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呈示部副部的结构分析 |
陈艳秋
|
《北方音乐》
|
2014 |
1
|
|
2
|
贝多芬钢琴奏鸣套曲中奏鸣曲式呈示部中连接部的特点 |
刘伟明
|
《戏剧之家》
|
2015 |
1
|
|
3
|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呈示部旋律外形特征分析 |
周建华
|
《歌海》
|
2015 |
0 |
|
4
|
传承与引领——贝多芬快板乐章奏鸣曲式呈示部中的主部主题 |
孙郑音
|
《北方音乐》
|
2019 |
0 |
|
5
|
二维图谱分析赋格曲呈示部特点 |
张辉
孙洋
王旭
王硕
|
《艺术教育》
|
2018 |
3
|
|
6
|
十八、十九世纪之交奏鸣曲式中的“三调呈示部” |
曾祥吉
|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7
|
莫扎特奏鸣曲K.333第三乐章呈示部结构特征探析 |
刘可心
|
《音乐天地》
|
2022 |
0 |
|
8
|
二胡协奏曲《花木兰·呈示》创作研究 |
高见
|
《怀化学院学报》
|
2007 |
0 |
|
9
|
“转折”在黄金分割点上 |
田刚
|
《音乐探索》
北大核心
|
1989 |
2
|
|
10
|
试谈肖邦《^bb小调谐谑曲》及其演奏 |
郭莉
|
《铜陵学院学报》
|
2006 |
6
|
|
11
|
肖斯塔科维奇《第一钢琴协奏曲》的体裁与结构特点 |
杨凌云
|
《艺术探索》
|
2001 |
2
|
|
12
|
尊重传统 锐意创造——肖斯塔科维奇小提琴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析要 |
李忠勇
|
《音乐探索》
北大核心
|
1989 |
1
|
|
13
|
兴德米特的《调性游戏》及其理论基础(下) |
姚恒璐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
1998 |
1
|
|
14
|
简析斯克里亚宾《第十钢琴奏鸣曲》 |
阎冰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16 |
1
|
|
15
|
论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d小调 作品三十二号之二) |
尹新春
|
《韶关学院学报》
|
2001 |
1
|
|
16
|
与命运的斗争——诠释贝多芬《暴风雨》第三乐章创作技法及演奏 |
陈锐
|
《内蒙古艺术》
|
2010 |
2
|
|
17
|
古典与浪漫的完美交融——以勃拉姆斯《g小调狂想曲op.79NO.2》为例 |
苏日娜
|
《内蒙古艺术》
|
2007 |
2
|
|
18
|
肖邦《g小调叙事曲》(op·23)曲式分析 |
姜涛
|
《黄河之声》
|
2007 |
1
|
|
19
|
浅析布鲁赫《g小调第一协奏曲》 |
唐薇
|
《黄河之声》
|
2014 |
1
|
|
20
|
关于《沉思与酣歌》的理论分析与演奏技术探讨 |
李岩
|
《黄河之声》
|
2007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