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牙周炎患者全唾液蛋白质凝胶电泳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唐晓琳 潘亚萍 王兆元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 筛选与成人牙周炎 (AP)相关的唾液蛋白因子。方法 分为AP组和正常对照 (NC组 )两组 ,每组 2 5例 ,收集非刺激性全唾液 ,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_PAGE)法分离唾液蛋白并分析其成分。AP组牙周基础治疗后 2周、... 目的 筛选与成人牙周炎 (AP)相关的唾液蛋白因子。方法 分为AP组和正常对照 (NC组 )两组 ,每组 2 5例 ,收集非刺激性全唾液 ,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_PAGE)法分离唾液蛋白并分析其成分。AP组牙周基础治疗后 2周、4周重复采样与分析。结果 AP组治疗前唾液中 6 6kD、18kD、15kD、13kD蛋白条带容量值 ,5 1kD、34kD、19kD、17kD蛋白条带出现率都显著高于NC组 ;牙周基础治疗后以上各变量都显著下降。结论  18kD、15kD、13kD与AP的发生与转归有关 ;牙周炎症状态下唾液中血清性蛋白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唾液蛋白质 凝胶电泳分析 发生 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唾液蛋白质指纹图谱诊断模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晓丽 王济国 吴正治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0年第4期338-339,共2页
目的:用蛋白质组学质谱技术筛选胃癌患者唾液蛋白质表达谱,寻找胃癌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采用蛋白质组学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得到相应的肽质指纹图谱技术,并运用弱阳离子磁珠(WCX)检测胃癌患者和健康者唾液,... 目的:用蛋白质组学质谱技术筛选胃癌患者唾液蛋白质表达谱,寻找胃癌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采用蛋白质组学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得到相应的肽质指纹图谱技术,并运用弱阳离子磁珠(WCX)检测胃癌患者和健康者唾液,建立诊断模型。结果:1472.78Da、2936.49Da、6556.81Da和7081.17Da4个蛋白质荷比峰(M/Z)在胃癌和健康组比较中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初步建立了胃癌的唾液蛋白指纹质谱,为以后的胃癌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建立了以1472.78Da、2936.49Da、6556.81Da和7081.17Da4个蛋白质峰为模型区分胃癌与非胃癌的唾液蛋白表达质谱诊断模型,为胃癌的早期临床诊断另辟蹊径,在筛选特异性生物标记物等方面也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诊断 唾液蛋白质 舌诊客观化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患者唾液蛋白质组诊断模型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张晓丽 王济国 +2 位作者 吴正治 曹美群 李映红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0年第4期340-341,共2页
目的:用蛋白质组学质谱技术筛选消化性溃疡患者唾液蛋白质表达谱,寻找可用于诊断消化性溃疡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方法:采用蛋白质组学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并运用弱阳离子磁珠(WCX)检测消化性溃疡患者... 目的:用蛋白质组学质谱技术筛选消化性溃疡患者唾液蛋白质表达谱,寻找可用于诊断消化性溃疡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方法:采用蛋白质组学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并运用弱阳离子磁珠(WCX)检测消化性溃疡患者和健康者唾液,得到相应的肽质量指纹图谱,建立诊断模型。结果:正常对照组与消化性溃疡组两个组共得到蛋白质峰66个,其中5个蛋白峰有统计差异(P<0.05),选择质荷比(m/z)2934.36Da、5502.38Da和3472.94Dap这3个相关峰建立分类预测模型,识别率为88.40%,预测能力80.35%。临床回代检验结果,该模型的准确率为88.57%(31/35),灵敏度为82.35%(14/17),特异度为94.44%(17/18)。结论:初步得到了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唾液蛋白指纹质谱,并建立了2934.36Da、5502.38Da和3472.94Da3个蛋白质为模型区分消化性溃疡与非消化性溃疡的唾液蛋白表达质谱诊断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诊断 唾液蛋白质 舌诊客观化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唾液蛋白非融合荧光蛋白载体的构建及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英文)
4
作者 杜红延 王捷 +2 位作者 郭勇 郑霖 杨静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8期152-154,i0005,共4页
背景:人骨唾液蛋白基因在矿化组织以外的易发生骨转移的人乳腺癌中表达。临床观察显示骨转移处的乳腺癌细胞骨唾液蛋白的表达量要高于原发部位的乳腺癌细胞,因此骨唾液蛋白有可能与肿瘤特异性骨转移的关系密切。研究乳腺癌骨转移可为将... 背景:人骨唾液蛋白基因在矿化组织以外的易发生骨转移的人乳腺癌中表达。临床观察显示骨转移处的乳腺癌细胞骨唾液蛋白的表达量要高于原发部位的乳腺癌细胞,因此骨唾液蛋白有可能与肿瘤特异性骨转移的关系密切。研究乳腺癌骨转移可为将来临床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靶点。目的:建立骨唾液蛋白的稳定表达乳腺癌细胞系,观察骨唾液蛋白在乳腺癌骨转移的整个过程中的作用。设计:对照实验。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医学实验中心。材料:实验于2003-11/2004-03在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医学实验室完成。质粒、菌种和细胞:pIRES2-EGFP载体质粒,E.Coli.Top10、含有人骨唾液蛋白基因全长的克隆载体pB-hBSP和发生特异性骨转移以及脑转移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BO和MDA-MB-231BR。方法:将人骨唾液蛋白基因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从构建好的pB-hBSP载体中亚克隆出来,在其5’和3’端分别引入BglⅡ和PstⅠ限制性酶切位点,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构建重组载体pIRES2-hBSP-EGFP。利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入特异性脑转移和骨转移的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BR和MDA-MB-231BO中。主要观察指标:pIRES2-hBSP-EGFP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IRES2-hBSP-EGFP转染乳腺癌细胞。结果:①成功构建人骨唾液蛋白和绿色荧光蛋白非融合表达的真核表达载体pIRES2-hBSP-EGFP。②成功转染特异骨转移和脑转移的乳腺癌细胞株,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荧光蛋白标记,人骨唾液蛋白得到相应表达。结论:真核表达载体pIRES2-hBSP-EGFP的构建及转染可为骨唾液蛋白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的体内、外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蛋白质 乳腺肿瘤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血前后按蚊唾液腺蛋白组分的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英杰 罗恩杰 +2 位作者 王继春 曹雅明 牟玲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18-420,共3页
目的 :班须按蚊在吸血过程中消耗了许多唾液腺蛋白质 ,本文目的是探讨吸血前后按蚊唾液腺蛋白质的变化。方法 :分组剖取吸血前后的班须按蚊唾液腺并应用SDS -PAGE及Westernblot方法进行按蚊唾液腺蛋白质变化的分析。结果 :(1)吸血前按... 目的 :班须按蚊在吸血过程中消耗了许多唾液腺蛋白质 ,本文目的是探讨吸血前后按蚊唾液腺蛋白质的变化。方法 :分组剖取吸血前后的班须按蚊唾液腺并应用SDS -PAGE及Westernblot方法进行按蚊唾液腺蛋白质变化的分析。结果 :(1)吸血前按蚊唾液腺内有 2 2条蛋白带和 7条抗原带 ,分子量为 10~ 170kDa。 (2 )按蚊叮咬期间 ,分子量分别为 16 ,2 3,2 8及 33kDa的蛋白质减少。 (3)吸血期间 ,分子量分别为 4 0 ,5 0及 6 5kDa的蛋白质减弱。 (4)吸血后 ,分子量为 14 ,35及 90kDa的蛋白质减少。 (5 )吸血后 3d ,唾液腺蛋白质恢复到或超过吸血前的水平。 (6 )应用Westernblot方法 ,从吸血后的蚊中肠内容物中检测出 90kDa的唾液腺蛋白质。结论 :吸血过程中 ,按蚊唾液腺内不同蛋白质参与吸血的不同阶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须按蚊 唾液蛋白质 吸血 中肠内容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牛唾液蛋白组学研究进展
6
作者 贾银海 黄光云 +7 位作者 朱文 姜建萍 文信旺 肖正中 黄明光 吴柱月 杨秀荣 蒋和生 《中国牛业科学》 2020年第4期69-72,共4页
唾液具有溶菌、消化和滋润口腔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唾液中含有各种酶类,唾液是一种非损伤性的体液,作为研究材料被应用。唾液蛋白质组学研究也成为现代组学研究的热点内容。本文对唾液的收集方法、组学研究方面的应用、疾病方面、生物标记... 唾液具有溶菌、消化和滋润口腔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唾液中含有各种酶类,唾液是一种非损伤性的体液,作为研究材料被应用。唾液蛋白质组学研究也成为现代组学研究的热点内容。本文对唾液的收集方法、组学研究方面的应用、疾病方面、生物标记,特别是对水牛唾液蛋白组学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今后其他物种唾液蛋白质组学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 唾液蛋白质组学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标志物预测低龄儿童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思维 郑黎薇 周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6期54-57,共4页
低龄儿童龋是儿童口腔慢性微生态失衡疾病,也是发病率最高的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低龄儿童龋进展可以导致牙髓感染,甚至全身性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口腔健康及身心健康。因此,低龄儿童龋的风险评估乃至于预测对诊断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减... 低龄儿童龋是儿童口腔慢性微生态失衡疾病,也是发病率最高的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低龄儿童龋进展可以导致牙髓感染,甚至全身性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口腔健康及身心健康。因此,低龄儿童龋的风险评估乃至于预测对诊断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减轻患儿家庭负担、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极为重要。本文总结了唾液微生物、唾液蛋白、唾液电解质、唾液代谢组等生物标志物用于低龄儿童龋预测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龄儿童龋 唾液标志物 唾液微生物 唾液蛋白质 唾液电解质 唾液代谢组 龋病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RAQ定量蛋白组技术的肾小球肾炎唾液生物标志物研究
8
作者 姚永超 程德金 +2 位作者 曹美群 秦鉴 吴正治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21期1-5,199,共6页
目的:研究基于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 TRAQ)标记技术筛选慢性肾小球肾炎(GN)的唾液差异表达蛋白。方法:纳入慢性GN患者38例以及健康对照者45例,采集唾液样本,提取唾液蛋白并酶解和i TRAQ标记,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LC–MS/... 目的:研究基于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 TRAQ)标记技术筛选慢性肾小球肾炎(GN)的唾液差异表达蛋白。方法:纳入慢性GN患者38例以及健康对照者45例,采集唾液样本,提取唾液蛋白并酶解和i TRAQ标记,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LC–MS/MS)鉴定蛋白,软件Proteome Discoverer 1.3处理数据,并进一步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PANTHER,STRING和KEGG工具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总共鉴定出1482个蛋白,相对于健康对照组,GN组共鉴定出217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132个蛋白质显著上调(比值≥1.5),85个蛋白质显著下调(比值≤0.67)。筛选出13个具有显著性差异的蛋白作为GN可能的生物标志物。结论:本研究发现多个与慢性GN相关的特异性表达的唾液蛋白和通路。慢性GN异蛋白主要与细脂类代谢,血红蛋白黏附,炎症反应,补体激活等生物功能或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 蛋白组学 慢性肾病 肾小球肾炎 唾液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检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郭丽宏 俞光岩 施文元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3,共3页
关键词 唾液检测 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 唾液蛋白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唾液双向电泳图谱的建立和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申琳琳 张渊 +1 位作者 李惠芝 邱宗荫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8期959-962,共4页
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患者唾液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唾液蛋白质差异表达情况。方法:以优化的双向电泳技术分离唾液蛋白质,银染后用专业软件进行分析,建立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唾液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并采用二... 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患者唾液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唾液蛋白质差异表达情况。方法:以优化的双向电泳技术分离唾液蛋白质,银染后用专业软件进行分析,建立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唾液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并采用二维电泳图谱专用软件对所得结果进行图谱分析。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对两组间比较所得目标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结果:分别建立了正常人和2型糖尿病患者唾液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结论:对比正常人和2型糖尿病患者唾液蛋白质图谱,鉴定出7种差异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手段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唾液蛋白质 双向电泳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离子化飞行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检测可诊断孤独症?
11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5年第3期589-589,共1页
一项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提示唾液蛋白质可能有助于自闭症谱系障碍(ASDs)诊断,从而应早期进行及时的干预。相关文章于2015年1月27日发表于《孤独症研究》(AutismResearch)杂志。
关键词 唾液蛋白质 孤独症 诊断 检测 蛋白质组学 谱系障碍 自闭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龋和无龋儿童四种唾液蛋白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11
12
作者 白洁 周琼 +2 位作者 包振英 李晓新 秦满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比较3~4岁有龋儿童和无龋儿童非刺激性和刺激性唾液中 IgA、乳酸脱氢酶、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含量的差异。方法分别采集98例有龋儿童和94名无龋儿童非刺激性和刺激性唾液,测定上述各成分含量。结果非刺激性和刺激性唾液中 IgA、乳... 目的比较3~4岁有龋儿童和无龋儿童非刺激性和刺激性唾液中 IgA、乳酸脱氢酶、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含量的差异。方法分别采集98例有龋儿童和94名无龋儿童非刺激性和刺激性唾液,测定上述各成分含量。结果非刺激性和刺激性唾液中 IgA、乳酸脱氢酶和溶菌酶含量有龋组均显著高于无龋组(P<0.01),非刺激性唾液中碱性磷酸酶含量有龋组显著高于无龋组(P<0.05);但刺激性唾液中碱性磷酸酶含量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刺激性和刺激性唾液中 IgA、乳酸脱氢酶和溶菌酶升高可能与婴幼儿龋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齿 唾液 唾液蛋白质
原文传递
唾液及菌斑液中蛋白成分与龋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0
13
作者 岳林 邱丽慧 高学军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 探讨纯腮腺液、全唾液及菌斑液中蛋白成分与龋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 39名无龋者 (cariesfree ,CF)和 2 7例高龋者 (cariessusceptible ,CS) ,用Folin酚法测定纯腮腺液、全唾液及菌斑液的总蛋白含量 ,SDS PAGE和图像分析系统定... 目的 探讨纯腮腺液、全唾液及菌斑液中蛋白成分与龋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 39名无龋者 (cariesfree ,CF)和 2 7例高龋者 (cariessusceptible ,CS) ,用Folin酚法测定纯腮腺液、全唾液及菌斑液的总蛋白含量 ,SDS PAGE和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各蛋白成分。结果 总蛋白含量菌斑液高于唾液近 10倍 ,其中仅CF组全唾液与菌斑液有较大相关性 (r =0 80 4)。 3种液体共有的蛋白为140 0 0、6 6 0 0 0及 76 0 0 0蛋白 ,菌斑液中 140 0 0、15 0 0 0及 380 0 0蛋白和全唾液中 140 0 0蛋白的含量CS组显著低于CF组。结论 无龋组菌斑液蛋白受全唾液影响较大。 3种液体中总蛋白含量均与患龋无关 ,但菌斑液和全唾液中某些蛋白可能有重要的抗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 牙菌斑液 唾液蛋白质 龋病易感性 龋齿
原文传递
用高效液相法研究不同龋敏感人群的唾液蛋白成分 被引量:7
14
作者 胡云明 阮梅生 +1 位作者 王强 景娟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5-98,共4页
为探讨高效疏水色谱对人腮腺唾液蛋白的分离效果,并利用其分析唾液蛋白与龋病发生的相关性,作者采用高效疏水色谱分离、分析了不同个体及不同龋敏感人群的腮腺唾液蛋白,并做了蛋白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疏水色谱可分出6种腮腺唾液蛋... 为探讨高效疏水色谱对人腮腺唾液蛋白的分离效果,并利用其分析唾液蛋白与龋病发生的相关性,作者采用高效疏水色谱分离、分析了不同个体及不同龋敏感人群的腮腺唾液蛋白,并做了蛋白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疏水色谱可分出6种腮腺唾液蛋白,其中4种蛋白在所有个体的疏水色谱图上出现。定性分析表明,其中3种为不同表现型的富含脯氨酸蛋白(proline-richproteins,PRPS),另外1种为唾液α-淀粉酶。对比分析15名无龋者及10名高龋者的疏水色谱图,发现二组人群的蛋白组成类型无明显差异。3种不同表现型的PRPS与龋病间有不同的相关性,它们在二组间相对比有明显差异。提示蛋白比例失调可能为龋易患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齿 唾液蛋白质 高效疏水色谱法
原文传递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法筛选唾液中口腔鳞状细胞癌蛋白标志物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钢 平飞云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64-667,共4页
目的在唾液中筛选口腔癌前病变、鳞状细胞癌、转移癌并与健康人鉴别的肿瘤蛋白标志物。方法在CM-10蛋白质芯片上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SELDI)质谱法技术对151腔白斑(6例)、鳞... 目的在唾液中筛选口腔癌前病变、鳞状细胞癌、转移癌并与健康人鉴别的肿瘤蛋白标志物。方法在CM-10蛋白质芯片上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SELDI)质谱法技术对151腔白斑(6例)、鳞状细胞癌(17例)、转移癌(7例)和健康者(15人)的非刺激性全唾液中的蛋白标志物进行检测,支持向量机法建立指纹图谱诊断模式。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和健康人唾液蛋白鉴别模式:蛋白质荷比峰(简称:质荷比)5797、2902、3883和4951组合,敏感性为88.24%、特异性为93.33%;口腔鳞状细胞癌和白斑鉴别模式:质荷比为5818、4617和3884的组合,敏感性为100.00%、特异性为100.00%;口腔鳞状细胞癌和局部转移癌的鉴别模式:质荷比为55809和5383的组合,敏感性为94.12%、特异性为85.71%。结论通过SELDI质谱法技术筛选出的肿瘤标志物可以辅助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预测白斑向鳞状细胞癌转化及癌局部转移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口腔肿瘤 唾液蛋白质
原文传递
Diagnostic model of saliva protein finger print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被引量:9
16
作者 Zheng-Zhi Wu Ji-Guo Wang Xiao-Li Zh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7期865-870,共6页
AIM:To explore the method for early diagnosis of gastric cancer by screening the expression spectrum of saliva protein i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using mass spectrometry for proteomics.METHODS:Proportional peptide mas... AIM:To explore the method for early diagnosis of gastric cancer by screening the expression spectrum of saliva protein i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using mass spectrometry for proteomics.METHODS:Proportional peptide mass fingerprints were obtained by analysis based on proteomics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mass spectrometry.A diagnosis model was established using weak cation exchange magnetic beads to test saliva specimens from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and healthy subjects.RESULTS: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the mass to charge ratio(m/z) peaks of four proteins(1472.78 Da,2936.49 Da,6556.81 Da and 7081.17 Da) betwee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and healthy subjects.CONCLUSION:The finger print mass spectrum of saliva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can be established using gastric cancer proteomics.A diagnostic model for distinguishing protein expression mass spectra of gastric cancer from non-gastric-cancer saliva can b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expression of proteins 1472.78 Da,2936.49 Da,6556.81 Da and 7081.17 Da.The method for early diagnosis of gastric cancer is of certain value for screening special biological mark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IVA Protein finger print model Gastriccancer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of-flight/mass spectrometry Weak cationexchange Magnetic bead PROTEOM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lot study on binding of bovine salivary proteins to grit silicates and plant phytoliths
17
作者 Marcus MAU Thomas M.KAISER Karl-Heinz SüDEKUM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I0013-I0018,共6页
Mostly fed with grass in fresh or conserved form, cattle and other livestock have to cope with silicate defence bodies from plants (phytoliths) and environmental silicates (grit), which abrade tooth enamel and cou... Mostly fed with grass in fresh or conserved form, cattle and other livestock have to cope with silicate defence bodies from plants (phytoliths) and environmental silicates (grit), which abrade tooth enamel and could additionally interact with various salivary proteins. To detect potential candidates for silicate-binding proteins, bovine whole saliva was incubated with grass-derived phytoliths and silicates. Interactions of salivary proteins with pulverized bovine dental enamel and dentine were additionally analysed. After intense washing, the powder fractions were loaded onto 1D-polyacrylamide gels, most prominent adhesive protein bands were cut out and proteins were identified by mass spectrometry within three independent replicates. All materials were mainly botmd by bovine odorant-binding protein, bovine salivary protein 30× 10^3 and carbonic anhydrase VI. The phytolith/silicate fraction showed additional stronger interaction with haemoglobin β and lactoperoxidase. Conceivably, the binding of these proteins to the surfaces may contribute to biological processes occurring on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vine salivary proteins Mass spectrometry PHYTOLITHS SILICATES Tooth enam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SP和PTHrP的联合检测对乳腺癌骨转移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史周印 王艳 陈倩琪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501-503,共3页
目的:探讨骨唾液蛋白(BSP)和甲状旁腺相关蛋白(PTHrP)的联合检测对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乳腺癌87例患者,分为骨转移组40例和无骨转移组47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石蜡包埋标本BSP和PTHrP的表达。结果:BSP和PTHrP在骨转移组... 目的:探讨骨唾液蛋白(BSP)和甲状旁腺相关蛋白(PTHrP)的联合检测对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乳腺癌87例患者,分为骨转移组40例和无骨转移组47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石蜡包埋标本BSP和PTHrP的表达。结果:BSP和PTHrP在骨转移组的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χ2值分别为8.47和10.49,P均<0.01),且强阳性表达也均高于后者(χ2值分别为9.18和11.05,P均<0.05);同时两者在骨转移组的阳性表达与无转移组和骨外转移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后两组间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发现,乳腺癌组织中BSP和PTHrP的高表达是预测骨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P<0.01),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293和1.348。Log-rank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乳腺癌患者中BSP和PTHrP高表达者的累积生存概率均明显低于BSP和PTHrP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BSP和PTHrP的过表达是早期预测乳腺癌骨转移的良好标志,并可作为评估乳腺患者的一项重要的预后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蛋白质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质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