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淀粉接枝吸水膨胀型堵水剂SAP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涂晓燕 王正良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0期314-316,共3页
以玉米淀粉和丙烯酸、丙烯酰胺及复合交联剂等为主要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淀粉接枝吸水膨胀型堵水剂SAP,并对其适宜的配方组成及性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结果表明,SAP具有较好的吸水膨胀性能和较快的吸水膨胀速度,... 以玉米淀粉和丙烯酸、丙烯酰胺及复合交联剂等为主要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淀粉接枝吸水膨胀型堵水剂SAP,并对其适宜的配方组成及性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结果表明,SAP具有较好的吸水膨胀性能和较快的吸水膨胀速度,而在油相介质中不发生膨胀;SAP对高渗层大孔道地层具有很好的堵水性能和很高的封堵强度;当其浓度大于0.5%时,对渗透率大于4.0μm2的填砂管岩心其堵水率可达99%以上,突破压力梯度可达10MPa/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接枝 吸水膨胀倍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膨颗粒膨胀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宇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4期111-115,共5页
通过实验研究了影响体膨颗粒膨胀能力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对于同类型颗粒,粒径越小,吸水膨胀能力越强;对于不同类型颗粒,吸水膨胀速度差异较大;温度对体膨颗粒吸水膨胀能力的影响不大;随着pH值增大,体膨颗粒的吸水膨胀能力增强;矿化... 通过实验研究了影响体膨颗粒膨胀能力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对于同类型颗粒,粒径越小,吸水膨胀能力越强;对于不同类型颗粒,吸水膨胀速度差异较大;温度对体膨颗粒吸水膨胀能力的影响不大;随着pH值增大,体膨颗粒的吸水膨胀能力增强;矿化度对体膨颗粒吸水膨胀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Ca2+和Mg2+的浓度上,与总矿化度关系不大,具体表现为Ca2+和Mg2+的浓度越大,体膨颗粒的吸水膨胀能力越弱;聚合物浓度对体膨颗粒的吸水膨胀能力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对于同类型颗粒,加入聚合物后,吸水膨胀速度减慢,悬浮能力增强,且聚合物浓度越高,吸水膨胀速度下降幅度越大,悬浮能力越强。该研究结果为现场利用体膨颗粒配制高强度调驱剂进行深部调驱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膨颗粒 吸水膨胀倍数 膨胀速度 携带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微米级丙烯酰胺微球调剖剂的应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马国艳 沈一丁 +2 位作者 高瑞民 郭兴 武哲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4-96,98,共4页
以丙烯酰胺(AM)为主要单体,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功能性单体,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法合成了1种纳微米级丙烯酰胺微球调剖剂(PAMAS)。利用激光粒径分析仪考察了PAMAS吸水溶胀后粒径变化,通过吸水膨胀倍数表征了PAMA... 以丙烯酰胺(AM)为主要单体,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功能性单体,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法合成了1种纳微米级丙烯酰胺微球调剖剂(PAMAS)。利用激光粒径分析仪考察了PAMAS吸水溶胀后粒径变化,通过吸水膨胀倍数表征了PAMAS的耐温性、耐盐性,通过流变分析仪表征了PAMAS的注入性,采用封堵实验研究了PAMAS的封堵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溶胀时间的增加,PAMAS微球的粒径从0.733μm膨胀至3.291μm;在60℃下,PAMAS的吸水膨胀倍数增至2.5倍;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PAMAS乳液表现出剪切变稀的特性。室内封堵实验表明,其运移性良好,采收率提高至78.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共聚物 吸水膨胀倍数 耐温性 耐盐性 封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交联凝胶调剖剂的合成及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娄天军 赵功玲 +2 位作者 谷永庆 荆瑞俊 朱瑞泉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4年第5期9-11,共3页
采用一次投料法合成用作预交联凝胶调剖剂的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并考察了淀粉、交联剂及添加剂用量对共聚物产品吸水膨胀倍数、弹性及强度的影响。该调剖剂吸水膨胀倍数在20~60之间可调,吸水膨胀... 采用一次投料法合成用作预交联凝胶调剖剂的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并考察了淀粉、交联剂及添加剂用量对共聚物产品吸水膨胀倍数、弹性及强度的影响。该调剖剂吸水膨胀倍数在20~60之间可调,吸水膨胀后强度大,粘弹性好。调剖驱油实验结果表明,该调剖剂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交联凝胶调剖剂 淀粉接枝共聚技术 丙烯酰胺 合成技术 交联剂 吸水膨胀倍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颗粒调剖剂的室内合成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婷 杨旭 +2 位作者 谭佳 陈智晖 刘一静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5年第8期33-35,39,共4页
针对目前油田普遍存在调剖剂用量大、不经济等缺点,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原料,通过加入发泡剂A和抗高温单体B,制备了聚合物颗粒调剖剂.确定了调剖剂最佳配方:过硫酸铵加量0.1%,m(亚硫酸钠):m(过硫酸铵)=1:2,单体总加量40%,m(AA):m(AM)=2... 针对目前油田普遍存在调剖剂用量大、不经济等缺点,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原料,通过加入发泡剂A和抗高温单体B,制备了聚合物颗粒调剖剂.确定了调剖剂最佳配方:过硫酸铵加量0.1%,m(亚硫酸钠):m(过硫酸铵)=1:2,单体总加量40%,m(AA):m(AM)=2:1,NaOH加量85%,交联剂N,N-甲叉基双丙烯酰胺加量0.0056%、乙二醇加量0.25%.试验结果表明,矿化度为10×104mg/L时,聚合物调剖剂吸水膨胀倍数仍达100以上,可应用于高矿化度和高硬度油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颗粒调剖剂 室内合成方法 配方 吸水膨胀倍数 矿化度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