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体育文化人文精神与和谐精神的当代意义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雪临 马晶 龚德胜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7-29,共3页
文章对中国体育文化的人文精神与和谐精神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体育文化的人文精神与和谐精神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体育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体育文化的人文精神为奥林匹克理想提供了一种佐证,北京奥运会“... 文章对中国体育文化的人文精神与和谐精神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体育文化的人文精神与和谐精神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体育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体育文化的人文精神为奥林匹克理想提供了一种佐证,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是人类社会公平公正意识的完整体现。中国体育文化的和谐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华文明的最佳结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文化 人文精神 和谐精神 人文奥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和谐精神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长明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3-76,共4页
古老的中华文明历经几千年而不衰,源于中华民族强大的自我再生能力,而这一强大自我再生能力的终极动力源则是以“贵和”、“中庸”、“仁厚”、“适度”为主要内涵的和谐理念。正是对全方位、多层面和谐的崇尚,使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独... 古老的中华文明历经几千年而不衰,源于中华民族强大的自我再生能力,而这一强大自我再生能力的终极动力源则是以“贵和”、“中庸”、“仁厚”、“适度”为主要内涵的和谐理念。正是对全方位、多层面和谐的崇尚,使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和谐哲学与和谐精神。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作为中华民族基本民族精神的和谐精神成了黏和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动力。儒家思想实际上是对和谐精神的集中阐释。和谐理念表达了人们对所有人类和非人类存在最佳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向的期盼,事实上成了真善美的最恰当表述。在人类面临生存困境的严峻形势下,以和谐思维弘扬和再造和谐精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发展,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意 和谐 和谐精神 和谐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精神的哲学解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林识音 龚向田 《湖南社会科学》 2007年第5期16-18,共3页
精神以及和谐精神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解析。从个体的维度看,精神主要包含知、情、意三个要素;和谐精神主要指知、情、意的和谐。当代人的精神正陷入严重危机之中。因此,通过理想的路径,走出精神的困境,步入和谐精神之境,理应成为当代... 精神以及和谐精神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解析。从个体的维度看,精神主要包含知、情、意三个要素;和谐精神主要指知、情、意的和谐。当代人的精神正陷入严重危机之中。因此,通过理想的路径,走出精神的困境,步入和谐精神之境,理应成为当代人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德育的和谐精神 被引量:8
4
作者 顾瑾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7-89,共3页
追求和谐的思路、培养和谐的人格是高校德育的和谐旨归,也是大学生赢得快乐人生、智慧人生的内在诉求。和谐对现行德育的去蔽是多方面的,以和谐的精神烛照生命,用和谐的尺度塑造人格,按和谐的路径生成德效,全面实施和谐德育,对于实现“... 追求和谐的思路、培养和谐的人格是高校德育的和谐旨归,也是大学生赢得快乐人生、智慧人生的内在诉求。和谐对现行德育的去蔽是多方面的,以和谐的精神烛照生命,用和谐的尺度塑造人格,按和谐的路径生成德效,全面实施和谐德育,对于实现“以德治国”方略与和谐社会理想,对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无疑是奠基性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德育 以人为本 和谐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精神:和谐社会的灵魂——论和谐精神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功能发挥 被引量:2
5
作者 秦国涛 徐长安 《学习论坛》 2007年第8期18-20,共3页
和谐精神是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的,以"和而不同"为核心,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基本取向,以推进和实现人的和谐发展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国与国之间的和谐为着眼点的价值理念、社会理想、人生追求、精神境界和行... 和谐精神是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的,以"和而不同"为核心,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基本取向,以推进和实现人的和谐发展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国与国之间的和谐为着眼点的价值理念、社会理想、人生追求、精神境界和行为方式。和谐精神是和谐文化的核心精神,具有价值引领、经济发展、社会整合、人才培育等功能,能够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价值共识、社会氛围、人才支撑,是和谐社会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精神 和谐社会 功能 灵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当代和谐精神 被引量:5
6
作者 周学馨 《探索》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3-155,共3页
和谐精神作为整个和谐文化的价值导向,是在中华民族传统和谐精神的基础上,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和意识活动中所形成的以“协调”、“有序”、“发展”、“共存”、“共荣”为特征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方式和思想境界,它... 和谐精神作为整个和谐文化的价值导向,是在中华民族传统和谐精神的基础上,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和意识活动中所形成的以“协调”、“有序”、“发展”、“共存”、“共荣”为特征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方式和思想境界,它是和谐文化的核心部分。和谐精神的构建需要把它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系统中,并以研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市场经济、社会建设等的和谐作为重要的机制基础和机制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精神 和谐文化 机制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美学倡导的“和谐精神”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伊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5-27,共3页
"礼乐"、"中和"的美学思想是传统儒家美学的精髓,对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儒家美学的评价标准是"美善合一",儒家美学的核心是"仁","中和"是儒家美学的审美标准。... "礼乐"、"中和"的美学思想是传统儒家美学的精髓,对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儒家美学的评价标准是"美善合一",儒家美学的核心是"仁","中和"是儒家美学的审美标准。先秦儒家美学观倡导的"和谐精神",是先秦诸子互相渗透、融合、妥协、完善的共同产物,是儒家"以礼治国,乐与政通"为宗旨的美学思想在现代社会的进一步普遍化、合理化、系统化。"和"是多样性的和谐,"和谐之道"追求的不是一个声音、一种味道、一个思想,而是与之相反的多样性、丰富性的和谐。礼、乐、刑、政,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用来同一民心,走上治国的正道。国家、礼乐、刑政、习俗未发生重大变革,国家的政权稳定,凡事都以"和"为准则,社会、人民的生活才能达到真正意义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儒家 美学 礼乐 中和 和谐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本体论中的和谐精神 被引量:4
8
作者 龚培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5-118,共4页
《周易》哲学明确了中国哲学的根本命题:"一阴一阳之谓道",确定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模式。《周易》哲学的和谐之道,是整个中华文明和谐理论的源泉母胎,沿着"道体"、"阴阳"、"三才"三个逻辑环节连... 《周易》哲学明确了中国哲学的根本命题:"一阴一阳之谓道",确定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模式。《周易》哲学的和谐之道,是整个中华文明和谐理论的源泉母胎,沿着"道体"、"阴阳"、"三才"三个逻辑环节连续展开,完成了中国哲学的本体论结构,从而也就完成了中国哲学的和谐理论,即"道"与万物和谐;"阴阳"间同济和谐;"三才"天地人和谐,并贯穿在中华文明从科学到人文,从本体到现实的文化生活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哲学 宇宙本体 和谐精神 阴阳之道 天地人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精神:《诗经》的琴瑟合奏及其乐教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龙文玲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3-100,共8页
《诗经》琴瑟合奏生动诠释了周人对乐教意义的理解。先秦的重乐传统,人为赋予琴瑟乐以闲静和合、和谐社会、沟通天人的乐教内涵。琴瑟声音相和,是这两种乐器合奏的音乐基础。不同场合弹奏的琴瑟在宽度与长度,因演奏场合不同而有所区别... 《诗经》琴瑟合奏生动诠释了周人对乐教意义的理解。先秦的重乐传统,人为赋予琴瑟乐以闲静和合、和谐社会、沟通天人的乐教内涵。琴瑟声音相和,是这两种乐器合奏的音乐基础。不同场合弹奏的琴瑟在宽度与长度,因演奏场合不同而有所区别。通过《诗经》的吟咏,可知周人在婚礼、日常生活、朝廷宴饮、祭祀农神仪式等场合都会使用瑟琴合奏之乐。《诗经》的琴瑟合奏,展现了周人追寻家国天下和谐社会的乐教精神,对儒家修齐治平的理想具有深刻影响,对当下精神文明建设亦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琴瑟合奏 乐教意义 和谐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文化的和谐精神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翰卿 《学习论坛》 2006年第11期63-67,共5页
中原文化蕴涵着深邃的和谐精神。崇尚和谐,倡导和谐,和谐发展是中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中原文化精神的整体和谐、主体构成成分的自足和谐、各种中原文化构成的积极互动与和谐发展,是中原文化和谐精神的重要特征。中原文化的和谐精... 中原文化蕴涵着深邃的和谐精神。崇尚和谐,倡导和谐,和谐发展是中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中原文化精神的整体和谐、主体构成成分的自足和谐、各种中原文化构成的积极互动与和谐发展,是中原文化和谐精神的重要特征。中原文化的和谐精神是河南乃至全国和谐社会建设巨大的文化精神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文化 和谐精神 和谐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和谐精神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被引量:3
11
作者 谢卫平 《中国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4-85,共2页
培育和谐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努力培育大学生的和谐精神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应主动承担起培育大学生和谐精神的任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和谐理念,培... 培育和谐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努力培育大学生的和谐精神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应主动承担起培育大学生和谐精神的任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和谐理念,培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文明道德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精神 素质教育 和谐文化
原文传递
柏拉图的和谐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尧耿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128-131,共4页
柏拉图从先验的和谐理念出发,将和谐的状态分为心灵和谐状态和与之相对应的社会和谐状态,并认为基于社会中的人性分类和社会分工的分配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天然基础,并以此为依据确立了以正义、秩序、善为主要价值内涵的和谐精神,这些重要... 柏拉图从先验的和谐理念出发,将和谐的状态分为心灵和谐状态和与之相对应的社会和谐状态,并认为基于社会中的人性分类和社会分工的分配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天然基础,并以此为依据确立了以正义、秩序、善为主要价值内涵的和谐精神,这些重要的有关和谐精神的思想对当代中国树立和谐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和谐精神 正义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和谐社会呼唤大学生的和谐精神 被引量:2
13
作者 董世明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2期177-179,共3页
中共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大学生的和谐精神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大学生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因素,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大学... 中共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大学生的和谐精神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大学生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因素,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大学生的和谐精神,使他们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培养 大学生 和谐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和谐精神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首要任务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延文 《广西社会科学》 2007年第2期15-18,共4页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设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作为精神支撑,而作为和谐文化核心的和谐精神的培育,则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首要任务。培育和谐精神,要求树立和谐理念、倡导和谐思维、养成和谐心态,形成和谐的社会形态。同时,培育和谐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设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作为精神支撑,而作为和谐文化核心的和谐精神的培育,则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首要任务。培育和谐精神,要求树立和谐理念、倡导和谐思维、养成和谐心态,形成和谐的社会形态。同时,培育和谐精神,还必须从新的时代要求和新的实际出发,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并贯穿于这一伟大实践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和谐文化 和谐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金庸小说中的和谐精神 被引量:2
15
作者 艾杨柳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15-118,共4页
金庸小说一直被认为是武侠小说的巅峰之作,历来有雅俗共赏之好评。其雅俗共赏的原因之一在于金庸小说一以贯之的和谐精神。这种和谐精神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金庸小说将人的内心世界与大自然相融合;金庸小说在借鉴传统武侠小说复仇模式的... 金庸小说一直被认为是武侠小说的巅峰之作,历来有雅俗共赏之好评。其雅俗共赏的原因之一在于金庸小说一以贯之的和谐精神。这种和谐精神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金庸小说将人的内心世界与大自然相融合;金庸小说在借鉴传统武侠小说复仇模式的基础上,对传统武侠小说中的复仇主题给予了否定,着重挖掘复杂而真实的人性;金庸小说挣脱了狭隘的民族观念的枷锁,力图在各种民族矛盾和摩擦中寻求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体现出一种民族平等、民族融合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小说 和谐精神 自然 复仇 民族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精神:人文奥运的基本精神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宝梅 《伦理学研究》 2007年第6期14-17,共4页
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主旋律中,内涵着厚重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又可以归结为以心和、人和、天和为特征和指向的"和谐精神"。"人文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中的核心和灵魂,而人文奥运... 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主旋律中,内涵着厚重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又可以归结为以心和、人和、天和为特征和指向的"和谐精神"。"人文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中的核心和灵魂,而人文奥运的灵魂就是和谐精神。和谐、合力、和衷共济、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是人文奥运的基本精神,和谐是奥林匹克与中华文明的最佳结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精神 人文奥运 基本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体现的和谐精神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立岩 徐西国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包容性 和谐精神 重要组成部分 流域文化 文化背景 和谐相处 齐鲁文化 文化特征 区域性 新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青少年和谐理念和谐精神的培育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桂芳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43,共4页
青少年和谐理念、和谐精神的培育主要是打好两个基础、创造两个条件。和谐社会的宣传是青少年和谐理念、和谐精神培育的思想基础;和谐文化构建是青少年和谐理念、和谐精神培育的文化基础;和谐环境的建设是青少年和谐理念、和谐精神树立... 青少年和谐理念、和谐精神的培育主要是打好两个基础、创造两个条件。和谐社会的宣传是青少年和谐理念、和谐精神培育的思想基础;和谐文化构建是青少年和谐理念、和谐精神培育的文化基础;和谐环境的建设是青少年和谐理念、和谐精神树立的客观条件;道德修养的提高是青少年和谐理念、和谐精神树立的主观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理念 和谐精神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高职院校和谐精神的培养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祝平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7年第8期69-73,共5页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谐校园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的高职校园文化关键是要在广大师生中大力倡导和谐理念,积极培育和谐的高职校园精神,从而为构建和谐校园打牢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关键词 和谐精神 高职院校 学校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文化·和谐精神·和谐社会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一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6-9,共4页
和谐文化是和谐精神与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精神是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集中体现;和谐社会是和谐精神与和谐文化的载体。因此,和谐文化、和谐精神、和谐社会具有存在意义上的互动性和发展意义上的统一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遵照... 和谐文化是和谐精神与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精神是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集中体现;和谐社会是和谐精神与和谐文化的载体。因此,和谐文化、和谐精神、和谐社会具有存在意义上的互动性和发展意义上的统一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遵照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中国社会所处的具体时空规定性出发。为此,要充分利用全球化契机,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大力挖掘传统文化,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底蕴;加强和谐文化和和谐精神建设,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文化 和谐精神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