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9—2022年中国121家医院呼吸系统新型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1
作者 邢玥 刘通 +2 位作者 钟璐 金瑶 滕雪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25年第1期27-34,共8页
目的 了解2019—2022年中国121家医院呼吸系统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探讨国家抗肿瘤药医保谈判相关政策落地后,医院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发展趋势,为临床用药和政策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 目的 了解2019—2022年中国121家医院呼吸系统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探讨国家抗肿瘤药医保谈判相关政策落地后,医院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发展趋势,为临床用药和政策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2版》中呼吸系统抗肿瘤药物品种,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调取2019—2022年在中国121家医院的呼吸系统新型抗肿瘤药物使用数据,对药品剂型、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及药品排序比(B/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9—2022年中国121家医院呼吸系统新型抗肿瘤药物使用人数和使用金额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地区中,广州、北京、杭州及郑州的使用量较大。不同类型的呼吸系统新型抗肿瘤药物使用量和使用金额占比仍以小分子靶向药物为最高,大分子靶向药物呈下降趋势,免疫治疗药物呈逐渐上升趋势。在单个品种方面,4年间使用量排名靠前的药物分别为埃克替尼、阿来替尼、吉非替尼及奥希替尼。纳入国家医保谈判品种的大部分小分子靶向药物使用量升高,用药金额逐渐下降。大部分呼吸系统新型抗肿瘤药物的DDDs排名基本稳定,个别品种存在波动。小分子靶向药物的DDC值下降显著,免疫治疗药物DDC值较高。2021—2022年多数药品B/A值接近于1,位于0.8~1.2间的品种占总药物总数的61.5%。结论 中国呼吸系统新型抗肿瘤药物应用上目前仍以小分子靶向药物为主,免疫治疗药物日趋增加,多数药物用药金额与频次同步性有所提高。医保目录的调整及国家谈判政策的实施有效促进用药金额下降和用药趋势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系统新型抗肿瘤药物 靶向药物 免疫治疗药物 用药频度 日均费用 药品排序比 药物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系统肿瘤用药——2023版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二)
2
作者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6期20-27,共8页
阿来替尼(alectinib)剂型:胶囊剂;规格:150mg;适应症: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患者的治疗。
关键词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NSCLC 胶囊剂 药物临床应用 呼吸系统肿瘤 肿瘤 carcinoma 局部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系统肿瘤用药——2023版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
3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3期34-38,共5页
吉非替尼(gefitinib)制剂:片剂;规格:250mg;适应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具有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
关键词 吉非替尼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药物临床应用 呼吸系统肿瘤 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 GEFITINIB 局部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72例患者新型抗肿瘤药物使用合理性分析
4
作者 施嫣嫣 黄玉宇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5年第2期220-222,226,共4页
目的:探讨该院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汇总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1日该院使用新型抗肿瘤药物患者的用药信息,评价用药合理性,分析用药特征。结果:共纳入372例患者,使用新... 目的:探讨该院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汇总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1日该院使用新型抗肿瘤药物患者的用药信息,评价用药合理性,分析用药特征。结果:共纳入372例患者,使用新型抗肿瘤药物共1473例次,其中192例次存在不合理,不合理率为13.03%。主要表现为未完善基因检测(75例次,占5.09%)、无循证医学证据超适应证使用新型抗肿瘤药物(34例次,占2.31%)、用法与用量不适宜(45例次,占3.05%)及联合用药不适宜(38例次,占2.58%)。结论:该院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存在部分不合理,医院应建全规章制度、定期组织专项培训,临床医师应规范处方行为,药师应加强处方审核干预等,提高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肿瘤药物 用药合理性 基因检测 超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肿瘤药物对肺动脉高压的差异化作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从金 李卫平 +2 位作者 钱火连 钱青 王强 《中国药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8-763,共6页
肺动脉高压(PH)是一种严重而罕见的慢性心肺疾病,现有的血管扩张疗法只能改善症状,不能靶向或从根本上逆转疾病,且长期预后不佳。近年来研究发现,部分新型抗肿瘤药物(NADs)能够减轻PH症状,如伊马替尼、吉非替尼、索拉非尼、奥拉帕利、... 肺动脉高压(PH)是一种严重而罕见的慢性心肺疾病,现有的血管扩张疗法只能改善症状,不能靶向或从根本上逆转疾病,且长期预后不佳。近年来研究发现,部分新型抗肿瘤药物(NADs)能够减轻PH症状,如伊马替尼、吉非替尼、索拉非尼、奥拉帕利、哌柏西利、依维莫司、利妥昔单抗等;但又有部分NADs会诱发PH或使PH症状加重,如达沙替尼、洛拉替尼、卡非佐米、贝伐珠单抗、曲妥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等;而拉帕替尼、芦可替尼、硼替佐米等对PH的作用存在争议。临床在使用NADs治疗PH时应进行个体化用药,并注意密切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肿瘤药物 肺动脉高压 伊马替尼 纳武利尤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肿瘤药物致神经系统疾病综述及风险信息管理
6
作者 吕丰 宋伟 +4 位作者 辛梦茹 谢地 张文庆 何文 胡汉昆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18,共10页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型抗肿瘤药物获批上市,对这些药物的临床安全性监测和风险信息管理成为迫切需要。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存在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和治疗棘手等特点,最终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因此,充分了解新型抗肿瘤药物所致神经系统疾病的风...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型抗肿瘤药物获批上市,对这些药物的临床安全性监测和风险信息管理成为迫切需要。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存在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和治疗棘手等特点,最终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因此,充分了解新型抗肿瘤药物所致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并进行监护和预警,及时处理和上报,可大幅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和危害程度。本文对新型抗肿瘤药物所致神经系统疾病展开综述,介绍了此类药物临床使用的警戒体系和风险信息管理手段,以期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肿瘤药物 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 药物风险信息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系统肿瘤用药的临床应用--2022版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 被引量:4
7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年第4期16-36,共21页
1吉非替尼(gefitinib)剂型:片剂;规格:0.25g;适应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具有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合理用药要点:(1)用药前必须明确... 1吉非替尼(gefitinib)剂型:片剂;规格:0.25g;适应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具有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合理用药要点:(1)用药前必须明确有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EGFR基因检测方法检测到的EGFR敏感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非替尼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合理用药 药物临床应用 呼吸系统肿瘤 肿瘤 局部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药物的呼吸系统不良反应 被引量:2
8
作者 桂凌 汪信志 《安徽医药》 CAS 2003年第5期385-386,共2页
目前临床所应用的抗肿瘤药物特异性差 ,即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组织、器官也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 ,故其不良反应 (ADRs)较多。除了常见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外 ,还有重要器官、系统如生殖系统、神经系统损伤和肝、... 目前临床所应用的抗肿瘤药物特异性差 ,即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组织、器官也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 ,故其不良反应 (ADRs)较多。除了常见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外 ,还有重要器官、系统如生殖系统、神经系统损伤和肝、肾毒性等。其中肺损害发生率虽低 ,而一旦发生却往往很严重 ,甚至致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药物 呼吸系统 不良反应 肺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某三甲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新型抗肿瘤药物不合理用药分析及合理用药建议 被引量:2
9
作者 聂春杰 付俊涛 +1 位作者 聂会娟 刘克锋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分析河南省某三甲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新型抗肿瘤药物不合理用药医嘱,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针对新型抗肿瘤药物,回顾性分析2023年1至7月河南省某三甲医院PIVAS不合理用药医嘱,核实药物说明书,查阅文献资料,归类问题,为临... 目的分析河南省某三甲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新型抗肿瘤药物不合理用药医嘱,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针对新型抗肿瘤药物,回顾性分析2023年1至7月河南省某三甲医院PIVAS不合理用药医嘱,核实药物说明书,查阅文献资料,归类问题,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建议。结果该院PIVAS常用新型抗肿瘤药物32种,用药医嘱审核药师共发现并干预不合理用药医嘱433条,其中组套问题65条、使用剂量与用药总量不正确3条、复溶溶媒选用不适宜274条、给药剂量不适宜11条、给药浓度不适宜75条、稀释溶媒不适宜3条、重复用药2条。结论该院PIVAS临床使用新型抗肿瘤药物在溶媒配伍、给药浓度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药师应联合医疗、信息等职能部门多维度控制不合理用药,及时向临床医护人员反馈信息并积极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肿瘤药物 合理用药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5例新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10
作者 巫建群 邓晓莉 《海峡药学》 2024年第11期114-117,共4页
目的 分析我院上报的新型抗肿瘤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发生规律,为ADR监测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上报的95例新型抗肿瘤药物ADR,对患者基本情况、报告类型、发生时间、给药途径、涉及药品、ADR... 目的 分析我院上报的新型抗肿瘤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发生规律,为ADR监测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上报的95例新型抗肿瘤药物ADR,对患者基本情况、报告类型、发生时间、给药途径、涉及药品、ADR累及系统、转归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95例ADR中,男女比例为1∶0.83;≥50岁人群超过80%;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ADR涉及28种药品,新的和严重的ADR 60例(63.16%);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占比最高(31例,32.63%);其中卡瑞利珠单抗例数最多(11例);ADR可累及多个系统,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2例,33.68%)。结论 临床应重视新型抗肿瘤药物ADR监测,关注此类药物新的和严重的ADR,加强患者的用药宣教,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肿瘤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药物警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5例新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伟佳 彭崎 +3 位作者 黄海渝 张磊姣 肖华 吴雪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2期199-203,210,共6页
目的 研究新型抗肿瘤药物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某三甲综合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新型抗肿瘤药物致ADR共285例,对患者性别、年龄、超说明书用药、ADR累及系统-器官和临床表现... 目的 研究新型抗肿瘤药物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某三甲综合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新型抗肿瘤药物致ADR共285例,对患者性别、年龄、超说明书用药、ADR累及系统-器官和临床表现、ADR分级与转归、关联性评价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85例ADR男性155例(54.39%),女性130例(45.61%),平均年龄(54.98±13.175)岁;临床表现426例次,累及系统-器官12个,最常见的为消化系统(44.13%)、血液及造血系统(19.01%);严重ADR 51例,新的ADR 6例。涉及新型抗肿瘤药物33种,其中国家医保谈判药物28种,共266例次,大分子单体克隆药物特别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ADR较多,ADR例数最多的是卡瑞利珠单抗(66例)。涉及超说明书用药118例,超说明书用药的ADR发生率为63.10%。结论 新型抗肿瘤药物相关的ADR可发生于各个年龄,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严重ADR较多,新的ADR较少,超说明书用药相关ADR较多;建议通过多学科联合会诊(MDT)、超说明书备案等措施严格管理超说明书用药,加强用药教育和药学监护,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肿瘤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超说明书用药 国家医保谈判 大分子单体克隆药 消化系统 血液及造血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中药新型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三)——扶正固本类中药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锐娥 王胜鹏 +2 位作者 胡杨洋 陈美婉 王一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1-206,共6页
扶正固本类中药可通过益气健脾、养阴补血、温阳补肾等方法,增强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功能,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扶正固本类中药如麦门冬、玉竹、天门冬以及山茱萸等,主要是通过调控宿主抗肿瘤免疫应答相关的免... 扶正固本类中药可通过益气健脾、养阴补血、温阳补肾等方法,增强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功能,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扶正固本类中药如麦门冬、玉竹、天门冬以及山茱萸等,主要是通过调控宿主抗肿瘤免疫应答相关的免疫抑制因子,从而发挥肿瘤的免疫治疗效果。然而,该类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多糖、皂苷等)多存在吸收困难、生物利用度低等缺陷,影响了其治疗效果。近年来,使用新型传递系统解决药物存在的溶解度、稳定性和不良反应等问题已成为该类中药研究开发的一大热点。本文主要对近几年来备受关注的几种新型抗肿瘤中药剂型,以及在肿瘤治疗方面比较常见的5种扶正固本类抗肿瘤中药包括人参、当归、黄芪、灵芝和党参等新型药物传递系统进行综述,旨在为该类抗肿瘤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中药 新型药物传递系统 扶正固本类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基于药品快速评估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临时采购专家共识》应用实例评估
13
作者 陈娟 张剑萍 +4 位作者 赵新才 周纯熙 杨全军 徐嵘 郭澄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23期1-6,共6页
目的促进《长三角基于药品快速评估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临时采购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的进一步完善,提升医疗机构新型抗肿瘤药物临时采购的管理水平。方法对《共识》中的临时采购药品快速评估方法进行解读,并以1例临时采购的卡非... 目的促进《长三角基于药品快速评估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临时采购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的进一步完善,提升医疗机构新型抗肿瘤药物临时采购的管理水平。方法对《共识》中的临时采购药品快速评估方法进行解读,并以1例临时采购的卡非佐米开展实例评估。结果《共识》从临时采购的必要性,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创新性及其他6个维度对临时采购药品进行评估。该例患者申请临时采购的卡非佐米药品快速评估综合性评分为72分,有效性和经济性较同类可替代药品伊沙佐米均有优势,具有临时采购的必要性,药学评估意见为建议采购。结论《共识》促进了新型抗肿瘤药物临时采购管理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肿瘤药物 临时采购药品 药品快速评估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中药新型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一)——清热解毒类中药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胜鹏 申东艳 +2 位作者 李鹏 陈美婉 王一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131-2135,共5页
单味及复方清热解毒中药在肿瘤的治疗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这些中药中提取出的许多有效成分,如小檗碱、冬凌草甲素、苦参碱等,均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抗炎等活性,其常见的剂型包括内服和外用的片剂、丸剂和散剂等。随着中药现代化的研究... 单味及复方清热解毒中药在肿瘤的治疗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这些中药中提取出的许多有效成分,如小檗碱、冬凌草甲素、苦参碱等,均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抗炎等活性,其常见的剂型包括内服和外用的片剂、丸剂和散剂等。随着中药现代化的研究进程,各种现代的剂型也被应用于不同中药,目的是为更好地解决清热解毒类中药活性成分的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等瓶颈问题,以达到提高疗效、减小毒副作用的目的。本文主要对脂质体、纳米粒、微球微囊以及乳剂等新型药物传递系统在清热解毒抗肿瘤中药中的研究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清热解毒抗肿瘤中药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中药 新型药物传递系统 清热解毒类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中药新型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二)——活血化瘀类中药 被引量:3
15
作者 申东艳 陈美婉 +2 位作者 王胜鹏 李鹏 王一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39,共6页
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如莪术、姜黄和延胡索等通过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和恶性肿瘤的内环境,发挥其抗肿瘤作用,尤其在抗肿瘤转移方面具有优势,但其有效成分(挥发油等)多存在稳定性差、吸收困难和生物利用度低等缺陷,严重影响了该类中药的临... 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如莪术、姜黄和延胡索等通过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和恶性肿瘤的内环境,发挥其抗肿瘤作用,尤其在抗肿瘤转移方面具有优势,但其有效成分(挥发油等)多存在稳定性差、吸收困难和生物利用度低等缺陷,严重影响了该类中药的临床治疗效果。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新型药物传递系统已使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开发,进一步拓展了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的临床使用。本文针对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的新型药物传递系统,以及对常用的莪术、姜黄、虎杖等3种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的新型制剂进行综述,旨在为该类抗肿瘤中药新剂型的研发提供理论和现实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中药 新型药物传递系统 活血化瘀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吞咽困难患者新型口服抗肿瘤药物的替代给药方法
16
作者 郭子寒 张洪禄 +4 位作者 戴贤春 张志圣 刘继勇 王萌萌 杜琼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78-1285,共8页
目的为吞咽困难的患者提供新型口服抗肿瘤药物的替代给药方法。方法根据“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2年版)”药品目录确定检索范围,通过查阅说明书,检索PubMed、Micromedex、UpToDate等数据库获得药品临时液体制剂的制备、稳... 目的为吞咽困难的患者提供新型口服抗肿瘤药物的替代给药方法。方法根据“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2年版)”药品目录确定检索范围,通过查阅说明书,检索PubMed、Micromedex、UpToDate等数据库获得药品临时液体制剂的制备、稳定性、储存和相关临床信息。结果70种口服抗肿瘤药物被纳入文献检索,其中33种药物有相关的文献或数据支持替代给药方法,8种在说明书中有替代给药的相关信息,其他药物的证据水平各不相同。结论大部分药物临时液体制剂的证据水平较低,医疗团队在使用说明书以外的用法时应充分考虑利弊,谨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口服肿瘤药物 吞咽困难 替代给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市新型抗肿瘤药物拓展性临床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17
作者 李庆妍 鹿琦 +3 位作者 曲珍 胡丽丽 陈永刚 张红旭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4期102-107,142,共7页
目的促进某市医疗机构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汇总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某市各大医疗机构新型抗肿瘤药物专项点评结果,统计新型抗肿瘤药物拓展性临床应用情况,并检索循证医学证据,对证据质量进行分级评价和合理性分析。结果... 目的促进某市医疗机构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汇总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某市各大医疗机构新型抗肿瘤药物专项点评结果,统计新型抗肿瘤药物拓展性临床应用情况,并检索循证医学证据,对证据质量进行分级评价和合理性分析。结果共点评某市各大医疗机构临床使用新型抗肿瘤药物医嘱17000例(涉及110个品种),3864例(占22.7%,17个品种)存在拓展性应用情况(主要为超适应证用药),其中1级有效性证据用法181例(4.7%),推荐临床应用;2级有效性证据用法3064例(79.3%),建议临床应用;3级有效性证据用法564例(14.6%),在特定情况下可尝试临床应用;4级有效性证据用法55例(1.4%),不推荐临床应用。结论新型抗肿瘤药物拓展性临床应用情况较为普遍,同时新型抗肿瘤药物拓展性临床应用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客观必要性,医疗机构应制定制度及流程,加强新型抗肿瘤药物使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肿瘤药物 拓展性临床应用 超适应证用药 循证医学证据 管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新型抗肿瘤药物医嘱点评及用药分析
18
作者 朱智云 王德平 张兴飞 《肿瘤药学》 CAS 2024年第3期368-372,共5页
目的分析我院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调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我院使用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和汇总。结果共抽取1411份医嘱,其中不合理医嘱116份,不合格率为8.22%。不合理医... 目的分析我院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调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我院使用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和汇总。结果共抽取1411份医嘱,其中不合理医嘱116份,不合格率为8.22%。不合理医嘱主要为超说明书用药(包括适应证、剂量及溶媒选择等应用不适宜)、未注明基因检测结果、预处理不到位和联合用药不适宜。结论我院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存在不合理情况,临床药师和医师需共同努力,促进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肿瘤药物 医嘱点评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7例新型抗肿瘤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19
作者 吴小燕 杜文林 +1 位作者 胡敏 王强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10期1267-1271,1276,共6页
目的:探讨某院新型抗肿瘤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4年4月上报至某院的137例新型抗肿瘤药物的ADR报告,对ADR的基本情况、患者性别及年龄、原患疾病、超说明书用药、怀... 目的:探讨某院新型抗肿瘤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4年4月上报至某院的137例新型抗肿瘤药物的ADR报告,对ADR的基本情况、患者性别及年龄、原患疾病、超说明书用药、怀疑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严重的ADR报告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37例新型抗肿瘤药物的ADR报告中,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55例,男女比例为1.49∶1;以中老年(>50岁)患者为主,共95例,占69.34%;27例存在超说明书用药问题;涉及新型抗肿瘤药物34种,其中利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引起的ADR报告数较多,分别为14、13例。新型抗肿瘤药物的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较多,共156例次,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4例次,占28.21%),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25例次,占16.03%)和全身性损害(24例次,占15.38%)。28例严重的ADR所涉及药品以免疫靶向药物为主(14例,占50.00%)。结论:临床医师和药师应加强对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监管,重视其ADR,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肿瘤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安全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药学监护的价值分析
20
作者 张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92-0095,共4页
本次探究将围绕临床药师参与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药学监护的价值开展,结果 进行检讨分析。方法 在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共收治肿瘤疾病患者460例,根据纳入标准对460例患者进行评估,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计100例,为... 本次探究将围绕临床药师参与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药学监护的价值开展,结果 进行检讨分析。方法 在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共收治肿瘤疾病患者460例,根据纳入标准对460例患者进行评估,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计100例,为探究临床药师参与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药学监护的价值,根据是否实施药学监护进行分组,将开展常规抗肿瘤药物治疗的50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常规抗肿瘤药物治疗联合药品不良反应药学监护的50患者纳入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对药物使用依从性情况及患者负面情绪消除情况,最终完成分析。结果 药学监护后,对照组患者每一项不良反应症状均有发生,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具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好的患者较多,且总用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均严重消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药学监护后负面情绪明显消除,且分值远低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 综上所述,在对肿瘤患者给予新型抗肿瘤药物治疗过程中,应联合药学监护,可有效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主性,对患者负面情绪心理消除具有重要意义,应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新型肿瘤药物 不良反应 药学监护 患者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