商品名能否注册为商标应通过商标注册程序进行,无须卫生部门事先许可;对药品商品名是否已经退化为药品通用名称的认定应接受司法审查,以维护知名药品特有名称拥有者的权益。药品商品名的标示字体不应该与药品通用名过于悬殊,药品标签或医生处方不应用药品商品名代替药品通用名,以避免药品名称的混乱,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标识 药品商品名 法律保护 商标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司法审查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冒混淆行为法律规制的完善——对《反不正当竞争法》引入商业标识的思考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士英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1年第4期34-36,共3页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营者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市场竞争的主流是企业在包括技术创新、产品更新等方面进行的正面交锋,不断丰富市场供给,消费者也从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利益。但同时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也层出不穷,搭便车、傍名牌...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营者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市场竞争的主流是企业在包括技术创新、产品更新等方面进行的正面交锋,不断丰富市场供给,消费者也从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利益。但同时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也层出不穷,搭便车、傍名牌的现象不仅更加严重,而且手法不断翻新,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改,引入了“商业标识”的概念,为加强对仿冒行为的规制提供了进一步完善的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不正当竞争法》 仿冒行为 商业标识 法律规制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市场经济 技术创新 市场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标识的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及其解决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海味 《科技与法律》 2005年第2期86-89,共4页
由于知识产权本身的特点及其目前的立法模式和授权模式,商业标识之间的知识产权权利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本文对商业标识的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类型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权利冲突的途径。
关键词 权利冲突 商业标识 知识产权权利 立法模式 冲突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入WTO商业标识保护的思考
17
作者 韩学志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47-151,共5页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市场将向世界开放,也意味着中国必须面对参与激烈的国际市场的竞争。通过分析商业标识在经济领域中的价值及商业标识的法律保护问题,提出加入WTO,实施商业标识战略的重要意义,以揭示这一法律制度的信息经济学本质,从...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市场将向世界开放,也意味着中国必须面对参与激烈的国际市场的竞争。通过分析商业标识在经济领域中的价值及商业标识的法律保护问题,提出加入WTO,实施商业标识战略的重要意义,以揭示这一法律制度的信息经济学本质,从而为我们认识、评价商业标识的功能提供新的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O 商业标识 知识产权 经济价值 法律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品牌战略视角的商业标识法律制度完善
18
作者 杨军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5-79,共5页
实施品牌战略离不开商业标识法律制度的支持,商业标识法律制度可以规范品牌的创建、促进品牌价值的形成与提升并维护品牌的运作与市场价值的发挥。我国现行的商业标识法律制度主要由国家单行法律法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以及地方政... 实施品牌战略离不开商业标识法律制度的支持,商业标识法律制度可以规范品牌的创建、促进品牌价值的形成与提升并维护品牌的运作与市场价值的发挥。我国现行的商业标识法律制度主要由国家单行法律法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以及地方政府的相关法规与规章共同构成。该法律制度还存在着立法分散、体系失衡、内容欠合理以及各地方制度发展水平不一等诸多问题。要进一步实施品牌战略,应当通过商业标识统一立法来完善我国的商业标识法律制度。而我国要进行商业标识统一立法则需要处理好指导思想的选择、统一立法与商标法之间的关系、立法内容的确定以及国家立法与地方、区域法律制度的共同建设等多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战略 商业标识 统一立法 法律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标识权利冲突的司法裁量
19
作者 魏玮 《知识产权》 CSSCI 2005年第2期41-44,共4页
近几年来,因商标权与商号权相互冲突引发的商业标识1权利冲突案件越来越多,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商业标识权利冲突已成为知识产权权利冲突问题中的热点和难点。因此,从理论上关注此类案件已成为知识产权审判实践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 权利冲突 商业标识 司法裁量 知识产权权利 冲突问题 审判实践 商号权 商标权 案件 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保护商业标识法律规范的交叠与调整
20
作者 王晓一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81-86,共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1)是我国商业标识保护法律体系的两部支柱法律,尽管二者所保护的商业标识的范围不同,但其在具体规定上却存在交叠,两法保护商业标识的范围和边界需要进一步厘定。根据对商...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1)是我国商业标识保护法律体系的两部支柱法律,尽管二者所保护的商业标识的范围不同,但其在具体规定上却存在交叠,两法保护商业标识的范围和边界需要进一步厘定。根据对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关系的不同认识,可将商业标识保护模式分为狭义商标法保护模式和广义商业标识法保护模式。我国采用了狭义商标法保护模式,我国《商标法》只在特定情况下对非注册商标提供有限保护,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非注册商标的保护也不周全。另外,从本质上讲,反向假冒、驰名商标跨类保护、抢注他人商标为域名等行为是有违商业道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而非侵犯商标权的行为。因此,需要对我国《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规定作出调整,以实现对商业标识的全面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标识 商标法 反不正当竞争 淡化行为 未注册商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