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听辩能力训练 提升小学生合唱水平
1
作者 叶君 《北方音乐》 2017年第9期143-143,共1页
音乐课程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合唱听辩能力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提升学生在歌唱方面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合唱教学中,要能够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并充实课堂内容,充分展现合... 音乐课程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合唱听辩能力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提升学生在歌唱方面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合唱教学中,要能够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并充实课堂内容,充分展现合唱教学的灵活性以及多样性,进而激发出学生对于合唱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音乐 听辩能力 合唱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听辩能力—— 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2
作者 刘子毅 《音乐世界》 1996年第5期32-33,共2页
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搞好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方面。但是,怎样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通过什么途径来有效地实现音乐教育的目的,却是迄今尚未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教学形式上... 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搞好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方面。但是,怎样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通过什么途径来有效地实现音乐教育的目的,却是迄今尚未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教学形式上以“唱歌课”代替音乐课。由于长期以来,对音乐教育重视不够,对音乐教学的特点更谈不上有充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辩能力 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教学改革 小学音乐教学 教学质量 音乐艺术 主要表现 音乐课 唱歌课 培养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唱练耳教学与“内在听觉”的培养
3
作者 于淼淼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02年第4期39-39,共1页
视唱练耳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音乐基础课,而要学好这门课,“内在听觉”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内在听觉”是指一种听觉能力,它包括音质、音色、调性、节奏、力度、速度、乐句组织及整体结构等八个要素。我们通常对这八个要素有一个... 视唱练耳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音乐基础课,而要学好这门课,“内在听觉”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内在听觉”是指一种听觉能力,它包括音质、音色、调性、节奏、力度、速度、乐句组织及整体结构等八个要素。我们通常对这八个要素有一个外在听觉——即外在的音响效果和印象;还有一个就是“内在听觉”即外在的音响效果和印象;还有一个就是“内在听觉”即在不进行口头构唱的状况下大脑思维对这八个要素的听辩能力、想象能力和感悟认知程度的积累反映。可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 视唱练耳教学 音响效果 音乐基础课 音乐作品 听辩能力 音响色彩 创造性思维 和声觉训练 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师钢琴弹奏能力训练浅论
4
作者 张金石 《克山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102-103,共2页
高师钢琴基础教学课应注重对学生视奏、听群、分析、表现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强化协作、应变、即兴伴奏等能力的训练,以提高高师生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
关键词 高师院校 钢琴教学 弹奏能力 教学能力 听辩能力 即兴伴奏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民族器乐作品欣赏能力的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包丽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67-68,共2页
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的瑰宝,民族器乐作品在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欣赏民族器乐作品有深远的意义,是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欣赏中,强调听辩能力的训练,突出对音乐主题的掌握,欣赏的作品要具... 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的瑰宝,民族器乐作品在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欣赏民族器乐作品有深远的意义,是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欣赏中,强调听辩能力的训练,突出对音乐主题的掌握,欣赏的作品要具有趣味性、启发性、艺术性。通过深入了解民族器乐发展史,研究、分析民族器乐作品的结构形式和发展手法及在实践中采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民族器乐作品的欣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器乐作品 曲式结构 听辩能力 音乐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唱名给每位学生取个音乐名——提高学生音高听辨能力的尝试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才裕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12年第10期14-15,共2页
如何使难度较大、且枯燥无味的音准训练被学生所接受并喜爱,如何提高他们的音高听辩能力,保证音准训练能在每一节音乐课中顺利进行。为此,我们尝试通过用唱名来替代组号,用唱名来替代班级中每位学生姓名,以循序渐进的音乐名点名法... 如何使难度较大、且枯燥无味的音准训练被学生所接受并喜爱,如何提高他们的音高听辩能力,保证音准训练能在每一节音乐课中顺利进行。为此,我们尝试通过用唱名来替代组号,用唱名来替代班级中每位学生姓名,以循序渐进的音乐名点名法来训练学生的音高感,同时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常规的教学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姓名 听辩能力 音乐课 音高 唱名 音准训练 循序渐进 教学实践
原文传递
探究无笔记交传训练在口译教学中的重要性 被引量:2
7
作者 沈悦 《海外英语》 2019年第9期55-56,共2页
改革开放的持续实施、“一带一路”的稳步推进,对我国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口译人才不断提出新要求,多种课程性质的口译教学亦在各大高校开展得如火如荼。相关理论及教学实践表明,无笔记交替传译训练在各类型的口译教学中均为必不可少的... 改革开放的持续实施、“一带一路”的稳步推进,对我国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口译人才不断提出新要求,多种课程性质的口译教学亦在各大高校开展得如火如荼。相关理论及教学实践表明,无笔记交替传译训练在各类型的口译教学中均为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是彻底解决学生“听辩”能力的科学路径。该文认为应当进一步重视口译教学中无笔记交传训练的重要作用,只有做好这一步方能奠定口译学习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笔记交传 口译教学 听辩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资·环境·勤奋——学外语小议
8
作者 于祥杰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1994年第S4期94-95,共2页
大多数儿童在三岁时都能用语言来表达思想,五岁时能流利地使用语言。然而,他们并没有考虑他们是如何使用语言的,因为他们出生后就处在一个“母语”环境中,经历了一个听——辨——模仿——使用的过程。但是,母语并非人们唯一的一种使用语... 大多数儿童在三岁时都能用语言来表达思想,五岁时能流利地使用语言。然而,他们并没有考虑他们是如何使用语言的,因为他们出生后就处在一个“母语”环境中,经历了一个听——辨——模仿——使用的过程。但是,母语并非人们唯一的一种使用语言,当今世界,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只讲母语或只讲一种语言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据资料载,当今世界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口期望使用母语之外的语言进行交际。这就出现了一个学习外语的热潮。这种热潮,实质上就是一种学习外语的动力。有了动力,就会产生学习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就会有学习的成功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本能 学外语 学习外语 语言材料 分析能力 语言环境 学习积极性 听辩能力 成功的语言学习者 使用母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音乐学习的基本因素
9
作者 雍敦全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00年第2期14-18,共5页
一切教育都是学习的问题,因此音乐学习问题在音乐教育中就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每当我们培养对一个特定的音型、短句、节奏、旋律或和声序列的听辩能力和理解能力,或演唱、演奏这些东西的能力时,我们都遇到这个学习问题。每当我们培养对... 一切教育都是学习的问题,因此音乐学习问题在音乐教育中就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每当我们培养对一个特定的音型、短句、节奏、旋律或和声序列的听辩能力和理解能力,或演唱、演奏这些东西的能力时,我们都遇到这个学习问题。每当我们培养对整个音乐作品的一种有欣赏力的理解和一种细致而精确的感觉,或演奏、演唱它的能力时我们也遇到这个学习问题。当我们培养对不同音和不同和弦的结合及其关系的原理的理解能力时,我们也遇到这个问题。当我们培养对谱表上所记的一个短句或一个旋律的识别能力,或培养对谱表记谱法的一般掌握能力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学习 基本因素 理解能力 音乐教育 听辩能力 音乐作品 记谱法 欣赏力 学习问题 谱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笛与口缝
10
作者 魏洪安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74-75,共2页
竹笛在不同人手里表现出来的音色效果往往不同,甚至相差很大。这是为什么?探其原因,主要取决于口缝。如何把竹笛吹奏的高音明亮清彻,不焦不燥;中音吹奏的典雅抒展,不滞不怠;低音吹奏的醇厚深沉,不浮不虚,是吹奏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 口缝 竹笛 音色 吹奏者 演奏水平 考虑的问题 艺术表现力 气息配合 振动体 听辩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