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TTG和bFGF在唾液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赵诚 刘佳 +2 位作者 德乐黑巴特尔 金武龙 苏尼特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79-284,共6页
目的探讨PTTGmRNA及其蛋白和bFGF蛋白的表达与唾液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唾液腺癌及癌旁组织中PTTG、bFGF蛋白的表达;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析30例唾液腺癌及癌旁组织中PTTGmRNA的... 目的探讨PTTGmRNA及其蛋白和bFGF蛋白的表达与唾液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唾液腺癌及癌旁组织中PTTG、bFGF蛋白的表达;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析30例唾液腺癌及癌旁组织中PTTGmRNA的表达。结果①PTTG蛋白平均灰度值在唾液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分别为0.597±0.487和0.436±0.173,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组织(P<0.05);bFGF蛋白平均灰度值在唾液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分别为0.533±0.286和0.738±0.763,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5)。②相关性研究显示,在唾液腺癌组织中PTTG蛋白和bFGF蛋白关系密切,相关系数为0.65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TTGmRNA在唾液腺癌及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且癌旁组织高于癌组织,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在唾液腺癌组织中,PTTGmRNA及其蛋白和bFGF蛋白表达量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而与年龄、性别无关。结论①PTTG作为一个新型的原癌基因,其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唾液腺癌组织的发生、发展过程。②bFGF在唾液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以用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③在唾液腺癌组织中PTTG蛋白和bFGF蛋白关系密切,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转化基因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唾液腺癌 免疫组化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腺癌分子病理诊断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夏荣辉 李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341-347,共7页
近年来唾液腺癌的分子检测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越来越多的遗传学改变被发现。这些遗传学改变对唾液腺癌的病理诊断起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也对唾液腺癌的命名、分类及新类型肿瘤的发现产生着影响。本文对近年来发现的唾液腺癌中重要遗传学改... 近年来唾液腺癌的分子检测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越来越多的遗传学改变被发现。这些遗传学改变对唾液腺癌的病理诊断起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也对唾液腺癌的命名、分类及新类型肿瘤的发现产生着影响。本文对近年来发现的唾液腺癌中重要遗传学改变及部分肿瘤中相应蛋白的表达变化进行介绍,这些变化在相关肿瘤的病理诊断、预后评估、靶向治疗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癌 融合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TG在唾液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3
作者 刘佳 赵诚 +2 位作者 德乐黑巴特尔 金武龙 苏尼特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358-362,共5页
目的: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的表达与唾液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唾液腺癌及癌旁组织中PTTG蛋白的表达;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析30例唾液腺癌及癌旁组织中PTTG mRNA的表达。结果... 目的: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的表达与唾液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唾液腺癌及癌旁组织中PTTG蛋白的表达;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析30例唾液腺癌及癌旁组织中PTTG mRNA的表达。结果:1.PTTG蛋白平均灰度值在唾液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分别为0.597±0.487和0.436±0.173,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组织(P<0.05)。2.PTTG mRNA在唾液腺癌及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且癌旁组织高于癌组织,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3.在唾液腺癌组织中,PTTG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而与年龄、性别无关。结论:PTTG作为一个新型的原癌基因,其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唾液腺癌组织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转化基因 唾液腺癌 免疫组化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腺癌的预后影响因素:荷兰头颈肿瘤协作组资料报告
4
作者 袁荣涛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32-232,共1页
关键词 唾液腺癌 预后因素 荷兰 头颈肿瘤协作组 资料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小唾液腺癌的^(18)F-FDG PET/CT表现
5
作者 蔺楠 任超 +3 位作者 周鑫 张桂 文哲 崔瑞雪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343-346,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小唾液腺癌的PET/CT表现以提高诊断能力。方法收集30例口腔小唾液腺癌患者术前^(18)F-FDG PET/CT影像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腺样囊性癌最常见,最好发部位为腭部。CT平扫探测到原发灶9例,病灶同周围正常组... 目的探讨口腔小唾液腺癌的PET/CT表现以提高诊断能力。方法收集30例口腔小唾液腺癌患者术前^(18)F-FDG PET/CT影像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腺样囊性癌最常见,最好发部位为腭部。CT平扫探测到原发灶9例,病灶同周围正常组织有明确边界者5例。PET/CT能显示所有原发病灶大小、范围、周围组织侵犯及远处转移情况。结论PET/CT能清晰显示原发灶的发生部位、大小、累及范围和转移情况,为口腔小唾液腺癌的术前诊断提供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癌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 氟脱氧葡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共表达网络和机器学习筛选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疾病特征性基因
6
作者 卜文超 陈世新 +4 位作者 江银华 曹明国 吴心茹 关云茜 谢思源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600-607,共8页
目的:确定唾液腺腺样囊性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以进一步了解腺样囊性癌潜在的发病机制。方法:从NCBI GEO数据库下载2个微阵列数据集(GSE59701、GSE88804),用LIMMA软件包筛选SACC差异表达基因。WGCNA寻找与SACC最相关的重要模块基因,以LA... 目的:确定唾液腺腺样囊性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以进一步了解腺样囊性癌潜在的发病机制。方法:从NCBI GEO数据库下载2个微阵列数据集(GSE59701、GSE88804),用LIMMA软件包筛选SACC差异表达基因。WGCNA寻找与SACC最相关的重要模块基因,以LASSO、SVM-RFE 2种机器学习算法识别hub基因。随后生成用于预测SACC的ROC曲线,判断诊断效果。采用R4.2.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鉴定出3个hub基因(GABBR1、EN1和LINC01296),并用其建立一个预测性能较高的ROC曲线(AUC,1.000~1.000)。结论:采用WGCNA、LASSO和SVM-RFE获得3个枢纽基因(GABBR1、EN1和LINC01296)作为SACC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未来对SACC潜在关键基因的研究提供基础,为SAC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腺样囊性 机器学习 加权分析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Ras同源物家族成员C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7
作者 于汶源 赵鹏 +6 位作者 邵禹 徐勇 徐进 谢磊 于承浩 何秋萍 陈正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3-734,共12页
目的探讨沉默Ras同源物家族成员C(RhoC)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增殖、凋亡、侵袭、迁移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2024年3月1日于青岛市市立医院手术切除的SACC病灶和正常唾液腺组织各27例,... 目的探讨沉默Ras同源物家族成员C(RhoC)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增殖、凋亡、侵袭、迁移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2024年3月1日于青岛市市立医院手术切除的SACC病灶和正常唾液腺组织各27例,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hoC的表达水平。针对RhoC基因序列设计3条小干扰RNA(siRNA),转染至SACC-LM和SACC-83细胞系中并评估转染效率。通过Western blot比较RhoC、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1(ROCK1)、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磷酸化p38MAPK(p-p38MAPK)、扭曲家族bHLH转录因子1(TWIST1)、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蛋白表达水平。CCK-8实验、流式细胞术、Transwell侵袭实验、伤口愈合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差异。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RhoC可能的上游微小RNA(miRNA)及其在SACC中的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二者的结合位点。结果RhoC在SACC中的表达显著上升(P<0.05)。沉默RhoC后,实验组ROCK1、p-p38MAPK、TWIST1、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显著下降,E-cadherin的表达显著上升(P<0.05);p38MAPK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下降,凋亡率显著上升(P<0.05)。miR-138-5p在SACC中低表达,miR-138-5p micmic可以显著下调转染RhoC野生型质粒后293T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结论RhoC在SACC中高表达,沉默RhoC可能靶向下游ROCK1/p38MAPK/TWIST1信号通路从而抑制SACC的增殖、侵袭、迁移和EMT,同时促进其凋亡。miR-138-5p在SACC中低表达,是RhoC潜在的上游基因,二者可能存在结合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腺样囊性 Ras同源物家族成员C 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1 上皮-间充质转化 miR-138-5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腺癌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马大权 高岩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57-260,共4页
唾液腺癌占全身肿瘤的比例很小,但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非常多见。唾液腺癌恶性程度不同,高度恶性的唾液腺癌在腮腺占18%,颌下腺占26%,舌下腺占95%;腭部小唾液腺良性、恶性各占50%。
关键词 唾液腺癌 诊治 恶性程度 全身肿瘤 外科临床 口腔颌面 唾液腺 颌下腺
原文传递
软腭唾液腺分泌性癌1例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袁亚晨 赵立仙 +3 位作者 潘云 李正金 李耀康 高波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628-635,共8页
唾液腺分泌性癌(secretory carcinoma of salivary glands,SCSG)是一种罕见的恶性唾液腺肿瘤。2023年2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例左侧软腭见1个肿物的35岁女性患者。显微镜下该肿物形成微囊状、小管状结构,腔隙内充满嗜酸性胶样分... 唾液腺分泌性癌(secretory carcinoma of salivary glands,SCSG)是一种罕见的恶性唾液腺肿瘤。2023年2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例左侧软腭见1个肿物的35岁女性患者。显微镜下该肿物形成微囊状、小管状结构,腔隙内充满嗜酸性胶样分泌物。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示:广谱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pantropomyosin receptor kinase,pan-TRK)、乳腺球蛋白(mammaglobin)、S100钙结合蛋白(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S100)均阳性,钙激活氯通道蛋白1(anoctamin-1,ANO1)阴性。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示:ETS变异转录因子6(ETS variant transcription factor 6,ETV6)基因断裂阳性,ETV6-神经酪氨酸激酶受体3(neurotrophic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3,NTRK3)基因融合阳性,MET原癌基因受体酪氨酸激酶(MET proto-oncogene,receptor tyrosine kinase,MET)基因断裂阴性。患者最终被诊断为SCSG,随后接受了“左侧腭部肿物切除术+邻近皮瓣修复术”,截至2024年2月未见复发或转移。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发生于软腭的SCSG,并总结此前国内外发生于软腭的SCSG共1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肿瘤 唾液腺分泌性 广谱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 ETV6-NTRK3基因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腺癌中P16、CyclinD1和Cdk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0
作者 王元银 陈乔尔 +7 位作者 胡万金 杨晨 程继光 阮敏 朱传凤 张娟 黄擎 朱坤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8年第5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正常唾液腺组织唾液腺癌中P16、CyclinD1和Cdk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10例正常唾液腺,30例黏液表皮样癌,30例腺样囊性癌组织P16、CyclinD1和Cdk4蛋白表达。结果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唾液腺和... 目的探讨正常唾液腺组织唾液腺癌中P16、CyclinD1和Cdk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10例正常唾液腺,30例黏液表皮样癌,30例腺样囊性癌组织P16、CyclinD1和Cdk4蛋白表达。结果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唾液腺和唾液腺癌中分别为90%和38%,有显著差异(P〈0.01)。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唾液腺和唾液腺癌中分别为20%和80%,有显著差异(P〈0.01)。Cdk4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唾液腺和唾液腺癌组段中分别为30%和88%,有显著差异(P〈0.01)。在唾液腺癌组织中P16、CyclinD1和Cdk4蛋白表达正相关(P〈0.01)。P16、CyclinD1和Cdk4蛋白表达正相关(P〈0.05)。P16、CyclinD1和Cdk4与患者年龄。癌细胞恶性程度无关(P〉0.05)。结论P1。蛋白表达减少与唾液腺癌的发生有关。P16、CyclinD1和Cdk4蛋白表达的增加与唾液腺癌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癌 免疫组化 P16、CyclinD1 CDK4
原文传递
放射性^125 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不能手术唾液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政文 石妍 +3 位作者 刘树铭 汪海波 武阳丰 张建国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46-850,共5页
目的初步评价放射性125 I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不能手术唾液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至2017年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的不能手术唾液腺癌患者23例,行单纯125 I放射性粒子... 目的初步评价放射性125 I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不能手术唾液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至2017年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的不能手术唾液腺癌患者23例,行单纯125 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应用QLQ-C30(V3.0)及QLQ-H&N35中文版生存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并分析疾病及治疗相关因素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23例患者治疗后1年及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与67%,其治疗前及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平均分为201.48分和199.4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总体生存质量评分及各项功能评分均处于较高水平。疾病及治疗相关因素中,肿瘤发生部位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9.127,P<0.05),其余因素的影响规律尚需更大样本量的研究。结论125 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能较好的保存不能手术唾液腺癌患者的头颈部功能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质量 放射性粒子 近距离治疗 唾液腺癌
原文传递
Slug、EMMPRIN和E-cadherin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子超 胡志强 +3 位作者 吴宝磊 贾森 雷德林 杨新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4-668,共5页
目的:研究Slug、EMMPRIN和E-cadherin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三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15例SACC组织中Slug、EMMPRIN和E-cadherin... 目的:研究Slug、EMMPRIN和E-cadherin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三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15例SACC组织中Slug、EMMPRIN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5例SACC标本中Slug和EMMP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5%和69.6%,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为51.3%。Slug和EMMPRIN的表达与SACC肿瘤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神经侵袭、复发、远处转移呈显著相关(P<0.05),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神经侵袭、远处转移呈显著负相关(P<0.05)。同时,Slug的表达与EMMPRIN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EMMPRIN、Slug的表达与E-cadherin的表达均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结论:Slug、EMMPRIN和E-cadherin在SACC中的表达与SACC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UG EMMPRIN E-CADHERIN 唾液腺腺样囊性 肿瘤转移与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黏附侵袭抑制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军方 李新明 +3 位作者 谢卫红 王海斌 方政 李青川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9年第4期401-405,共5页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黏附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CC-M细胞系,MTT法测定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黏附试验和Matrigel侵袭实验,研究苦参碱注射液及其不同浓度对ACC-M细胞黏附及侵...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黏附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CC-M细胞系,MTT法测定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黏附试验和Matrigel侵袭实验,研究苦参碱注射液及其不同浓度对ACC-M细胞黏附及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苦参碱注射液浓度在0.25、0.50、0.75、1.00 mg/mL时,对ACC-M细胞均有一定增殖抑制作用,且呈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不同浓度苦参碱注射液处理ACC-M细胞24h后,其体外黏附和侵袭能力呈剂量依赖性下降。经苦参碱(0.75 mg/mL)作用后,ACC-M细胞的E钙黏素(E-cad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一定浓度的苦参碱可以抑制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生长,降低细胞黏附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E-cad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腺样囊性 黏附 侵袭 苦参碱 E-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81a抑制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侵袭、转移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何倩婷 刘中华 +2 位作者 招洛丹 赵婷婷 王安训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 :探讨miR-181a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QRT-PCR检测miR-181a在一对不同侵袭、迁移能力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过表达或沉默miR-181a在SACC-LM和SACC-83细胞中的表达。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转染后... 目的 :探讨miR-181a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QRT-PCR检测miR-181a在一对不同侵袭、迁移能力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过表达或沉默miR-181a在SACC-LM和SACC-83细胞中的表达。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转染后细胞骨架的改变。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转染后侵袭、转移相关因子的表达。通过尾静脉注射miR-181a mimics和mimics NC细胞,建立裸鼠肺转移模型。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QRT-PCR结果显示,miR-181a在低侵袭、迁移能力SACC-83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高侵袭、迁移能力的SACC-LM细胞。SACC-LM细胞转染miR-181a mimics后,细胞呈梭形,Slug、p ERK1/2、ERK1/2表达水平下调;SACC-83细胞转染miR-181a LNA后,细胞变圆,体积变小,Slug、p ERK1/2、ERK1/2表达水平升高。裸鼠肺转移模型miR-181a mimics组,细胞形成肺转移灶面积显著小于mimics NC组(P<0.05)。结论 :miR-181a能抑制SACC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81a 唾液腺腺样囊性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腺分泌性癌9例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海建 陈小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22-1426,共5页
目的探讨类似唾液腺分泌性癌(salivary secretory carcinoma,SS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9例SSC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并FISH法行ETV6和NTRK3基因检测。结果9例SSC中6例男性,3例女性;年龄26~70岁... 目的探讨类似唾液腺分泌性癌(salivary secretory carcinoma,SS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9例SSC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并FISH法行ETV6和NTRK3基因检测。结果9例SSC中6例男性,3例女性;年龄26~70岁,平均36岁。镜下肿瘤呈结节状、分叶状,瘤细胞排列成腺管、囊状、乳头状、实性。微囊性和腺管内有淡染分泌物,核圆形、椭圆形,染色质细腻,可见中位小核仁。免疫表型:瘤细胞S-100、Mammaglobin、CK18、CK7、MUC4均阳性。9例均检测到ETV6和NTRK3基因分离信号。结论SSC属于罕见低度恶性涎腺肿瘤,确诊依靠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ETV6和NTRK3基因检测可辅助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化疗为主,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唾液腺分泌性 免疫组织化学 ETV6 NTRK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istein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SACC-83的体外抗增殖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马杰 钟鸣 王兆元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研究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Genistein(4',5,7-三羟基异黄酮)对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SACC-83的体外抗增殖作用及其对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方法:用Genistein处理体外培养的SACC-83细胞,采用MTT检测法计算细胞存活率,显微照相... 目的:研究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Genistein(4',5,7-三羟基异黄酮)对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SACC-83的体外抗增殖作用及其对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方法:用Genistein处理体外培养的SACC-83细胞,采用MTT检测法计算细胞存活率,显微照相记录细胞生长状态及形态学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AnnexinⅤ/PI法定量检测细胞凋亡,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方差分析。结果:Genistein对SACC-83细胞有一定的抗增殖作用,且当其作用到一定时间、达到一定的浓度后,该作用与浓度及时间呈依赖关系;细胞形态发生改变,体积缩小,悬浮细胞逐渐增多;SACC-83细胞经220μmol/LGenistein作用3d,其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阻断细胞生长于G2/M期,并明显诱导细胞凋亡(P<0.01)。结论:Genistein可以显著抑制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SACC-83的生长,阻断细胞周期于G2/M期,并诱导细胞凋亡;提示酪氨酸蛋白激酶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蛋白激酶 GENISTEIN 唾液腺腺样囊性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ZH2和P130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迟艳侠 李德超 +4 位作者 南晓利 杜欣娜 刘海花 刘凤华 张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9期894-896,共3页
目的:研究EZH2和P130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EZH2、P130蛋白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结果:EZH2在腺样囊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86%,在正常腮腺组织中均为阴性表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目的:研究EZH2和P130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EZH2、P130蛋白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结果:EZH2在腺样囊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86%,在正常腮腺组织中均为阴性表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130在腺样囊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5.00%,在正常腮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ZH2、P130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EZH2与P130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ZH2 P130 免疫组化 唾液腺腺样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AGE-1b基因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秦兴军 杨捷琳 +3 位作者 朱乃硕 张陈平 关晓峰 孙长伏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睾丸抗原家族中XAGE-1b基因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细胞ACC-M中的高表达是否与其转移相关。方法:采用RNA干扰方法抑制腺样囊性癌低、高转移细胞ACC-2、ACC-M中XAGE-1b基因的表达,检测该基因表达改变对肿瘤细胞体外迁移... 目的:探讨肿瘤睾丸抗原家族中XAGE-1b基因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细胞ACC-M中的高表达是否与其转移相关。方法:采用RNA干扰方法抑制腺样囊性癌低、高转移细胞ACC-2、ACC-M中XAGE-1b基因的表达,检测该基因表达改变对肿瘤细胞体外迁移能力以及裸鼠体内肿瘤细胞肺转移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XAGE-1b基因干扰质粒转染腺样囊性癌细胞后,RT-PCR验证干扰效率显示,XAGE-1b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Boyden小室检测肿瘤细胞体外迁移能力明显下降;在裸鼠体内检测基因干扰后的肿瘤细胞肺转移能力与ACC-M相比也显著下降(P<0.01)。结论:RNA干扰作用抑制了XAGE-1b基因的表达,体外实验和体内检测中显著影响了肿瘤细胞的迁移黏附以及肺转移能力,初步证实了XAGE-1b基因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转移方面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腺样囊性 转移 RNA干扰 XAGE—1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_1及其受体TGFβ RI在唾液腺腺样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9
作者 郭峰 翦新春 +4 位作者 程瑞雪 姚志刚 沈明 冯德云 周建华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 :研究TGFβ1 及其TGFβRI在唾液腺腺样囊腺癌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唾液腺腺样囊腺癌中TGFβ1 和TGFβRI的蛋白表达 ,并与正常唾液腺及唾液腺多形性腺瘤作定量比较。结果 :①TGFβ1 和TGFβRI蛋白在正常唾液腺组织... 目的 :研究TGFβ1 及其TGFβRI在唾液腺腺样囊腺癌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唾液腺腺样囊腺癌中TGFβ1 和TGFβRI的蛋白表达 ,并与正常唾液腺及唾液腺多形性腺瘤作定量比较。结果 :①TGFβ1 和TGFβRI蛋白在正常唾液腺组织中主要表达于各级导管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中 ,腺泡细胞无表达 ;②TGFβ1和TGFβRI蛋白在唾液腺多形性腺瘤组织中主要表达于呈腺管状、条索状及团块状排列的肿瘤上皮细胞中 ,其表达水平与正常唾液腺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③唾液腺腺样囊腺癌组织中TGFβ1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 (P <0 .0 1) ;TGFβRI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TGFβRI蛋白的低表达在唾液腺腺样囊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腺样囊腺癌独特的不良生物学行为可能与TGFβ1 蛋白的过度表达以及TGFβRI蛋白的低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I 唾液腺腺样囊腺 免疫组化SP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腺腺癌VEGF和NOS的表达与癌细胞增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晓光 王延秀 +3 位作者 王青 李毅 杨宪勇 侯刚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研究唾液腺腺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与癌细胞增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7例唾液腺腺癌手术切除标本VEGF、iNOS、eNOS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 目的:研究唾液腺腺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与癌细胞增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7例唾液腺腺癌手术切除标本VEGF、iNOS、eNOS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分布及表达。结果:①30例(63.83%)唾液腺腺癌组织表达VEGF,31例(65.96%)表达iNOS;33例(70.21%)表达eNOS;②VEGF与iNOS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VEGF与eNOS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③表达VEGF的唾液腺腺癌PCNA标记指数(PLI)明显高于不表达VEGF的唾液腺腺癌;表达iNOS的唾液腺腺癌PLI明显高于不表达iNOS的唾液腺腺癌。表达eNOS的唾液腺腺癌PLI与不表达eNOS的唾液腺腺癌无显著差异(P>O.05)。结论:①VEGF与iNOS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说明iNOS在VEGF的生成和发挥作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②PLI随着VEGF和iNOS表达的增加而增加;说明两者对唾液腺腺癌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 NOS 唾液腺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