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对立层级理论的元音和谐特征分析
1
作者 魏玉清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对于音系和谐过程的阐释而言,和谐特征的选择至关重要。本研究根据对立层级理论探讨元音在和谐过程中的行为模式并提出元音系统对比特征层次,从而确定了不同语言元音在和谐过程中的底层特征不同赋值,元音的底层特征赋值决定了得以扩散... 对于音系和谐过程的阐释而言,和谐特征的选择至关重要。本研究根据对立层级理论探讨元音在和谐过程中的行为模式并提出元音系统对比特征层次,从而确定了不同语言元音在和谐过程中的底层特征不同赋值,元音的底层特征赋值决定了得以扩散的和谐特征。研究认为,对立层级理论将音位系统的构成与音位特征表征和音系过程联系起来。同时,层级结构中特征的不同排序解释了具有相似音位系统构成的语言的不同音系过程。和谐过程相关的对立特征在不同语言中按照不同顺序排列,使得元音按照不同特征赋值,进而导致不同元音和谐特征扩散。由此区分的元音组不仅形成自然类,而且与它们在元音和谐音系过程中的作用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音和谐 和谐特征 对立层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政党制度的和谐特征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丁俊萍 赵光元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0-86,共7页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以和谐为内在特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无论从历史、实践、理论的维度来考察,还是从制度张力和政治的合理性、包容性、协调性的角度来审视,我国的政党制度都蕴...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以和谐为内在特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无论从历史、实践、理论的维度来考察,还是从制度张力和政治的合理性、包容性、协调性的角度来审视,我国的政党制度都蕴涵、践行、体现着和谐因素。这一制度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孕育着和谐,奠定了党际和谐的历史基石。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协调合作、共商国事的进程中追求着和谐,践行着党际和谐的基本理念。我国政党制度所赖以建立的基本理论蕴涵着和谐,体现着党际和谐的理论根基。党际和谐成为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在特征。这一制度由于根植制度本身的合作、和谐、协商理念,以及由这种政党制度所派生出来的运行机制和方式,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继续保持和进一步发挥我国政党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特色和优势,需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制度 和谐特征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院系和谐发展的内涵、特征及构建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文东 《理论月刊》 2008年第8期103-104,182,共3页
院系是高校实施管理,承上启下的二级单位,也是高校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任务的功能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学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系统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就院系和谐发... 院系是高校实施管理,承上启下的二级单位,也是高校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任务的功能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学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系统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就院系和谐发展的内涵、特征及构建路径进行了论述,为全面促进院系和谐发展,实现人与人、人与制度、人与资源、人与文化之间的和谐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内涵 和谐特征 和谐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政党制度特征与和谐政党关系的构建
4
作者 王良永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6-69,共4页
和谐是中国政党制度和政党关系的鲜明特征。在新世纪新阶段,必须明确和谐政党关系与和谐政党制度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完善和谐政党制度,发展和谐政党关系,充分发挥我国政党制度和政党关系的和谐优势。
关键词 和谐政党制度 和谐政党关系 和谐特征 和谐优势 和谐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农村和谐群众文化的特征、发展趋向及工作思路 被引量:2
5
作者 叶火贵 叶力荧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32-34,39,共4页
和谐农村群众文化是和谐农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住农村和谐群众文化的特征和发展趁势,才能有的放矢开创农村和谐群众文化工作新局面,有效地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关键词 和谐农村文化特征 发展趋势 工作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劳动关系的特征与劳资博弈的探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德明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6-18,共3页
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的特征体现在劳动关系上,就是要让劳动者劳动更有尊严、生产更加安全、分配更加公平、生活更有保障。同时还应包括平等合作观、人本观、利益共享观、稳定观、诚信观和社会责任观。和谐劳动关系是... 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的特征体现在劳动关系上,就是要让劳动者劳动更有尊严、生产更加安全、分配更加公平、生活更有保障。同时还应包括平等合作观、人本观、利益共享观、稳定观、诚信观和社会责任观。和谐劳动关系是实现企业组织与劳动者之间“和则两利”的双赢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劳动关系特征 劳资博弈 双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蒙古族传统和谐文化特征及其现代价值
7
作者 格根塔娜 《东西南北(教育)》 2019年第5期35-36,共2页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是由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缔造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蒙古族作为我国北方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是一个具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的民族。蒙古族传统文...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是由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缔造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蒙古族作为我国北方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是一个具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的民族。蒙古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筑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和整体形象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历史地位。蒙古族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研究和探讨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中包含的和谐文化,弘扬其优秀文化传统,并在新的实践上不断创新,对我们今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蒙古族传统和谐文化的特征、现代价值和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传统文化 和谐文化特征 现代价值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8
作者 常修泽 《学语文(A版)》 2005年第12期6-7,共2页
根据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如下特征。
关键词 常修泽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初中 语文 现代文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羲文化是中国原始的和谐文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崇琛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6-29,共4页
中国的和谐文化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而伏羲文化便是中国原始的和谐文化。伏羲文化所体现出的和谐特征实际上已包含了天人和谐、人际和谐以及人的身心和谐三个方面,并成为后世中国和谐文化的源头。
关键词 伏羲文化 和谐特征 中国和谐文化源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被引量:4
10
作者 包心鉴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20,共9页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们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总体战略更加丰富、更加完善。深入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将使我国改革开放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得以顺利解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人的主体价...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们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总体战略更加丰富、更加完善。深入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将使我国改革开放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得以顺利解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人的主体价值得到充分尊重,人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人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这一本质在社会主体、社会价值、社会道德、社会制度、社会状态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集中呈现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基本特征。这些基本特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一种逐步实践的过程,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进程中全面把握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战略布局 重大现实问题 和谐社会本质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党内和谐推进校园和谐的途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戴志伟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66-69,共4页
高校应该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起示范带头作用,而和谐校园建设的前提是加强党的建设。该文在详细分析了和谐校园的基本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加强高校党建,提升"四力"是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途经。
关键词 和谐校园特征 党建保障 方法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解读 被引量:6
12
作者 蒋汉通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7,共5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目标,是一项需要良好的文化传统支撑的系统工程。"和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包容、存异、平衡的本质特征,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具...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目标,是一项需要良好的文化传统支撑的系统工程。"和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包容、存异、平衡的本质特征,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极为重要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本质特征 和谐”文化的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和谐社会公共政策之应然价值取向
13
作者 周世亮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6期38-39,共2页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五个方面:政治民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当前的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自然成为全社会的奋斗目标,而作为实现党在新...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五个方面:政治民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当前的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自然成为全社会的奋斗目标,而作为实现党在新时期执政理念的手段,公共政策的制定理应体现这一趋向,遂相应地被赋予某些价值的特征和取向。本文主要是讨论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中公共政策的应然价值取向,旨在为构建和谐社会中公共政策的发展提供一个理论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特征 政策价值应然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其路径选择
14
作者 彭方来 《咸宁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3-14,共2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和执政实践的升华。本文从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出发,明确构建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和执政实践的升华。本文从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出发,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5
作者 杨子荣 《人力资源管理》 2010年第3期41-41,共1页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是我们党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趋势、顺应人民群众根本要求的基础上所做出的战略性举措。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是我们党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趋势、顺应人民群众根本要求的基础上所做出的战略性举措。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本文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阐述构建和谐社会,倡导社会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基本特征 和谐社会之必然 具体事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教育与人力资源的持续发展
16
作者 毛阔龙 《科技创业月刊》 2006年第4期134-135,共2页
从网络教育形成过程,探讨了网络时代的本质特征以及网络教育的本质特征,进而构建和谐网络教育观。
关键词 网络 网络教育 网络教育本质特征 网络教育的和谐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性别关系应具特征及其培育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娅辉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0,共6页
人类关系的和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而两性关系是否和谐对建构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型的男女相互依存、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性别关系具有差异性与非对抗性、平等性与公正性、互补性与共赢性、社会资本与社会资源性等特征。培... 人类关系的和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而两性关系是否和谐对建构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型的男女相互依存、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性别关系具有差异性与非对抗性、平等性与公正性、互补性与共赢性、社会资本与社会资源性等特征。培育和谐的性别关系必须弘扬先进的性别文化,加大法律创新的力度,提升妇联组织的作为,加强两性主体的协作能力,这样才能使和谐性别关系的建构成为政府的目标和社会共同的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和谐 和谐关系特征 和谐关系培育
原文传递
传统和谐思想的特征及其当代价值
18
作者 谢明慧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3-96,F0003,共5页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目标,和谐的思想价值取向贯穿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普遍的信念。本文从和谐的普遍性、差异性、包容性、互补性、平衡性等方面,论述了传统和...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目标,和谐的思想价值取向贯穿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普遍的信念。本文从和谐的普遍性、差异性、包容性、互补性、平衡性等方面,论述了传统和谐思想的特点及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理念及特征 和谐的社会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方言[舌冠音+u]序列增减音规则的对立与统一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卫恒 李罗希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7-113,共7页
[舌冠音+u]是两个发音位置相距较远的成分组成的语音序列。语言社团基于连音便利需要,会对此序列做出各种音变调整。汉语方言中与该序列有关的[]增音、[u]减音现象,体现了汉语的调整策略。借助SPE语音规则描写形式以及特征几何(feature ... [舌冠音+u]是两个发音位置相距较远的成分组成的语音序列。语言社团基于连音便利需要,会对此序列做出各种音变调整。汉语方言中与该序列有关的[]增音、[u]减音现象,体现了汉语的调整策略。借助SPE语音规则描写形式以及特征几何(feature geometry)的语音特征分析模式,可知:增、减音不仅具有对立性更具有统一性,本质上是同一条规则、同一动因的不同表现。相较于汉语,该序列在英语、荷兰语等印欧语中的表现,体现了增减音规则的跨语言共性,也反映了不同语言在音节结构等方面的类型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减音 特征和谐 介音失落 特征几何 后高元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音增减规则的比较研究——基于英汉双语的考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罗希 《殷都学刊》 2018年第2期113-116,共4页
汉语方言中有一种因舌冠音与后高元音u不能共存而产生的增减音现象。本文旨在从区别特征和高元音裂变说的角度,探究这些方言社团舌冠音后的增减音问题,并通过与英语增减音现象作对比来揭示人类语言的异同。本文认为舌冠音后的增减音问... 汉语方言中有一种因舌冠音与后高元音u不能共存而产生的增减音现象。本文旨在从区别特征和高元音裂变说的角度,探究这些方言社团舌冠音后的增减音问题,并通过与英语增减音现象作对比来揭示人类语言的异同。本文认为舌冠音后的增减音问题归根结底是特征和谐的问题,与英语增减音现象的差异属于音节结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和谐 舌冠音 央元音 语音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