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谈“吸着唱”在协调整体歌唱状态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晓音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35-38,共4页
本文以自己的演唱、学习、教学体会,谈论“吸着唱”作为一种训练手段在协调整体歌唱状态中的作用。首先,分析了这种手段赖以建立的生理、心理基础以及歌唱呼吸的原理,确认了深呼吸、适度打开喉咙是体会其感觉的前提条件;接着从“呼吸支... 本文以自己的演唱、学习、教学体会,谈论“吸着唱”作为一种训练手段在协调整体歌唱状态中的作用。首先,分析了这种手段赖以建立的生理、心理基础以及歌唱呼吸的原理,确认了深呼吸、适度打开喉咙是体会其感觉的前提条件;接着从“呼吸支点”的获得、“共鸣腔体的打开”、“头腔共鸣”的获得三个方面,结合自己学习、演唱中的体会,以及教学实践中学生常见的毛病,具体论述了“吸着唱”所起到的协调平衡作用;最后强调说明:声音的最终结果应是既“丰满”又“明亮向前”的才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着唱 深呼 整体歌状态 支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歌唱的呼吸 被引量:1
2
作者 喻利福 《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第21期209-211,200,共4页
本文从声乐艺术的一个角度,论述了歌唱的重要因素——呼吸,重新认识歌唱中呼吸的作用,分析歌唱时的吸气和呼气的具体方法,处理好歌唱中呼气、吸气的协调问题,并分析了歌唱过程中因为呼吸方法而出现的各种问题等等。声乐方面的这些现象,... 本文从声乐艺术的一个角度,论述了歌唱的重要因素——呼吸,重新认识歌唱中呼吸的作用,分析歌唱时的吸气和呼气的具体方法,处理好歌唱中呼气、吸气的协调问题,并分析了歌唱过程中因为呼吸方法而出现的各种问题等等。声乐方面的这些现象,都是歌唱者应该静下心来思考的课题,笔者本文也意在抛砖引玉,还望同行们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乐器 兴奋感 吸着唱 内练一口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歌唱中的呼吸方法
3
作者 王博 《发展》 2014年第10期127-127,共1页
歌唱的呼吸法即气息,良好的呼吸和控制气息的能力,让声音更富表现力,能够为歌唱锦上添花。经过长期科学的训练,结合练声唱歌巩固气息,使呼吸真正成为歌唱的动力,歌唱才能尽善尽美。
关键词 “漂浮的感觉”“吸着唱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呼吸与共鸣、下巴的关系
4
作者 李景玉 《黄河之声》 2012年第5期26-26,共1页
气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呼吸,她在歌唱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气息调控可以有力的推动声乐技巧的良性发展和快速提高;反之,不良的用气习惯则会制约歌唱的进步,严重的甚至会损坏发生器官。本文就呼吸与共鸣、下巴的关系进行讨论。
关键词 共鸣 下巴 吸着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唱高音的常见问题及纠正方法
5
作者 李丽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114-115,123,共3页
关键词 常见问题 高音 吸着唱 纠正方法 中声区 声乐教学 喉咙 口腔 共鸣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发式语言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李燕虹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89-90,共2页
声乐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技能训练,由于被训练者的个性差异,训练方法也就不尽相同。教学中的启发式语言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歌唱状态,体会呼吸的支持力,激发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 声乐教学 启发式语言 吸着唱 肌肉先 训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声乐中的男高音训练 被引量:5
7
作者 丁爱华 《音乐创作》 2008年第5期154-156,共3页
男高音训练的内容很多,风格韵味中包括很多特殊的润腔技巧,其中最难训练的就是扩展音域、解决高音问题。结合我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轻机能训练、咽腔哼鸣、贴着咽壁吸着唱,是男高音突破高音的三大法宝。笔者认为,此教学法对... 男高音训练的内容很多,风格韵味中包括很多特殊的润腔技巧,其中最难训练的就是扩展音域、解决高音问题。结合我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轻机能训练、咽腔哼鸣、贴着咽壁吸着唱,是男高音突破高音的三大法宝。笔者认为,此教学法对现实的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高音训练 轻机能 咽腔哼鸣 贴着咽壁吸着唱 韵味 润腔 衬字 甩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影响声乐教学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3
8
作者 唐光菊 《民族音乐》 2008年第5期86-87,共2页
声乐艺术亦人声的艺术,乃人声之乐。歌唱中的声音的问题属于声乐教学的技能问题,正如卡吉先生讲的"声乐技巧的教学与学习准确地说是一种艺术"。所以,我们研究声乐教学这门艺术。
关键词 声乐教学 声乐艺术 声乐教师 声音概念 声音位置 教学方法 音乐 艺术 吸着唱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声乐教学中的“启发”与“想像”
9
作者 于东霞 《黄河之声》 2005年第5期22-24,共3页
声乐与器乐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根据物理作用而发音的。所不同的是,器乐是依靠人工制造,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声乐则是靠人体自身的测节来“制造乐器”。因而,在认识和掌握这件“乐器”的过程中,便带入了更多的心理因素,而教师则必... 声乐与器乐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根据物理作用而发音的。所不同的是,器乐是依靠人工制造,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声乐则是靠人体自身的测节来“制造乐器”。因而,在认识和掌握这件“乐器”的过程中,便带入了更多的心理因素,而教师则必须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这些因素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想像力,使教与学建立在心理调控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教学 心理调控 声乐教师 打开喉咙 想像力 器乐 声音位置 乐器 高位置 吸着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歌唱中的呼吸
10
作者 许菲 《美术文献》 2017年第2期182-184,共3页
呼吸在生活中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动作了,呼吸或更加通俗地说喘气目的是为了向血液充氧和净化血液,从而把空气吸到肺里去的动作或程序,以及其后的呼吸。同样,呼吸在歌唱中也是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动作,但歌唱中的呼吸与生活中... 呼吸在生活中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动作了,呼吸或更加通俗地说喘气目的是为了向血液充氧和净化血液,从而把空气吸到肺里去的动作或程序,以及其后的呼吸。同样,呼吸在歌唱中也是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动作,但歌唱中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不同,对于歌唱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歌唱的呼吸众说纷纭,由于气息看不到摸不着,我们只有从感觉上加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膈膜“漂浮的感觉” 吸着唱”呼控制
原文传递
沈湘对声乐理论的重大贡献──关于“歌唱要素主被动论”研究的谈话摘要 被引量:13
11
作者 邹本初 《人民音乐》 1994年第1期9-12,共4页
沈湘对声乐理论的重大贡献──关于“歌唱要素主被动论”研究的谈话摘要邹本初恩师沈湘教授的逝世,无疑是中国声乐艺术事业的巨大损失。他在半个世纪的歌唱与声乐教学生涯中,为祖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人们在缅怀这位著名男高音歌唱家... 沈湘对声乐理论的重大贡献──关于“歌唱要素主被动论”研究的谈话摘要邹本初恩师沈湘教授的逝世,无疑是中国声乐艺术事业的巨大损失。他在半个世纪的歌唱与声乐教学生涯中,为祖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人们在缅怀这位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和东方国际声乐大师的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 声乐理论 主被动 重大贡献 发声 吸着唱 沈湘 泛音组合频率 声乐教学 声乐艺术
原文传递
浅谈声乐教学中的“感觉”提示
12
作者 余丹 《江西教育(综合版)(C)》 2010年第1期30-31,共2页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感觉提示:打哈欠的提示,吸着唱的提示,高位置、手势提示,通过重点分析这几种感觉提示的方法、作用,揭示了感觉提示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并掌握声乐学科的特点.因材施教.在实践中...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感觉提示:打哈欠的提示,吸着唱的提示,高位置、手势提示,通过重点分析这几种感觉提示的方法、作用,揭示了感觉提示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并掌握声乐学科的特点.因材施教.在实践中寻找出更多的适合歌唱艺术的教学提示语言,发挥感觉提示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我们去寻找最美、最好、最有感情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教学 感觉提示 打哈欠 吸着唱 高位置 手势提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