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有品行问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庭环境与家长压力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武宇琦 杨斌让 +2 位作者 王鹏 钟苑心 王玉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3-446,共4页
目的:探讨伴有品行问题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家庭环境与父母压力的关系。方法:根据DSM-5诊断标准纳入175例ADHD儿童,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评估品行问题,根据Conners行为量表品行因子是否超过该年龄组正常范围定义为ADHD伴... 目的:探讨伴有品行问题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家庭环境与父母压力的关系。方法:根据DSM-5诊断标准纳入175例ADHD儿童,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评估品行问题,根据Conners行为量表品行因子是否超过该年龄组正常范围定义为ADHD伴品行问题(n=124)或不伴品行问题(n=51)。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家长压力问卷(PSQ)评估家庭环境及家长压力。结果:ADHD伴品行问题儿童的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组织性、知识性得分低于ADHD不伴品行问题儿童(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ES-CV的娱乐性得分与ADHD儿童发生品行问题呈负向关联(OR=0. 89,95%CI:0. 80~1. 00)。ADHD伴品行问题儿童的父母PSQ得分高于ADHD不伴品行问题儿童的父母[(77. 6±23. 5) vs.(56. 6±13. 5),P <0. 05]。结论:伴有品行问题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家庭环境常存在功能缺陷,家庭环境中的娱乐性可能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发生品行问题的保护因素,伴有品行问题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父母常可能有更大客观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品行问题 家庭环境 父母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教养方式和3岁学龄前儿童品行问题的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张雨琪 刘俐 +4 位作者 孙灯利 尹晓娜 陈招弟 吴传安 陈维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29-233,共5页
目的以学龄前3岁儿童为对象,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品行问题的关系。方法对深圳市龙华区新入园儿童进行调查,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父母教养方式(Egna Minnen Betraffande Uppfostran-Parents,EMBU-P)问卷、Conners父母用症状量表中品行问题... 目的以学龄前3岁儿童为对象,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品行问题的关系。方法对深圳市龙华区新入园儿童进行调查,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父母教养方式(Egna Minnen Betraffande Uppfostran-Parents,EMBU-P)问卷、Conners父母用症状量表中品行问题因子向主要照护人收集儿童一般情况、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品行问题等资料。共发放10972份问卷,回收9289份有效问卷。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教养方式与儿童品行问题的关系。结果 349名(3.8%)儿童品行问题因子得分高于临界值。在控制父母年龄、父母教育水平、家庭收入等混杂因素后,儿童品行问题与父母拒绝(OR=1.17,P<0.01)、控制/过度保护(OR=1.03,P<0.01)和情感温暖(OR=0.98,P<0.01)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分层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拒绝(OR_父=1.16,P<0.01;OR母=1.17,P<0.01)、父亲的情感温暖(OR_父=0.96,P<0.01)和母亲的控制/过度保护(OR_母=1.04,P<0.01)与品行问题存在统计学关联,该关联在不同性别、独生与非独生儿童中基本相同。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可能是学龄前儿童品行问题的影响因素,在预防和治疗儿童品行问题时应给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父母教养方式 品行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虐经历对中小学生品行问题的影响
3
作者 杨春 邓云龙 伍妍 《华夏教师》 2012年第9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来源于父母及教师的儿童心理虐待对儿童品行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小学生心理虐待自评量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与长处和困难量表,对湖南省湘潭市和湘乡县某小学、初中和高中共1605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性别和年级在儿童心... 目的探讨来源于父母及教师的儿童心理虐待对儿童品行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小学生心理虐待自评量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与长处和困难量表,对湖南省湘潭市和湘乡县某小学、初中和高中共1605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性别和年级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父母虐待和教师虐待的不同维度与中小学生品行问题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0.094~0.415,P<0.01)。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以后,发现儿童心理虐待对品行问题和困难总分有正向预测作用(△ΔR2=13.3%~20.6%)。结构方程构建表明来自父母的虐待对儿童的总体效应值为0.576,直接效应值为0.52;来自教师的总体效应值为0.394,直接效应值为0.35。结论父母和教师对儿童的心理虐待对中小学生品行问题有正向预测作用,且来自父母的心理虐待影响效应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心理虐待 品行问题 中小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生世故性与品行问题行为倾向的关系:同伴依恋的中介效应估计 被引量:1
4
作者 甄锋泉 黎光明 +1 位作者 王幸君 刘颖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3-755,共3页
目的基于Bootstrap方法,考察高中生同伴依恋在世故性与品行问题行为倾向之间的中介效应关系。方法采用儿童马基雅维利主义量表中文修订版、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青少年品行问题行为倾向问卷对403名高中生进行测量。结果 (1)世故性及其... 目的基于Bootstrap方法,考察高中生同伴依恋在世故性与品行问题行为倾向之间的中介效应关系。方法采用儿童马基雅维利主义量表中文修订版、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青少年品行问题行为倾向问卷对403名高中生进行测量。结果 (1)世故性及其各因子、同伴依恋中的疏远因子与品行问题行为倾向呈显著正相关;同伴依恋及其信任、沟通因子与品行问题行为倾向呈显著负相关。(2)同伴依恋在世故性和品行问题行为倾向之间存在中介效应。结论高中生同伴依恋、世故性和品行问题行为倾向三者密切相关,世故性可以通过影响同伴依恋来影响品行问题行为倾向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生 同伴依恋 世故性 品行问题行为倾向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品行问题倾向和心理韧性的关系研究
5
作者 吴文娟 《武夷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52-55,共4页
文章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讨心理韧性对大学生品行问题倾向的影响。通过采用信度较好的量表对福建省某高校300名大学生的调查分析,得出结果:性别差异显著,品行问题倾向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心理韧性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品行问题倾向和心... 文章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讨心理韧性对大学生品行问题倾向的影响。通过采用信度较好的量表对福建省某高校300名大学生的调查分析,得出结果:性别差异显著,品行问题倾向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心理韧性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品行问题倾向和心理韧性显著相关(r=-0.43;p<0.01);心理韧性子维度能显著负向预测品行问题倾向,与原假设相符合。文章最后得出心理韧性对大学生品行问题倾向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等结论,并提出从加强"逆境观"等传统文化教育,建立特殊学生群体档案,及塑造健康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舆论等方面保护大学生品行问题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行问题倾向 心理韧性 心理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职工核心家庭父母工作狂与青少年情绪症状、品行问题:情绪耗竭的中介作用
6
作者 李其容 李春萱 +1 位作者 龚淑英 王继业 《心理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260-272,共13页
为探究父母工作狂对青少年情绪症状、品行问题的作用,揭示父母情绪耗竭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对571组双职工核心家庭中的青少年及其父母进行配对调查。采用情绪症状与品行问题量表衡量青少年的情绪症状与品行问题,采用工作狂量表和情绪耗竭... 为探究父母工作狂对青少年情绪症状、品行问题的作用,揭示父母情绪耗竭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对571组双职工核心家庭中的青少年及其父母进行配对调查。采用情绪症状与品行问题量表衡量青少年的情绪症状与品行问题,采用工作狂量表和情绪耗竭量表测量父母的工作狂与情绪耗竭状态。结果显示,父母高工作狂状态均加重青少年的情绪症状与品行问题,且各自的情绪耗竭中介此影响。同时,父亲工作狂对青少年情绪症状与品行问题的影响大于母亲。研究揭示了父母双方在工作场所中的工作狂状态均通过溢出-交叉效应负面影响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且双方工作狂的作用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狂 情绪耗竭 情绪症状与品行问题 双职工核心家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职学生品行问题的可控性干预措施探究
7
作者 胡明军 《教育界(综合教育)》 2016年第10期17-17,20,共2页
中职教师的课堂时间一半用于教学,一半用于管理,而管理主要是针对学生的纪律问题。中职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认真听课的,要么左顾右盼,要么低头玩手机,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文章就中职学生所存在的品行问题展开针对性分析,进... 中职教师的课堂时间一半用于教学,一半用于管理,而管理主要是针对学生的纪律问题。中职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认真听课的,要么左顾右盼,要么低头玩手机,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文章就中职学生所存在的品行问题展开针对性分析,进而综合探讨具体可控性的干预处理措施,以期更好地提升中职课堂教学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行问题 中职学生 可控性干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品行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探索
8
作者 杨晸逸 《新课程学习》 2015年第13期133-135,共3页
一、基本信息 姓名:小王 性别:男 年龄:11岁 主诉问题: 和英语老师发生了争吵,觉得英语老师很讨厌,对英语老师进行语言攻击威胁,未下课就来找心理辅导老师要求放松心情。 背景信息: 小王多次对英语老师进行语言攻击威胁,上... 一、基本信息 姓名:小王 性别:男 年龄:11岁 主诉问题: 和英语老师发生了争吵,觉得英语老师很讨厌,对英语老师进行语言攻击威胁,未下课就来找心理辅导老师要求放松心情。 背景信息: 小王多次对英语老师进行语言攻击威胁,上课不听讲,下课和男生打闹,欺侮女生,放学后不回家,而是和班级另一个随班就读学生一起到处闲逛,最近甚至到四号线地铁站里的"全家"便利店进行偷窃,被监控设备拍摄后,店长及警察来校进行调查取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老师 品行问题 随班就读 辅导老师 四号线 正常教学秩序 监控设备 告诉我 角色扮演 父母离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品行问题行为倾向问卷的初步编制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俊涛 陈毅文 +1 位作者 田树军 杨东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09年第3期321-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品行问题行为倾向并编制相应的测量工具。方法:首先采用自下而上的思路进行深度访谈,探索在我国青少年学生中多发的品行问题行为并形成试测问卷;然后经小样本试测,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三个因素,形成修改问... 目的:探讨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品行问题行为倾向并编制相应的测量工具。方法:首先采用自下而上的思路进行深度访谈,探索在我国青少年学生中多发的品行问题行为并形成试测问卷;然后经小样本试测,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三个因素,形成修改问卷;最后对1923名青少年学生施测,使用验证性因素分析修正因素结构,形成正式问卷。结果:青少年学生中多发的问题行为包括违规行为、成瘾行为和攻击行为,分别对应问卷中的违规倾向、成瘾倾向和攻击倾向;量表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良好(χ2=316.447,df=74,χ2/df=4.276,GFI=0.974,AGFI=0.964,RMSEA=0.042),各项信效度指标良好(内部一致性系数α=0.797)。结论:青少年品行问题行为倾向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行问题 行为倾向 青少年学生
原文传递
669名中职生品行问题倾向与学习倦怠自测健康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俊涛 陈毅文 吴卫东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6-348,共3页
目的测量中职生的品行问题倾向及其相关因素,并探讨品行问题、学习倦怠与自测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669名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中专一年级学生进行品行问题倾向问卷、学习倦怠量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相关分... 目的测量中职生的品行问题倾向及其相关因素,并探讨品行问题、学习倦怠与自测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669名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中专一年级学生进行品行问题倾向问卷、学习倦怠量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中职生的违规倾向、成瘾倾向和攻击倾向得分为[(11.51±4.08)分,(5.90±2.68)分,(6.68±2.63)分],与高职生、高中生比较有显著差异(成瘾倾向:F(2,1578)=7.48,P=0.001;攻击倾向:F(2.1579)=24.40,P〈0.01)。中职生的品行问题倾向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643)〉3.85,P〈0.01),男生在违规倾向、成瘾倾向和攻击倾向3个维度上都比女生严重。中职生的品行问题与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16—0.52之间),与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在-0.13--0.27之间)。回归分析发现,学习疏远感和学习疲倦感对品行问题倾向3个维度都有正向预测作用;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对成瘾倾向和攻击倾向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中职生的品行问题受学习倦怠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生 品行问题 学习倦怠 自测健康
原文传递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父母自我分化与儿童品行问题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杜岸政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75-477,共3页
目的验证儿童品行问题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及父母自我分化的关系,为儿童品行问题预防和矫治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康奈尔儿童行为量表中的品行障碍分量表、成人自我分化量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对382名小学生的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儿... 目的验证儿童品行问题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及父母自我分化的关系,为儿童品行问题预防和矫治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康奈尔儿童行为量表中的品行障碍分量表、成人自我分化量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对382名小学生的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儿童品行问题在四种家庭亲密度类型上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F=8.190,P<0.01),在适应性类型上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5.920,P<0.01)。父母自我分化水平各维度对儿童品行具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adjR2=0.284,F=38.801,P<0.01)。结论父母自我分化和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影响儿童品行问题的形成,在干预儿童品行问题时要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行问题 家庭亲密度适应性 父母自我分化 儿童
原文传递
初中学生品行问题的发展轨迹、影响因素与干预 被引量:3
12
作者 纪林芹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8-92,共5页
品行问题(conduct problem)指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表现出的违反与其年龄相适应的社会道德准则或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具体表现为攻击、说谎、不服从、作弊和逃学等。在世界范围内,较严重或持续的品行问题的发生率为4%~16%,轻... 品行问题(conduct problem)指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表现出的违反与其年龄相适应的社会道德准则或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具体表现为攻击、说谎、不服从、作弊和逃学等。在世界范围内,较严重或持续的品行问题的发生率为4%~16%,轻微或偶发的品行问题的发生率更高。品行问题成为儿童青少年自身健康发展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重要负担之一,正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品行 品行问题 公共健康问题 儿童青少年 发展轨迹 逃学 公共利益
原文传递
心理弹性对留守经历大学生品行问题倾向的保护作用
13
作者 张文雅 张静 《才智》 2018年第2期89-89,共1页
我国一些留守儿童在成年之后,进入到大学校园,他们当中有较大部分人都不同程度上表现出自我评价低以及情绪不稳定等共同特点,这些人被称为留守经历大学生,并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分析心理弹性对于留守经历大学生在品行问... 我国一些留守儿童在成年之后,进入到大学校园,他们当中有较大部分人都不同程度上表现出自我评价低以及情绪不稳定等共同特点,这些人被称为留守经历大学生,并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分析心理弹性对于留守经历大学生在品行问题倾向的保护作用,以期为改善留守经历大学生品行问题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经历大学生 心理弹性 品行问题
原文传递
农村留守儿童安全和品行问题的空间治理 被引量:8
14
作者 卢利亚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9-74,共6页
考察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必须与其品行问题结合进行。其安全问题包括主观心理安全问题和社会存在安全问题,前者表现为孤僻排外、冲动好斗、叛逆任性等,后者表现为身份歧视、身心伤害、意外伤害等。其品行问题具体表现为自私冷漠、不... 考察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必须与其品行问题结合进行。其安全问题包括主观心理安全问题和社会存在安全问题,前者表现为孤僻排外、冲动好斗、叛逆任性等,后者表现为身份歧视、身心伤害、意外伤害等。其品行问题具体表现为自私冷漠、不良习惯、荒废学业、违法犯纪、自愿自杀等。从空间的视角看,这些问题的成因包括五个方面:主观心理空间失衡、家庭人伦结构错位、学校成长空间失准、城乡发展严重不均、区域发展差距过大。从空间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大文化扶贫,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的精神文化关爱空间;提振县域经济,拓展农民工返乡就业和创业的发展空间;促推共享发展,规制资本逻辑自发运行的噬利盲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安全问题 品行问题 空间治理
原文传递
母亲羞愧教育对幼儿品行问题的影响:教养方式与气质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筱琳 谢佳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78-984,共7页
目的:探讨母亲教养方式及幼儿气质对母亲羞愧教育与幼儿品行问题关系的共同调节作用。方法:以266名3-5岁儿童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采用羞愧教育问卷、教养方式和维度问卷、儿童行为问卷和儿童长处与困难问卷对母亲羞愧教育、母亲教养方... 目的:探讨母亲教养方式及幼儿气质对母亲羞愧教育与幼儿品行问题关系的共同调节作用。方法:以266名3-5岁儿童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采用羞愧教育问卷、教养方式和维度问卷、儿童行为问卷和儿童长处与困难问卷对母亲羞愧教育、母亲教养方式、幼儿气质、幼儿品行问题进行测评。结果:①母亲羞愧教育与男生品行问题的关系受外倾性和权威教养方式、努力控制和权威教养方式的共同调节以及专制教养方式的单独调节;②母亲羞愧教育与女生品行问题的关系分别受外倾性和专制教养方式、努力控制和权威教养方式的共同调节。结论:母亲羞愧教育对幼儿品行问题的影响是有条件的,在教养方式与气质的交互作用下,影响效果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羞愧教育 品行问题 教养方式 气质
原文传递
儿童心理咨询(十四) 品行障碍
16
作者 石萍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4年第12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品行障碍 儿童心理咨询 品行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宝成集团董事长柴宝成提交的提案(案号:1133):关于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提案
17
作者 柴宝成 《天津政协公报》 2011年第3期7-7,共1页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食品安全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但是,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有害、有毒熟肉制品、奶制品...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食品安全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但是,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有害、有毒熟肉制品、奶制品、灌装品等,不健康食品屡见不鲜;(二)地沟油、假烟、假酒等"问题食品"屡禁不止;(三)人造假鸡蛋、假豆腐、假蜂蜜等"高科技问题食品"接连不断,造假技术越来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成集团 政协委员 柴宝成 熟肉制品 地沟油 造假者 品行问题 重点行业领域 知识就是力量 收入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谈情绪行为问题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
18
作者 李婧 张斯淼 《新课程》 2018年第5期223-223,共1页
如果一名学生有情绪行为问题,其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学习中自我监控能力较差,一旦出现情绪上的波动,随即影响自己的学习状态,很难再次投入学习中,而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优化学习效果。
关键词 情绪行为问题 自我控制能力 品行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家庭教育对学生品行的影响
19
作者 刘玉玲 《课堂内外(小学教研)》 2021年第3期16-17,共2页
学校组织家长走出去的优势,就是可以通过对方学生、家长的高素质,以及对方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来影响我们固有的观点,激发我们多关注孩子、多注意自身品行的良好意识。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品行问题 家委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绘画评定技术在儿童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20
作者 王凤姿 王文娜 产文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1年第15期32-34,共3页
一、绘画评定技术简介20世纪20年代,以Rorschach(1921)的墨渍测验和Goodenough(1926)的画人测验为标志,心理学家开始采用绘画评定技术测量心理特征。60年代以后,绘画评定技术得到较大发展,产生了大量绘画测验。
关键词 绘画评定 儿童 心理咨询 学习及品行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