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哈山构造带断裂输导能力量化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林会喜 王圣柱 +2 位作者 张奎华 吴倩倩 薛雁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7-42,48,共7页
哈山构造带断裂发育,不同部位的油气富集程度差异大。综合运用露头、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基于断裂带的宏观、微观特征观察及数理统计,对断裂带的内部结构、输导能力及其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带内... 哈山构造带断裂发育,不同部位的油气富集程度差异大。综合运用露头、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基于断裂带的宏观、微观特征观察及数理统计,对断裂带的内部结构、输导能力及其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带内部结构受断层规模、产状、岩性、活动性及其所处地层流体环境等因素控制,断裂带为复杂的三维地质体,可分为断层核、破碎带、破裂带(诱导裂缝带)和围岩结构单元;根据断裂带的时间和空间"四维"属性特征划分输导评价单元并进行输导能力量化评价。结合钻井揭示的20余条断裂的上、下盘油气水关系分析认为,断裂带的输导能力具有强非均质性,呈"分层、分段、分块"的特点,对油气运聚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通过实例解剖,深化了研究区的油气富集规律认识,对高效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内部结构 几何结构模型 量化输导模型 哈山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山构造带速度建场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谭绍泉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4期59-63,166,共5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山构造带,是胜利油田西部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的地区。但由于该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与和什托洛盖盆地之间的山前褶皱带,构造变形强烈,逆冲推覆使得不同时代的地层重复,造成地层速度在横向和纵向上变化较大,严重制约了该区...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山构造带,是胜利油田西部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的地区。但由于该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与和什托洛盖盆地之间的山前褶皱带,构造变形强烈,逆冲推覆使得不同时代的地层重复,造成地层速度在横向和纵向上变化较大,严重制约了该区基础油气地质方面的研究。从速度谱基准面统一校正方面入手,结合测井、VSP(垂直地震剖面)测井等基础资料,通过制作合成记录进行层位标定与解释,建立该区高精度空间速度场。通过对其速度变化的规律研究,结合油气地质特点总结了一套符合该区的变速成图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制约该区油气勘探的瓶颈问题,为其油气勘探的突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研究 模型层析法 空变速度场 变速成图 准噶尔盆地 哈山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带内部结构及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以准噶尔盆地北缘哈山构造带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圣柱 吴倩倩 +2 位作者 宋梅远 于洪洲 张关龙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59-1567,共9页
断裂带内部结构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是哈山构造带成藏研究的薄弱环节。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和(成像)测井、薄片等资料开展断裂带结构层识别与划分,建立了火山岩区逆断层断裂带结构模型。断裂带结构观测统计与伴生裂缝充填脉体包裹... 断裂带内部结构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是哈山构造带成藏研究的薄弱环节。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和(成像)测井、薄片等资料开展断裂带结构层识别与划分,建立了火山岩区逆断层断裂带结构模型。断裂带结构观测统计与伴生裂缝充填脉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碳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测试分析认为,断裂一般经历破裂、碎裂和碎裂流作用,由二维断层面逐渐演化为三维地质体,呈由内向外"扩展式"发育特点。通过对油气藏与探井油气水空间分布关系解剖,探讨了断裂带内部结构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断裂带"四维"属性控制了油气输导方式的转换、幕式输导时限和差异运聚成藏,在断层活动期与停止活动后至完全充填胶结之前的2.9~9.8Ma时间内破碎带和诱导裂缝带具有良好的输导性,推覆体浅部与中—高角度推覆断裂对接,且具有良好盖层的圈闭与深部中—低角度推覆断裂下盘圈闭为油气的有利聚集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内部结构 “四维”属性 输导机制 哈山构造带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哈山构造南缘斜坡带侏罗系八道湾组一段储层特征及有利储层定量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瑞香 杨悦 +1 位作者 王延章 王杰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3-262,共10页
哈山构造南缘斜坡带西北临哈拉阿拉特山,东南与乌夏断裂带、玛湖凹陷相接,油气储量丰富,储层特征复杂多变,勘探程度低,含油主力区块尚不明确。本次结合实际资料,在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基础之上,以侏罗系八道湾组一段储层为例,分析储层... 哈山构造南缘斜坡带西北临哈拉阿拉特山,东南与乌夏断裂带、玛湖凹陷相接,油气储量丰富,储层特征复杂多变,勘探程度低,含油主力区块尚不明确。本次结合实际资料,在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基础之上,以侏罗系八道湾组一段储层为例,分析储层参数间的相关性对储油性能的影响,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储层储油性能进行定量评价,明确了各储层参数间的相关性及八道湾组一段储层的综合储油性能,指出了主力含油区带。研究结果表明,可将八道湾组一段划分为4类储层,其中Ⅰ、Ⅱ类为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Hq2、Hq1及Hsha2井区域,沉积岩相主要为砂砾岩及细砂岩,物性好;Ⅱ类及Ⅲ类储层分布较广,为下步勘探开发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定量评价 储层特征 八道湾组一段 哈山构造南缘斜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哈山山前构造带钻井实践研究——以哈山3井钻井工程为例
5
作者 李俊松 《商情》 2014年第40期283-283,共1页
以哈山3井钻井工程实例,对其井身结构、钻井施工、钻井工程质量进行了简述,并对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哈山山前构造带外来推覆体哈山3构造较高部位施工过程经验、潜力进行了分析.提出认识与建议,以期为该区域钻井施工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钻井工程 哈山构造 哈山3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山地区原油地化特征及同源双向充注效应 被引量:3
6
作者 林会喜 郭瑞超 +2 位作者 宫亚军 陈中红 曾治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39,共5页
针对哈山地区原油供烃来源不明及有利勘探方向不清的问题,利用色谱质谱、碳同位素分析等手段,对该区烃源岩、原油与输导体系进行了精细地球化学研究,剖析了原油的成藏过程与运移路径。研究表明:哈山与玛湖2个地区在烃源岩沉积环境、有... 针对哈山地区原油供烃来源不明及有利勘探方向不清的问题,利用色谱质谱、碳同位素分析等手段,对该区烃源岩、原油与输导体系进行了精细地球化学研究,剖析了原油的成藏过程与运移路径。研究表明:哈山与玛湖2个地区在烃源岩沉积环境、有机质成熟度、碳同位素等特征上存在差异;哈山构造带原油具有同源双向、多输导体系的成藏特征;该区不同地质单元的源—输导体系—储层油源对比(圈闭)空间的差异配置控制其油气成藏及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输导体系 哈山构造带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