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1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哥特式艺术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1
作者 苏紫薇 《染整技术》 2025年第2期105-107,共3页
哥特式艺术源于12世纪的欧洲,是中世纪后期至文艺复兴前期最重要的艺术形式。哥特式艺术以尖锐的线条、复杂的装饰和深沉的色彩为特征,这些元素当下的时尚界中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在复古思潮和文化复兴的当下,哥特式艺术元素在现代服... 哥特式艺术源于12世纪的欧洲,是中世纪后期至文艺复兴前期最重要的艺术形式。哥特式艺术以尖锐的线条、复杂的装饰和深沉的色彩为特征,这些元素当下的时尚界中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在复古思潮和文化复兴的当下,哥特式艺术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反映出市场对个性化和文化深度的追求,也展示了创新与传统的结合可能。探讨哥特式艺术元素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为现代服装设计创新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特式艺术 服装设计 元素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恒的春: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千花挂毯研究
2
作者 田园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9-63,共5页
“千花”是15-16世纪欧洲一种装饰风格,由密集的花朵、植物和小动物组成的图案样式,多见于哥特式挂毯。本文从千花样式挂毯的演变和发展入手,研究千花挂毯的图像特征以及生产织作工艺。千花挂毯是研究中世纪晚期挂毯的珍贵资料,通过图... “千花”是15-16世纪欧洲一种装饰风格,由密集的花朵、植物和小动物组成的图案样式,多见于哥特式挂毯。本文从千花样式挂毯的演变和发展入手,研究千花挂毯的图像特征以及生产织作工艺。千花挂毯是研究中世纪晚期挂毯的珍贵资料,通过图像研究不仅可以察观到千花挂毯无规则、平面化、均衡的秩序美,又可见典型的哥特艺术风格和具有宗教象征的动植物图像。千花挂毯曾在中世纪工艺美术史中大放异彩,功能上柔化中世纪冰冷的石质建筑空间,为现代装饰设计和织物设计提供素材和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晚期 哥特式 千花挂毯 图像研究 织作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哥特式建筑中的人像柱雕刻研究
3
作者 洪超群 吴千宇 《艺术科技》 2024年第3期7-9,共3页
目的:哥特式建筑自11世纪出现以来,逐渐发展成中世纪欧洲各城市的地标性、代表性建筑。在哥特式建筑中,教堂建筑最具代表性。附于哥特式建筑之上的雕刻艺术,不论是雕刻的过程还是取得的艺术成就,都对西方建筑及雕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的:哥特式建筑自11世纪出现以来,逐渐发展成中世纪欧洲各城市的地标性、代表性建筑。在哥特式建筑中,教堂建筑最具代表性。附于哥特式建筑之上的雕刻艺术,不论是雕刻的过程还是取得的艺术成就,都对西方建筑及雕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世纪雕刻的所有期望和理想都通过建筑载体、匠人们的雕刻艺术表现出来,并体现了其内涵。其装饰性也对现代建筑中雕刻装饰的审美创新具有导向作用。文章结合哥特式雕刻的产生背景等,研究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中的人像柱类型雕刻,并概括哥特式雕刻的造型手法、自身发展规律、蕴含的美学观念、美学特征及其对之后雕刻艺术的影响。方法:以人像柱雕刻类型为基础,区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哥特式雕刻,以时间脉络来梳理哥特式人像柱雕刻的发展趋势及特点,并举例分析,比较其与前身罗马式雕刻的区别,最后归纳提炼出哥特式建筑中人像柱雕刻的总体特点及美学特征。结果:相较于之前的罗马式雕刻,哥特式人像柱雕刻逐渐摆脱了对建筑的完全依附,也不再是程式化的、面无表情的形象,呈现出写实化、世俗化、人性美的倾向。结论:哥特式人像柱雕刻艺术具有写实性、世俗性和情感色彩,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哥特式风格的出现,为人文主义思想和文艺复兴作了铺垫,也是艺术家摆脱程式化的过去、摆脱枷锁和束缚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特式美术 哥特式建筑 人像柱 雕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哥特身份和哥特式复兴——英国哥特式小说的“哥特式”探源 被引量:12
4
作者 黄禄善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8-118,共11页
英国哥特式小说的"哥特式"有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历史内涵,涉及历史上的"哥特"身份和英国哥特式复兴。"哥特"本是欧洲"后古典文明时期"一个未开化的民族,长期作为"罗马文明"的对立面留... 英国哥特式小说的"哥特式"有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历史内涵,涉及历史上的"哥特"身份和英国哥特式复兴。"哥特"本是欧洲"后古典文明时期"一个未开化的民族,长期作为"罗马文明"的对立面留存于史册,并与"黑暗"、"野蛮"、"愚昧"等负面修饰词画上了等号。到了17、18世纪,随着英国错综复杂的社会演变,"哥特式"的含义发生了戏剧性变化,这种变化标志着英国已经开始发生一场以反对启蒙主义的理性观念为核心的社会复兴。这场社会复兴,不但政治色彩浓厚,而且历时较长、涵盖面广。正是这场以"哥特式"命名的社会复兴,孕育了英国第一部哥特式小说《奥特兰托城堡》。当年霍勒斯.沃波尔所加载的"哥特式"符号具有颠覆性,不仅颠覆了历史上长期留存的"哥特式"固有观念,而且颠覆了早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原则。而这一切又归结于他毕生有意无意为之奋斗的信念:反对启蒙主义的理性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特 哥特式 哥特式复兴 哥特式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文学中的哥特式因素与哥特式小说 被引量:24
5
作者 张云军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64-68,共5页
“哥特式因素”在英国文学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 ,它的定名与“哥特人”及“哥特式建筑”不无关系 ,它具体包括幽灵鬼怪、邪恶力量、古堡、修道院等因素 ;而“哥特式小说”又是由哥特式因素编织而成的复杂的文学样式 。
关键词 哥特 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因素 哥特式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蝴蝶梦》中的哥特式意象 被引量:8
6
作者 陈冰玲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4,共4页
分析了英国现代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的小说《蝴蝶梦》中的一些意象特征,认为在这部小说中,杜穆里埃通过大量的哥特式意象制造了曼陀丽庄园的阴森、恐怖、神秘的气氛,描述了主人公焦虑、恐惧、压抑和绝望的心理。指出《蝴蝶梦》中出现... 分析了英国现代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的小说《蝴蝶梦》中的一些意象特征,认为在这部小说中,杜穆里埃通过大量的哥特式意象制造了曼陀丽庄园的阴森、恐怖、神秘的气氛,描述了主人公焦虑、恐惧、压抑和绝望的心理。指出《蝴蝶梦》中出现的这些哥特式意象,更好地体现了小说巨大而永恒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特式小说 《蝴蝶梦》 哥特式意象 哥特式气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伦·坡哥特式小说特点解析
7
作者 洪会 唐玫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12期93-95,共3页
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他是浪漫主义时期的典型代表,在诗歌、小说和文学评论等方面的成就不容忽视。哥特式小说于18世纪在英国兴起,爱伦·坡对哥特式小说进行了继承,在其基础上,开创了... 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他是浪漫主义时期的典型代表,在诗歌、小说和文学评论等方面的成就不容忽视。哥特式小说于18世纪在英国兴起,爱伦·坡对哥特式小说进行了继承,在其基础上,开创了美国科幻小说的先河和心理分析等文学体裁。探讨爱伦·坡哥特式小说的恐怖特点,对于深入分析爱伦·坡小说的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伦·坡 哥特式小说 恐怖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简易口内哥特式弓对全口义齿修复老年患者咀嚼效率的影响
8
作者 吴伟华 田力 《大医生》 2024年第2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究数字化简易口内哥特式弓对全口义齿修复老年患者咀嚼效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10月苏州市华夏口腔医院收治的82例全口义齿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6例)、试验1组(28例... 目的探究数字化简易口内哥特式弓对全口义齿修复老年患者咀嚼效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10月苏州市华夏口腔医院收治的82例全口义齿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6例)、试验1组(28例)、试验2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直接咬合法确定正中关系位,试验1组患者采用哥特式弓描记法确定正中关系位,试验2组患者采用数字化简易口内哥特式弓确定正中关系位。比较3组患者修复后即刻、4周、12周、6个月的咀嚼效率,及修复后6个月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咀嚼效率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F_(时间)=82.825,P_(时间)<0.001;F_(组间)=51.354,P_(组间)<0.001;F_(交互)=30.046,P_(交互)=0.003)。3组患者修复后6个月咀嚼效率均高于修复后即刻及修复后4、12周,修复后12周咀嚼效率均高于修复后即刻及修复后4周,修复后4周咀嚼效率均高于修复后即刻,且试验2组均高于试验1组及对照组(均P<0.05)。修复后6个月,3组患者面容美观、发音功能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2组患者佩戴稳固、舒适性、咀嚼功能的满意度均高于试验1组和对照组,试验1组患者佩戴稳固、咀嚼功能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修复后6个月,试验2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试验1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数字化简易口内哥特式弓可有效改善全口义齿修复老年患者咀嚼功能,佩戴稳固性和舒适性更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简易口内哥特式 全口义齿修复 咀嚼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哥特式唯美主义作品中的画像元素探究
9
作者 李俊邑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0-83,共4页
爱伦·坡的《椭圆形画像》和奥斯卡·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都将画像作为核心元素进行文本叙事。同时,两部小说又同属哥特式唯美主义作品。因此,文章通过分析比较画像元素在两部小说中的应用及其取得的艺术效果,探... 爱伦·坡的《椭圆形画像》和奥斯卡·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都将画像作为核心元素进行文本叙事。同时,两部小说又同属哥特式唯美主义作品。因此,文章通过分析比较画像元素在两部小说中的应用及其取得的艺术效果,探索其在表现哥特风格和唯美主义时的优点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形画像》 《道连·格雷的画像》 画像动机 哥特式唯美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根文化沃土的战栗与惊悚——论西方哥特式恐怖片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娟 翟晨曦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9-114,共6页
哥特式恐怖片属于哥特电影和恐怖电影交集的范畴。对哥特式恐怖片进行单独研究,有助于深化对西方恐怖片的认识和理解。对哥特式恐怖片进行整体研究,将其放在哥特文化艺术发展的背景下进行考察,描述其作为类型的产生:哥特式恐怖片秉承哥... 哥特式恐怖片属于哥特电影和恐怖电影交集的范畴。对哥特式恐怖片进行单独研究,有助于深化对西方恐怖片的认识和理解。对哥特式恐怖片进行整体研究,将其放在哥特文化艺术发展的背景下进行考察,描述其作为类型的产生:哥特式恐怖片秉承哥特文化标志极端感情、超自然力量、非理性状态、与主流文化疏离的特质,并从哥特式建筑、绘画、装饰、音乐、小说中汲取营养,形成独特的恐怖片类型。主题上,体现为社会批判、文化反思、人性探索的意义指向;语言上,色彩、光影、场景等方面都体现出独特的影像风格。哥特式恐怖片是具有独特美学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的恐怖片创作,并因植根深厚的文化土壤而产生强劲的生命力与艺术创造力。其对中国恐怖电影类型发展不无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特式恐怖片 哥特式小说 吸血鬼 黑色 非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哥特式建筑对哥特式服装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渊峰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32-36,共5页
探讨哥特式时期建筑艺术对同时期的哥特式服装产生的影响。分析哥特式服装在对哥特式建筑的整体造型、色彩搭配、装饰效果等方面的追随、借鉴与发展。指出其在服装史上的重要地位。并由此得到启示:服装设计师借鉴学习不同门类的艺术,可... 探讨哥特式时期建筑艺术对同时期的哥特式服装产生的影响。分析哥特式服装在对哥特式建筑的整体造型、色彩搭配、装饰效果等方面的追随、借鉴与发展。指出其在服装史上的重要地位。并由此得到启示:服装设计师借鉴学习不同门类的艺术,可以开阔设计思路,加深对服装内涵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服装 整体造型 色彩 不对称设计 装饰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基督教精神对哥特式艺术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萌 王雅静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7年第5期79-81,共3页
在欧洲封建的中世纪,作为一种融入了浓厚基督教神秘主义的新颖艺术形式,“哥特式”成为横扫欧洲、风靡一时的最高贵典雅的艺术风格。哥特式艺术粗犷、奔放、灵巧的风格体现在建筑、玻璃彩窗、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上,其中,哥特式建筑以... 在欧洲封建的中世纪,作为一种融入了浓厚基督教神秘主义的新颖艺术形式,“哥特式”成为横扫欧洲、风靡一时的最高贵典雅的艺术风格。哥特式艺术粗犷、奔放、灵巧的风格体现在建筑、玻璃彩窗、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上,其中,哥特式建筑以其肃穆、空灵、幽邃、垂直向上的外表等特征,成为了基督教精神最具代表性的载体,它表达了基督精神里对上帝的敬仰和对人性的追求。哥特式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成为一个时代艺术风格和艺术水平的永久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特式艺术 基督教精神 艺术风格 艺术形式 哥特式建筑 高贵典雅 彩色玻璃 风格体现 拉斐尔 艺术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女权主义哥特式之辨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万隆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29-35,共7页
后女权主义和哥特式原本是两个颇具争议的概念,但随着当代后女权主义的出现和哥特式的复兴,这两个概念结合成一个新的概念"后女权主义哥特式"。本文追溯了"后女权主义哥特式"的根源,考察和辨析了前缀(后-)与女权主... 后女权主义和哥特式原本是两个颇具争议的概念,但随着当代后女权主义的出现和哥特式的复兴,这两个概念结合成一个新的概念"后女权主义哥特式"。本文追溯了"后女权主义哥特式"的根源,考察和辨析了前缀(后-)与女权主义一词、女权主义与后女权主义、后女权主义与哥特式之间的关系和含义,进而指出,正是由于回避二元性逻辑和渴求"释意",后女权主义和哥特式两者被结合在一起。"后女权主义哥特式"超越了女性哥特式,同过去第二波女权主义和女性遭受压制有着内在联系。它为批评划定了一个新的空间,重新探讨了性别、代理和压抑等概念。通过对"后女权主义哥特式"的辨析,实际上追溯和梳理了从哥特式、女权主义、女性哥特式、后女权主义到后女权主义哥特式的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权主义 后女权主义 哥特式 后女权主义哥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简·爱》的女性哥特式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龚玲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58-60,共3页
女性哥特式小说运用恐怖的、超自然的、神秘的表达方式,挑战了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尤其是性别意识。在《简·爱》这部小说中,夏洛特有意识地运用了女性哥特式的表现手法,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渴望女性从男权控制的阴霾中解脱出来,以求获... 女性哥特式小说运用恐怖的、超自然的、神秘的表达方式,挑战了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尤其是性别意识。在《简·爱》这部小说中,夏洛特有意识地运用了女性哥特式的表现手法,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渴望女性从男权控制的阴霾中解脱出来,以求获得男女平等、女性独立的强烈忧患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爱》 哥特式 女性哥特式 性别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哥特式”小说与影视中的暴力因素
15
作者 李默 《电子制作》 2012年第12X期186-186,共1页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们会发现有一类影片——哥特式电影充斥着各大影院,它们以暴力血腥的场景、魔鬼的形态被人们推崇。在此之前,哥特式小说也在18世纪末红极一时。在这些作品中,环境和人物形象塑造等突出表现了哥特式作品最为显要的特...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们会发现有一类影片——哥特式电影充斥着各大影院,它们以暴力血腥的场景、魔鬼的形态被人们推崇。在此之前,哥特式小说也在18世纪末红极一时。在这些作品中,环境和人物形象塑造等突出表现了哥特式作品最为显要的特点——暴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特 哥特式小说 哥特式电影 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哥特式小说中的词丛——基于语料库的文学文体学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任艳 陈建生 丁峻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20,127,共5页
本文通过构建"英国哥特式小说语料库"和"18—19世纪英国小说语料库",并对这两个语料库进行数据提取和对比分析,考察了英国哥特式小说这一文学类别中的四词词丛,包括对词丛进行的语义域分析和词位分析,目的是希望借... 本文通过构建"英国哥特式小说语料库"和"18—19世纪英国小说语料库",并对这两个语料库进行数据提取和对比分析,考察了英国哥特式小说这一文学类别中的四词词丛,包括对词丛进行的语义域分析和词位分析,目的是希望借此发现英国哥特式小说在词丛方面的文体学特征,并试图对其进行深层探讨,挖掘它们产生的原因及隐含的意义,从而进一步拓展和加深读者对该文类的认识,同时推动语料库文体学和文学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哥特式小说 语料库文体学 词丛 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哥特式小说:恐怖电影的文学渊源 被引量:15
17
作者 许正林 殷维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6-112,共7页
关键词 哥特式小说 恐怖电影 文学渊源 19世纪中叶 《呼啸山庄》 恐怖故事 法国作家 勃朗特姐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制作简易口内哥特式弓在全口义齿修复正中关系确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团锋 杨雪 +3 位作者 王睿捷 程明轩 张华 韦金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07,共7页
目的:验证数字化制作简易口内哥特式弓与传统口内哥特式弓在全口义齿修复正中关系确定中的一致性。方法:选择门诊无牙颌患者10例,分别采用数字化制作简易口内哥特式弓(T1)与传统口内哥特式弓(T2)两种方法确定每例的正中关系;记录两种方... 目的:验证数字化制作简易口内哥特式弓与传统口内哥特式弓在全口义齿修复正中关系确定中的一致性。方法:选择门诊无牙颌患者10例,分别采用数字化制作简易口内哥特式弓(T1)与传统口内哥特式弓(T2)两种方法确定每例的正中关系;记录两种方法临床操作时间的差异;扫描两种上下无牙颌石膏模型的正中关系,将Standard Triangle Language(STL)文件导入Geomagic studio软件中,上无牙颌模型多点完全最佳拟合后,测量T1组与T2组下颌中线区和磨牙区垂直向及唇(颊)舌向最大位置偏差;临床试戴牙时观察T1组与T2组口内有无中线偏斜和后牙区咬合是否稳定。结果:T1、T2组临床确定正中关系时间分别为(41.90±2.64)min和(57.50±2.37)min,配对t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组与T2组在下颌中线区唇舌向的最大位置偏差为(0.32±0.14)mm,垂直向的最大位置偏差为(0.40±0.23)mm;磨牙区颊舌向的最大位置偏差为(0.35±0.23)mm,垂直向的最大位置偏差为(0.33±0.20)mm,在垂直向及水平向,T1组下颌相对T2组下颌的最大位置偏差均控制在0.5 mm内。在临床试戴牙过程中,T1组及T2组均未发现全口义齿中线偏离及翘动、摆动等稳定性不良现象。结论:数字化制作简易口内哥特式弓可以用于临床全口义齿修复正中关系的确定,不仅可以节约临床操作时间,而且也能保证正中关系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制作 口内哥特式 全口义齿 正中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