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含水层储能两阶段热量运移数值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明育 马捷 万曼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76-580,共5页
为了简单而准确地预测地下含水层储能情况,考虑了地下含水层储能过程时间跨度大、储能保温分阶段的实际特点,分析了地下含水层流动和换热模型物理参数的对比特点,以热平衡和热扩散原理为基础,建立分成两个连续阶段的地下含水层储能数值... 为了简单而准确地预测地下含水层储能情况,考虑了地下含水层储能过程时间跨度大、储能保温分阶段的实际特点,分析了地下含水层流动和换热模型物理参数的对比特点,以热平衡和热扩散原理为基础,建立分成两个连续阶段的地下含水层储能数值计算模型。模型求解中,采用控制容积法,以全隐格式进行热扩散方程的离散化,然后应用Jacobi方法迭代求解,模拟结果和实际观测数据吻合很好。该模型还分析了含水层储能循环采灌过程中抽出储能水的温度变化的一般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含水层储能 数值模拟 控制容积法 热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层储能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朱家玲 刘雪玲 +1 位作者 刘立伟 陈胜华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003-2006,共4页
本文建立了热泵耦合含水层储能系统的地下水流动及热质迁移的耦合数学模型,模拟了不同井距和在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对井抽灌储能区域的温度场变化。通过分析得出:增大井距可延长发生热突破的时间、提高储能效果,但储能对地下环境的热影... 本文建立了热泵耦合含水层储能系统的地下水流动及热质迁移的耦合数学模型,模拟了不同井距和在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对井抽灌储能区域的温度场变化。通过分析得出:增大井距可延长发生热突破的时间、提高储能效果,但储能对地下环境的热影响也相应增大;含水层介质的渗透系数(或渗透率)、弥散度以及导热系数越大则储能效果越差,体积比热容越大储能效果越好,且体积比热容对储能效果的影响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储能 地下温度场 井距 热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泵耦合含水层储能技术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雪玲 朱家玲 刘立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23-1027,共5页
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对对井抽灌热泵耦合地下含水层储能效果进行了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热泵耦合含水层储能系统能够充分利用浅层地能资源,实现冬灌夏用和夏灌冬用的储能作用,节能效果显著。但是,在冷热负荷不平衡的情况下,若系统长期运... 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对对井抽灌热泵耦合地下含水层储能效果进行了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热泵耦合含水层储能系统能够充分利用浅层地能资源,实现冬灌夏用和夏灌冬用的储能作用,节能效果显著。但是,在冷热负荷不平衡的情况下,若系统长期运行会造成采井或灌井周围温度的降低或升高。因此,为了保护地下生态平衡,系统应尽量在冷热负荷均衡的工况下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储能 地下水源热泵 对井抽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层储能地下温度场模拟 被引量:4
4
作者 刘雪玲 朱家玲 刘立伟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29-933,共5页
采用Kipp K L推出的地下水流动和热运移方程,对热泵耦合含水层储能系统连续运行3年的储能井温及地下温度场进行了模拟计算.根据地下温度场的分布,对该系统的储能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在供热和供冷的同时分别向地下储... 采用Kipp K L推出的地下水流动和热运移方程,对热泵耦合含水层储能系统连续运行3年的储能井温及地下温度场进行了模拟计算.根据地下温度场的分布,对该系统的储能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在供热和供冷的同时分别向地下储存冷量和热量,起到反季节储能的作用,提高热泵效率;但由于系统的冷、热负荷不均匀,造成了储能井周围区域温度的逐年降低,这对地下生态是不利的.因此,在设计热泵耦合含水层储能系统时,应保证系统的冷热负荷均衡,这样才能既提高热泵的效率又避免对地下生态平衡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储能 地下温度场 地下水源热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泵耦合含水层储能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雪玲 朱家玲 刘立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2-135,共4页
本文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对对井抽灌模式的热泵耦合地下含水层反季节储能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井采灌热泵耦合储能系统能够实现冬灌夏用和夏灌冬用的反季节储能作用,能充分利用浅层地能资源,节约了常规能源。在冷热负荷不平衡的情况下... 本文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对对井抽灌模式的热泵耦合地下含水层反季节储能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井采灌热泵耦合储能系统能够实现冬灌夏用和夏灌冬用的反季节储能作用,能充分利用浅层地能资源,节约了常规能源。在冷热负荷不平衡的情况下,若系统长期运行可造成采井或者灌井周围一定区域内温度场的降低或者升高,因此在利用对井储能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时,要尽量使系统在冷热负荷均衡的工况下运行,以保护地下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储能 地下水源热泵 反季节储能 对井抽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井含水层储能系统渗流场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范建好 胡继华 +2 位作者 张延军 李录娟 倪福全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73,共3页
对井含水层储能系统是一项新的将热泵系统和地下含水层储能技术相结合的节能环保技术,是当今世界缓解能源短缺的有效方法之一。准确预测水源热泵工程周围渗流场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对储能效果影响很大。分析了地下含水层储能的一般特点... 对井含水层储能系统是一项新的将热泵系统和地下含水层储能技术相结合的节能环保技术,是当今世界缓解能源短缺的有效方法之一。准确预测水源热泵工程周围渗流场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对储能效果影响很大。分析了地下含水层储能的一般特点,基于地下水水流运移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地下水渗流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沈阳某地下水源热泵工程进行渗流场数值模拟,分析了水源热泵运行过程中地下含水层储能系统的渗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井 含水层储能 地下水源热泵 流场贯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层储能的研究历史及未来 被引量:12
7
作者 倪龙 荣莉 马最良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7年第1期18-24,共7页
较全面地综述了含水层储能自诞生到现在的理论、试验研究,应用情况及问题,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含水层储能的未来,为后续进行含水层储能应用研究及相关的地下水源热泵研究提供参考。同层承压含水层低温储能技术上是可行的,能获得可观的热回... 较全面地综述了含水层储能自诞生到现在的理论、试验研究,应用情况及问题,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含水层储能的未来,为后续进行含水层储能应用研究及相关的地下水源热泵研究提供参考。同层承压含水层低温储能技术上是可行的,能获得可观的热回收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的研究现已日臻完善,但计算时需要进行参数估计或给定某些经验参数,降低了模型的精确性。含水层储能的技术瓶颈是回灌问题,回灌是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低温含水层储能应与热泵技术结合,以提高利用效率、拓展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储能 应用 试验研究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含水层储能的水源热泵工程及其对环境影响的评估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新颖 万曼影 施锡钜 《能源工程》 2004年第2期20-24,共5页
含水层储能系统(ATES)作为一项节能技术,其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上海,是当今世界缓解能源短缺的方法之一。将其与水源热泵联合运转,同传统的夏季用制冷机、冬季用供暖锅炉的系统相比,不但可节约大量能源,还可减少燃料燃烧产生的CO2、... 含水层储能系统(ATES)作为一项节能技术,其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上海,是当今世界缓解能源短缺的方法之一。将其与水源热泵联合运转,同传统的夏季用制冷机、冬季用供暖锅炉的系统相比,不但可节约大量能源,还可减少燃料燃烧产生的CO2、SO2等气体的排放,具有节能与环保双重效益。文章从开发ATES工程项目的角度出发,结合应用实例介绍了ATES系统,以及如何就ATES系统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储能 水源热泵工程 环境评估 ATES 节能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含水层储能在空调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龙翔 万曼影 马捷 《能源研究与信息》 2009年第4期212-217,共6页
能源危机和热岛效应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出利用地下含水层储能技术应对这些问题。首先阐述了含水层储能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地下含水层储能的研究,并将其与传统供热(制冷)方式进行了对比。同时,介绍了含水层储能系统的分类及... 能源危机和热岛效应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出利用地下含水层储能技术应对这些问题。首先阐述了含水层储能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地下含水层储能的研究,并将其与传统供热(制冷)方式进行了对比。同时,介绍了含水层储能系统的分类及几种储能类型的优缺点。在上述基础上分析含水层储能的技术难点和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最后分析了地下含水层储能技术在空调领域中使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储能 节能 热(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含水层储能模型的数学分析
10
作者 龙翔 万曼影 马捷 《能源研究与信息》 2009年第1期48-54,共7页
随着能源危机以及现代城市空调的广泛应用,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地下含水层储能为现代城市能源的短缺以及环境的保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地下含水层储能不但可以节约有限的能源,也可以减少废气(如CO2、S... 随着能源危机以及现代城市空调的广泛应用,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地下含水层储能为现代城市能源的短缺以及环境的保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地下含水层储能不但可以节约有限的能源,也可以减少废气(如CO2、SO2)的排放,而且还可以避免城市热岛效应的发生,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当今城市发展的能源与环境污染问题。介绍了地下水储能的基本原理、目前的应用情况以及含水层储能的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储能 节能 热(冷)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UGH软件模拟加拿大BORDEN含水层储能试验
11
作者 李晓光 张延军 +3 位作者 于子望 王成 黄贤龙 瞿成松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14-220,共7页
介绍了含水层储能地下温度场和地下流场(TH)耦合运移的机理;针对加拿大BORDEN含水层储能试验及观测数据,根据实际土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初始温度条件,建立了BORDEN储能试验的TH耦合3D数值模型。将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进行对比,二... 介绍了含水层储能地下温度场和地下流场(TH)耦合运移的机理;针对加拿大BORDEN含水层储能试验及观测数据,根据实际土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初始温度条件,建立了BORDEN储能试验的TH耦合3D数值模型。将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进行对比,二者非常接近,符合理论和实际观测情况;模拟了热羽逐渐移动的规律,证明利用TOUGH软件在地下TH耦合模拟方面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为将来的地下含水层储能工程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储能 TOUGH软件 TH耦合3D数值模型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层储能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鑫 《新型工业化》 2021年第4期31-32,共2页
地下水的温度是相对恒定的,冬暖夏凉。地下含水层储能技术简称ATES技术,是利用地下含水层与地面大气的温差,通过水循环,夏天把热量存储到地下,冬天再取出利用的原理对建筑温度进行调节,含水层储能是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一种有效途径。... 地下水的温度是相对恒定的,冬暖夏凉。地下含水层储能技术简称ATES技术,是利用地下含水层与地面大气的温差,通过水循环,夏天把热量存储到地下,冬天再取出利用的原理对建筑温度进行调节,含水层储能是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含水层储能技术的原理、应用、当前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并对该技术的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储能 节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层储能承担基础冷热负荷的可再生能源站规划方案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北领 《节能与环保》 2022年第7期42-44,共3页
为进一步推动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对汉江流域东津新城可再生能源站进行了规划设计。在充分研究规划区自然生态本底条件的基础上,比选适用的可再生能源生态技术,确定了以含水层储... 为进一步推动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对汉江流域东津新城可再生能源站进行了规划设计。在充分研究规划区自然生态本底条件的基础上,比选适用的可再生能源生态技术,确定了以含水层储能为主,其他清洁能源技术作为调峰的方案。与常规的燃气锅炉房+电制冷方案相比,冬季供暖减少使用天然气1.1亿m^(3)/a,节约标准煤20.6万t/a,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3.9万t/a,实现了清洁高效低碳安全供能,生态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热能 可再生能源 生态技术 含水层储能 碳达峰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温室项目含水层储能供冷供热系统
14
作者 胡青松 杨威 房贤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1年第9期245-248,共4页
本文针对某温室项目用能条件,结合项目地质特点,给出了以含水层储能为基础配合水蓄能和冷却塔的复合式能源系统的供冷供热方式。论述了含水层储能系统的特点、复合式能源站的设备配置、运行模式及能效分析。本项目采用多种运行模式,最... 本文针对某温室项目用能条件,结合项目地质特点,给出了以含水层储能为基础配合水蓄能和冷却塔的复合式能源系统的供冷供热方式。论述了含水层储能系统的特点、复合式能源站的设备配置、运行模式及能效分析。本项目采用多种运行模式,最大限度利用浅层地热资源,夏季系统能效可达6.77,属于高效能源站。本能源站的应用,每年可替代标煤162.91吨,减少CO2排放426.83吨,为碳减排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储能 冷却塔 能源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含水层同层储能应用中储能井布置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明育 马捷 +1 位作者 万曼影 戴斌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17,21,共4页
适合储能的含水层应该是承压含水层 ,储能应该采用同层方式。合理布置储能井间的相对位置 ,可以有效抵消原有地下水的流动以及渗流系数不一致的影响。利用井之间的渗流耦合作用 ,在储能井之间布置调节井 ,主动控制储能水的波及范围 ,可... 适合储能的含水层应该是承压含水层 ,储能应该采用同层方式。合理布置储能井间的相对位置 ,可以有效抵消原有地下水的流动以及渗流系数不一致的影响。利用井之间的渗流耦合作用 ,在储能井之间布置调节井 ,主动控制储能水的波及范围 ,可以实现储能井布置的相对"紧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储能 同层储能 影响半径 布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含水层储能的数学模型及其流动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龙翔 万曼影 马捷 《能源研究与利用》 2005年第1期14-18,共5页
环境与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地下含水层储能为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能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地下含水层储能不但可以减少废气(例如CO2、SO2)的排放,而且可以避免城市热岛效应的产生。文中介绍... 环境与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地下含水层储能为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能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地下含水层储能不但可以减少废气(例如CO2、SO2)的排放,而且可以避免城市热岛效应的产生。文中介绍了地下含水层储能的基本原理、多种地下水流动边界与初始条件,建立了在含水层储能的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储能 节能 热(冷) 模型
原文传递
地下含水层储能系统的火用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付峥嵘 王汉青 +2 位作者 罗清海 李念平 汤广发 《煤气与热力》 2006年第2期48-50,共3页
探讨了地下含水层储能系统回灌期输入地下含水层的能量、火用及抽水期从地下含水层回收的能量、火用的计算公式。通过算例,计算了大流量、低回灌水温度,小流量、高回灌水温度及适中的流量、回灌水温度的3种工况的储能效率及火用效率,小... 探讨了地下含水层储能系统回灌期输入地下含水层的能量、火用及抽水期从地下含水层回收的能量、火用的计算公式。通过算例,计算了大流量、低回灌水温度,小流量、高回灌水温度及适中的流量、回灌水温度的3种工况的储能效率及火用效率,小流量、高回灌水温度运行模式的火用效率最高。将水泵消耗的电能计入火用效率,对火用效率进行修正,小流量、高回灌水温度运行模式具有更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含水层储能 [火用]系统 [火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含水层储能效果及经济性分析
18
作者 刘雪玲 李宁 刘立伟 《煤气与热力》 2009年第6期4-6,共3页
以天津地区采用对井(一抽一灌)的某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计算了对井地下含水层储能系统的储冷储热率。该热泵系统能够实现冬夏季的反季节储能作用,耗电量比单一运行方式(单供冷或供热)的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低。
关键词 地下水源热泵 含水层储能 经济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地下含水层两阶段流动换热模型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夏民 王明育 +1 位作者 万曼影 杨喜法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3-367,共5页
本文考虑了地下含水层储能过程时间跨度大、储能保温分阶段的实际特点,分析了地下含水层流动和换热模型物理参数的对比特点,以热平衡和热扩散原理为基础,建立了分成两个连续阶段的地下含水层储能数值计算模型。该模型以上棉二十九厂先... 本文考虑了地下含水层储能过程时间跨度大、储能保温分阶段的实际特点,分析了地下含水层流动和换热模型物理参数的对比特点,以热平衡和热扩散原理为基础,建立了分成两个连续阶段的地下含水层储能数值计算模型。该模型以上棉二十九厂先期的同层储能采灌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模型求解中,采用控制容积法,以全隐格式进行热扩散方程的离散化,然后应用Jacobi方法迭代求解,模拟结果和实际观测数据吻合甚好。该模型还分析了含水层储能循环采灌过程中抽出储能水的温度变化的一般特点。结果表明,该数值模拟方法简单而有效,可以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含水层储能 数值模拟 控制容积法 热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对储能过程的作用分析
20
作者 于孝水 高雪峰 王锦程 《中国农机化》 2006年第5期83-85,共3页
本文对获得的数学模拟结果进行含水层储能的水文地质参数变化分析,其中包括水流条件对储能过程的作用分析、水质条件对储能过程的作用分析、地质条件对储能过程的作用分析、外部条件对储能过程的作用分析,总结了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对储... 本文对获得的数学模拟结果进行含水层储能的水文地质参数变化分析,其中包括水流条件对储能过程的作用分析、水质条件对储能过程的作用分析、地质条件对储能过程的作用分析、外部条件对储能过程的作用分析,总结了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对储能过程的作用,得出其对含水层储能的能量迁移规律和温度分布特性影响的有益结论。另外,其对储能空调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评判依据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储能 可再生能源 水文地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