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响应曲面优化-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 被引量:6
1
作者 渠凌丽 黎源倩 +3 位作者 郑波 何成艳 何玲 李永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21-1127,共7页
建立了食品中常见致病菌:沙门菌的invA基因、大肠杆菌O157∶H7的rfbO157基因、志贺菌的ipaH基因及副溶血性弧菌Vpara(16S-23S rDNA IGS)基因的多重PCR产物-毛细管电泳快速检测方法.根据沙门菌、大肠杆菌O157∶H7、志贺菌及副溶血性弧菌... 建立了食品中常见致病菌:沙门菌的invA基因、大肠杆菌O157∶H7的rfbO157基因、志贺菌的ipaH基因及副溶血性弧菌Vpara(16S-23S rDNA IGS)基因的多重PCR产物-毛细管电泳快速检测方法.根据沙门菌、大肠杆菌O157∶H7、志贺菌及副溶血性弧菌的特异性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出多重PCR引物,优化PCR扩增反应体系.采用多响应曲面法优化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条件,以含有DNA荧光染料SYBR GreenⅠ的1.0%甲基纤维素为筛分介质,通过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同时检测4种常见致病菌的PCR扩增产物.在优化的多重PCR反应体系和毛细管筛分电泳条件下,此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出沙门菌的invA基因、大肠杆菌O157∶H7的rfbO157基因、志贺菌的ipaH基因及副溶血性弧菌Vpara(16S-23S rDNA IGS)基因的多重PCR扩增产物,25 min内即可完成检测.迁移时间的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0.92%~1.58%.通过多响应曲面的优化,有效改善了毛细管电泳对DNA分子的分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曲面优化 毛细管电泳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 食源性致病菌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铝土矿热压块抗压强度影响因素响应曲面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柳政根 储满生 +1 位作者 王峥 王宏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78-1282,共5页
基于响应曲面优化法,采用中心组合设计,系统研究了配煤量、矿粉粒度、煤粉粒度等工艺参数及其交互作用对高铁铝土矿热压块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关的数学预测模型.研究表明,各工艺参数对高铁铝土矿热压块抗压强度的影响显著,其程度... 基于响应曲面优化法,采用中心组合设计,系统研究了配煤量、矿粉粒度、煤粉粒度等工艺参数及其交互作用对高铁铝土矿热压块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关的数学预测模型.研究表明,各工艺参数对高铁铝土矿热压块抗压强度的影响显著,其程度大小依次为配煤量、矿粉粒度、煤粉粒度;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相关系数为0.958 9,该模型能够预测高铁铝土矿热压块抗压强度随各参数的变化规律;利用该模型对高铁铝土矿热压块的制备工艺进行了参数优化,优化制备工艺参数为:配煤量19.0%,矿粉粒度96μm,煤粉粒度80μm,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热压块抗压强度为1 024.3 N,与模型预测值1 000 N接近,相差只有2.43%,说明该数学模型能够为高铁铝土矿热压块制备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铝土矿热压块 含碳球团 抗压强度 响应曲面优化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优化改性沸石的制备及其对水中氨去除特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徐金兰 刘成海 +3 位作者 陈飞洋 杨志林 师启航 张鑫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45,50,共6页
采用柠檬酸钠联合高温煅烧制备改性沸石,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制备参数,通过批次吸附实验探究了改性沸石去除水中氨的特性及机理。结果表明:柠檬酸钠质量分数为2.24%,煅烧温度为395.72℃,煅烧时间为3.58 h条件下制备的改性沸石效果最佳;... 采用柠檬酸钠联合高温煅烧制备改性沸石,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制备参数,通过批次吸附实验探究了改性沸石去除水中氨的特性及机理。结果表明:柠檬酸钠质量分数为2.24%,煅烧温度为395.72℃,煅烧时间为3.58 h条件下制备的改性沸石效果最佳;在投加量为10 g/L条件下处理20 mg/L氨,去除率达到80.21%,较天然沸石提高35.62%。SEM和BET表明改性后沸石孔径增大了1.48倍。吸附氨的最佳pH为6,阳离子共存对吸附氨的影响顺序为:K^(+)>Ca^(2+)>Mg^(2+)>Na^(+);拟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模型可更好地描述氨吸附过程,改性沸石循环5次后的氨去除率依然可达70.49%。本研究制备的改性沸石可作为吸附剂用于水中氨的高效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曲面优化 改性沸石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优化法合成聚丙烯酰胺类共聚物 被引量:2
4
作者 杜荣荣 杨添麒 刘祥 《化学工程师》 CAS 2015年第5期17-21,共5页
采用响应曲面优化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以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共聚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对聚丙烯酰胺类共聚物(PDA)进行制备研究。探讨了3个主要因子单体摩尔比、聚合体系p H、引发剂用量的最佳水... 采用响应曲面优化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以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共聚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对聚丙烯酰胺类共聚物(PDA)进行制备研究。探讨了3个主要因子单体摩尔比、聚合体系p H、引发剂用量的最佳水平及各自变量间的交互作用对PDA得率的影响,通过该法设计得到了最佳优化条件:单体摩尔比n(AM)∶n(DMDAAC)=2.5∶1,聚合体系p H6.00,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00%。在模型提供的最优水平下PDA得率89.807%,与预测值91.6944%相吻合,表明所选模型准确、可靠。该方法为聚丙烯酰胺类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曲面优化 合成 丙烯酰胺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聚丙烯酰胺类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面心组合的排气歧管响应曲面优化设计
5
作者 刘伟 张勇 +1 位作者 程天才 王海燕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7-144,共8页
为解决发动机排气歧管结构优化通常采用单因素控制变量法或正交试验法带来的参数交互作用不显著等局限问题,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方法中的面心组合法构建响应曲面优化。以某重型载货汽车的发动机排气歧管为... 为解决发动机排气歧管结构优化通常采用单因素控制变量法或正交试验法带来的参数交互作用不显著等局限问题,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方法中的面心组合法构建响应曲面优化。以某重型载货汽车的发动机排气歧管为研究对象,实现了排气歧管38组结构参数的快速匹配,建立了多项式数学模型,得出了响应目标回归方程,拟合出了排气歧管最佳的结构参数及对应的流动均匀指数,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响应曲面优化的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四支管组合排气时,基于面心组合试验设计下的排气歧管经过响应曲面方法优化出最优结构的流体流动均匀指数由原来的0.76提升到0.82,比初始结构升高了6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气歧管 面心组合设计 响应曲面优化 回归方程 流动均匀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优化苦荞多肽固态发酵工艺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陈旋 杨国琴 +3 位作者 高书彦 于龙凤 白丽萍 李莉蓉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8年第1期30-38,共9页
选择合适的米曲霉固态发酵条件对苦荞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多肽含量及发酵产物液的抗菌活性至关重要,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苦荞多肽含量及发酵产物液抗菌活性的四个主要因素:接种量、加水量、磷... 选择合适的米曲霉固态发酵条件对苦荞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多肽含量及发酵产物液的抗菌活性至关重要,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苦荞多肽含量及发酵产物液抗菌活性的四个主要因素:接种量、加水量、磷酸氢二钾添加量、发酵时间。随后以苦荞多肽含量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米曲霉固态发酵10g苦荞的发酵条件,得到最佳发酵工艺参数:接种量为1.97m L,加水量为4.06m L,磷酸氢二钾添加量为0.34%,发酵时间为2.17d。在此条件下苦荞多肽理论含量为39.62mg/m L、实际苦荞多肽含量为(39.18±1.11)mg/m L,且此时发酵产物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8.39±0.57)%和(98.55±0.75)%。表明Plackett-Burman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法可以很好地对苦荞多肽及具有抗菌活性的发酵产物液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可为苦荞多肽及发酵产物液抗菌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多肽 响应曲面优化 米曲霉 固态发酵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联轴器膜片响应曲面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马晓艳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15年第6期47-50,共4页
利用Ansys workbench平台建立数学模型,对联轴器膜片进行网格划分,并分析其最大等效应力和最大总变形的分布位置及大小,再根据其结构设置结构尺寸的变化范围,计算出有效区间的设计点,最终获得最优设计点,完成膜片的响应曲面优化。结果表... 利用Ansys workbench平台建立数学模型,对联轴器膜片进行网格划分,并分析其最大等效应力和最大总变形的分布位置及大小,再根据其结构设置结构尺寸的变化范围,计算出有效区间的设计点,最终获得最优设计点,完成膜片的响应曲面优化。结果表明,最大等效应力减小20.3%,最大总变形减小24.7%。可见响应曲面优化后,可以提高膜片联轴器的结构强度,减小膜片联轴器工作中疲劳失效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片联轴器 ANSYS WORKBENCH 静强度分析 响应曲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优化食品接触用纸中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残留量的测定条件 被引量:3
8
作者 郑学殷 黄嘉乐 +2 位作者 许志彬 李瑞玲 曾广丰 《当代化工》 CAS 2020年第6期1253-1256,1260,共5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中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含量进行快速测定。样品用甲醇重复提取后,旋转蒸发浓缩,甲醇复溶,同时以回收率为指标,结合响应曲面分析优化前处参数。以流动注射方式优化5种异噻唑啉酮类化...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中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含量进行快速测定。样品用甲醇重复提取后,旋转蒸发浓缩,甲醇复溶,同时以回收率为指标,结合响应曲面分析优化前处参数。以流动注射方式优化5种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的质谱参数,以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电离,结合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测定。5种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在5.0~200μg·L^-1范围内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89,平均回收率为82.1%~95.2%,方法检出限为5.0~10.0μg·kg^-1,方法定量限为15.0~35.0μg·kg^-1,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5.15%~6.49%。该方法简单高效、回收率高、灵敏度高和重现性好均能达到分析测定要求,可用于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中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 异噻唑啉酮 杀菌剂 响应曲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叠式压电振子的响应曲面优化分析
9
作者 赵春明 龚立娇 +1 位作者 周天烁 司金冬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2-235,241,共5页
对折叠压电振子进行结构理论分析,建立了折叠压电振子的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静力分析。探究不同的外部载荷对弹性层及压电片的等效应力分布情况,得到折叠压电振子的适用外部载荷。为提高压电材料的利用率,选取适当的外部载荷和折叠梁支... 对折叠压电振子进行结构理论分析,建立了折叠压电振子的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静力分析。探究不同的外部载荷对弹性层及压电片的等效应力分布情况,得到折叠压电振子的适用外部载荷。为提高压电材料的利用率,选取适当的外部载荷和折叠梁支撑厚度为优化设计变量,以压电晶体片等效变化应力为目标函数,对折叠式压电振子进行响应曲面优化分析。对比优化前后结果,结果显示,折叠压电振子压电片表面等效应力变化均匀且应力集中减少了10%,有利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压电材料的利用率及折叠压电振子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振子 有限元 静力分析 响应曲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优化的红枣红外联合热风干燥研究
10
作者 朱丽春 朱晨阳 +3 位作者 何波涛 邹利 钱一夫 杨旭海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8-191,共4页
将红外联合热风干燥技术用于红枣切片的生产加工,以不同干燥温度、辐射距干燥条件下红枣切片的干燥时间及复水率作为评价指标,利用Design Export 8.0.6软件研究了干燥温度、辐射距离、辐射功率对红枣切片影响,并建立了二次多项回归模型... 将红外联合热风干燥技术用于红枣切片的生产加工,以不同干燥温度、辐射距干燥条件下红枣切片的干燥时间及复水率作为评价指标,利用Design Export 8.0.6软件研究了干燥温度、辐射距离、辐射功率对红枣切片影响,并建立了二次多项回归模型,利用响应曲面优化各因素,选取合适的干燥工艺参数。基于响应曲面优化设计后得到最优的干燥工艺参数为干燥温度72.67℃、辐射距离151.99mm时、辐射功率为784.83W,预测平均干燥时间为192min,复水率为2.9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 红外联合热风干燥 响应曲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滚筒响应曲面优化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卫 黄锐 +1 位作者 郑勇杰 刘渊 《港口装卸》 2018年第4期5-9,共5页
重型铸焊式改向滚筒在运行过程中常因筒体沿环焊缝开裂而失效。基于ANSYS Workbench平台,分析了焊缝应力特点,并采用增加加强筋的方式改善环焊缝应力。通过改变加强筋参数获得足够实验设计点,进而拟合出应力的响应曲面,并借助灵敏度分... 重型铸焊式改向滚筒在运行过程中常因筒体沿环焊缝开裂而失效。基于ANSYS Workbench平台,分析了焊缝应力特点,并采用增加加强筋的方式改善环焊缝应力。通过改变加强筋参数获得足够实验设计点,进而拟合出应力的响应曲面,并借助灵敏度分析提高曲面精度。根据响应曲面对滚筒结构进行优化,评估了优化方案对焊缝应力的改善效果,为铸焊滚筒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向滚筒 ANSYS WORKBENCH 实验设计点 响应曲面优化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优化-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铅锌矿中微量汞 被引量:3
12
作者 孟时贤 杨远 +3 位作者 邹阳 罗悠 邓飞跃 周元元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22-927,共6页
采用响应曲面优化-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测定铅锌矿中微量汞。基于对AFS测汞时10项因素,即盐酸-硝酸(3+1)混合酸所需的体积、还原剂的质量浓度(ρ)、辅助气的流量、消解时间及温度、载流的体积分数(φ)、原子化器温度、光电倍增管的负高... 采用响应曲面优化-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测定铅锌矿中微量汞。基于对AFS测汞时10项因素,即盐酸-硝酸(3+1)混合酸所需的体积、还原剂的质量浓度(ρ)、辅助气的流量、消解时间及温度、载流的体积分数(φ)、原子化器温度、光电倍增管的负高压、灯电流及载气流量的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前3项为显著因素,并通过中心复合设计对此3项因素进行响应曲面法优化,从而得到上述3个因素的优化值依次为10mL,0.3g·L^(-1)和450mL·min^(-1)。汞的线性范围在10.00μg·L^(-1)以内。方法应用于3个国家标准物质(GBW 07165,GBW 07162,GBW 07163)的分析,测定值与认定值相符,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0.38%~5.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荧光光谱法 铅锌矿 响应曲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评分与响应曲面法超声滚挤压加工参数优化
13
作者 石青松 徐红玉 +4 位作者 王晓强 田英健 付浩然 张旭 卢邑彪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7,共9页
为综合改善轴承套圈的表面质量,以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显微硬度为评价指标,对42CrMo钢进行超声滚挤压正交试验。通过对加工参数各水平进行极差分析,得到其对42CrMo钢各表层性能评价指标的影响规律;基于熵权理论确定表面粗糙度、残余... 为综合改善轴承套圈的表面质量,以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显微硬度为评价指标,对42CrMo钢进行超声滚挤压正交试验。通过对加工参数各水平进行极差分析,得到其对42CrMo钢各表层性能评价指标的影响规律;基于熵权理论确定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显微硬度的权重,构建轴承表层性能综合评价体系,得出加工参数对综合表层性能的影响程度以及最优加工参数组合;通过响应曲面优化得到最优加工参数组合,与综合加权优化后的加工参数组合进行对比,并通过试验验证其准确性。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和显微硬度占综合表层性能的权重分别为:0.525、0.334和0.141,加工参数对综合表层性能的影响程度为:转速>静压力>振幅>进给速度;两种优化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响应曲面的优化效果较好,其最优加工参数组合为:转速为160 r·min^(-1)、进给速度为38.8 mm·min^(-1)、振幅为21μm、静压力为539.4 N,实现了加工参数多目标优化的全局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滚挤压 表层性能 轴承套圈 综合评价体系 响应曲面优化
原文传递
微生物絮凝剂M-C11处理高岭土悬浊液的响应曲面优化 被引量:9
14
作者 马俊伟 刘杰伟 +2 位作者 刘彦忠 王洪涛 岳东北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77-682,共6页
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微生物絮凝剂M-C11处理高岭土悬浊液的过程参数进行优化,选取中心复合实验设计(CCD),以p H、M-C11投加量和Ca Cl2投加量等因素为自变量,以处理后的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率(Fr)为响应值,并借助扫描电镜对絮凝剂的作用机理进... 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微生物絮凝剂M-C11处理高岭土悬浊液的过程参数进行优化,选取中心复合实验设计(CCD),以p H、M-C11投加量和Ca Cl2投加量等因素为自变量,以处理后的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率(Fr)为响应值,并借助扫描电镜对絮凝剂的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微生物絮凝剂M-C11可显著改善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性能,且选取的3种单因素水平均可影响絮凝剂活性。经多元回归拟合分析,在M-C11投加量为2.56 m L,Ca Cl2投加量为0.37 g/L的最优条件下,微生物絮凝活性实验值可达92.37%,接近模型预测值(92.30%)。Ca Cl2投加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高于M-C11投加量(PCa Cl2<PM-C11)。Ca2+可中和高岭土颗粒表面负电荷,絮凝剂分子为悬浮颗粒提供吸附结合位点,促进絮体凝聚沉淀,M-C11絮凝机理是电中和、吸附架桥和网捕等联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响应曲面优化 中心复合实验 絮凝活性 絮凝机理
原文传递
响应曲面法优化花椒去腥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小龙 单康 +2 位作者 戴阳军 钱丽丹 周晓燕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63,共4页
花椒是中国特有的香料,位列调料"十三香"之首。花椒气味芳香,可除各种肉类的腥膻臭气,能促进唾液分泌,增加食欲。主要研究花椒本身所特有的芳香物质在去除烹饪原料腥膻味中所发挥的作用,为增加花椒在烹饪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花椒 草鱼 感官评价 响应曲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鸡皮蛋加工工艺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野 马磊 章建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86-191,共6页
选取新鲜鸡蛋为原材料,以Na OH为腌制液、采用"锌法"加工皮蛋。以终产品中感官评价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实验法探讨Na OH浓度、Na Cl浓度和腌制时间对鸡皮蛋品质的影响,并优化了皮蛋的腌制工艺。结果表明... 选取新鲜鸡蛋为原材料,以Na OH为腌制液、采用"锌法"加工皮蛋。以终产品中感官评价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实验法探讨Na OH浓度、Na Cl浓度和腌制时间对鸡皮蛋品质的影响,并优化了皮蛋的腌制工艺。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对皮蛋有显著的影响,随因素水平的增加产品的感官评分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响应曲面实验结果表明,Na OH添加量分别与食盐添加量和腌制时间对皮蛋最终感官品质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通过响应曲面实验结果优化鸡皮蛋腌制加工工艺为:腌制时间25.5d、腌制用盐量4.94%、Na OH添加量3.63%时,产品有最高的感官可接受度,并且优于传统皮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皮蛋 腌制工艺 响应曲面优化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对硝基苯酚废水处理工艺条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竹青 周琴 吴梦霞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0期67-71,共5页
采用三维电化学处理对硝基苯酚模拟废水,重点考察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基于BBD响应曲面法,探究了电压、初始pH值和反应时间的单独及相互作用,并建立COD去除率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影响因子显著性顺序为电压>反应时间>初... 采用三维电化学处理对硝基苯酚模拟废水,重点考察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基于BBD响应曲面法,探究了电压、初始pH值和反应时间的单独及相互作用,并建立COD去除率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影响因子显著性顺序为电压>反应时间>初始pH值,三者间有一定的交互作用,且显著性较好;数学模型回归性较好,预测最大COD去除率为94.61%,最佳运行条件组合为:电压23.53V,反应时间99.37min,pH值4.56,验证试验结果为94.15%,与预测值的偏差仅为0.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响应曲面优化 三维电化学 对硝基苯酚 COD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优化的铝合金轮毂径向疲劳寿命预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娜 刘鹏 +1 位作者 高媛媛 王成诺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45-1350,共6页
利用模态试验验证了铝合金轮毂模型准确性,对铝合金轮毂进行径向疲劳分析。发现应力集中区域和寿命较短区域分布在减重孔两端。以此为基础利用响应曲面优化法对轮毂进行结构优化,优化模型的有限元仿真结果与响应曲面预测结果的误差在可... 利用模态试验验证了铝合金轮毂模型准确性,对铝合金轮毂进行径向疲劳分析。发现应力集中区域和寿命较短区域分布在减重孔两端。以此为基础利用响应曲面优化法对轮毂进行结构优化,优化模型的有限元仿真结果与响应曲面预测结果的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验证了响应曲面优化结果的准确性。优化结果表明,轮毂最大应力减小了约29.5 MPa,其径向疲劳寿命增加了30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轮毂 模态试验 径向疲劳寿命 结构优化 响应曲面优化
原文传递
响应曲面法优化河蚬发酵去腥工艺 被引量:1
19
作者 单康 何小龙 《美食研究》 2014年第3期56-59,共4页
采用生物发酵法对河蚬进行去腥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酵母用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去腥效果的影响,再运用响应曲面试验设计进行优化试验,确定最佳发酵去腥工艺条件。其最佳工艺条件为:以100g河蚬计,酵母2g、发酵温度36℃、发酵时... 采用生物发酵法对河蚬进行去腥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酵母用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去腥效果的影响,再运用响应曲面试验设计进行优化试验,确定最佳发酵去腥工艺条件。其最佳工艺条件为:以100g河蚬计,酵母2g、发酵温度36℃、发酵时间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发酵 响应曲面优化 去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支撑液膜中Cu(Ⅱ)的传输
20
作者 余晓皎 张帆 +4 位作者 彭玉洁 张健 代文琴 钮金芬 姚秉华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49,90,共6页
以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为载体,煤油为膜溶剂,聚偏氟乙烯膜为支撑体,构建了支撑液膜体系。采用响应曲面优化法对影响Cu(II)传输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并建立了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同时研究了Cu(II)在该体系中的传输过程,建立了C... 以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为载体,煤油为膜溶剂,聚偏氟乙烯膜为支撑体,构建了支撑液膜体系。采用响应曲面优化法对影响Cu(II)传输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并建立了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同时研究了Cu(II)在该体系中的传输过程,建立了Cu(II)在支撑液膜体系中传输的渗透系数方程。结果表明,建立的二次模型的R2为0.999 6,拟合度良好,具有高度显著性。获得Cu(II)在支撑液膜体系中最佳传输条件为:Cu(II)起始浓度为4.0×10-4 mol/L,迁移时间为120min,载体浓度为7.0%,料液相pH为5.0,在此条件下,Cu(II)的迁移率可达到84.9%,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液膜 响应曲面优化 CU(II) 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