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酒精代谢活力的动态变化和性别二态性
1
作者 曹盈莹 郝佩佩 +3 位作者 王佳宇 任毕达 张坤 薛永志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4,共4页
目的:探究酒精多次摄入后代谢活力的动态变化,分析代谢酶代谢活力的诱导作用和性别差异。方法:采用呼气酒精检测仪器建立大鼠呼气末酒精检测方法并检测大鼠灌胃酒精后呼气酒精浓度,借此动态地测量大鼠摄入酒精后的血酒浓度经时变化,计... 目的:探究酒精多次摄入后代谢活力的动态变化,分析代谢酶代谢活力的诱导作用和性别差异。方法:采用呼气酒精检测仪器建立大鼠呼气末酒精检测方法并检测大鼠灌胃酒精后呼气酒精浓度,借此动态地测量大鼠摄入酒精后的血酒浓度经时变化,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细胞色素P4502E1(cytochrome P4502E1,CYP2E1)代谢活力和大鼠性别差异。结果:随着酒精摄入次数的增加,CYP2E1代谢活力呈现诱导趋势(P<0.05);雌性大鼠酒精代谢活力强于雄性(P<0.05)。结论:酒精代谢和诱导作用具有性别二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2E1 性别二态性:酒精代谢 大鼠 呼气酒精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检测仪技术发展及使用管理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邹永良 吴昌成 +1 位作者 陆宇 董葵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2期58-63,共6页
十多年来,全国公安交管部门常态化“零容忍”严查酒驾违法犯罪行为,“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已成为广泛社会共识。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检测仪(简称酒检仪)是交警查处酒驾违法行为的重要执法装备。为进一步加强对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检测仪... 十多年来,全国公安交管部门常态化“零容忍”严查酒驾违法犯罪行为,“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已成为广泛社会共识。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检测仪(简称酒检仪)是交警查处酒驾违法行为的重要执法装备。为进一步加强对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检测仪的管理,从装备上保障交警酒驾查处,从两个方面对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检测仪的发展与管理进行阐述分析。第一个方面为技术发展,包括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检测仪的新技术、新装备等内容;第二个方面为使用管理,包括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检测仪的标准技术、执法使用等内容。同时通过分析当前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检测仪在标准研制、执法使用、计量管理、测试认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改进和提高建议,促进酒检仪的技术发展和执法使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驾 呼气酒精含量检测 技术发展 使用管理 执法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气式酒检技术及其防醉驾应用的发展综述 被引量:9
3
作者 段富海 孙丹 +2 位作者 赵奎兵 王成瑞 母刚 《中国仪器仪表》 2012年第9期47-52,共6页
根据国内外发展现状,从呼气酒检标准和气样采集方法、影响酒检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各种酒检技术优缺点、防酒驾应用的若干实用措施等方面,对呼气酒检技术及其防醉驾应用做出综述,并给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 防酒后驾车 酒精传感器 呼气酒精检测呼气式车载防酒驾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连续酒精检测手表使用效果测试
4
作者 潘卫江 李爽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5年第2期209-216,共8页
目的:介绍了基于电化学传感器的经皮酒精检测手表,通过实验验证该手表的有效性。方法:招募17位志愿者,双手各戴一个酒精手表,分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并根据体重来量取饮酒量,30分钟内完成饮酒。每隔5到15分钟测量呼气酒精含量(BrAC)及... 目的:介绍了基于电化学传感器的经皮酒精检测手表,通过实验验证该手表的有效性。方法:招募17位志愿者,双手各戴一个酒精手表,分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并根据体重来量取饮酒量,30分钟内完成饮酒。每隔5到15分钟测量呼气酒精含量(BrAC)及经皮酒精含量(TAC)。分别计算BrAC及TAC峰值、峰值滞后时间、消退时间、相关性,以及饮酒事件的有效性。结果:志愿者均完成实验,仪器故障率为零。BrAC与两个手表的TAC峰值呈现高度相关。酒精手表平均峰值滞后时间在高中低剂量饮酒分别为116 min、93 min、64 min,TAC比BrAC峰值滞后时间在高中低剂量饮酒分别慢67 min、56 min、29 min。高中低剂量饮酒的平均消退时间分别为314min、201min及124min。如果以TAC大于等于0.1 mg/L作为饮酒阳性事件的判断阈值,则手表可以分别检测到100%、80%及41.7%的高、中、低剂量饮酒事件。结论:该实验证明了酒精手表连续检测酒精的有效性,显示TAC与BrAC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经皮酒精检测手表可用于酒精成瘾治疗及司法系统中的酒精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酒精检测 连续检测 呼气酒精检测 酒精手表
原文传递
长沙市酒后驾驶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19
5
作者 方丽 肖水源 潘忠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6-121,共6页
目的:了解长沙市酒后驾驶的发生率及分布规律,分析酒后驾驶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并结合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的道路信息选择道路,设立调查点。调查Et期从2008年2月至2009年3月,分为工作日、周末、节假日,调查... 目的:了解长沙市酒后驾驶的发生率及分布规律,分析酒后驾驶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并结合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的道路信息选择道路,设立调查点。调查Et期从2008年2月至2009年3月,分为工作日、周末、节假日,调查时间分为日间13:00—17:00。夜间19:00一24:00。采用数码CA2000型呼气酒精测试仪进行呼气酒精检测,将血液酒精浓度(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BAC)〉0mg/100mL为酒后驾驶。结果:(1)10403名驾驶员接受了呼气酒精测试和问卷调查,酒后驾驶率为3.71%,有208名饮酒驾驶(20mg%≤BAC〈80mg%)77名醉酒驾驶(BAC〉80mg%)。(2)酒后驾驶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夜间驾驶的比例高于日间,男性高于女性,45~54岁年龄段高于其他年龄段,未固定安全带的高于固定安全带的,驾车距离10km以内的高于10km及以上的,有饮酒习惯的高于无饮酒习惯的,有酒后驾驶史的高于元驾驶史的,认为少量饮酒后对驾驶机动车无影响的高于认为有影响的。(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对酒后驾驶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夜间(OR=1.487),驾驶员为女性(OR=0.184)、45~54岁(OR=2.660)、固定安全带(OR=0.706)、车上有乘客(OR=1.424)、习惯饮酒(OR=4.134)、有酒后驾驶史(OR=2.766)、认为少量饮酒对驾车有影响(OR=0.602)。结论:夜间,驾驶员为男性、45—54岁、不固定安全带、车上有乘客、习惯饮酒、有酒后驾驶史、认为少量饮酒对驾车没影响是酒后驾驶率趋高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后驾驶 路边调查 危险因素 呼气酒精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