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解与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核心要义:哲学解读 被引量:11
1
作者 任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F0002,174,共11页
以大历史观的哲学自觉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核心要义是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思维前提。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表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构建不仅赓续五千年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根脉,而且是世界现代文明发展的最新形态。正... 以大历史观的哲学自觉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核心要义是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思维前提。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表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构建不仅赓续五千年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根脉,而且是世界现代文明发展的最新形态。正如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之新”源于“道路之新”,即源于对西方式现代化、旧中国道路模式的超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同样需要溯源如何对于西方式现代文明的超越。我们的语义分析必须从“现代”与“现代性”的历史演化入手,由此进展到何谓“现代文明”的演化逻辑,阐明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结果形态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然表达和理论旨归。从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大历史观揭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阐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本质内涵、基本特征、根脉魂脉、主要功能和运行规律,谱写作为自主知识体系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话语体系是我们时代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核心要义 哲学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的三重哲学解读:从苏格拉底之死说起 被引量:6
2
作者 戴茂堂 罗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22,共6页
历史上著名的苏格拉底之死在西方哲学中具有三重涵义:在人与神相比照的维面,西方哲学强调了"死"是必然的,死是内在于人生之中的;在人与物相比照的维面,西方哲学强调了"死"是幸福的,死亡就是灵魂从一处迁往另一处;... 历史上著名的苏格拉底之死在西方哲学中具有三重涵义:在人与神相比照的维面,西方哲学强调了"死"是必然的,死是内在于人生之中的;在人与物相比照的维面,西方哲学强调了"死"是幸福的,死亡就是灵魂从一处迁往另一处;在人与人相比照的维面,西方哲学强调了"死"是独立的,死亡使人自身个别化从而本真地作为他自己而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苏格拉底 哲学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可能世界的哲学解读 被引量:3
3
作者 巨乃岐 邢润川 王志远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5-61,共7页
技术可能世界是技术发展的未来状态,是技术现实世界中所蕴含的多种可能技术的社会整合。逻辑蕴含意义上、信息技术基础上以及生物技术基础上的技术可能世界,是其三种基本形态。技术可能世界的发展表明,技术实践是自然解蔽与生命祛魅的过... 技术可能世界是技术发展的未来状态,是技术现实世界中所蕴含的多种可能技术的社会整合。逻辑蕴含意义上、信息技术基础上以及生物技术基础上的技术可能世界,是其三种基本形态。技术可能世界的发展表明,技术实践是自然解蔽与生命祛魅的过程,整个宇宙是技术存在与创造的一统天下,虚拟技术打开了主体认知机制的窗口,世界是观察者自己的世界,技术高于科学,应该把对技术的规划与研究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可能世界 哲学解读 三种基本形态 技术高于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本的深处走向历史的深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模式化的理论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胡大平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19,共5页
近年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模式的反思逐渐成为国内学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有学者认为,对模式的审理是一项具有前提性的基础工作,只有彻底超越传统解读模式,我们才有可能创造一个新模式,进而建构出具有本土特色和当代意义的中国马克思... 近年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模式的反思逐渐成为国内学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有学者认为,对模式的审理是一项具有前提性的基础工作,只有彻底超越传统解读模式,我们才有可能创造一个新模式,进而建构出具有本土特色和当代意义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编者认为,作为一种新的视角,模式研究有利于界划传统和创新的边界,推动国内学者的当代意识和本土意识的形成。有鉴于此,我们编发了这组笔谈。这组笔谈以马克思主义理解史为背景,对模式、作为模式的西方“马克思学”及其与相关代表性模式的异同进行深入分析和当代解读。尽管我们并不完全赞同这组笔谈的学术观点,但因其所探讨的问题本身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希望它们的刊发能够推动国内学界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 历史意义 哲学解读 模式化 意识形态 科学含义 教科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自由与学术自由——关于学术自由的哲学解读 被引量:6
5
作者 茹宁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6,共4页
关键词 学术自由 人的自由 哲学解读 知识获得 追求真理 自由本质 逻辑线索 亚里士多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资本”概念及其哲学解读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有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共5页
马克思的资本概念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一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另一种是哲学意义上的。马克思探讨资本问题的根本旨趣,绝不是寻找发财致富的窍门,而是力图揭示现代社会的本质,探寻人类社会的未来。因而,必须超越经济学的视野,在哲学框架... 马克思的资本概念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一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另一种是哲学意义上的。马克思探讨资本问题的根本旨趣,绝不是寻找发财致富的窍门,而是力图揭示现代社会的本质,探寻人类社会的未来。因而,必须超越经济学的视野,在哲学框架内解读马克思的资本概念。在马克思看来,随着社会关系的物化,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分裂,人和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必然表现为资本和雇佣劳动关系。也就是说,资本不过是在物的外表掩盖下的一种人和人的特定生产关系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 社会关系 哲学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以人为本”的哲学解读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曙光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9-25,共7页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解读:第一,以什么"人"为本?以人为本必须体现人类向度,但要防止无视其他物类的人类中心主义;以人为本必须体现集体向度,但要防止用集体压制个人的集体专制主义;以人为本必须体现个体向度,...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解读:第一,以什么"人"为本?以人为本必须体现人类向度,但要防止无视其他物类的人类中心主义;以人为本必须体现集体向度,但要防止用集体压制个人的集体专制主义;以人为本必须体现个体向度,但要防止个人至上的极端个人主义。第二,以人的"什么"为本?以人为本不是以个别人、少数人、个别阶级、阶层、政党或特权集团的利益为本,而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三,"什么人"以人为本?从广义上讲,人人都是实施以人为本的主体;从狭义上讲,其主体是中国共产党。第四,以人为本的"本"是什么?以人为本的"本"不是指"本体",而是指"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科学内涵 哲学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社会分层理论的哲学解读及时代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玉琳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2013年第4期20-24,共5页
社会分层是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人类历史始终伴随着社会分层。19世纪中后期经典社会分层理论逐步形成,并就社会分层的实质及其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人们认识社会、分析社会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 社会分层是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人类历史始终伴随着社会分层。19世纪中后期经典社会分层理论逐步形成,并就社会分层的实质及其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人们认识社会、分析社会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阶层结构也发生重大转变。针对如何认识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新课题,追溯到经典社会分层理论可为我们分析当下中国复杂的社会分层结构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社会分层理论 哲学解读 时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黍离》主题的哲学解读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旭平 万桂华 《文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5-68,共4页
从哲学的视角,对《诗经》中的《黍离》一诗进行了全新的解读,认为诗的三章反复抒写的都是作者对生命本体存在的追问,表达的不是过去历史学家所认为的西周大臣经过宗周宗庙宫室时的感时伤事、忧国怀家的情感,或者是一般文学史上已成定论... 从哲学的视角,对《诗经》中的《黍离》一诗进行了全新的解读,认为诗的三章反复抒写的都是作者对生命本体存在的追问,表达的不是过去历史学家所认为的西周大臣经过宗周宗庙宫室时的感时伤事、忧国怀家的情感,或者是一般文学史上已成定论的亡国之痛的内容,而是作者借禾黍的生长状况托物起兴,在中国诗歌中首次提出"我是谁"这一哲学命题,在历史的、文学的解读之外,为此诗提供了新的解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黍离》 主题 哲学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贽“自然人性论”审美意蕴的哲学解读——兼论泰州学派倡导“生活美学”的当代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常康 《前沿》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21,共5页
李贽"自然人性论"使泰州学派美学思想呈现平民主义色彩,至今仍具有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其核心价值和内涵蕴藉表现为:重视提炼"有德之言",追求表现"凿凿有味"的朴实生活美;强调"尽意""无... 李贽"自然人性论"使泰州学派美学思想呈现平民主义色彩,至今仍具有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其核心价值和内涵蕴藉表现为:重视提炼"有德之言",追求表现"凿凿有味"的朴实生活美;强调"尽意""无声"审美效益,主张"以自然之为美"的艺术生活美;倡导倾听"百姓之迩言",崇尚表现"率真""俗善"的拙朴生活美;讲究"格"、"调"、"情"、"性",欣赏悲壮激越生活之旨趣;呼吁恢复"童心"创作"至文",追求"化工"的生活审美之境界。李贽为代表的泰州学派所创立的平民主义"生活美学",不但丰富了中国美学史宝库,而且至今仍昭示着它生活审美哲学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人性论 生活美学 泰州学派 哲学解读 当代意义
原文传递
和谐社会的哲学解读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纯仁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55-58,共4页
和谐就是人们对因人之所为的客观关系的正价值之体验和感受。和谐社会就是指它的有机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给予社会主体——人的一种正价值之体验和感受的社会。和谐社会是矛盾统一体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冲突被限制在自然、社会、... 和谐就是人们对因人之所为的客观关系的正价值之体验和感受。和谐社会就是指它的有机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给予社会主体——人的一种正价值之体验和感受的社会。和谐社会是矛盾统一体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冲突被限制在自然、社会、人的主观世界的承载限度内的社会;是和谐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相统一的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和谐社会 哲学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作品哲学解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江业国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0-25,共6页
艺术作品哲学解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既取决于对艺术哲学的功能质、艺术哲学研究的重心及其实在性和普遍有效性的理解 。
关键词 艺术作品 哲学解读 可能性 必要性 研究重心 艺术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意与哲理的交融——对《艺术作品的哲学解读》的思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简圣宇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53-57,共5页
对艺术作品进行哲学解读,不仅重要,而且必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宏观与微观、感性与理性统一起来,辩证、历史地去把握艺术作品,从而领悟到潜沉于其中的深层意味,实现诗意与哲理的交融。但在进行哲学解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哲学理... 对艺术作品进行哲学解读,不仅重要,而且必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宏观与微观、感性与理性统一起来,辩证、历史地去把握艺术作品,从而领悟到潜沉于其中的深层意味,实现诗意与哲理的交融。但在进行哲学解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哲学理论的适用度和可信度问题,警惕哲学分析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解读 适用度 钉子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众史观的当代阐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哲学解读 被引量:2
14
作者 夏文斌 《前线》 2014年第2期67-70,共4页
马克思主义自其产生以来的一百多年间,不仅引起了人类学术思想史上的革命性变革,更带来了世界现实格局的巨大变化,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步。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在于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自其产生以来的一百多年间,不仅引起了人类学术思想史上的革命性变革,更带来了世界现实格局的巨大变化,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步。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在于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和改造世界,在波澜壮阔的历史实践中提出并坚持群众史观,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从而找到了一条不同于英雄史观的历史进步轨迹。同样,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之所以能在艰难困苦中最终取得胜利,也在于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果武装头脑,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群策群力,攻坚克难。历史已充分证明,只要坚持群众史观,我们党就一定充满活力和创造性;忽略群众史观,党和事业就会受到重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史观 教育实践活动 党的群众路线 哲学解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阐释 当代 历史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文化引领的哲学解读 被引量:1
15
作者 孟凯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8-71,共4页
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根据中央部署要求,科学地判断新疆历史方位和形势任务,而确定的具体战略选择。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层面分析,现代文化是促进生产力水平提升的关键力量,现代文化的发展繁荣是跨越式发展能动的结构性... 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根据中央部署要求,科学地判断新疆历史方位和形势任务,而确定的具体战略选择。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层面分析,现代文化是促进生产力水平提升的关键力量,现代文化的发展繁荣是跨越式发展能动的结构性要素,现代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是长治久安的可靠保证,新疆变化变革的现实需要呼唤现代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化 引领 哲学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的哲学解读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尚大军 王伟 马宁 《改革与开放》 2010年第4X期181-182,共2页
本文从哲学角度对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应该是我们始终贯彻的一项基本原则。因此,正确理解和深刻把握以人为本的思想精髓,对于构... 本文从哲学角度对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应该是我们始终贯彻的一项基本原则。因此,正确理解和深刻把握以人为本的思想精髓,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以人为本 哲学解读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公平竞争原则的哲学解读 被引量:3
17
作者 卫才胜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9-11,共3页
公平竞争是体育的灵魂,从哲学的视角对其进行不同角度的解读:第一,体育公平竞争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第二,实事求是是体育公平竞争的基础;第三,要把握体育中技术运用的度,实现真正的公平竞争;第四,体育竞争中公平与不公平的斗争是长... 公平竞争是体育的灵魂,从哲学的视角对其进行不同角度的解读:第一,体育公平竞争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第二,实事求是是体育公平竞争的基础;第三,要把握体育中技术运用的度,实现真正的公平竞争;第四,体育竞争中公平与不公平的斗争是长期的。通过解读,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维护这一原则,从而促进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公平竞争 哲学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种生存选择——《挪威的森林》的哲学解读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炫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36-42,共7页
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提供了何种哲学意味,是评论界研究的薄弱环节。作家设计渡边、直子、绿子的爱情关系,其意味在于从各种二元关系中突围出来,从而探寻一种人生的第三种生存选择。在爱与性之间、亲情与友情之间、超现实与现实之间... 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提供了何种哲学意味,是评论界研究的薄弱环节。作家设计渡边、直子、绿子的爱情关系,其意味在于从各种二元关系中突围出来,从而探寻一种人生的第三种生存选择。在爱与性之间、亲情与友情之间、超现实与现实之间,均存在着一种消解既定文化、伦理和生活方式的"不确定性选择"之可能。这才是作品之丰富内涵与作家个体生存意义的哲学性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威的森林 哲学解读 第三种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的哲学解读——对秦书生教授著《生态文明论》的评介 被引量:1
19
作者 冉鸿燕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19-120,共2页
“随着工业文明逐渐登上其发展的顶峰,人类开始清醒地认识到,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不得不反思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人类开始把人与自然的和谐放在首要位置加以关注,一种... “随着工业文明逐渐登上其发展的顶峰,人类开始清醒地认识到,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不得不反思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人类开始把人与自然的和谐放在首要位置加以关注,一种全新的、对工业文明进行全面超越的文明形态开始步入人们的视野,即生态文明。”这是秦书生教授最新力作《生态文明论》的开篇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文明论 哲学解读 教授 人与自然的和谐 工业文明 评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城乡发展的哲学解读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安能 何新荣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年第2期40-42,共3页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哲学角度来讲,统筹城乡发展是以人为本、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哲学基础体现在四个方面: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体现了现代化过程中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体现...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哲学角度来讲,统筹城乡发展是以人为本、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哲学基础体现在四个方面: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体现了现代化过程中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体现了公平效率相协调的观点;体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的观点。从哲学视角解读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和基础对于深入理解我国城乡发展问题有重大学术和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城乡发展 哲学解读 哲学内涵 哲学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