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管内吸痰护理在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韦东香 覃晓艳 卢少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2期189-192,共4页
探讨和分析气管内吸痰护理在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0例我院的机械通气新生儿并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采用常规呼吸道护理措施,研究组增加气管内吸痰护理;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新生儿干预后血气指标PaO2、... 探讨和分析气管内吸痰护理在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0例我院的机械通气新生儿并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采用常规呼吸道护理措施,研究组增加气管内吸痰护理;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新生儿干预后血气指标PaO2、SaO2更高,PaCO2更低;并发症率更低;呼吸困难消失时间更短,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和住院的时间也更短,P<0.05。结论 为机械通气新生儿提供气管内吸痰护理,能够帮助患儿快速改善血气指标,同时也能够有效控制并发症风险,加快患儿康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痰护理 新生儿 机械通气 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呼吸康复训练与吸痰护理干预研究
2
作者 李纯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144-147,共4页
探讨和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呼吸康复训练与吸痰护理干预。方法 选取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提供常规护理,研究组提供呼吸康复训练与吸痰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SAS、... 探讨和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呼吸康复训练与吸痰护理干预。方法 选取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提供常规护理,研究组提供呼吸康复训练与吸痰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显著更低;肺功能指标、肺动脉血气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参考组;此外mMRC评分各维度也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 为COPD患者提供呼吸康复训练与吸痰护理干预,不但有助于缓解患者情绪,帮助患者更好地改善呼吸困难,而且对于患者肺功能、免疫功能也有促进作用,可在临床上予以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康复训练 吸痰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闭式吸痰护理联合呼吸道综合护理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分析
3
作者 白林锐 杨彩娟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S01期176-177,共2页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护理联合呼吸道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两组患儿均予密闭式吸痰护理,对照组患儿...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护理联合呼吸道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两组患儿均予密闭式吸痰护理,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呼吸道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46%(P<0.05);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总依从率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90%(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26%(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护理联合呼吸道综合护理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效果良好,可提升患儿的护理依从性,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窘迫综合征 密闭式吸痰护理 道综合护理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护理操作要点的证据总结
4
作者 余珊 鄢琳 +3 位作者 申腾刚 杨瑞鑫 罗青 白红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563-568,共6页
目的 为颅脑损伤患者的人工气道吸痰护理提供证据依据。方法 应用循证护理方法,文献检索策略根据“6S”金字塔模型,检索数据库国际指南协作网、Cochrane图书馆、PubMed、SinoMed、UpToDate、中国知网、医脉通、万方等。指南采用英国临... 目的 为颅脑损伤患者的人工气道吸痰护理提供证据依据。方法 应用循证护理方法,文献检索策略根据“6S”金字塔模型,检索数据库国际指南协作网、Cochrane图书馆、PubMed、SinoMed、UpToDate、中国知网、医脉通、万方等。指南采用英国临床指南研究评价系统,其他文献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评价标准,并采用该中心的证据分级系统进行证据级别评定。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5篇,其中指南1篇,系统评价2篇,证据总结3篇,专家共识1篇,随机对照研究2篇,队列研究2篇,类实验研究4篇。总结出颅脑损伤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护理操作要点,共5个方面22条证据,建议选择密闭式吸痰法,浅层吸痰、按需吸痰,充分做好镇静镇痛管理,做好持续气道湿化管理,为护理人员临床工作提供参考。结论 总结颅脑损伤人工气道吸痰护理操作要点的循证证据,能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管理,促进患者临床康复,提升临床护理工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人工气道 吸痰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吸痰护理管理对气管切开患者吸痰耐受性及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5
作者 匡明月 陈伟虹 +1 位作者 贾璐笛 李美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8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施以集束化吸痰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在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接受气管切开治疗的98例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为常规管理,研究组为集束化吸痰护理管...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施以集束化吸痰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在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接受气管切开治疗的98例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为常规管理,研究组为集束化吸痰护理管理。就两组临床指标、吸痰耐受性、昏迷评分、排痰量以及并发症情况予以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带管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第7天吸痰耐受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排痰量高于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气管切开患者中,施以集束化吸痰护理管理可加速患者病情康复,提高吸痰耐受性,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集束化吸痰护理 临床指标 耐受性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向旋转吸痰护理配合循证护理对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的影响
6
作者 李美玲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9期165-168,共4页
目的 探讨侧向旋转吸痰护理配合循证护理在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曲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 目的 探讨侧向旋转吸痰护理配合循证护理在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曲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吸痰护理配合循证护理,观察组实施侧向旋转吸痰护理配合循证护理,两组均干预1周。对比两组的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病情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呼气峰值流速快于对照组,用力肺活量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均排痰量多于对照组,呼吸困难、肺部啰音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23.8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向旋转吸痰护理配合循证护理能改善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指标,加快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衰竭 侧向旋转吸痰护理 循证护理 血气分析指标 肺功能指标
原文传递
集束化吸痰护理管理对气管切开患者吸痰耐受性及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7
作者 谢梦麟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10期0206-0208,共3页
研究对气管切开患者采取集束化吸痰护理管理,对患者吸痰耐受性及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本院102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基础临床方案为主护理,观察组再联合使用集束化吸... 研究对气管切开患者采取集束化吸痰护理管理,对患者吸痰耐受性及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本院102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基础临床方案为主护理,观察组再联合使用集束化吸痰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吸痰耐受性、吸痰次数血氧饱和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采用集束化吸痰护理管理,对改善患者的吸痰耐受性以及吸痰次数均有重要帮助,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以及控制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吸痰护理管理 气管切开 耐受性 道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化吸入前后拍背吸痰护理在肺炎患儿病情及睡眠质量改善中的作用
8
作者 谢桂萍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2500-2503,共4页
目的:探究雾化吸入前后拍背吸痰护理在肺炎患儿病情及睡眠质量改善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取1~88编号后以单双号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雾化吸入前后拍背吸痰护理在肺炎患儿病情及睡眠质量改善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取1~88编号后以单双号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雾化吸入前后实施拍背吸痰护理。比较2组患儿的潮气分析肺功能指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睡眠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儿比较雾化吸入治疗前的肺功能以及血气状态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潮气量与体质量比值(Vt/kg)、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动脉血氧分压(PaO_(2))均高于对照组,吸频率(RR)、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每日睡眠总时长、夜晚睡眠时长均长于对照组,白天睡眠次数、夜醒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患儿接受雾化吸入治疗前后实施拍背吸痰护理,可改善肺功能及血气状态,缓解临床症状,以及对睡眠质量改善有积极作用,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 拍背吸痰护理 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非人工气道吸痰护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杭太香 余天驰 +1 位作者 李婷 诸葛海鸿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8期168-171,共4页
肺部感染是80岁以上老人的首要致死原因,中国老年患者的肺部感染致死率为41.8%~49.6%[1]。老年患者呼吸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出现衰退表现,如胸廓变硬、肺泡减少、肺弹性降低、小支气管扩张、肺活量下降... 肺部感染是80岁以上老人的首要致死原因,中国老年患者的肺部感染致死率为41.8%~49.6%[1]。老年患者呼吸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出现衰退表现,如胸廓变硬、肺泡减少、肺弹性降低、小支气管扩张、肺活量下降和残气量增加等,导致其呼吸运动减弱、换气通气功能障碍、咳嗽排痰动作减弱。此外,由于老年患者鼻腔对空气的加温、加湿、净化功能减退,呼吸道黏膜黏液-纤毛运动功能减弱,咳嗽反射变弱,呼吸道黏膜表面的 IgA分泌减少,致使呼吸系统防御功能降低。因此,老年患者极易出现排痰不畅、痰液堵塞呼吸道等护理问题,从而导致缺氧、窒息、急性左心衰、肺不张、肺部感染加重、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2-5]。为有效清除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吸痰成为维持患者气道通畅的一项重要护理操作。正确有效的吸痰可改善患者缺氧状态,并有效控制肺部感染[6-7]。由于老年患者存在气道黏膜薄弱、机体耐受力较差等特点,临床上对意识清醒、未建立人工气道的老年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吸痰操作时,患者常常发生呛咳、憋气、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暂停等不适反应[8],使患者及其家属对吸痰操作产生恐惧和抗拒心理,进而影响住院治疗效果[9]。目前,中国的临床护士对老年患者进行非人工气道吸痰操作常常存在如下问题:对吸痰时机的评估和判断不明确[10-11];不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管插管体位、吸痰方式和吸痰操作负压[12-28];极少采用气道的局部麻醉[29-30]。为解决老年患者非人工气道吸痰现存的护理问题和提高吸痰操作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舒适性,现从以下几方面对未建立人工气道老年患者的吸痰护理措施进行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非人工气道 吸痰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气道机械通气25例吸痰护理 被引量:3
10
作者 葛玉萍 李会芳 刘丹霞 《齐鲁护理杂志》 2007年第19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人工气道 负压 玻璃接头 内壁 气管导管 吸痰护理 操作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向旋转吸痰护理在老年重症肺心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静 林玲 林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3年第28期49-51,共3页
目的 讨论侧向旋转吸痰护理在老年重症肺心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的68例老年重症肺心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常规护理)与研究组34例(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 讨论侧向旋转吸痰护理在老年重症肺心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的68例老年重症肺心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常规护理)与研究组34例(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侧向旋转吸痰护理)。观察指标:体征变化、心肺功能、不良风险事件。结果 吸痰前后两组体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研究组心肺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风险事件几率(5.88%)明显低于对照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向旋转吸痰护理在老年重症肺心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可在不影响体征变化的情况下,促进心肺功能改善,防范不良风险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心病 Ⅱ型呼衰竭 侧向旋转吸痰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式吸痰护理冲洗装置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洁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227-228,共2页
目的:旨在对传统吸痰装置方式方法进行对比、探索研究。方法:采用同时段传统吸痰冲洗装置和改良式护理吸痰冲洗装置应用效果对橙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改良式吸痰护理冲洗装置效果评价明显优于传统吸痰冲洗装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旨在对传统吸痰装置方式方法进行对比、探索研究。方法:采用同时段传统吸痰冲洗装置和改良式护理吸痰冲洗装置应用效果对橙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改良式吸痰护理冲洗装置效果评价明显优于传统吸痰冲洗装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吸痰护理装置简便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痰护理 细菌 冲洗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吸痰护理方式对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治疗的临床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任秀国 刘静 +2 位作者 李雪莲 唐静 刘艳洁 《基层医学论坛》 2021年第9期1217-1218,共2页
目的分析不同吸痰护理方式对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治疗的临床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朝阳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40例行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吸痰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20例采用深部吸痰护理,观察组20例采用气切套管下吸... 目的分析不同吸痰护理方式对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治疗的临床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朝阳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40例行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吸痰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20例采用深部吸痰护理,观察组20例采用气切套管下吸痰护理。比较2组患者吸痰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统计患者吸痰次数及吸痰间隔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吸痰期间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 h吸痰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吸痰期间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的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行高压氧治疗时,采用气切套管下吸痰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吸痰间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高压氧 吸痰护理 临床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气管内吸痰护理在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道管理中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欧阳燕 何菊贤 +3 位作者 谭智谦 黄晓珍 陈雪梅 李侠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7期718-720,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气管导管内吸痰护理在机械通气新生儿中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不良反应,减少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呼吸机治疗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按... 目的:探讨改良气管导管内吸痰护理在机械通气新生儿中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不良反应,减少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呼吸机治疗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按时吸痰,试验组按改良气管插管内吸痰护理方法按需吸痰。结果:试验组VAP发生、患儿痰阻、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下降至80%以下(以下简称SpO_(2)下降)等不良反应及机械通气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气管插管内吸痰护理方法,可降低VAP发生、患儿痰阻、SpO_(2)下降等不良反应及减少机械通气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吸痰护理 气管插管 新生儿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吸痰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欣欣 《临床研究》 2015年第6期172-172,共1页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安全吸痰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68例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安全吸痰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安全吸痰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68例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安全吸痰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9%(1/34)、17.6%(6/34),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对其实施安全吸痰护理,能减少吸痰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机械通气 安全吸痰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口氧气湿化瓶在吸痰护理中留取痰标本的应用
16
作者 吴灼金 温丽芳 《临床肺科杂志》 2008年第6期751-751,共1页
关键词 宽口氧气湿化瓶 吸痰护理 留取标本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盐水滴鼻湿化鼻腔在先心病术后患儿吸痰护理中的应用
17
作者 谭婷婷 胡莉 杨敏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7年第9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少量生理盐水滴鼻湿化鼻腔在CICU先心病术后患儿吸痰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本院先心病术后住院且需要吸痰护理的60例先天性房缺、室缺术后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本院先心病术后住... 目的探讨少量生理盐水滴鼻湿化鼻腔在CICU先心病术后患儿吸痰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本院先心病术后住院且需要吸痰护理的60例先天性房缺、室缺术后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本院先心病术后住院且需要吸痰护理的60例先天性房缺、室缺术后患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先心病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少量生理盐水滴鼻湿化鼻腔后再进行吸痰。比较2组患儿吸痰阻力、粘膜损伤以及吸痰平均间隔时间。结果可操作性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零阻力患儿明显增多,但粘膜损伤人数显著减少,此外,每两次吸痰平均间隔时间明显延长,且三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行性比较:与吸痰前比较,吸痰后对照组患儿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三者变化明显,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儿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三者变化不明显,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量生理盐水滴鼻湿化鼻腔在CICU先心病术后患儿吸痰护理中应用效果良好,不仅可明显降低吸痰管插入难度,减少其对鼻腔粘膜的损伤率,且其对患儿生理状态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盐水 滴鼻 湿化鼻腔 吸痰护理 先心病术后患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吸痰护理
18
作者 张立 罗湘玉 孙兆彬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2期249-250,共2页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已趋向婴幼儿期。由于婴幼儿呼吸功能不健全,同时先天性D脏病本身及术前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导致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伤,加之手术、全麻气管插管和体外循环又加重肺功能损害,极易导致肺部...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已趋向婴幼儿期。由于婴幼儿呼吸功能不健全,同时先天性D脏病本身及术前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导致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伤,加之手术、全麻气管插管和体外循环又加重肺功能损害,极易导致肺部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 吸痰护理 低体重 反复呼道感染 术后 心脏外科技术 全麻气管插管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碗和输液贴在吸痰护理中的应用
19
作者 孙培森 《护理管理杂志》 2011年第5期363-363,共1页
临床护士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每次进行吸痰操作前后使用盐水冲洗吸痰管时,要准备口鼻腔内、气管内两瓶无菌纯化水,以防呼吸道感染及交叉感染。由于无菌纯化水的外观包装一样,且注明口鼻腔内、气管内的字样位于瓶体,不易迅速... 临床护士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每次进行吸痰操作前后使用盐水冲洗吸痰管时,要准备口鼻腔内、气管内两瓶无菌纯化水,以防呼吸道感染及交叉感染。由于无菌纯化水的外观包装一样,且注明口鼻腔内、气管内的字样位于瓶体,不易迅速、方便地进行识别,极易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痰护理 输液贴 应用 治疗 道感染 盐水冲洗 气管切开 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置人工气道患者的吸痰护理
20
作者 李艳霞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5期1191-1192,共2页
置人工气道吸痰在临床护理中是一项常见的护理手段。本文以置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出发点,主要从吸痰时机的选择、吸痰方式及操作方法、吸痰的其他影响因素等阐述置人工气道患者的吸痰护理,介绍吸痰护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从中总结... 置人工气道吸痰在临床护理中是一项常见的护理手段。本文以置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出发点,主要从吸痰时机的选择、吸痰方式及操作方法、吸痰的其他影响因素等阐述置人工气道患者的吸痰护理,介绍吸痰护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旨在提高吸痰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人工气道 吸痰护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