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实践特性
1
作者 李艺源 《今古文创》 2025年第2期64-66,76,共4页
《真理与方法》是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著作,由此书,诠释学开启了由一般向哲学的历史性转向。伽达默尔对诠释学的伟大贡献就在于他试图改变长久以来诠释沦为一种“技艺”的境况,使理解活动具有生发性。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以“实践”... 《真理与方法》是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著作,由此书,诠释学开启了由一般向哲学的历史性转向。伽达默尔对诠释学的伟大贡献就在于他试图改变长久以来诠释沦为一种“技艺”的境况,使理解活动具有生发性。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以“实践”问题的生发为其思想的出发点,并以有利于指导人类的生活实践为目的。在他的几个关键性的诠释学观点中,突出体现了“实践”的特点。伽达默尔重视“实践”,是为了让诠释学成为一门关注“人”的实践科学,恢复“实践智慧”的尊严,与当下快速发展的技术理性相对抗,以提醒人们时刻能够保持清醒的哲学思考,避免对技术的盲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默尔 哲学诠释学 实践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诠释学视域下的中医典籍翻译批评多维度研究--以《黄帝内经·素问》为例
2
作者 张媛媛 管兴忠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4-82,共9页
典籍外译是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翻译批评关注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质量得不到改善。《黄帝内经》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其翻译批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从哲学诠释学视角出发,以威斯译本和李照国译本为例,从... 典籍外译是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翻译批评关注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质量得不到改善。《黄帝内经》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其翻译批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从哲学诠释学视角出发,以威斯译本和李照国译本为例,从文本、译者、接受三个维度探讨《黄帝内经·素问》的翻译批评研究,从而推动中医典籍翻译批评形成一个深层、多元、动态的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诠释学 中医典籍 翻译批评 《黄帝内经·素问》 多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哲学诠释学的教科书理解
3
作者 何亮 李如密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35,共7页
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教科书理解实现了从文本理解到自我理解的本体论转向。具体表现为:教科书理解目标从文本到自我转变、理解取向从“正确理解”到“理解的历史性”转变、理解方式从单向阅读到双向对话转变以及理解结构从封闭到开放转... 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教科书理解实现了从文本理解到自我理解的本体论转向。具体表现为:教科书理解目标从文本到自我转变、理解取向从“正确理解”到“理解的历史性”转变、理解方式从单向阅读到双向对话转变以及理解结构从封闭到开放转变。以哲学诠释学视角进行教科书理解的优势在于,立足诠释循环,增强理解的深刻性;强调对话交往,确保文本理解的有序性;面向意义筹划,提供自我塑造的可能性。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教科书理解需要以文本理解为基点、以自我反思为中介、以对话交流为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理解 哲学诠释学 自我理解 文本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诠释学与佛教中国化的内在关联
4
作者 宗喀·益西丹佛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86,共20页
近年来,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已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以中国藏汉佛教为例,认为讨论此课题不仅要梳理与整合史料,还要以史料为铺垫作出进一步的学理分析和研判。这是挖掘、梳理、总结佛教中国化史实与史识的必然要求。在... 近年来,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已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以中国藏汉佛教为例,认为讨论此课题不仅要梳理与整合史料,还要以史料为铺垫作出进一步的学理分析和研判。这是挖掘、梳理、总结佛教中国化史实与史识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名著《真理与方法》的三大内容、中国经典诠释学与藏汉佛教中国化的典型史实和重要概念作由此转彼的衔接,使之水乳交融,并从中勾勒出外来佛教中国化的自然历史过程及其内在规律,这是对中西哲学诠释学与中国佛教之间进行反向格义的一种尝试,意在提增佛教中国化的理论自觉和学术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诠释学 藏汉佛教 佛教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实践诠释学对哲学诠释学的四重超越——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中心
5
作者 马慧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1期57-67,共11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反映马克思诠释思想的本源性文本。通过思考科学的历史性生存的“本体”规定性,马克思赋予了诠释学实践本体论基础,并早于海德格尔近一个世纪就实现了诠释的“本体论转折”。实践诠释学立足感性现实,从四个维...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反映马克思诠释思想的本源性文本。通过思考科学的历史性生存的“本体”规定性,马克思赋予了诠释学实践本体论基础,并早于海德格尔近一个世纪就实现了诠释的“本体论转折”。实践诠释学立足感性现实,从四个维度超越了海德格尔开创的哲学诠释学。其一,诠释基点不是主观“前见”,而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实践。其二,诠释的历史视域不是“传统”“权威”等“观念的历史”,而是扎根于人类日常生活的“实践的历史”。其三,诠释意旨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变世界”。其四,诠释品格不是保守而是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诠释学 哲学诠释学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数学的认识论研究——基于哲学诠释学的视角
6
作者 胡吉振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19期82-86,共5页
哲学诠释学是中国古代数学认识论的理论基础,而体验是中国古代数学的认识论方式。哲学诠释学解读中国古代数学的认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中国古代文化与哲学诠释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体验”是中国古人认识论的“专利”,中国古代数学... 哲学诠释学是中国古代数学认识论的理论基础,而体验是中国古代数学的认识论方式。哲学诠释学解读中国古代数学的认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中国古代文化与哲学诠释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体验”是中国古人认识论的“专利”,中国古代数学具有很强的人文性,理解、解释、应用和参与都是中国古代数学的认识论,但是“体验”可能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数学 认识论 哲学诠释学 传统文化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诠释学视域下的法国汉学家腊味爱《内经素问》法译研究
7
作者 肖丽萍 李俊言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3期264-271,共8页
中医诊疗技术早在17世纪就已传入欧洲,但直到20世纪,欧洲医学界才开始关注中医理论和文化,掀起翻译《黄帝内经》的热潮。深入研究《黄帝内经》的不同译本对提高中医古籍的翻译水平及探讨中医知识的国际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以法国汉学... 中医诊疗技术早在17世纪就已传入欧洲,但直到20世纪,欧洲医学界才开始关注中医理论和文化,掀起翻译《黄帝内经》的热潮。深入研究《黄帝内经》的不同译本对提高中医古籍的翻译水平及探讨中医知识的国际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以法国汉学家腊味爱的法语节译本《内经素问》(Nei Tching Sou Wen,1990年版)为研究对象,从哲学诠释学角度,以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理论为分析框架研究可知,《内经素问》法译本包括全盘接受与“信任”传统中医、西方现代科学知识“侵入”中国传统文化、以应用为目的“吸收”原则,以及还原医古文以补偿语境缺失等翻译特点,对中医典籍的翻译与海外传播提供了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素问》 法语翻译 哲学诠释学 翻译“四步骤”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即解释:对翻译的重新界定——哲学诠释学的翻译观 被引量:69
8
作者 朱健平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9-74,84,共7页
从哲学诠释学角度界定翻译要遵循五项原则:描述性、动态性、译者因素、开放特征和文化因素。从这个角度看,翻译就是解释。具体地说,翻译的过程就是在跨文化的历史语境中,具有历史性的译者使自己的视域与源语文本视域互相发生融合形成新... 从哲学诠释学角度界定翻译要遵循五项原则:描述性、动态性、译者因素、开放特征和文化因素。从这个角度看,翻译就是解释。具体地说,翻译的过程就是在跨文化的历史语境中,具有历史性的译者使自己的视域与源语文本视域互相发生融合形成新视域,并用浸润着目的语文化的语言符号将新视域重新固定下来并形成翻译文本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诠释学 翻译 解释 视域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的思考——基于哲学诠释学的视角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宋洪 林元龙 《长春大学学报》 2014年第12期1809-1812,共4页
诠释学思想与教学理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契合。传统诠释学视域中的教学理念由于对原意的片面强调,强调忽视了学习者的主体性因素,从而将大学英语教学引入以教师中心论的泥潭。在当前此起彼伏的英语教学与考试改革的思潮中,大学英语教学... 诠释学思想与教学理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契合。传统诠释学视域中的教学理念由于对原意的片面强调,强调忽视了学习者的主体性因素,从而将大学英语教学引入以教师中心论的泥潭。在当前此起彼伏的英语教学与考试改革的思潮中,大学英语教学新理念应从诠释学的本体论转向出发,借鉴哲学诠释学思想消解传统教学理念中的二元对立,以理解本体论为基础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通过视域融合构建师生之间的多元对话,立足实践诠释观探索多元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哲学诠释学的思想推动了教学理念的更新,为转型时期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诠释学 教学理念 大学英语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诠释学视野下的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晏小花 贾德江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2期165-168,共4页
本文介绍了诠释学派翻译理论对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关系的解释,并比较这种理论与其他理论对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这种理论论述的合理之处及其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哲学诠释学 翻译理论 标准读者 隐含读者 视域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诠释学中的“问题意识” 被引量:9
11
作者 彭启福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424-428,共5页
在我国,对“问题意识”本身的哲学思考很缺乏。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对理解中的“问题意识”所做的思考相当深刻和富有力度,特别是他对“问题在诠释学上的优先性”和“问题的方向性意义”的阐述,以及对“问题的开放性和界限性”的辩证分析... 在我国,对“问题意识”本身的哲学思考很缺乏。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对理解中的“问题意识”所做的思考相当深刻和富有力度,特别是他对“问题在诠释学上的优先性”和“问题的方向性意义”的阐述,以及对“问题的开放性和界限性”的辩证分析,能够为我们加强哲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诠释学 问题意识 伽达默尔 优先性 方向性 开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诠释学的发展脉络及其理论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颖慧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6-29,共4页
哲学诠释学是在传统诠释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诠释学理论。较之传统诠释学,哲学诠释学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是本体论基础上的诠释学,哲学诠释学不再是一种诠释学方法,而是主体经验世界的一种方式;第二,具有理解的历史性特征,时间距离不... 哲学诠释学是在传统诠释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诠释学理论。较之传统诠释学,哲学诠释学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是本体论基础上的诠释学,哲学诠释学不再是一种诠释学方法,而是主体经验世界的一种方式;第二,具有理解的历史性特征,时间距离不再是理解的障碍,而是理解的积极因素;第三,包含了应用品质,应用是理解过程的一部分,也是理解本身的真正核心;第四,以语言为诠释学经验的媒介,一切理解都是基于语言的对话,语言获得了完全的本体论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诠释学 本体论 历史 应用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学前见的内涵与特征研究——以哲学诠释学为视角 被引量:5
13
作者 范志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以哲学诠释学为视角分析作为存在意义的法律解释,能够发现法学前见作为法律解释前提存在的必然性。因此,法律解释学应恢复前见的合法地位,在法律解释的视域融合过程中领悟相对客观的法律真理,剔除不合法前见,使前见不断向前发展。法学... 以哲学诠释学为视角分析作为存在意义的法律解释,能够发现法学前见作为法律解释前提存在的必然性。因此,法律解释学应恢复前见的合法地位,在法律解释的视域融合过程中领悟相对客观的法律真理,剔除不合法前见,使前见不断向前发展。法学前见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凸显了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核心价值,而法学前见的特征表现为历史性、开放性、创造性、实践理性和客观性等几个方面,其中,法学前见的客观性对于实现法治理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前见 哲学诠释学 法律解释学 法律职业共同体 法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到马克思”与哲学诠释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柱 高春花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27,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部分学者提出要"回到马克思",并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加强对马克思经典文本的直接研究成为学界共识。哲学诠释学对读者地位、文本意义及解读的历史性的新见解,为经典文本的重新解读提供了重要启示,同时也...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部分学者提出要"回到马克思",并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加强对马克思经典文本的直接研究成为学界共识。哲学诠释学对读者地位、文本意义及解读的历史性的新见解,为经典文本的重新解读提供了重要启示,同时也引发了相对主义和多元主义等问题。正确解读马克思主义,必须在尊重文本自身意义的前提下,联系文本产生的语境准确把握文本的本来之义,并且与当代实践和现实问题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哲学诠释学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客观性何以可能?——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视角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国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14,共10页
新闻客观性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议题。在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理论中的客观性思想基础上,如何重建新闻客观性?伽达默尔使诠释学从精神科学的方法转向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客观性必须在承认前见的合理性基础上,在效果历史意识和视域融合... 新闻客观性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议题。在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理论中的客观性思想基础上,如何重建新闻客观性?伽达默尔使诠释学从精神科学的方法转向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客观性必须在承认前见的合理性基础上,在效果历史意识和视域融合的对话式持续理解中重新进行界定。它彻底打破了事实符合论观念下的新闻客观性理念的合理性,从而使新闻客观性由确定性走向规范共识和话语的建构性。没有不包含前见的新闻客观性,新闻话语本身就是诠释。而在回应对新闻客观性问题的社会权力和意识形态批判中,诠释学由伽达默尔的本体论解释导向了哈贝马斯的深度诠释学或批判诠释学,客观性问题由此进入社会批判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诠释学 伽达默尔 新闻客观性 规范共识 话语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主体间对话的翻译研究——传统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路线的哲学诠释学反思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宋洪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路线与"等值"理论在传统翻译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鉴于传统理论对语言规律的过分倚重,译者的主体性被严重束缚。哲学诠释学思想冲破了传统理论的制约,通过视域融合、主体间对话构建了新意义观的基础。在... 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路线与"等值"理论在传统翻译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鉴于传统理论对语言规律的过分倚重,译者的主体性被严重束缚。哲学诠释学思想冲破了传统理论的制约,通过视域融合、主体间对话构建了新意义观的基础。在发展的视域、历史的对话中,诠释的多元得到认同,译者的主体性获得彻底解放。哲学诠释学理论驳斥了传统理论的缺陷,展示了翻译主体诠释的永恒魅力,由此开启了翻译主体间对话的研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主义 翻译 哲学诠释学 主体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诠释学视域下的《黄帝内经》翻译批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蒋继彪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5-478,共4页
哲学诠释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为开展翻译批评提供了学理基础。在哲学诠释学视域下,围绕文本的开放性与意义的不确定性、译者主体性与翻译多样性、译者视域差与翻译诠释度三个方面对《黄帝内经》威斯英译本和文树德英译本进行翻译批评... 哲学诠释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为开展翻译批评提供了学理基础。在哲学诠释学视域下,围绕文本的开放性与意义的不确定性、译者主体性与翻译多样性、译者视域差与翻译诠释度三个方面对《黄帝内经》威斯英译本和文树德英译本进行翻译批评。通过分析两位译者所处的社会历史语境,还原译者的翻译观和操作方法,探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体现出的主体性特征和视域融合特点。研究发现,哲学诠释学能够为《黄帝内经》翻译批评提供理论依据,使其翻译批评更具客观性和学理性,有利于拓展并深化中医典籍翻译批评实践与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诠释学 黄帝内经 翻译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与复译策略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晓丽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61-63,共3页
文学作品的复译问题在译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然而,学者们更多关注的是探讨复译的原因,少有学者论述复译策略。本文拟从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角度来探讨复译策略,并提出了三种复译策略;勘误性复译,构建性复译,及倾向性复译。
关键词 伽达默尔 哲学诠释学 复译策略 勘误性复译 构建性复译 倾向性复译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视野中的“阅读” 被引量:3
19
作者 凌美秀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8,41,共6页
理解是阅读的核心与本质,一切阅读都是经由理解实现的。这一点决定了诠释学的根本任务。鉴于目前国内的阅读学研究在有关阅读学学理构建上存在的先天性不足,笔者认为:有必要挖掘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中的阅读理论,以丰富和深化阅读学研究... 理解是阅读的核心与本质,一切阅读都是经由理解实现的。这一点决定了诠释学的根本任务。鉴于目前国内的阅读学研究在有关阅读学学理构建上存在的先天性不足,笔者认为:有必要挖掘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中的阅读理论,以丰富和深化阅读学研究的学理基础。本文试图从对阅读之本质的理解以及共同构成阅读的三个有机相联的基本要素——读者、文本、阅读过程及其相关理论等方面,对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中的阅读理论予以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默尔 哲学诠释学 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诠释学视野下的法学语境论解释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煦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5-69,共5页
在法律解释中采取主观论还是客观论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针对这两种方法的缺限,结合哲学解释学理论,语境论应运而生。通过对法律解释的主要构成因素进行重新阐释,语境论在本体论和方法论上均显明独到见解,值得借鉴。
关键词 法律解释 法律先见 哲学诠释学 语境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