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附-混凝-高级化学氧化法处理L-谷氨酰胺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新文 石建敏 +1 位作者 何志桥 林春绵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202-207,共6页
采用吸附 -混凝 -高级氧化法对 L -谷氨酰胺废水进行处理 ,筛选出最佳的混凝条件及氧化条件。实验发现 ,采用聚合氯化铝 (PAC)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PAM)复合混凝 L-谷氨酰胺废水 ,在 p H为 6.8,PAC与 PAM的用量分别为 40 0 mg/ L 和 1 2... 采用吸附 -混凝 -高级氧化法对 L -谷氨酰胺废水进行处理 ,筛选出最佳的混凝条件及氧化条件。实验发现 ,采用聚合氯化铝 (PAC)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PAM)复合混凝 L-谷氨酰胺废水 ,在 p H为 6.8,PAC与 PAM的用量分别为 40 0 mg/ L 和 1 2 mg/ L 时混凝效果较好。混凝后的废水再用 H2 O2 / Fe2 + / UV体系氧化 ,当 p H为 3时 ,采取三次投加方式加入H2 O2 ,紫外灯照射 6h,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实验表明 :采用吸附 -混凝 -高级氧化法处理 L-谷氨酰胺废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经该方法处理后的 L-谷氨酰胺废水 ,其 COD去除率为99.2 % ,脱色率达 1 0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L-谷氨酰胺废水 吸附-混凝-高级化学氧化法 H202/Fe^2+/UV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秸杆炭素吸附-化学氧化法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芦春梅 李增文 姜桂兰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58,68,共4页
介绍了硫酸活化秸杆炭黑制备活性秸杆炭素与化学氧化法结合处理印染废水的反应机理及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法制备的活性炭素可使印染废水的脱色率达到100%。活性炭素吸附-化学氧化法可使原水的CODCr从1632mg/L降至32mg/L,CODCr... 介绍了硫酸活化秸杆炭黑制备活性秸杆炭素与化学氧化法结合处理印染废水的反应机理及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法制备的活性炭素可使印染废水的脱色率达到100%。活性炭素吸附-化学氧化法可使原水的CODCr从1632mg/L降至32mg/L,CODCr的去除率达到98%。该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处理效果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杆炭黑 活性炭素 芬顿试剂 吸附-化学氧化 印染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氧化-混凝法处理废纸再生造纸废水动态实验 被引量:9
3
作者 马晓鸥 康思琦 尹庚明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19,共3页
采用 70L/h的装置进行化学氧化法处理废纸造纸废水动态实验。结果表明 ,动态实验的处理效果和操作条件与静态实验基本相符。在KMnO4 加量为 10~ 13mg/L、氧化时间为 2 5min、混凝剂A加量为 16 0~ 2 5 0mg/L、混凝剂B为 5 7~ 6 2mg/... 采用 70L/h的装置进行化学氧化法处理废纸造纸废水动态实验。结果表明 ,动态实验的处理效果和操作条件与静态实验基本相符。在KMnO4 加量为 10~ 13mg/L、氧化时间为 2 5min、混凝剂A加量为 16 0~ 2 5 0mg/L、混凝剂B为 5 7~ 6 2mg/L时 ,装置出水CODCr降至 6 0~ 70mg/L、CODCr去除率高达 90 5 %~ 93 6 % ,水质优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GB35 44 9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废水 废水处理 化学氧化-混凝 废纸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电极上1,2-丙二醇吸附和氧化过程的EQCM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林进妹 陈国良 +2 位作者 林爱兰 李鲤燕 黄如莺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2期38-41,共4页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原位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方法研究了0.1mol·L^(-1)H_2SO_4溶液中1,2-丙二醇在Pt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1,2-丙二醇电氧化行为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密切关系,正向电位扫描中1,2-丙二醇...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原位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方法研究了0.1mol·L^(-1)H_2SO_4溶液中1,2-丙二醇在Pt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1,2-丙二醇电氧化行为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密切关系,正向电位扫描中1,2-丙二醇在Pt电极上氧化产生三个氧化电流峰,而一元醇的氧化仅产生二个氧化峰,说明1,2-丙二醇在Pt电极上电氧化过程的复杂性;负向电位扫描中1,2-丙二醇氧化出现阳极支与阴极支相互交错的伏安行为,表明1,2-丙二醇在Pt电极上氧化遵循双途径过程。本文还从表面质量变化的角度提供了1,2-丙二醇反应机理的新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电极 1 2-丙二醇 吸附过程 氧化过程 EQCM 化学原位石英晶体微天平 循环伏安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电极上1,4-丁二醇吸附和氧化过程的CV和EQCM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益凡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4期64-68,共5页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原位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方法研究了0.1mol·L^(-1)H_2SO_4溶液中1,4-丁二醇(1,4-BDL)在Pt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1,4-丁二醇电氧化行为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密切关系.正向电位扫描中1,4...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原位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方法研究了0.1mol·L^(-1)H_2SO_4溶液中1,4-丁二醇(1,4-BDL)在Pt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1,4-丁二醇电氧化行为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密切关系.正向电位扫描中1,4-丁二醇在Pt电极上氧化产生2个氧化电流峰,峰电位和峰电流分别为0.62V、3.87A·m^(-2)和1.00V、13.2A·m^(-2);负向电位扫描中还出现一个1,4-丁二醇氧化电流峰,峰电位和峰电流为0.39V、12.0A·m^(-2),说明1,4-丁二醇在Pt电极上氧化遵循双途径过程.本文还从电极表面质量定量变化的角度提供了1,4-丁二醇反应机理的新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电极 1 4-丁二醇 吸附 化学循环伏安 化学原位石英晶体微天平 电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化学氧化法处理脱墨废水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文俊 杨玲 《四川轻化工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51-53,共3页
对脱墨废水进行了混凝—化学氧化法处理,结果表明:脱墨废水经过混凝—化学氧化法处理后,其污染负荷SS、CODcr达到国家GWPB2—1999所规定的排放要求。处理后的废水可循环回用。
关键词 混凝-化学氧化 脱墨废水处理 造纸废水 循环回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电极上锑吸附原子对1,2-丙二醇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林进妹 陈国良 +2 位作者 林爱兰 李鲤燕 黄如莺 《化学研究》 CAS 2003年第4期63-66,共4页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原位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研究了Pt电极表面不可逆吸附Sb原子的电化学特性以及Pt电极上Sb吸附原子对0.1mol·L-1H2SO4溶液中1,2 丙二醇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扫描电位的上限Eu≤0.50V(SCE...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原位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研究了Pt电极表面不可逆吸附Sb原子的电化学特性以及Pt电极上Sb吸附原子对0.1mol·L-1H2SO4溶液中1,2 丙二醇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扫描电位的上限Eu≤0.50V(SCE)时,Sb可以稳定地吸附在Pt电极表面,饱和覆盖度为0.34;通过控制电位扫描上限和扫描圈数剥离部份Sb可方便地得到Sbad的不同覆盖度;Pt电极表面Sb吸附原子能在较低的电位下吸附氧,可显著提高1,2 丙二醇电催化氧化活性.与Pt电极相比较,Sb饱和吸附原子修饰的Pt电极使1,2 丙二醇氧化的峰电流增加了近2倍.作者还从表面质量变化提供了吸附原子电催化作用的新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电极 锑原子 吸附 1 2-丙二醇 电催化氧化性能 不可逆吸附 化学循环伏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电极上β-丙氨酸吸附和氧化过程的CV和原位EQCM研究
8
作者 陈国良 黄明苍 +3 位作者 林秀梅 黄如莺 胡杰华 郑子山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3期53-59,共7页
应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原位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方法研究了0.1mol.L^(-1)硫酸溶液中β-丙氨酸在Pt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0.1mol.L^(-1)硫酸溶液中氢脱附电位区间内电极表面质量的增加是由于水分子取代H_(ad)引起的,而... 应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原位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方法研究了0.1mol.L^(-1)硫酸溶液中β-丙氨酸在Pt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0.1mol.L^(-1)硫酸溶液中氢脱附电位区间内电极表面质量的增加是由于水分子取代H_(ad)引起的,而双电层区的质量增加是由于水的吸附模式逐渐由氢端吸附转向氧端吸附所致.根据频率变化和电量数据,可进一步推算出酸性溶液中β-丙氨酸在Pt电极表面只发生弱吸附,水和β-丙氨酸阴离子都可以取代部分氢,吸附在电极表面,影响了电极表面质量的变化量,而吸附态β-丙氨酸在高电位氧化时会消耗Pt表面的氧.本文结果为认识β-丙氨酸在Pt电极表面过程提供定量的新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电极 Β-丙氨酸 化学循环伏安 原位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 化学吸附 化学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催化氧化法深度去除采油废水中COD的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春英 袁存光 张超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00-204,共5页
采用载铜活性炭和废水中溶解氧体系 ,用催化氧化法深度去除采油废水中的 COD。活性炭用质量分数为 7.5 %的 Cu(NO3) 2 溶液浸渍 ,在 2 6 0℃下还原固化 ,制得催化剂。采用固定床式水处理柱 ,对混凝沉降处理后 COD难以达标的采油废水进... 采用载铜活性炭和废水中溶解氧体系 ,用催化氧化法深度去除采油废水中的 COD。活性炭用质量分数为 7.5 %的 Cu(NO3) 2 溶液浸渍 ,在 2 6 0℃下还原固化 ,制得催化剂。采用固定床式水处理柱 ,对混凝沉降处理后 COD难以达标的采油废水进行了深度处理研究。p H为 7.5± 0 .5、经曝气处理后的采油废水 ,在 2 5~ 35℃条件下与催化体系接触 2 h,可将 45倍于催化剂体积的采油废水中的 COD由 40 0 mg/ L 以上降至 10 0 mg/ L 以下。催化剂可以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催化氧化 COD 采油废水 活性炭 催化剂 化学耗氧量 废水处理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Al_2O_3(0001)表面吸附ZnO的DFT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春 李金山 李言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897-1900,共4页
建立了α-Al2 O3( 0 0 0 1 ) 2× 1表面薄片吸附模型 ,采用基于 DFT动力学赝势方法 ,对 Zn O分子的吸附生长进行了计算 .详细地研究了 Zn O分子在表面吸附的成键方式以及表面化学键特性 .在较稳定的吸附位上 ,Zn O化学键 [( 0 .1 85... 建立了α-Al2 O3( 0 0 0 1 ) 2× 1表面薄片吸附模型 ,采用基于 DFT动力学赝势方法 ,对 Zn O分子的吸附生长进行了计算 .详细地研究了 Zn O分子在表面吸附的成键方式以及表面化学键特性 .在较稳定的吸附位上 ,Zn O化学键 [( 0 .1 85± 0 .0 1 ) nm]与最近邻的表面 Al— O键有 3 0°的偏转角度 ,Zn在表面较稳定的化学吸附位置偏离表面 O六角对称约 3 0°.通过吸附能量、原子布居数和态密度的分析 ,Zn O的 O2 -与表面上的Al3+形成的化学键表现出强离子键特征 ;而 Zn2 +同基片表面 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薄膜 吸附生长 表面吸附 化学吸附 DFT动力学赝势 α- 氧化二铝(0001)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混凝法处理高色度染料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夏平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81-84,共4页
高色度酸性蓝黑 10B、酸性橙Ⅱ染料废水经过多次混凝 -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的处理 ,其色度和COD的去除率都在99%和 96%以上 ,并对影响脱色的因素及其控制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 。
关键词 化学混凝 高色度染料废水 混凝-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 COD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散CuO/CeO_2-Al_2O_3催化剂中铜物种的精细结构表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罗金勇 孟明 +2 位作者 查宇清 贺博 韦世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61-866,共6页
采用化学吸附-水解法制备了系列CuO/CeO2-Al2O3催化剂,运用XANES、EXAFS、XRD和H2-TPR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不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中高分散Cu物种的微观局域结构、分散状态和存在形式的影响,并与样品的CO氧化性能关联... 采用化学吸附-水解法制备了系列CuO/CeO2-Al2O3催化剂,运用XANES、EXAFS、XRD和H2-TPR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不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中高分散Cu物种的微观局域结构、分散状态和存在形式的影响,并与样品的CO氧化性能关联。结果表明,500℃焙烧样品中Cu物种主要以高分散的CuO微晶形式存在,与载体及CeO2的作用相对较弱;当焙烧温度提高至650℃,存在3种铜物种,即与Al2O3接触的五配位的、缺角八面体结构的表面尖晶石相,与CeO2接触的小晶粒Cu物种,以及存在于CeO2表面的无定形CuO物种,这些Cu物种与CeO2的作用较强;在更高的焙烧温度(800℃)下,CeO2发生了较严重烧结,Cu与Al2O3作用显著增强,一部分八面体配位的Cu2+离子扩散进入四面体位。CO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650℃焙烧的样品,氧化性能最佳,该温度下Cu与CeO2产生有效的相互作用使部分Cu2+取代Ce4+进入CeO2晶格,形成-Cu2+-O-Ce4+-链,导致Cu-O键拉长,而易活化。500℃焙烧样品中Cu与CeO2相互作用不显著,其催化协同性没有完全体现;而800℃焙烧时,Cu与Al2O3发生强相互作用,部分铜物种转化为尖晶石相,致使Cu-O键收缩,加上CeO2的烧结,活性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吸附-水解 CuO/CeO2-Al2O3催化剂 XANES EXAFS CO氧化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对铜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董兵海 王世敏 +1 位作者 许祖勋 马年方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0-62,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化学沉淀法2种不同的方法制备高比表面积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研究不同煅烧温度(从400℃到900℃)制备的粉体作为载体对铜离子的静态吸附性能,并对吸附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粉体对铜离子有...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化学沉淀法2种不同的方法制备高比表面积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研究不同煅烧温度(从400℃到900℃)制备的粉体作为载体对铜离子的静态吸附性能,并对吸附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粉体对铜离子有很强的吸附组装能力.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二氧化硅载体的吸附性能优于沉淀法制备的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化学沉淀 吸附 纳米二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自由基高级氧化用于预处理垃圾渗滤液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理霞 杜俊琪 刘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6-149,共4页
结合羟基自由基活性氧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工程应用,探讨了化学沉淀-混凝与超声-活性氧氧化联合作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过程,并优化了工艺操作参数,最终使得垃圾渗滤液处理结果为COD总去除率为62% ~ 65%,NH3-N去除率为6... 结合羟基自由基活性氧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工程应用,探讨了化学沉淀-混凝与超声-活性氧氧化联合作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过程,并优化了工艺操作参数,最终使得垃圾渗滤液处理结果为COD总去除率为62% ~ 65%,NH3-N去除率为65%~70%,色度降低96%,并大大消除了臭味,为后续生物处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清洁处理 混凝-化学沉淀 活性氧高级氧化 除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生化法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5
作者 陈群燕 钟卫国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6-238,共3页
AB法生物处理工艺是当前污水处理最佳新型实用技术。本文通过AB生化法和化学混凝-生物絮凝沉淀脱色预处理相结合的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工程实例,阐明AB法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关键词 AB生化 印染废水 废水处理 应用 化学混凝-生物絮凝沉淀脱色 曝气池 膨胀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掺杂TiO_2纳米管可见光催化矿化甲苯 被引量:11
16
作者 赵伟荣 奚海萍 廖求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232-2238,共7页
采用低温水热法制备氢钛酸管,通过吸附-煅烧法制备Cu掺杂TiO_2纳米管(Cu-TNT)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和电化学测... 采用低温水热法制备氢钛酸管,通过吸附-煅烧法制备Cu掺杂TiO_2纳米管(Cu-TNT)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和电化学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并进行平面波赝势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果表明,样品中Cu/Ti原子比接近理论值,Cu掺杂进入TiO_2晶格内部,诱发催化剂可见光活性.掺Cu后,Cu 3d轨道和O 2p轨道杂化形成价带顶,价带负向偏移,样品禁带宽度减小为2.50-2.91 eV,具有可见光响应.以甲苯为模型污染物研究催化剂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催化去除和矿化效果.未掺杂的TNT可见光催化活性较差;Cu掺杂量超过0.1%(Cu/Ti原子比)时,样品催化活性也减弱;Cu掺杂量为0.1%的催化剂具有最佳可见光催化氧化能力,7 h内甲苯的去除率达77%,甲苯的矿化率达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 吸附-煅烧 化学 密度泛函理论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7
作者 樊小磊 詹作泰 +2 位作者 高柏 张益硕 孙占学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127,共16页
废水中的重金属具有难降解性、长期积累性、毒害性、代谢困难及隐蔽性等特点,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构成了风险。目前常用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包括稀释法、化学沉淀法、混凝-絮凝法及吸附法,本文对这些方法的除重金属机理、应用优缺... 废水中的重金属具有难降解性、长期积累性、毒害性、代谢困难及隐蔽性等特点,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构成了风险。目前常用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包括稀释法、化学沉淀法、混凝-絮凝法及吸附法,本文对这些方法的除重金属机理、应用优缺点及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指出其普遍存在运行成本高、处理不彻底、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认为废水处理-重金属回收等联合处理技术才能够解决目前复合污染问题,并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还应加强水处理技术机理研究,同时完善重金属废水修复工艺,开发出适用于实际排放的重金属含量范围内废水处理技术。另外,需在易受污染区域建立长期的重金属废水环境检测生态站,为重金属废水修复提供基础保障;应注重水处理技术评价的环境效应,避免二次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废水 水污染 废水处理 化学沉淀 混凝-絮凝 吸附 重金属回收 联合工艺 二次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化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志涛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3年第7期174-175,共2页
焦化废水成分复杂,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属高浓度难生物降解有机废水。经常规生化系统处理后的焦化废水存在COD、多环芳烃(PAHs)及苯并(a)芘等不达标的问题。介绍了包括混凝沉淀法、吸附法、高级氧化法及电化学法等焦化废水生化系统出... 焦化废水成分复杂,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属高浓度难生物降解有机废水。经常规生化系统处理后的焦化废水存在COD、多环芳烃(PAHs)及苯并(a)芘等不达标的问题。介绍了包括混凝沉淀法、吸附法、高级氧化法及电化学法等焦化废水生化系统出水深度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即深入研究多种深度处理技术的耦合、相关设备模块化制造及整体控制关键技术,提升焦化废水深度处理技术装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深度处理 混凝沉淀 吸附 高级氧化 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吸附在Rh(111)表面上的结构和振动频率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海燕 赖文珍 +1 位作者 谢代前 鄢国森 《中国科学(B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9-244,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广义梯度近似(DFT-GGA)方法对CO吸附在Rh(111)表面上的结构和振动特征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吸附结构,吸附能和振动频率。计算结果表明,在低覆盖度下最稳定的吸附位置为顶(top)位置,而在高覆盖度下,一个CO分子占据top位置,另... 采用密度泛函-广义梯度近似(DFT-GGA)方法对CO吸附在Rh(111)表面上的结构和振动特征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吸附结构,吸附能和振动频率。计算结果表明,在低覆盖度下最稳定的吸附位置为顶(top)位置,而在高覆盖度下,一个CO分子占据top位置,另外两个分子占据凹陷(hollow)位置。振动分析表明,C-O伸缩振动频率随着覆盖度的增加而增大。计算的吸附结构和振动频率都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过渡金属表面 化学吸附 CO Rh 氧化 吸附结构 吸附 振动频率 密度泛函-广义梯度近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