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意义的历史——广西上林县唐碑研究热之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蒋俊 《广西地方志》 CSSCI 2008年第6期47-50,65,共5页
广西上林县所存的两方唐碑不仅是静态的文化遗迹,而且是一种对后世之人的生活深具意义的历史,它们在合宜的时机下可提供特殊的力量。通过研究者的时空动员,唐碑被赋予深刻的现代意义,成为建构文化策略与族群认同的关键要素。
关键词 上林唐碑 意义的历史 文化策略 族群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蜀道唐碑所反映的诸葛亮信仰 被引量:1
2
作者 梁中效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4-19,共6页
在满载着诸葛亮丰功伟业的蜀道线上,唐代的政治家、史学家、大诗人通过武侯祠或者相关历史遗迹,赞颂诸葛功业,抒发人生情怀;蜀道线上武侯祠的修建和唐碑的镌刻,不仅反映了唐代政治对诸葛亮智慧的需求,而且开启了中国传统文化将诸葛亮推... 在满载着诸葛亮丰功伟业的蜀道线上,唐代的政治家、史学家、大诗人通过武侯祠或者相关历史遗迹,赞颂诸葛功业,抒发人生情怀;蜀道线上武侯祠的修建和唐碑的镌刻,不仅反映了唐代政治对诸葛亮智慧的需求,而且开启了中国传统文化将诸葛亮推向神坛的壮美历程;蜀道沿线的武侯祠是千百年来传承诸葛亮信仰的圣殿;蜀道唐碑是岿然屹立在中华文化沃土上的诸葛亮信仰丰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道 唐碑 诸葛亮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上林县唐碑唐城看唐代桂西南壮族先民的宗族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周艺 《广西地方志》 2005年第2期55-57,共3页
上林县境内的唐碑和唐城遗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大的价值。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从中探究出1300多年前唐代桂西南的壮族先民的宗族统治的几个特征。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弥补我国少数民族宗法制度的空白与不足,而且具有... 上林县境内的唐碑和唐城遗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大的价值。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从中探究出1300多年前唐代桂西南的壮族先民的宗族统治的几个特征。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弥补我国少数民族宗法制度的空白与不足,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林 唐碑 壮族 宗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坚固大宅到仙境州城——广西上林县前后两唐碑比较及其昭示
4
作者 周中坚 《东南亚纵横》 2006年第9期74-78,共5页
The two before and after stone tablets of the Tang Dynasty in Shanglin county,Guangxi province were all made in the end of 7th century,that was Wu Zetian’ governoring time,it was only 15 years of difference and the d... The two before and after stone tablets of the Tang Dynasty in Shanglin county,Guangxi province were all made in the end of 7th century,that was Wu Zetian’ governoring time,it was only 15 years of difference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m is only 4.5 kilometers,but the content and its form is remarkably different. The difference of which contains important history information and valuable enlightenment for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林县 唐碑 广西 仙境 历史文化内涵 历史文化价值 历史信息 武则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原唐碑考
5
作者 李慧 《文博》 2000年第4期72-73,,80,,共3页
关键词 三原 唐碑 文物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碑形制与碑碣制度不符之原因探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宇 《艺术探索》 2014年第1期28-29,4,共2页
有不少学者认为,唐碑形制存在与碑碣制度不符的现象。这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原因:一,唐代碑碣制度完备的时间较晚;二,碑碣制度的内容不详;三,后世学者引证疏漏。
关键词 唐碑 形制 碣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碑俗字录》匡补二十一例
7
作者 吴立 钱汝平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52-54,59,共4页
《唐碑俗字录》是一部有关唐碑字体的工具书,收罗宏富,用力甚勤,对古籍俗字的识读和字体演变的研究均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但由于篇幅巨大,难免有遗珠之憾,文章选取其中21个俗字详加考辨补正,以使其臻完璧。
关键词 唐碑 俗字 俗写 志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勉县武侯祠“唐碑”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显远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111-116,共6页
今陕西省汉中地区的勉县,即汉代的沔阳县,因其位于沔水(即汉水)之北,故名“沔阳”。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六出祁山,其出屯汉中,即实驻沔阳。其死后,“遗命葬汉中定军山”。由今勉县渡汉水,南行十里,即到定军山西北脚下的诸葛... 今陕西省汉中地区的勉县,即汉代的沔阳县,因其位于沔水(即汉水)之北,故名“沔阳”。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六出祁山,其出屯汉中,即实驻沔阳。其死后,“遗命葬汉中定军山”。由今勉县渡汉水,南行十里,即到定军山西北脚下的诸葛亮墓地,人称“武侯墓”。勉县武侯祠为全国奉祀诸葛亮最早建修的专祠,较四川成都武侯祠早建约五十年。据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载:“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裴松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北伐 唐碑 勉县武侯祠 六出祁山 山南西道节度使 武侯墓 沔阳县 沔水 南行 严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唐碑亭”即鸿胪井碑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6
9
作者 酒寄雅志 姚义田 《历史与考古信息》 2001年第1期108-120,107,共14页
日本对渤海史的研究启始于本世纪初的日俄战争。第一篇文章是关于旅顺口的“鸿胪井碑”。由于文献史料的缺乏,“鸿胪井碑”与战后发现的贞惠公主墓志、贞孝公主墓志就成为研究渤海史的重要金石文献。但是,“鸿胪井碑”现深藏在日本皇... 日本对渤海史的研究启始于本世纪初的日俄战争。第一篇文章是关于旅顺口的“鸿胪井碑”。由于文献史料的缺乏,“鸿胪井碑”与战后发现的贞惠公主墓志、贞孝公主墓志就成为研究渤海史的重要金石文献。但是,“鸿胪井碑”现深藏在日本皇宫内,人们看不到。所以关于“鸿胪井碑”是个什么样子,碑文书写在碑石的哪个地方,总是弄不清楚。笔者有幸在近年新看到了关于这个碑石的资料,以此为素材,再次探讨“鸿胪井碑”的实体,及应给与什么的历史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碑亭” 鸿胪井 文物考古 渤海史 中国 史料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珍贵的唐文化遗产——上林县唐碑唐城 被引量:1
10
作者 覃芝馨 《广西地方志》 2005年第2期51-54,共4页
关键词 上林县 中国 文化遗产 广西 唐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远的唐碑
11
作者 肖白 《前进》 2006年第6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唐碑 晋祠博物馆 馆藏文物 李世民 藏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碑俗字录》
12
作者 江洁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唐碑俗字录》 俗写字 异体字 通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萍乡杨岐寺唐碑校勘记
13
作者 肖一亭 《南方文物》 1986年第1期91-97,共7页
杨岐寺位于萍乡市城北杨岐山之寿桃峰下。这里层林映染,水木清华,古塔棋布,殿阁峥嵘,烟云缭绕,古柏撑天,为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之一。 杨岐寺原名“广利寺”,创建于盛唐时期,迄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为杨岐佛教开山祖乘广禅师主持建造。
关键词 杨岐寺 杨岐山 广利寺 唐碑 校勘记 水木清华 四阿 千二百 殿阁 古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一段唐碑看闽中教化与风俗变迁
14
作者 卢美松 《福建史志》 2014年第2期17-20,共4页
福建僻处东南海隅,上古时代被中央王朝视为“化外之地”、“不牧之民”。进入中古时期以后,其地又成为朝廷贬官的任处或谪徒发配苦役之所。远在遐荒海陬的闽中之地,中原人士知之甚少,故早期历史典籍罕有涉及。
关键词 变迁 风俗 教化 唐碑 中央王朝 上古时代 中古时期 历史典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马兴墓志铭》是唐碑
15
作者 文衡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61-,共1页
隋故骑都尉司马君墓志铭并序,重庆市图书馆有拓本,其文分刻两石(或为正面、背面),正书。第一面十三行,行十三字,高、广廿六厘米;第二面十四行,行十四字,高廿八厘米,广廿七米厘。 司马兴在隋官骑都尉,卒于唐贞观廿年,年四十五,距隋亡已... 隋故骑都尉司马君墓志铭并序,重庆市图书馆有拓本,其文分刻两石(或为正面、背面),正书。第一面十三行,行十三字,高、广廿六厘米;第二面十四行,行十四字,高廿八厘米,广廿七米厘。 司马兴在隋官骑都尉,卒于唐贞观廿年,年四十五,距隋亡已廿八年。又廿四年后,其妻张氏卒于总章三年,即咸亨元年。夫妇合葬于河阳县,即今河南省孟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阳县 骑都尉 唐碑 十三行 贞观 咸亨 三年 河朔 八年 六朝墓志检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嵊州唐碑墓志铭与陆羽卒年
16
作者 竺济法 《农业考古》 2004年第2期266-268,共3页
关键词 嵊州唐碑墓志铭 陆羽 卒年 茶文化 沙门 墓主周氏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俚僚历史文化的载体与缩影——上林唐碑内涵探幽
17
作者 农冠品 《百色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31-35,共5页
存在于广西上林县的《六合坚固大宅颂》和《智城碑》产生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它是壮族先民俚僚古地留下的两块珍贵石刻,既是文物,也是历史,既属历史,也属文学,是壮族见于文字最早的文学。透过《六合坚固大宅颂》与《智城碑》可窥探... 存在于广西上林县的《六合坚固大宅颂》和《智城碑》产生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它是壮族先民俚僚古地留下的两块珍贵石刻,既是文物,也是历史,既属历史,也属文学,是壮族见于文字最早的文学。透过《六合坚固大宅颂》与《智城碑》可窥探壮族先民俚僚文化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宅颂》 《智城 武则天 韦敬一 韦敬办 唐碑 俚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碑唐城与上林旅游开发刍议
18
作者 覃棉 《贺州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28-33,共6页
上林县有两通1300多年前的唐碑。南宋以降,此唐碑陆续见诸史册,碑文则因辗转抄袭而误传。两碑文文字流畅,文采飞扬,学术价值甚高。两碑的出现与传世,是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昌盛的产物。从旅游角度看,两碑及其遗址丰富了上林的旅游资... 上林县有两通1300多年前的唐碑。南宋以降,此唐碑陆续见诸史册,碑文则因辗转抄袭而误传。两碑文文字流畅,文采飞扬,学术价值甚高。两碑的出现与传世,是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昌盛的产物。从旅游角度看,两碑及其遗址丰富了上林的旅游资源,提升了上林旅游的品位,增强了上林旅游发展的后劲。开发上林旅游业,应发挥政府在旅游开发中的主导作用,扩大宣传,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唐碑唐城遗址,打好民族文化品牌,从整体上盘活旅游资源,加强旅游设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合坚固大宅颂 《智城 上林县 唐碑 旅游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东地区唐代碑刻中的楷书研究
19
作者 苏金成 王欢庆 《书法》 2025年第3期76-83,共8页
河东地区临近唐都长安,政治地位重要、文化底蕴深厚,碑刻艺术发展繁荣。河东地区唐代碑刻楷书风格的形成是当时科举教育制度、帝王喜好、书丹者以及刻工等多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而唐碑的法度自带秩序的美感,这种审美认知与教化功能,... 河东地区临近唐都长安,政治地位重要、文化底蕴深厚,碑刻艺术发展繁荣。河东地区唐代碑刻楷书风格的形成是当时科举教育制度、帝王喜好、书丹者以及刻工等多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而唐碑的法度自带秩序的美感,这种审美认知与教化功能,亦是弘扬“正大气象”的体现。如此规范典雅的楷书加之歌功颂德的文本与树碑之场合共同塑造出一种独特的书法景观,在这一过程中碑刻的教化功能与艺术价值得到进一步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东地区 唐碑 楷书
原文传递
唐碑图录文献著录源流述略
20
作者 王广瑞 《形象史学》 2024年第3期172-186,共15页
中国古代石刻包含极为丰富的文史资料,受到历代金石学家和学术研究者的重视,其分布范围广泛、数量庞大、内容繁杂,古今学者多有著录。有关碑刻拓本或照片的图录类文献,是开展石刻研究的重要和基础材料。在古代石刻中,唐代石碑1是占比较... 中国古代石刻包含极为丰富的文史资料,受到历代金石学家和学术研究者的重视,其分布范围广泛、数量庞大、内容繁杂,古今学者多有著录。有关碑刻拓本或照片的图录类文献,是开展石刻研究的重要和基础材料。在古代石刻中,唐代石碑1是占比较多的一种,内容涉及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法律、艺术等诸多方面。本文以唐碑为关注对象,系统回顾古今研究者的相关文献著录,梳理唐碑图录类文献的著录源流,寻绎古人金石研究的方法,总结前代金石学发展的特点,以期对唐代石刻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石刻 唐碑 金石学 学术研究者 文献著录 文史资料 古今学者 代石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