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通用型粘接剂固化后唾液污染及再处理对Ⅴ类洞充填体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选取50颗离体前磨牙,于釉牙骨质界处预备楔状缺损洞型,随机分为5组,每组10颗牙齿。A组:直接涂布Single Bond Univer sal通用粘接剂,吹干光照;B—E组...目的:探讨通用型粘接剂固化后唾液污染及再处理对Ⅴ类洞充填体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选取50颗离体前磨牙,于釉牙骨质界处预备楔状缺损洞型,随机分为5组,每组10颗牙齿。A组:直接涂布Single Bond Univer sal通用粘接剂,吹干光照;B—E组:涂布Single Bond Univer sal通用粘接剂,吹干光照。新鲜唾液污染牙面10s后分别采用干燥;冲洗后干燥;冲洗后干燥再涂布粘接剂;及冲洗后干燥,再酸蚀再涂布粘接剂四种处理方式。所有试件均用Filte K Z350XT树脂进行充填。经冷热循环和亚甲基兰溶液染色后,从颊舌方向平行于牙体长轴正中将充填体纵向剖开,体视显微镜观测各组充填体龈壁边缘微渗漏程度。结果:通用粘接剂固化后唾液污染牙面仅干燥B组和冲洗后干燥C组其边缘微渗漏均高于未污染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冲洗干燥再涂布粘接剂D组和冲洗干燥、再酸蚀再涂布粘接剂E组与未污染A组龈壁边缘微渗漏无统计学差别。结论:Single Bond Universal通用粘接剂固化后唾液污染可导致充填体边缘微渗漏的增加。在临床操作中应避免唾液污染,一旦受到唾液污染后,应立即冲洗,干燥及再次应用粘接剂可减少树脂边缘微渗漏。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Clearfil SE Bond(SE)、AdperTM Easy One(EO)、Scotchbond Universal(SBU)3种自酸蚀粘接系统对乳牙釉质和牙本质粘接耐久性的影响,以及粘接界面轻度唾液污染后即刻吹干对粘接耐久性的影响。方法:将240个乳牙釉质及240个牙本...目的:比较Clearfil SE Bond(SE)、AdperTM Easy One(EO)、Scotchbond Universal(SBU)3种自酸蚀粘接系统对乳牙釉质和牙本质粘接耐久性的影响,以及粘接界面轻度唾液污染后即刻吹干对粘接耐久性的影响。方法:将240个乳牙釉质及240个牙本质样本随机分为16组(n=15个/组),实验组选用SE、EO、SBU等3种不同自酸蚀粘接系统,对照组选用AdperTM Single Bond Plus(SL)全酸蚀粘接系统,在无污染或有唾液污染、蒸馏水储存(水浴储存24 h)或水浴循环老化(5℃和55℃水浴中循环5000次)等两种不同储存条件下,测量每组中12个试样的剪切粘接强度,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剩余3个试样的粘接界面情况。采用三因素方差分析法和Tukey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于乳牙牙釉质粘接,全酸蚀粘接剂的即刻剪切粘接强度(28.92±1.83)MPa和老化后剪切粘接强度(27.27±3.03)MPa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O组有唾液污染时即刻剪切粘接强度(11.88±3.17)MPa或老化后剪切粘接强度(11.90±3.98)MPa均显著低于其无唾液污染时的即刻剪切粘接强度(19.57±3.89)MPa或老化后剪切粘接强度(19.01±5.03)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乳牙牙本质的粘接,老化处理后全酸蚀粘接剂的剪切粘接强度(14.31±1.97)MPa显著低于其他粘接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O组有唾液污染时的即刻剪切粘接强度(12.99±2.66)MPa显著低于其无唾液污染时剪切粘接强度(18.63±3.61)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O组的无/有污染状态下的剪切粘接强度[(14.41±2.68)MPa和(10.93±2.18)MPa]均显著低于SE组[(21.10±4.40)MPa和(19.56±3.64)MPa]和SBU组[(22.27±5.43)MPa和(20.60±5.11)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酸蚀粘接剂对乳牙釉质粘接耐久性更佳;SE和SBU对乳牙牙本质有更好的粘接耐久性;粘接界面轻度唾液污染后即刻吹干处理可恢复SE和SBU的粘接强度,但对EO的粘接性能影响较大,无法恢复其粘接耐久性。展开更多
窝沟封闭技术(pit and fissure sealant)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经国内外数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是目前预防牙齿窝沟龋的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口腔临床和预防工作中已经被广泛应用[1]。但是,窝沟封闭技术的效果与封闭剂的保留率有关[2,3]...窝沟封闭技术(pit and fissure sealant)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经国内外数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是目前预防牙齿窝沟龋的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口腔临床和预防工作中已经被广泛应用[1]。但是,窝沟封闭技术的效果与封闭剂的保留率有关[2,3],而有研究表明封闭剂的保留率与封闭剂的微渗漏密切相关,封闭剂的微渗漏情况可能受到周边环境、窝沟处理方式、材料性能等多个因素的影响[2~4]。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窝沟封闭唾液污染后再处理的操作因素对窝沟封闭剂微渗漏、渗透程度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取离体牙50颗,随机分成5组,每组10颗,每个样本咬合面窝沟处行窝沟釉质成形术,然后酸蚀,冲洗干燥。A组直接涂布封闭剂,停留30 s后光照固化。B~E组均经人工唾液污染牙面后,分别干燥、冲洗后干燥、冲洗干燥后再酸蚀和冲洗干燥后自酸蚀粘结剂处理,涂布封闭剂,停留30 s后光照固化。采用1%亚甲蓝浸染法和体视显微镜观察封闭剂与牙面间的密合程度及封闭剂的渗透程度。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观察各组窝沟封闭剂牙齿交界面的树脂形成情况。结果未污染组和污染后再酸蚀组的微渗漏情况与渗透深度低于唾液污染后其他处理组(P<0.05)。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显示封闭剂-釉质交界面自酸蚀组树脂突稀疏不清晰,树脂突之间有混合层,唾液污染组树脂突较稀疏,长短不一,排列不规则,这2组的扫描结果差于未污染组。结论唾液污染后应重新酸蚀处理,而使用自酸蚀粘结剂处理其密合性较差,临床不建议使用。
文摘目的:探讨通用型粘接剂固化后唾液污染及再处理对Ⅴ类洞充填体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选取50颗离体前磨牙,于釉牙骨质界处预备楔状缺损洞型,随机分为5组,每组10颗牙齿。A组:直接涂布Single Bond Univer sal通用粘接剂,吹干光照;B—E组:涂布Single Bond Univer sal通用粘接剂,吹干光照。新鲜唾液污染牙面10s后分别采用干燥;冲洗后干燥;冲洗后干燥再涂布粘接剂;及冲洗后干燥,再酸蚀再涂布粘接剂四种处理方式。所有试件均用Filte K Z350XT树脂进行充填。经冷热循环和亚甲基兰溶液染色后,从颊舌方向平行于牙体长轴正中将充填体纵向剖开,体视显微镜观测各组充填体龈壁边缘微渗漏程度。结果:通用粘接剂固化后唾液污染牙面仅干燥B组和冲洗后干燥C组其边缘微渗漏均高于未污染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冲洗干燥再涂布粘接剂D组和冲洗干燥、再酸蚀再涂布粘接剂E组与未污染A组龈壁边缘微渗漏无统计学差别。结论:Single Bond Universal通用粘接剂固化后唾液污染可导致充填体边缘微渗漏的增加。在临床操作中应避免唾液污染,一旦受到唾液污染后,应立即冲洗,干燥及再次应用粘接剂可减少树脂边缘微渗漏。
文摘目的:比较Clearfil SE Bond(SE)、AdperTM Easy One(EO)、Scotchbond Universal(SBU)3种自酸蚀粘接系统对乳牙釉质和牙本质粘接耐久性的影响,以及粘接界面轻度唾液污染后即刻吹干对粘接耐久性的影响。方法:将240个乳牙釉质及240个牙本质样本随机分为16组(n=15个/组),实验组选用SE、EO、SBU等3种不同自酸蚀粘接系统,对照组选用AdperTM Single Bond Plus(SL)全酸蚀粘接系统,在无污染或有唾液污染、蒸馏水储存(水浴储存24 h)或水浴循环老化(5℃和55℃水浴中循环5000次)等两种不同储存条件下,测量每组中12个试样的剪切粘接强度,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剩余3个试样的粘接界面情况。采用三因素方差分析法和Tukey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于乳牙牙釉质粘接,全酸蚀粘接剂的即刻剪切粘接强度(28.92±1.83)MPa和老化后剪切粘接强度(27.27±3.03)MPa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O组有唾液污染时即刻剪切粘接强度(11.88±3.17)MPa或老化后剪切粘接强度(11.90±3.98)MPa均显著低于其无唾液污染时的即刻剪切粘接强度(19.57±3.89)MPa或老化后剪切粘接强度(19.01±5.03)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乳牙牙本质的粘接,老化处理后全酸蚀粘接剂的剪切粘接强度(14.31±1.97)MPa显著低于其他粘接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O组有唾液污染时的即刻剪切粘接强度(12.99±2.66)MPa显著低于其无唾液污染时剪切粘接强度(18.63±3.61)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O组的无/有污染状态下的剪切粘接强度[(14.41±2.68)MPa和(10.93±2.18)MPa]均显著低于SE组[(21.10±4.40)MPa和(19.56±3.64)MPa]和SBU组[(22.27±5.43)MPa和(20.60±5.11)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酸蚀粘接剂对乳牙釉质粘接耐久性更佳;SE和SBU对乳牙牙本质有更好的粘接耐久性;粘接界面轻度唾液污染后即刻吹干处理可恢复SE和SBU的粘接强度,但对EO的粘接性能影响较大,无法恢复其粘接耐久性。
文摘窝沟封闭技术(pit and fissure sealant)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经国内外数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是目前预防牙齿窝沟龋的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口腔临床和预防工作中已经被广泛应用[1]。但是,窝沟封闭技术的效果与封闭剂的保留率有关[2,3],而有研究表明封闭剂的保留率与封闭剂的微渗漏密切相关,封闭剂的微渗漏情况可能受到周边环境、窝沟处理方式、材料性能等多个因素的影响[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