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期换向电化学/过硫酸盐去除水中橙黄G
1
作者 孙兆楠 潘玉瑾 +3 位作者 冷杰雯 张健熙 时珂 杨薇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0-228,共9页
染料废水处理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在于其高有机物含量、多变的组分构成以及较差的可生化性,处理不当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很大风险。电化学处理法和高级氧化法因其操作简便、副产物少且环保的特性而备受瞩目,并广泛应用于染料... 染料废水处理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在于其高有机物含量、多变的组分构成以及较差的可生化性,处理不当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很大风险。电化学处理法和高级氧化法因其操作简便、副产物少且环保的特性而备受瞩目,并广泛应用于染料废水的处理实践中。该研究开展了周期换向电化学和过硫酸盐(PDS)活化过程相结合,通过产生自由基降解橙黄G(OG)的效能研究,以OG的去除率和反应速率常数k作为考核指标,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铁-铁电极组合优于铁-铝、铁-不锈钢,Na_(2)S_(2)O_(8)优于Na_(2)SO_(4)、K_(2)S_(2)O_(8),在反应电压为1 V、电解质投加量为2 mmol/L、换向周期为10 s、极板间距为1.0 cm、转速为400 r/min、初始pH值为5.4,并持续反应30 min的条件下,采用铁-铁电极组合,橙黄G的去除率达到了最佳效果,可达97%。淬灭实验显示,主要是由SO_(4)^(-)·等自由基与电化学自身的氧化还原共同作用降解OG,其中SO_(4)^(-)·的作用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周期换向的通电方式相较于直流有助于缓解极板钝化行为。该研究为周期换向电化学协同PDS高级氧化过程降解各种有机物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换向 电化学 过硫酸盐 染料废水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换向电凝聚法处理黄连素模拟制药废水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孙兆楠 胡筱敏 董嫦娥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64,共5页
为了降低能耗和解决极板钝化问题,以铝板和铁板为反应电极,与周期换向电源装置组成无隔膜体系,以黄连素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对周期换向电凝聚法处理制药废水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反应电压、换向周期、极板间距、电解质浓度及搅拌速... 为了降低能耗和解决极板钝化问题,以铝板和铁板为反应电极,与周期换向电源装置组成无隔膜体系,以黄连素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对周期换向电凝聚法处理制药废水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反应电压、换向周期、极板间距、电解质浓度及搅拌速度对处理效果都有较大影响。在反应电压为6 V,换向周期为10 s,极板间距为0.3~O.6 cm,电解质Na_2SO_4浓度为0.015 mol/L,搅拌速度为750 r/min,初始pH值为3~10的条件下,质量浓度为800 mg/L的模拟制药废水反应60min,黄连素去除率可达99.11%。研究表明,周期换向电凝聚法处理黄连素模拟制药废水具有技术可行性。通过对反应机理初步分析,推断模拟废水中大部分黄连素分子是通过气体气浮作用和金属离子絮凝作用直接去除,部分黄连素分子由氯离子在反应过程中形成的中间产物及羟基自由基氧化作用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周期换向 电絮凝 黄连素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周期换向脉冲电解着色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华民 齐公台 胡杰 《电镀与环保》 CAS CSCD 1996年第5期19-21,共3页
研究了周期换向脉冲电源的工作比、频率等对铝电解着色的影响,并对着色效果进行了评价,采用周期换向脉冲电源进行电解着色优于交流电解着色。
关键词 着色 电解着色 周期换向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换向电解过程中羟基自由基的产生及测定 被引量:1
4
作者 胡筱敏 孙兆楠 +1 位作者 董嫦娥 熊英禹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74-1777,共4页
羟自由基(·OH)氧化是电解氧化技术的重要机理之一,采用清水实验(0.015 mol/L的Na2SO4溶液)探索了周期换向电解过程中.OH的产生机理,筛选了.OH的检测方法,并研究了.OH产生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以二甲亚砜(DMSO)为捕捉剂的比色法... 羟自由基(·OH)氧化是电解氧化技术的重要机理之一,采用清水实验(0.015 mol/L的Na2SO4溶液)探索了周期换向电解过程中.OH的产生机理,筛选了.OH的检测方法,并研究了.OH产生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以二甲亚砜(DMSO)为捕捉剂的比色法其检测效果优于以水杨酸为捕捉剂的比色法,在电压为8 V,换向周期10s的条件下反应90min时,50mL200mmol/L的DMSO可以捕捉羟自由基的量达到最大值.同时得出添加H2O2时羟自由基累积量提高的幅度大于添加H2SO4,表明可以将周期换向电解法与H2O2相结合,更广泛地将周期换向电解法应用到水处理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换向 电解 羟自由基 测定方法 累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换向脉冲电絮凝法处理屠宰场废水 被引量:9
5
作者 石淑云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4-107,共4页
以屠宰场废水为对象,应用周期换向脉冲电絮凝方法进行处理。在前期试验工作基础上(最佳直流电絮凝参数)讨论了周期换向脉冲参数:正反向频率,正反向占空比,正反向工作时间以及正反向电流密度比对废水的COD、色度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 以屠宰场废水为对象,应用周期换向脉冲电絮凝方法进行处理。在前期试验工作基础上(最佳直流电絮凝参数)讨论了周期换向脉冲参数:正反向频率,正反向占空比,正反向工作时间以及正反向电流密度比对废水的COD、色度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频率f+=333Hz、f-=250Hz,占空比r+=30%、r-=10%,工作时间t+=40ms、t-=4ms和电流密度分别为J+=3.3A·dm-2、J-=0.33A·dm-2的条件下进行电絮凝,废水的COD、色度去除率可达到85.4%、92.2%以上。并比较了直流、单脉冲和周期换向脉冲3种电絮凝方式处理COD相同的废水,所需能耗的关系是直流最大,单脉冲次之,而周期换向脉冲所需能耗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屠宰场废水 周期换向脉冲电絮凝法 频率 占空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换向脉冲电沉积纳米Al_2O_3-Ni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石淑云 常立民 《电镀与环保》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3,共3页
直流、周期换向脉冲纳米复合镀层在WM-2005-1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其摩擦磨损性能。采用扫描电镜观察镀层及磨损表面形貌,分析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周期换向脉冲复合镀层的形貌、耐磨性能优于直流复合镀层;载荷和转速对两种复合镀层... 直流、周期换向脉冲纳米复合镀层在WM-2005-1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其摩擦磨损性能。采用扫描电镜观察镀层及磨损表面形貌,分析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周期换向脉冲复合镀层的形貌、耐磨性能优于直流复合镀层;载荷和转速对两种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换向脉冲 纳米AAl2O3-Ni复合镀层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的碱性周期换向电解抛光工艺研究
7
作者 胡拥军 龙力平 熊文高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4-16,共3页
 采用周期换向电解法,在添加适量添加剂TA的碱性溶液中对铝材进行电解抛光。经研究表明,其抛光效果优于采用传统方法和直流恒压法进行电解抛光的抛光效果,而且其工艺具有操作温度低、溶液使用寿命长及铝材溶解损耗少等优点。研究了添...  采用周期换向电解法,在添加适量添加剂TA的碱性溶液中对铝材进行电解抛光。经研究表明,其抛光效果优于采用传统方法和直流恒压法进行电解抛光的抛光效果,而且其工艺具有操作温度低、溶液使用寿命长及铝材溶解损耗少等优点。研究了添加剂浓度、电流密度以及电压对周期换向法电解抛光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抛光 周期换向 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换向电化学协同PDS降解活性染料废水的作用机制
8
作者 孙兆楠 时珂 +3 位作者 刘欢 陈泓霏 邓浩宇 梁海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1-77,共7页
随着电化学技术优势的凸显和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AOPS)研究的不断深入,电化学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技术在印染废水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以活性黑KN-B(RB)为目标污染物模拟染料废水,开展周期换向电化学(PREC)协同过硫酸盐(PDS)体系降解RB... 随着电化学技术优势的凸显和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AOPS)研究的不断深入,电化学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技术在印染废水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以活性黑KN-B(RB)为目标污染物模拟染料废水,开展周期换向电化学(PREC)协同过硫酸盐(PDS)体系降解RB模拟染料废水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铁/铝为反应电极,PREC/PDS体系在反应电压(U)为2 V,过硫酸钠投加量为10 mmol/L,转速(v)为500 r/min,换向周期(T)为10 s,极板间距(d)为1 cm,pH约为4的条件下处理初始浓度为200 mg/L的RB模拟染料废水400 mL,反应10 min,脱色率可达98%以上,效果稳定,且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RB的高效去除是活化PDS产生自由基强氧化作用和电化学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SO_(4)^(-)∙氧化作用对脱色贡献率约为31%,∙OH的贡献率约为4%,金属离子的絮凝作用贡献率约为2%,其余可能包括阴极还原、H_(2)还原、[H]还原、电气浮等作用。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推断PREC/PDS体系对RB降解较为彻底,未有中间产物生成,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换向 电化学 硫酸根自由基 印染废水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的周期换向脉冲电沉积实验研究
9
作者 赵恩兰 许维 《机电信息》 2014年第36期111-111,113,共2页
以不锈钢为基底,分别调节反向脉冲工作时间和正反电流比进行了系列化的电沉积镍涂层的工艺研究,发现随着反向脉冲工作时间的减小和正反电流比的增大,镀层表面的粗糙度减小、晶粒变细。
关键词 脉冲电沉积 周期换向脉冲 不锈钢 晶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换向脉冲电沉积-硒化法制备铜铟镓硒薄膜 被引量:4
10
作者 曹洁 曲胜春 +1 位作者 刘孔 王占国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7-194,共8页
采用周期换向脉冲电沉积法于Mo/玻璃及ITO/玻璃衬底上制备铜铟镓硒薄膜。Mo/玻璃或ITO/玻璃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SCE)为参比电极,大面积铂片作为阳极构成三电极体系,以氯化铜,三氯化铟,三氯化镓和亚硒酸的水溶液为电解液,制备Cu-In-Ga-S... 采用周期换向脉冲电沉积法于Mo/玻璃及ITO/玻璃衬底上制备铜铟镓硒薄膜。Mo/玻璃或ITO/玻璃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SCE)为参比电极,大面积铂片作为阳极构成三电极体系,以氯化铜,三氯化铟,三氯化镓和亚硒酸的水溶液为电解液,制备Cu-In-Ga-Se合金预制膜,随后在硒蒸气中进行硒化处理,得到了黄铜矿结构的CuInGaSe2(CIGS)薄膜.分别用SEM,XRD和UV-吸收分析了合金预制膜和CuInGaSe2薄膜的表面形貌、相组成及紫外-可见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周期换向脉冲电沉积法可以制备表面平整、均匀致密的Cu-In-Ga-Se合金薄膜;利用脉冲电压的占空比可以提高预制膜中的In元素的比例,且随着In含量的增加,CIGS薄膜的结晶性变好;适当延长硒化退火的时间,可以使薄膜晶粒大小均匀,减小内应力,使薄膜的光吸收率提高,以利于制备更高效率的CIGS薄膜太阳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换向脉冲 电沉积 CIGS薄膜 太阳电池
原文传递
周期换向脉冲参数对电镀金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卿 张勇斌 +1 位作者 陈金明 王锋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共8页
采用周期换向脉冲在柠檬酸盐体系中电镀金,研究了正向脉冲数、反向脉冲峰电流密度和反向脉冲宽对沉积速率,镀金层表面形貌、相结构和厚度均匀性的影响。得到的较优工艺参数为:正向脉冲峰电流密度2.76 A/dm^2,正向脉冲宽100μs,正向占空... 采用周期换向脉冲在柠檬酸盐体系中电镀金,研究了正向脉冲数、反向脉冲峰电流密度和反向脉冲宽对沉积速率,镀金层表面形貌、相结构和厚度均匀性的影响。得到的较优工艺参数为:正向脉冲峰电流密度2.76 A/dm^2,正向脉冲宽100μs,正向占空比10%,正向脉冲数5~15;反向脉冲峰电流密度3.45~6.21 A/dm^2,反向脉冲宽100~160μs,反向占空比10%,反向脉冲数1。在较佳工艺下的沉积速率约为0.11μm/min,所得镀金层均匀、致密,呈光亮的金黄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金 周期换向脉冲波形 沉积速率 表面形貌 相结构 厚度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换向脉冲法快速电沉积Al_2O_3/Ni复合镀层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居田 费敬银 +2 位作者 史芳芳 李倍 张闫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68,共7页
以Al2O3微粒为分散相,进行了周期换向脉冲复合电沉积工艺研究,快速电沉积出了Al2O3/Ni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技术对Al2O3/Ni复合镀层的微观形貌及组成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脉冲参数对复合镀层中Al2O3含量及镀层微观形貌的影响;... 以Al2O3微粒为分散相,进行了周期换向脉冲复合电沉积工艺研究,快速电沉积出了Al2O3/Ni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技术对Al2O3/Ni复合镀层的微观形貌及组成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脉冲参数对复合镀层中Al2O3含量及镀层微观形貌的影响;并就周期换向脉冲电沉积与直流电沉积复合镀层的微观形貌、镀层应力及沉积速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周期换向脉冲法快速电沉积可以得到组织致密、内应力小、沉积速率高的Al2O3/Ni复合镀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 周期换向 快速电沉积 复合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周期换向技术的靛蓝染色废水电絮凝处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谷明奇 张悦 张维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8-43,共6页
为降低极板腐蚀和电能消耗,实现对悬浮污染物的有效分离,以铁、铝金属为电极,探究周期换向技术条件下施加电压、时间、电解初始pH值等参数对电絮凝效果的影响,并检测极板腐蚀情况和溶解效率。结果表明:在周期换向电源下,施加电压25V时,... 为降低极板腐蚀和电能消耗,实现对悬浮污染物的有效分离,以铁、铝金属为电极,探究周期换向技术条件下施加电压、时间、电解初始pH值等参数对电絮凝效果的影响,并检测极板腐蚀情况和溶解效率。结果表明:在周期换向电源下,施加电压25V时,设定铁-铝电极极板间距为2cm,废水初始pH值为5.00,经过25min电絮凝后,废水上清液COD值为180.7mg/L,脱色率达99.00%,絮凝率为86.10%,显示出优异的电絮凝效果。与直流电源相比,周期换向电化学体系中,电极腐蚀及钝化现象得到有效缓解,铁、铝电极的损失率仅为0.6%,溶解效率高于80.0%;COD去除比能耗为0.39,相当于直流电源的2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换向电絮凝 铁-铝电极 靛蓝染色废水 溶解效率 比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换向电凝聚法处理模拟染料废水的能耗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丽丽 杨影 +1 位作者 曹燕妮 付忠田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年第12期9-10,共2页
在前期研究获得周期换向电凝聚法处理活性艳蓝X-BR模拟染料废水过程的最佳参数基础上,依据法拉第第一定律,通过考察模拟染料废水过程中溶解的金属数量和精确测量的电子转移数量,确定废水处理过程中的能耗情况。通过研究可知,采用PCEM方... 在前期研究获得周期换向电凝聚法处理活性艳蓝X-BR模拟染料废水过程的最佳参数基础上,依据法拉第第一定律,通过考察模拟染料废水过程中溶解的金属数量和精确测量的电子转移数量,确定废水处理过程中的能耗情况。通过研究可知,采用PCEM方式处理活性艳蓝X-BR模拟染料废水时,反应时间为20min时,铁极板消耗的质量为745.88g/kg(dye),铝极板消耗的质量为239.34g/kg(dye),所消耗的电能是1.558w·h,处理单位质量染料电能消耗为:7144.50w·h/kg(dy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换向 电凝聚 染料废水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模拟方法在周期换向脉冲电镀通孔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远航 安茂忠 +1 位作者 杨培霞 张锦秋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0-136,共7页
5G通信技术的升级使得通信背板层数增加,板上通孔的厚径比也相应增加,使用传统直流电沉积进行互连难度提高。而周期换向脉冲电镀方法对高厚径比通孔均匀电镀有明显的改善。通过使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周期换向脉冲在通孔电镀中的参数进行了... 5G通信技术的升级使得通信背板层数增加,板上通孔的厚径比也相应增加,使用传统直流电沉积进行互连难度提高。而周期换向脉冲电镀方法对高厚径比通孔均匀电镀有明显的改善。通过使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周期换向脉冲在通孔电镀中的参数进行了研究,并使用正交实验方法对周期换向脉冲电镀的各参数对通孔均镀能力的影响主次顺序和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筛选出了优水平组合为:正向峰值电流密度1 A·dm^(-2),正反向峰值电流密度比1:4,反向峰宽1 ms,正反向峰宽比30:1,正向占空比1,反向占空比1,正向峰个数2,反向峰个数3。研究结果表明,与直流电镀相比,数值模拟方法优化后的周期换向脉冲电镀参数能够有效提高通孔的均镀能力,并且能够应用于实际电沉积通孔中。该实验结果可为数值模拟方法对周期换向脉冲电镀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通孔电镀 周期换向脉冲电镀 均镀能力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周期换向电镀电源
16
作者 辜振秀 《船电技术》 1991年第6期16-20,共5页
关键词 电镀 电源 大功率 周期换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枪管周期换向镀铬基于什么条件?工效如何?
17
《表面工程资讯》 2013年第4期39-39,共1页
答:常规镀硬铬开始电沉积速度较快,随着镀层增厚铬沉积速度变慢,铬层越厚沉积速度越慢。而周期换向镀铬可以改善这种状况。换向就是在镀铬一段时间后进行反镀(阳极刻蚀)片刻,再镀铬,如此不断往复进行操作的方法。枪管周期换向镀... 答:常规镀硬铬开始电沉积速度较快,随着镀层增厚铬沉积速度变慢,铬层越厚沉积速度越慢。而周期换向镀铬可以改善这种状况。换向就是在镀铬一段时间后进行反镀(阳极刻蚀)片刻,再镀铬,如此不断往复进行操作的方法。枪管周期换向镀铬是基于常规镀铬液(原工艺)的,镀较厚铬层的深孔管,以导电良好的铜一银合金丝(Cu95%-Ag0.5%)表面镀上一层铅层作为阳极,以一定电流密度和换向时间比,自动地周而复始地进行电沉积铬层和电解铬即刻蚀来实现整个电镀过程。其优点是,可以大幅地提高阴极电流密度和阴极电流效率。据称同一产品用原工艺操作需7~8h,而采用周期换向电流镀铬则需3.5h左右,提高工效1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换向 铬基 枪管 工效 电沉积速度 阴极电流密度 阴极电流效率 工艺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换向电刷镀技术探讨
18
作者 王行方 《电刷镀技术》 1990年第1期7-9,共3页
关键词 电刷镀 周期换向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步周期换向电凝聚法处理活性艳蓝X-BR模拟染料废水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付忠田 胡筱敏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14-2428,共15页
针对传统电凝聚法处理废水过程中易出现的电极表面钝化和极化而影响处理效果的现象,采用铝和铁板作为两极同步换向方法,通过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使电极钝化和极化现象得以减缓或消失,并实现两极均可溶,利用铝、铁系无机絮凝剂共存时可提... 针对传统电凝聚法处理废水过程中易出现的电极表面钝化和极化而影响处理效果的现象,采用铝和铁板作为两极同步换向方法,通过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使电极钝化和极化现象得以减缓或消失,并实现两极均可溶,利用铝、铁系无机絮凝剂共存时可提高处理效果的特点,对活性艳蓝X-BR模拟染料废水进行处理;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该方法的最佳处理条件.在此基础上,为避免金属铝成分在废水中出现剩余影响水质,采用异步周期换向方式加以改进,考察了铝、铁电极不同通电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ICP法、高分辨质谱技术、激光粒度分析仪等手段对废水处理过程主导因素和污染物去除机理以及该方法对强化处理效果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最佳条件下采用异步换向周期电凝聚法处理活性艳蓝X-BR模拟染料废水30 min可使模拟废水脱色率接近100%,COD去除率可达76%以上;处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电凝聚过程而非电氧化还原过程;除大部分染料分子被电凝聚气浮或沉降导致脱色外,其余的活性艳蓝X-BR染料分子在电解作用下首先断裂生成了1,4-二氨基蒽醌-2-磺酸根,之后1,4-二氨基蒽醌-2-磺酸根又被直接絮凝上浮或沉降,或者在氢离子作用下发生了加氢反应使双键消失而脱色,模拟废水脱色是上述作用的综合结果.采用改进后的异步周期换向电凝聚法可以使铝铁离子凝聚过程形成的絮体具有更为合理的粒度和结构特性,从而更易于被去除,因此处理效果略优于同步换向和定向电流电凝聚过程,且可以实现处理后废水中铝离子含量降低到无法检出,避免其在处理后的废水中出现剩余影响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周期换向 电凝聚 活性艳蓝X-BR 脱色 机理
原文传递
周期换向电凝聚法处理活性嫩黄X-6G模拟染料废水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付忠田 王允妹 胡筱敏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58,共5页
分别采用铝和铁板作为两极,通过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使电极钝化和极化现象得以减缓或消失,并实现两极均可溶,利用铝、铁系无机絮凝剂共存时可提高处理效果的特点,对活性嫩黄X-6G模拟染料废水进行处理;通过单因素条件实验,获得了该方法的... 分别采用铝和铁板作为两极,通过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使电极钝化和极化现象得以减缓或消失,并实现两极均可溶,利用铝、铁系无机絮凝剂共存时可提高处理效果的特点,对活性嫩黄X-6G模拟染料废水进行处理;通过单因素条件实验,获得了该方法的最佳处理条件。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和飞行质谱等手段对废水处理过程的脱色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最佳条件下,采用周期换向电凝聚法处理活性嫩黄X-6G模拟染料废水30 min,可使模拟废水脱色率达到98%以上,COD去除率可达77%以上;处理过程中除大部分染料分子直接被电凝聚气浮或沉降导致脱色外,部分活性嫩黄X-6G染料分子在电解作用下首先断裂成不同结构的中间体,含有双键的中间体再发生加氢或氧化反应,使双键结构遭到破坏而脱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换向 电凝聚 活性嫩黄X-6G 脱色 机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