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深部含水层储热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黄永辉
杨俊生
+1 位作者
朱传庆
孔彦龙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9-247,共9页
深部含水层储热系统,是一种以深部含水层介质为载体的“地热+”多能互补储/供能系统。该系统可将各种形式的能量储存于地下并按需求取出加以利用,能够弥补能源供需的时空分布的不平衡,是综合利用多种可再生能源,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
深部含水层储热系统,是一种以深部含水层介质为载体的“地热+”多能互补储/供能系统。该系统可将各种形式的能量储存于地下并按需求取出加以利用,能够弥补能源供需的时空分布的不平衡,是综合利用多种可再生能源,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深部含水层储热是一种水热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方式。传统的水热型地热资源开采,受限于地热尾水回灌导致的热突破,热田寿命有限。而利用深部含水层储能,不但可以增强热储能力,而且能够延长热田寿命。本研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表明,与传统的水热型地热系统相比,通过采取深部含水层储热技术,在相同开采流量下,可以提升单井供热能力20%。其储热效率可以达到60%~90%,能够保证更高的地热能提取率;同时,与传统水热型地热井寿命受限于热突破时间的情况不同,深部含水层储热系统可以延长地热井寿命,实现可持续开采。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的方法进一步评估了不同参数对深部含水层储热性能的影响。通过参数研究发现,储层渗透率和储热温度等是影响储热能力和效率的关键参数。本研究为后续开展深部含水层储热系统工程的设计与优化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
含水层储热
地热资源
数值模拟
储热
效率
OPENGEOS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层含水层地下储热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
19
2
作者
黄永辉
庞忠和
+2 位作者
程远志
孔彦龙
汪集旸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4,共8页
深层含水层储热是一种利用深度>500m的深层含水层作为储热介质的储热技术,储热对象通常为50~150℃的热水。它通过地下水井从深层含水层中抽取和灌入地下水,实现热能储存和回收。深层含水层储热技术是弥补能源供需时空分布的不平衡,...
深层含水层储热是一种利用深度>500m的深层含水层作为储热介质的储热技术,储热对象通常为50~150℃的热水。它通过地下水井从深层含水层中抽取和灌入地下水,实现热能储存和回收。深层含水层储热技术是弥补能源供需时空分布的不平衡,综合利用多种可再生能源,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是国内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文中首先阐述了深层含水层储热系统在世界范围内的历史发展,归纳储热系统的热工性能,在总结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其热回收效率的关键参数,并对各个参数对热回收效率的敏感性做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讨论了限制深层含水层储热系统发展的技术瓶颈,并针对系统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潜力做了预测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含水层储热
系统
热回收效率
地热
水文地质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深层地热田开发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郑元超
刘人和
+5 位作者
肖红平
曹倩
施亦做
方朝合
王社教
刘俊榜
《石油科技论坛》
2024年第4期75-84,共10页
地热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是我国“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我国地热能直接利用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但中深层地热田开发利用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尚有差距。当前全球地热初创公司快速增长,地热资源开发力度持续加大,...
地热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是我国“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我国地热能直接利用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但中深层地热田开发利用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尚有差距。当前全球地热初创公司快速增长,地热资源开发力度持续加大,地热能利用场景多样化,地热发电装机容量稳步增长,开发利用技术取得较大进展。具体表现为4个方面:(1)中深层闭式换热系统设计技术逐渐成熟;(2)EGS技术取得历史性突破,应用潜力巨大;(3)多国重视含水层储热在弥补能源供需不平衡上的作用,加快推进含水层储热场址选择、热回收率及风险分析等方面的研究;(4)回灌成为中深层水热型热储开发的通用做法,回灌数值模拟及方案设计、防腐蚀、防结垢、防堵塞等技术进步有效延长了地热田的生命周期。“双碳”背景下,我国应将关键技术研发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突破口,快速升级中深层地热田开发利用技术,有效提升地热项目经济性,实现地热利用规模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新质生产力
地热能
中深层闭式换热
含水层储热
回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贵州合肥白沙井ZK1地热井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4
作者
袁振文
钱富武
《云南地质》
2022年第2期242-247,共6页
合肥泮水镇白沙井ZK1地热井深2898m,井口地热流体水温51℃。储热含水层为震旦系灯影组(Zbdn)白云岩以及平坝断裂带(F_(6))。本文通过对其控制地层、构造、水化学特征等分析,总结了白沙井ZK1地热井的“储、盖、通、源”控制条件及“褶皱...
合肥泮水镇白沙井ZK1地热井深2898m,井口地热流体水温51℃。储热含水层为震旦系灯影组(Zbdn)白云岩以及平坝断裂带(F_(6))。本文通过对其控制地层、构造、水化学特征等分析,总结了白沙井ZK1地热井的“储、盖、通、源”控制条件及“褶皱隆起断裂对流型”地热成因类型,为开发利用地热资源起到地质信息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热
含
水层
构造控制
地热成因
ZK1号地热井
泮水白沙井
贵州合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部含水层储热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黄永辉
杨俊生
朱传庆
孔彦龙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9-24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902311)资助。
文摘
深部含水层储热系统,是一种以深部含水层介质为载体的“地热+”多能互补储/供能系统。该系统可将各种形式的能量储存于地下并按需求取出加以利用,能够弥补能源供需的时空分布的不平衡,是综合利用多种可再生能源,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深部含水层储热是一种水热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方式。传统的水热型地热资源开采,受限于地热尾水回灌导致的热突破,热田寿命有限。而利用深部含水层储能,不但可以增强热储能力,而且能够延长热田寿命。本研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表明,与传统的水热型地热系统相比,通过采取深部含水层储热技术,在相同开采流量下,可以提升单井供热能力20%。其储热效率可以达到60%~90%,能够保证更高的地热能提取率;同时,与传统水热型地热井寿命受限于热突破时间的情况不同,深部含水层储热系统可以延长地热井寿命,实现可持续开采。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的方法进一步评估了不同参数对深部含水层储热性能的影响。通过参数研究发现,储层渗透率和储热温度等是影响储热能力和效率的关键参数。本研究为后续开展深部含水层储热系统工程的设计与优化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深部
含水层储热
地热资源
数值模拟
储热
效率
OPENGEOSYS
Keywords
deep aquifer thermal energy storage
geotherm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rmal recovery efficiency
OpenGeoSys
分类号
P314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层含水层地下储热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
19
2
作者
黄永辉
庞忠和
程远志
孔彦龙
汪集旸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cs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4,共8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资助项目(XDA21050500)。
文摘
深层含水层储热是一种利用深度>500m的深层含水层作为储热介质的储热技术,储热对象通常为50~150℃的热水。它通过地下水井从深层含水层中抽取和灌入地下水,实现热能储存和回收。深层含水层储热技术是弥补能源供需时空分布的不平衡,综合利用多种可再生能源,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是国内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文中首先阐述了深层含水层储热系统在世界范围内的历史发展,归纳储热系统的热工性能,在总结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其热回收效率的关键参数,并对各个参数对热回收效率的敏感性做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讨论了限制深层含水层储热系统发展的技术瓶颈,并针对系统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潜力做了预测和展望。
关键词
深层
含水层储热
系统
热回收效率
地热
水文地质
经济效益
Keywords
hot temperature aquifer thermal energy storage
thermal recovery efficiency
geothermal energy
hydrogeology
economical-potential
分类号
P314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P641.25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深层地热田开发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郑元超
刘人和
肖红平
曹倩
施亦做
方朝合
王社教
刘俊榜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石油科技论坛》
2024年第4期75-84,共10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地热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试验”(编号:2022KT2601)
“新区新领域综合地质研究与风险目标评价”(编号:2022KT0406)。
文摘
地热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是我国“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我国地热能直接利用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但中深层地热田开发利用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尚有差距。当前全球地热初创公司快速增长,地热资源开发力度持续加大,地热能利用场景多样化,地热发电装机容量稳步增长,开发利用技术取得较大进展。具体表现为4个方面:(1)中深层闭式换热系统设计技术逐渐成熟;(2)EGS技术取得历史性突破,应用潜力巨大;(3)多国重视含水层储热在弥补能源供需不平衡上的作用,加快推进含水层储热场址选择、热回收率及风险分析等方面的研究;(4)回灌成为中深层水热型热储开发的通用做法,回灌数值模拟及方案设计、防腐蚀、防结垢、防堵塞等技术进步有效延长了地热田的生命周期。“双碳”背景下,我国应将关键技术研发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突破口,快速升级中深层地热田开发利用技术,有效提升地热项目经济性,实现地热利用规模持续增长。
关键词
碳中和
新质生产力
地热能
中深层闭式换热
含水层储热
回灌
Keywords
carbon neutrality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geothermal energy
middle to deep layer closed heat exchange
aquifer thermal energy storage
re-injection
分类号
TK529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F416.2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贵州合肥白沙井ZK1地热井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4
作者
袁振文
钱富武
机构
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一总队
出处
《云南地质》
2022年第2期242-247,共6页
文摘
合肥泮水镇白沙井ZK1地热井深2898m,井口地热流体水温51℃。储热含水层为震旦系灯影组(Zbdn)白云岩以及平坝断裂带(F_(6))。本文通过对其控制地层、构造、水化学特征等分析,总结了白沙井ZK1地热井的“储、盖、通、源”控制条件及“褶皱隆起断裂对流型”地热成因类型,为开发利用地热资源起到地质信息支撑作用。
关键词
储热
含
水层
构造控制
地热成因
ZK1号地热井
泮水白沙井
贵州合肥
Keywords
Heat Reserves Aquifer
Structure Control
Geothermal Genesis
Geothermal Well ZK1
Baishajing,Panshui
Zunyi,Guizhou
分类号
P314.1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深部含水层储热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
黄永辉
杨俊生
朱传庆
孔彦龙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深层含水层地下储热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黄永辉
庞忠和
程远志
孔彦龙
汪集旸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深层地热田开发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郑元超
刘人和
肖红平
曹倩
施亦做
方朝合
王社教
刘俊榜
《石油科技论坛》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贵州合肥白沙井ZK1地热井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袁振文
钱富武
《云南地质》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