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含碳金矿选矿试验研究及工业实践
1
作者 孙大勇 李杰 +3 位作者 祁忠旭 朱志伟 徐世红 马鹏程 《黄金》 2025年第2期34-39,共6页
针对某含碳金矿进行了深入的工艺矿物学分析,揭示了影响选矿效率的关键因素。通过选矿试验,成功降低了磨矿细度,并选择了一种高效的碳抑制剂,有效解决了有机碳对金浮选过程的干扰问题。在原矿金品位1.84 g/t的条件下,通过实验室全流程... 针对某含碳金矿进行了深入的工艺矿物学分析,揭示了影响选矿效率的关键因素。通过选矿试验,成功降低了磨矿细度,并选择了一种高效的碳抑制剂,有效解决了有机碳对金浮选过程的干扰问题。在原矿金品位1.84 g/t的条件下,通过实验室全流程闭路试验,获得了金精矿金品位37.81 g/t、金回收率91.20%的优异指标。基于小型试验结果,进一步进行了工业试验,对磨矿细度、药剂制度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生产指标显著提升,金精矿金加权平均品位从24.31 g/t提高至40.25 g/t,金加权平均回收率从88.02%提高至91.42%。此外,磨矿细度的降低显著减少了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金矿 有机 细度 抑制剂 生产成本 工业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质物对高含碳金矿浮选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晓民 李恒 +1 位作者 李越 彭勇军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4-81,共8页
针对某高含碳金矿不脱碳浮选工艺,考察了不同碳含量对载金矿物浮选的影响;明确了碳质物的晶体结构与石墨化程度,评价了碳质物对捕收剂的吸附能力,研究了不同屏蔽剂对金、碳品位和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质物含量从2.86%提高到7.2... 针对某高含碳金矿不脱碳浮选工艺,考察了不同碳含量对载金矿物浮选的影响;明确了碳质物的晶体结构与石墨化程度,评价了碳质物对捕收剂的吸附能力,研究了不同屏蔽剂对金、碳品位和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质物含量从2.86%提高到7.21%,载金矿物品位从20.07%下降至1.37%,回收率从67.99%下降至10.27%;碳质物主要为半自形石墨或无定形碳,石墨化程度高于活性碳。该碳质物对药剂吸附(对丁基黄药和丁基铵黑药的吸附率分别为49.88%和27.44%)是导致金回收率较低的主要原因。萘磺酸钠(400g/t)抑制剂可使粗精矿中碳品位从15.44%降至13.89%,金品位从22.7g/t增加至29.2g/t,回收率从30.76%提升至45.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金矿 不脱浮选 吸附行为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含碳金矿焙烧扩大试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董晓伟 吴晓松 周晓源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45,共5页
分别用传统的回转窑和新兴的微波窑对含碳金矿进行脱碳扩大试验。结果表明,在脱碳效果基本一致,脱碳后矿样氰化浸出率均可高于85%的前提下,微波焙烧在总图布置、工程投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比回转窑焙烧更有优势。
关键词 含碳金矿 回转窑焙烧 微波焙烧 氰化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硫高砷含碳金矿选矿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胡瑞彪 梁晓 王星 《现代矿业》 CAS 2018年第2期90-93,共4页
某高硫高砷含碳金矿石金品位为4.21 g/t,含砷0.82%、含碳0.85%,呈细粒、微细粒嵌布。硫化物包裹金和裸露金占总金的98.31%,金多分布于黄铁矿与石英、绢云母等脉石矿物连生体中。为回收利用矿石中的金,分别进行直接氰化浸出、预处理—氰... 某高硫高砷含碳金矿石金品位为4.21 g/t,含砷0.82%、含碳0.85%,呈细粒、微细粒嵌布。硫化物包裹金和裸露金占总金的98.31%,金多分布于黄铁矿与石英、绢云母等脉石矿物连生体中。为回收利用矿石中的金,分别进行直接氰化浸出、预处理—氰化浸出、浮选—预处理—氰化浸出试验。结果表明,直接氰化浸出、预处理—氰化浸出金回收指标均较差;原矿经一段磨矿(-0.074 mm 90%)—1粗3精2扫浮选—二段磨矿(-0.038 mm 93%)—1粗3精2扫闭路浮选—尾矿预处理—氰化浸出选别,浮选可获得金品位23.36 g/t、含银96.00 g/t的金精矿,金精矿回收率为67.22%,金浸出率23.36%,金总回收率达90.58%,指标较好,可作为该金矿石选矿工艺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高砷含碳金矿 预处理 氰化浸出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碳金矿氧化焙烧—氰化法提金工艺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董晓伟 陈永明 +1 位作者 杨声海 周晓源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4-47,共4页
采用氧化焙烧+氰化浸出工艺处理陕西某含碳金矿。优化的焙烧条件为680℃焙烧2h,氧化焙砂氰化浸出的最佳条件为:氰化钠浓度1 000g/t、浸出时间24h、物料粒度-0.074mm占90%以上,在此条件下金浸出率达86.91%,活性炭吸附金效率高,浸出过程... 采用氧化焙烧+氰化浸出工艺处理陕西某含碳金矿。优化的焙烧条件为680℃焙烧2h,氧化焙砂氰化浸出的最佳条件为:氰化钠浓度1 000g/t、浸出时间24h、物料粒度-0.074mm占90%以上,在此条件下金浸出率达86.91%,活性炭吸附金效率高,浸出过程是整个过程的限制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金矿 回转窑 氰化浸出 炭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含碳金矿石金回收率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袁文生 《新疆有色金属》 2000年第1期15-17,共3页
某地含碳金矿生产规模 150t/d ,原生产采用磨矿混汞 -浮选 -精矿焙烧 -再磨炭浸工艺提金 ,选矿金总回收率 78%~ 79%。由于矿石不断开采 ,矿石贫化 ,采用原流程工艺复杂 ,金回收率偏低 ,且当地没有烟道 ,炭浸浸渣含金 10 g/t左右 ,生产... 某地含碳金矿生产规模 150t/d ,原生产采用磨矿混汞 -浮选 -精矿焙烧 -再磨炭浸工艺提金 ,选矿金总回收率 78%~ 79%。由于矿石不断开采 ,矿石贫化 ,采用原流程工艺复杂 ,金回收率偏低 ,且当地没有烟道 ,炭浸浸渣含金 10 g/t左右 ,生产成本高。为简化工艺流程 ,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经试验采用混汞 -石灰预处理 -炭浸工艺 ,金选矿总回收率达 86 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金矿 石灰预处理 炭浸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碳金矿的次氯酸盐预处理氰化浸出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红波 封国宁 李铁球 《铀矿冶》 CAS 1993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用CaOCl_2或NaOCl预处理陕西汉阴金矿,随后氰化浸出,金的回收率可达90%。研究了预处理的条件并进行了柱浸试验。
关键词 含碳金矿 预处理 柱浸试验 浸出率 次氯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某含碳金矿保温炭浸试验
8
作者 王琳 李天恩 《现代矿业》 CAS 2017年第9期153-155,共3页
陕西某含碳金矿金品位15.00 g/t,碳含量高达4.56%,影响金的浸出。为合理开发利用该矿石,进行选矿试验。探索试验表明,保温氰化浸出浸渣金品位最低,金浸出率最高,适宜作为该金矿的氰化浸出原则流程;保温氰化浸出试验结果表明,原矿磨矿至-... 陕西某含碳金矿金品位15.00 g/t,碳含量高达4.56%,影响金的浸出。为合理开发利用该矿石,进行选矿试验。探索试验表明,保温氰化浸出浸渣金品位最低,金浸出率最高,适宜作为该金矿的氰化浸出原则流程;保温氰化浸出试验结果表明,原矿磨矿至-0.074 mm占90%,在最佳浸出条件下经保温氰化炭浸—提炭—固液分离处理,可获得浸渣金品位1.49 g/t、金浸出率90.07%、金吸附率99.98%、金总回收率90.05%的良好指标,实现了金的高效回收利用,可为选矿工艺流程的确定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金矿 保温氰化炭浸 浸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含砷含碳难处理金矿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牛艳萍 宗京京 +4 位作者 丁淑芳 王余莲 何章辉 初静波 张帅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0-53,共4页
对某含砷含碳难处理金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在探索试验的基础上,最终确定采用浮选-焙烧-氰化浸出工艺,可以获得Au的浸出率71.46%,Au的总回收率为59.79%。
关键词 含碳金矿 浮选 焙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含硫高碳难处理金矿选矿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文杰 朱辉 +2 位作者 谢贤 童雄 杜云鹏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40,共7页
高硫、高碳难处理金矿是目前常见的金矿资源,对传统浸出工艺带来巨大挑战。针对某企业的含硫高碳金矿,在工艺矿物学的基础上,了解自然金的富存状态,采用“浮选+焙烧+浸出”工艺处理该金矿。试验结果表明,当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时... 高硫、高碳难处理金矿是目前常见的金矿资源,对传统浸出工艺带来巨大挑战。针对某企业的含硫高碳金矿,在工艺矿物学的基础上,了解自然金的富存状态,采用“浮选+焙烧+浸出”工艺处理该金矿。试验结果表明,当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时,以硫酸铜为活化剂,丁基黄药+丁铵黑药作捕收剂时,浮选获得Au品位为25.31 g/t、Au回收率为91%的金精矿;然后将金精矿在600℃环境中焙烧1 h,浸出剂绿金30 g/t,浸出液pH=12~13,液固比8:1的条件下浸出36 h,金精矿中金的浸出率达到89.38%,显著提高金的浸出率。该工艺为此类难处理金矿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金矿 焙烧 浸出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某含碳难选金矿石浮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明阳 陈泽 +3 位作者 胡义明 高翔鹏 魏德洲 刘军 《现代矿业》 CAS 2019年第11期149-153,共5页
以辽宁某含碳难选金矿石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化学组成分析对原矿工艺矿物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矿金品位为2.45 g/t,并含有4.38%的碳,金主要赋存在硫化矿物中,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分别采用常规浮... 以辽宁某含碳难选金矿石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化学组成分析对原矿工艺矿物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矿金品位为2.45 g/t,并含有4.38%的碳,金主要赋存在硫化矿物中,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分别采用常规浮选和先脱碳后浮金流程进行了浮选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磨矿细度-0.071 mm占90%,CaO用量为800 g/t,CuSO4用量为400 g/t,混合捕收剂总用量为60 g/t(其中丁基黄药和25#黑药的比例为1∶5)的条件下,采用1粗2精3扫的浮选流程,获得了金品位14.33 g/t和金回收率67.60%的浮选精矿;相比于常规浮选流程,预先脱碳浮选指标较差。即矿石适宜采用常规浮选流程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金矿 预先脱 浮选 药剂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含碳微细粒难处理金矿浮选提金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天骄 曹欢 +4 位作者 牛芳银 靳建平 王海军 陈军 卫亚儒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1年第5期761-770,共10页
某含碳微细粒金矿金含量为5.56×10^(-6),大部分金呈微细粒包裹于含碳硅质板岩碎屑中,有机碳和石墨含量分别为1.33%和1.50%,是典型的含碳难处理金矿。为实现该含碳难处理金矿的浮选预富集,进行了先浮选碳质后浮选金和直接浮选金等... 某含碳微细粒金矿金含量为5.56×10^(-6),大部分金呈微细粒包裹于含碳硅质板岩碎屑中,有机碳和石墨含量分别为1.33%和1.50%,是典型的含碳难处理金矿。为实现该含碳难处理金矿的浮选预富集,进行了先浮选碳质后浮选金和直接浮选金等不同工艺流程的探讨试验,并在最佳流程基础上进行了直接浮选工艺的条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直接浮选工艺可以获得品位较高的金精矿,当磨矿细度为-0.074 mm含量占比为85%时,可获得金品位为30.01×10^(-6),回收率为76.18%的金精矿,金回收率较先浮选碳质后浮选金工艺明显提高;调整工艺流程结构,采用一段粗磨浮选—扫选精矿再磨浮选工艺,可获得金品位为33.45×10^(-6)、金回收率为79.93%的金精矿。该流程选矿指标相较于一次磨矿细度为-0.074 mm含量占比为85%的指标更优,是适宜含碳微细粒难处理金矿石的处理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金矿 微细粒 难处理 富集 浮选工艺 阶段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碳微细粒难处理复杂金矿中金的回收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光浪 周东云 《矿冶》 CAS 2022年第4期48-55,共8页
针对某含碳超显微包裹体难浸金矿石,采用冶金和选矿方法回收其中的金,分别开展了常规氰化浸出、优先浮碳再细磨浮金、细磨焙烧预处理再氰化提金探索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常规氰化法所得金浸出率仅为14.10%,即使进行脱碳处理后,金浮选的... 针对某含碳超显微包裹体难浸金矿石,采用冶金和选矿方法回收其中的金,分别开展了常规氰化浸出、优先浮碳再细磨浮金、细磨焙烧预处理再氰化提金探索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常规氰化法所得金浸出率仅为14.10%,即使进行脱碳处理后,金浮选的回收率也仅达到51.82%,而采用细磨焙烧预处理再氰化提金方法可有效解决该类型矿石受碳和包裹金影响的问题。矿石经细磨后,采用“焙烧-水洗-碱浸-氰化”的工艺流程,金的浸出率可达87.82%,金的回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粒难处理复杂 焙烧 氰化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红假单胞菌对活性炭的降解转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倩 杨洪英 +1 位作者 佟琳琳 乔丽丽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0-674,共5页
以活性炭作为含碳金矿中碳质物的替代物,研究了球红假单胞菌对其的降解转化及吸金能力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球红假单胞菌降解活性炭的最优工艺组合:粒度<74μm、炭浆质量分数5%、降解时间14 d、菌液用量1 m L/100 m L,此时活性... 以活性炭作为含碳金矿中碳质物的替代物,研究了球红假单胞菌对其的降解转化及吸金能力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球红假单胞菌降解活性炭的最优工艺组合:粒度<74μm、炭浆质量分数5%、降解时间14 d、菌液用量1 m L/100 m L,此时活性炭的降解率高达28.35%.金吸附性试验表明,球红假单胞菌可使活性炭的吸金能力降低11.46%.球红假单胞菌使活性炭的微晶结构发生变化;一些芳环结构被破坏;含氧基团和芳香族结构的数量增多.这说明球红假单胞菌在降低碳质物劫金性方面是一种有效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红假单胞菌 含碳金矿 活性炭 生物降解 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