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3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VDF改性硼、铝含能材料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1
作者 颜丽娟 荀亚静 +1 位作者 马坤茹 孙运兰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90,共14页
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difluoride,PVDF)在显著增强硼粉与铝粉点火燃烧性能方面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基于国内外近年来在PVDF改性硼、铝含能材料方面的广泛研究,归纳提炼了10种主流的制备技术,包括溶剂挥发法、静电纺丝技术、静电... 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difluoride,PVDF)在显著增强硼粉与铝粉点火燃烧性能方面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基于国内外近年来在PVDF改性硼、铝含能材料方面的广泛研究,归纳提炼了10种主流的制备技术,包括溶剂挥发法、静电纺丝技术、静电喷雾技术、静电喷雾沉积、微乳液法、3D打印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法、非溶剂致相分离法、液相法以及液滴微流控技术,分别阐述了它们的制备原理、应用场景及优缺点,指出了PVDF改性含能材料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1)安全改进;2)绿色技术;3)纳米材料优化;4)多尺度设计;5)创新的涂层方法;6)深入了解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改性 含能材料 聚偏氟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条件下含能材料的模拟研究思考
2
作者 姬广富 《高压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3,共27页
含能材料在军事、民用和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极端条件下其物理化学性质会发生显著变化。通过模拟研究预测和优化含能材料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包括性能预测、优化设计、安全评估、成本效率控制等。为此,综述了极端条件下含能材料的研... 含能材料在军事、民用和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极端条件下其物理化学性质会发生显著变化。通过模拟研究预测和优化含能材料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包括性能预测、优化设计、安全评估、成本效率控制等。为此,综述了极端条件下含能材料的研究背景、基本性质、模拟研究方法及进展、关键问题以及相关实验研究进展。其中,详细介绍了量子力学、分子动力学、蒙特卡罗和有限元等模拟方法及其研究进展,阐述了高压、高温、激光作用和界面效应等极端条件下模拟研究的关键问题,并列举了含能材料在撞击感度、化学释能规律、3D打印、绿色电合成、爆轰机理和超高含能材料合成等方面的实验研究进展。通过遴选代表性研究,展示了模拟研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解决方案。同时,介绍了一些最新研究成果,以反映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此外,详细讨论了跨学科研究的实现方式以及含能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安全性问题,包括可能的风险和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极端条件 模拟研究 高压 高温 激光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含能材料领域应用发展的可视化分析
3
作者 刘鹏刚 崔添俞 +2 位作者 欧阳的华 贾浩楠 张洋洋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5年第2期72-77,共6页
为推动含能材料生产与储存安全性评估方法的创新,该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近17年来与近红外和含能材料相关的文献,对纳入文献的机构、作者、关键词等信息进行了可视化分析,从而梳理了近红外光谱(NIRS)在含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现状... 为推动含能材料生产与储存安全性评估方法的创新,该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近17年来与近红外和含能材料相关的文献,对纳入文献的机构、作者、关键词等信息进行了可视化分析,从而梳理了近红外光谱(NIRS)在含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热点。研究结果表明,NIRS在含能材料领域的研究应用逐渐增多,但作者团队之间的合作尚有待加强。在快速检测、分析和组分模型方面,NIRS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已成功应用于混合炸药、黑索今、推进剂和吸收药的在线检测。未来研究将侧重于优化快速检测和组分模型,以提高含能材料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进一步探索和应用NIRS技术将为含能材料的生产与储存安全性评估提供更具创新性和可行性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近红外光谱技术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性原理研究取代基对含能材料撞击感度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黎红艳 卢妹 +4 位作者 包恃缘 刘福生 刘正堂 白志鑫 刘其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34,共11页
取代基的种类和位置会影响含能材料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强度,从而对其撞击感度产生影响.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分析了氨基基团和甲基基团对三硝基苯类含能材料撞击感度的影响.根据计算得到的弹性常数,通过Voigt-Reuss-Hill平均法计... 取代基的种类和位置会影响含能材料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强度,从而对其撞击感度产生影响.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分析了氨基基团和甲基基团对三硝基苯类含能材料撞击感度的影响.根据计算得到的弹性常数,通过Voigt-Reuss-Hill平均法计算得到了几种含能材料的体积模量B、剪切模量G、杨氏模量E和泊松比v.接着,尝试通过分析氨基和甲基取代基的种类和数量对力学参数、能带结构、态密度等性质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下,氨基个数与撞击感度之间呈负相关,与禁带宽度呈正相关,可以通过比较带隙值来判断一组含氨基的多硝基芳烃材料的撞击感度大小关系.相较于氨基,甲基数量与力学性能的相关性较氨基取代基更好,甲基数量变化对材料的总态密度能量影响更大;甲基数量与材料的撞击感度之间没有相关性但与禁带宽度呈负相关,无法通过带隙值的大小来确定一组含甲基的硝基芳烃类含能材料的撞击感度大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撞击感度 取代基 力学性质 电子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含能材料化学领域的先进分析表征技术发展与展望
5
作者 应梓剑 陈建波 +7 位作者 徐金江 于谦 何璇 赵雪燕 朱春华 黄石亮 杨希 李诗纯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101,共20页
分析表征技术是含能材料化学领域科研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含能材料分析表征技术主要包括色谱、质谱、波谱、光谱、热分析、显微、散射与衍射等,通过分析表征技术的定性/定量分析可获得含能材料的化学结构、组分含量、微观形貌等信... 分析表征技术是含能材料化学领域科研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含能材料分析表征技术主要包括色谱、质谱、波谱、光谱、热分析、显微、散射与衍射等,通过分析表征技术的定性/定量分析可获得含能材料的化学结构、组分含量、微观形貌等信息,进而为含能材料相关合成表征、质量控制、库存维护、公共安全、环境监测等场景提供重要的分析数据,极大推动了含能材料行业的发展。近年来,分析表征技术在传统分析的基础上,展现出了明显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特征,并逐步向自动化、智能化、原位在线、多尺度贯通、高时空分辨等方向发展。为了更加清晰、全面地掌握含能材料分析表征技术现状与趋势,研究系统综述了各主要分析手段的技术内涵、功能特点以及在含能材料领域的应用现状,并讨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含能材料化学领域相关分析表征研究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聚物粘结炸药(PBX) 含能材料 分析表征技术 自动化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超细含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超 丁亚军 +3 位作者 常圣泉 王浩 刘少武 孔军利 《当代化工》 2025年第1期159-163,219,共6页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含能材料细化方面应用广泛,其作为未来军事技术优势的关键技术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为了拓宽含能材料的应用范围,提升武器系统的毁伤能力,并为含能材料细化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综述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超细含能材料...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含能材料细化方面应用广泛,其作为未来军事技术优势的关键技术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为了拓宽含能材料的应用范围,提升武器系统的毁伤能力,并为含能材料细化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综述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超细含能材料制备方面的原理、工艺过程及研究进展。首先,归纳梳理了超临界流体的物理特性,并对其工艺特点和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其次,详细探究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含能材料细化中的应用,并阐述了影响晶体形貌和粒径分布的主要因素;最后,从理论研究、工艺流程和工业应用等角度提出当前限制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含能材料细化领域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对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含能材料细化领域的发展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含能材料 细化 晶体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能材料性能测试3D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开发
7
作者 蔡兴旺 杨继华 +1 位作者 李宸欣 裴耀强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9-214,共6页
为解决含能材料性能测试实验存在的高危险性、高成本、难管理、无法批量实验等问题,设计出一套3D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方案。采用3ds max软件对实验设备进行几何建模,介绍了建模方法和模型优化技巧。以Unity3D为引擎,仿真实验中采用交互技术... 为解决含能材料性能测试实验存在的高危险性、高成本、难管理、无法批量实验等问题,设计出一套3D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方案。采用3ds max软件对实验设备进行几何建模,介绍了建模方法和模型优化技巧。以Unity3D为引擎,仿真实验中采用交互技术,包括相机交互、鼠标交互、动画交互、音视频交互、交互同步技术等;软件界面设计、特效设计(粒子特效和物理特效)、灯光和相机设计的技巧和方法,完成对含能材料性能测试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开发。既满足了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需求,又能为其他虚拟现实系统的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虚拟现实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钝感和热稳定性含能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8
作者 崔化鹏 《化工设计通讯》 2025年第1期91-92,111,共3页
含能材料在民事和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进一步满足未来军事和航天领域的需求,高性能、对热和震动钝感的新型含能材料被广泛研究。从安全和稳定性等方面综述了含能化合物的合成、潜在配方和在航天等方面应用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先进的含能材料 高能炸药 热稳定性炸药 钝感炸药 航天和军事的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反应技术在含能材料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蒋致远 侯静 +1 位作者 詹乐武 李斌栋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5-497,I0002,共14页
介绍了硝基芳烃、硝酸酯、硝胺及其他类含能材料的微反应合成,对现有的单质含能材料的微反应合成工艺进行分类叙述,点明了微反应技术可以显著提高产物收率和选择性、减少反应时间以及增加传质和传热效率等优势,并对微反应合成中的堵塞... 介绍了硝基芳烃、硝酸酯、硝胺及其他类含能材料的微反应合成,对现有的单质含能材料的微反应合成工艺进行分类叙述,点明了微反应技术可以显著提高产物收率和选择性、减少反应时间以及增加传质和传热效率等优势,并对微反应合成中的堵塞等焦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阐述了微反应技术在微纳米含能材料制备及复合含能材料制备中的应用,突出了微反应技术在含能材料粒径、形貌调控及连续化制备等方面的优势,并对现有的技术难点进行了总结,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将微反应技术与数值模拟相结合进行反应及传热结构优化设计、探索反应机理,是微反应技术在含能材料制备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附参考文献80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微反应技术 连续合成 含能材料 微纳米化 复合含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导体桥和含能材料的信息储存介质自毁模块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娄文忠 李志鹏 +1 位作者 冯恒振 李明愉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9-587,共9页
针对高安全等级信息储存介质硬件层面的防护,开展了基于半导体桥(SCB)和含能材料的低驱动能量自毁模块的研究.建立了SCB等离子体发火、能量传递、含能材料点火的数学模型并完成了理论计算,利用COMSOL搭建SCB多物理场仿真模型并校核其性... 针对高安全等级信息储存介质硬件层面的防护,开展了基于半导体桥(SCB)和含能材料的低驱动能量自毁模块的研究.建立了SCB等离子体发火、能量传递、含能材料点火的数学模型并完成了理论计算,利用COMSOL搭建SCB多物理场仿真模型并校核其性能,搭建了试验平台并进行SCB与含能材料发火性能测试的试验.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含能自毁模块具有优良的发火性能,能在5 V充电电压的激励下,起爆SCB桥区并使桥区温度能在18μs内达到2700 K,从而激发0.43 mg叠氮化铜在50μs内起爆产生爆轰波.含能自毁模块能够完成能量的传递并摧毁目标信息储存介质,有效避免信息储存介质关键信息被窃取,保证了信息储存介质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安全技术 自毁模块 半导体桥 含能材料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能材料家族族长选拔记
11
作者 徐运鑫 张文博 +2 位作者 颜静 耿旺昌 闫毅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9期266-272,共7页
含能材料自出现以来就在民生、国防领域发挥巨大作用。本文作为一篇科普文章,通过拟人的手法,简单介绍了含能材料的基本种类、基本性质,并着重介绍一些重要含能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希望能增强读者对含能材料的兴趣,引发读者对含能材料的... 含能材料自出现以来就在民生、国防领域发挥巨大作用。本文作为一篇科普文章,通过拟人的手法,简单介绍了含能材料的基本种类、基本性质,并着重介绍一些重要含能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希望能增强读者对含能材料的兴趣,引发读者对含能材料的思考,从而打破对含能材料认知的固有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炸药 火药 复合含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能材料通道式连续合成与安全评价
12
作者 范桂娟 陈光文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03-I0003,共1页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国对高性能含能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含能材料在生产过程涉及硝化等反应单元,而传统釜式反应器由于热质传递速率的限制,存在合成过程可控性差、效率低、危险性高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高性能含能材料的...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国对高性能含能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含能材料在生产过程涉及硝化等反应单元,而传统釜式反应器由于热质传递速率的限制,存在合成过程可控性差、效率低、危险性高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高性能含能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也制约了国防技术快速高质量的发展。因此,化工过程技术和装备的自主创新是突破高性能含能材料等高端化学品制造短板的迫切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釜式反应器 通道式 热质传递 可控性 安全评价 自主创新 反应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能材料连续流通道式制备专刊序言
13
作者 李斌栋 汪营磊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含能材料是武器装备的威力源和动力源,是实现远程打击、高效毁伤的关键材料,其安全、高效制备是国防工业发展的基础。然而,含能材料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且其制备通常包含强放热的硝化、氧化等反应过程,因此传统的大在线量间歇釜式生产... 含能材料是武器装备的威力源和动力源,是实现远程打击、高效毁伤的关键材料,其安全、高效制备是国防工业发展的基础。然而,含能材料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且其制备通常包含强放热的硝化、氧化等反应过程,因此传统的大在线量间歇釜式生产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连续流动化学技术是在通道内进行连续流动反应的技术,该技术具有热质传递效率高、在线物料量小、连续化、易放大、产品质量一致性高等特点,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已经应用于精细化工品(如农药、医药)的研制和生产。另外,通过对通道结构和尺寸的合理调控,该技术还可用于纳米粒子的制备。基于连续流通道式合成技术的特点,利用该技术进行含能材料的制备具有传统釜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能够极大地降低物料的在线量,另一方面能够提高热质传递效率,避免热失控等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质传递 含能材料 连续流动 物料量 热失控 通道结构 远程打击 高效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能材料的多尺度结构及其研究意义
14
作者 王晓峰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1-1013,共3页
各种材料,不论其形状大小如何,其宏观性能都是由其化学组成和组织结构决定的,所以,对材料本质的完整反映,均需涵盖化学组成和组织结构两个要素。在含能材料领域,对含能化合物分子的表征,这两个要素是齐全的,而对复合含能材料的描述,以... 各种材料,不论其形状大小如何,其宏观性能都是由其化学组成和组织结构决定的,所以,对材料本质的完整反映,均需涵盖化学组成和组织结构两个要素。在含能材料领域,对含能化合物分子的表征,这两个要素是齐全的,而对复合含能材料的描述,以往偏重于组成(即配方),对材料结构则重视不够。当前含能材料的发展,不再单纯依赖含能化合物的创制,复合含能材料的组装成为一个深具潜力的方向,为此,必须建立材料结构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化合物 含能材料 多尺度结构 宏观性能 形状大小 化学 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能材料通道式制备技术的发展思考
15
作者 范桂娟 张祯琦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2-234,共3页
通道式制备技术具有高效的混合和传递性能、反应空间小、模块化结构、并行放大,可有效提高反应过程安全性和过程的精准调控,实现连续安全生产等优点,其应用领域正在从精细化工、医药等逐渐拓展至含能材料领域,可有效解决传统间歇反应模... 通道式制备技术具有高效的混合和传递性能、反应空间小、模块化结构、并行放大,可有效提高反应过程安全性和过程的精准调控,实现连续安全生产等优点,其应用领域正在从精细化工、医药等逐渐拓展至含能材料领域,可有效解决传统间歇反应模式中所存在的合成过程可控性差、效率低、危险性高、工程放大难等问题。目前,通道式制备技术已实现了多种含能材料的合成、结晶及包覆过程,从而开启了含能材料制备模式的革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通道式 模块化结构 间歇反应 传递性能 工程放大 可控性 反应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元氮杂芳环构建方法及含能材料合成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静 段秉蕙 +3 位作者 刘宁 张俊林 王伯周 张国强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13,I0001,共18页
综述了吡啶,哒嗪、嘧啶、吡嗪环、三嗪以及四嗪等六元氮杂芳环骨架构建方法,探讨了相应的六元氮杂芳环环化反应机理,概述了典型含能材料的物化与爆轰性能;重点从合成角度总结了缩合反应与环加成反应在构建六元氮杂芳环结构中的应用,讨... 综述了吡啶,哒嗪、嘧啶、吡嗪环、三嗪以及四嗪等六元氮杂芳环骨架构建方法,探讨了相应的六元氮杂芳环环化反应机理,概述了典型含能材料的物化与爆轰性能;重点从合成角度总结了缩合反应与环加成反应在构建六元氮杂芳环结构中的应用,讨论了在相应氮原子中心位点实现氮氧化或氮氨化反应的方式。其中,六元氮杂芳环氮氧化片段的引入主要包括两类途径:一是以氧化剂与氮杂芳环中氮原子中心发生反应,形成N-氧化物片段;另一类是利用环化反应,将相应的氮氧双键等结构转化为N-氧化物片段。附参考文献91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六元氮杂芳环 骨架构建方法 反应机理 含能材料 爆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反应器在含能材料合成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琳 杨炜 吕阳成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5-344,共20页
目前传统的间歇制备过程由于受制于宏观尺度难以对工艺参数、产物结构及性能实现精准调控,导致产物的均一性差,制备过程存在显著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实现含能材料的安全、可控和高效的制备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微反应器以其微型化... 目前传统的间歇制备过程由于受制于宏观尺度难以对工艺参数、产物结构及性能实现精准调控,导致产物的均一性差,制备过程存在显著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实现含能材料的安全、可控和高效的制备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微反应器以其微型化、集成化、高度安全性和出色的传质传热效率等诸多优势,高度契合含能材料制备过程的需求。因此,微反应器技术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含能材料制备中崭露头角。本文介绍了微反应器在危险化工合成过程及含能材料制备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特别关注了其在单质含能材料和复合含能材料制备中的潜在应用,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强调了未来微反应器技术领域的发展需求包括规模化生产、三废处理及智能化平台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反应器 微流控技术 含能材料 强放热反应 过程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光学诊断技术在含能材料燃烧测试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一平 徐司雨 +4 位作者 姚二岗 李恒 张洋 于瑾 赵凤起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共16页
依据不同光学原理,从光散射、光学发射与吸收和成像三方面综述了激光诱导荧光(LIF)、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CARS)、粒子成像测速(PIV)、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辐射法、遥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RS... 依据不同光学原理,从光散射、光学发射与吸收和成像三方面综述了激光诱导荧光(LIF)、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CARS)、粒子成像测速(PIV)、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辐射法、遥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RS-FTIR)及纹影法等光学诊断技术测试原理及在含能材料燃烧测试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光学诊断技术在燃烧测试中相比于其他传统接触式诊断方法的优越性和各类光学诊断方法的适用性、测量对象及优缺点;展望了微观燃烧产物、火焰温度、燃烧流场速度和火焰结构等测试技术在含能材料燃烧诊断中的发展前景;指出今后的工作应向多诊断方法相结合,发展多维度测量,从而获取更丰富多维的微观数据信息。附参考文献102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含能材料燃烧 光学诊断技术 激光诱导荧光 激光吸收光谱 纹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双螺杆加工含能材料熔融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岳梦岩 张军 +2 位作者 李明娟 宋秀铎 薛平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71,共9页
螺杆挤出机是连续加工含能材料的一种重要设备,药料经过挤出机的加热和剪切作用能顺利熔融并进一步塑化。通过网格无关分析得出网格数量大于126万后,GCI(网格收敛指数)小于3%且最大压力变化幅度较小,确定采用网格数为1261205的网格进行... 螺杆挤出机是连续加工含能材料的一种重要设备,药料经过挤出机的加热和剪切作用能顺利熔融并进一步塑化。通过网格无关分析得出网格数量大于126万后,GCI(网格收敛指数)小于3%且最大压力变化幅度较小,确定采用网格数为1261205的网格进行模拟。首次使用FLUENT中的Solidification&Melting模型对锥形双螺杆挤出机加工含能材料的熔融过程进行模拟,得到熔融段熔体分数、流动速度和温度等参数;基于质量守恒定律模拟分析锥形双螺杆挤出机中药料熔融过程的压力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螺杆转速、机筒温度和螺杆温度,分析了工艺参数对熔融过程的影响;通过改变螺杆的槽深、导程和法向螺棱宽度,分析螺杆结构对熔融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熔融 锥形双螺杆 工艺参数 螺杆结构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能材料5s延滞期爆发点自动测试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峭峰 叶魏涛 +3 位作者 杨遂军 王志宇 王晓娜 叶树亮 《中国计量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12,42,共7页
目的:针对含能材料爆发点实验过程危险、手动实验一致性较差的问题,本研究根据爆发点测试原理及方法,设计了一种爆发点自动测试装置。方法:以ARM微控制器为核心,采用前馈散热功率补偿的PID算法进行加热炉温度控制,通过自动进样模块、中... 目的:针对含能材料爆发点实验过程危险、手动实验一致性较差的问题,本研究根据爆发点测试原理及方法,设计了一种爆发点自动测试装置。方法:以ARM微控制器为核心,采用前馈散热功率补偿的PID算法进行加热炉温度控制,通过自动进样模块、中长距离数据传输模块实现了人机隔离,同时开发了基于LabVIEW的上位机软件,实现了爆发点参数的自动计算。结果:为了验证测试装置的可行性,对3,6-二肼基-1,2,4,5-四嗪进行爆发点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爆发点测试装置多次重复实验标准差小于0.61 s,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爆发点参数为184℃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结论:本爆发点测试仪实现了含能材料爆发点参数准确度的全自动获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实验人员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5s延滞期 爆发点 测试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