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气地层弹性性质及其波场响应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尚旭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0-735,共6页
根据储层条件下天然气及地层水弹性参数变化特征的分析,通过含气地层纵、横波速度的计算,采用物理模拟与实验分析,含气地层具有以下波场响应特征:同一地层条件下相对比重较大的天然气比相对比重轻的天然气具有更高的纵波速度;含盐水岩... 根据储层条件下天然气及地层水弹性参数变化特征的分析,通过含气地层纵、横波速度的计算,采用物理模拟与实验分析,含气地层具有以下波场响应特征:同一地层条件下相对比重较大的天然气比相对比重轻的天然气具有更高的纵波速度;含盐水岩石的纵波速度随盐水矿化度的增高而增大;流体性质不同对纵波速度影响较大,而对横波速度影响很小。地层所含流体不同其波场响应具有一定的差异,含气地层具有较强的反射能量,含水地层反射能量相对减弱;非均质性含气地层其波场响应中绕射波比较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积模量 密度 速度 地震响应 含气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气地层不均匀沉降对盾构隧道结构影响的固-液-气耦合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晖皓 叶斌 +2 位作者 涂新斌 钱玉华 程子睿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487-2494,共8页
为掌握含气地层中盾构隧道渗漏气引起的地层变形对隧道结构的影响,以苏通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as-insulated metal enclosed transmission line,GIL)项目中江底富含高压浅层气地层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开发的有限元程序,并采用非... 为掌握含气地层中盾构隧道渗漏气引起的地层变形对隧道结构的影响,以苏通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as-insulated metal enclosed transmission line,GIL)项目中江底富含高压浅层气地层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开发的有限元程序,并采用非饱和弹塑性本构模型,对含气地层不均匀沉降对盾构隧道结构的影响进行了三维固-液-气耦合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排气引起的地层不均匀沉降会导致隧道沉降,产生附加内力。其中,渗气口附近沉降位移最大,含气地层下部由于卸荷效应会有少许回弹;同时,沉降位移最大处所在截面的附加弯矩也最大;越远离含气层的位置,截面附加弯矩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气地层 固-液-耦合分析 盾构隧道 不均匀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涌水含气地层封孔材料的设计及野外试验
3
作者 杨翔 郭威 +3 位作者 马银龙 王元 张鹏宇 曲莉莉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8年第9期12-15,共4页
常规素水泥浆封孔材料不能完全满足涌水含气特殊地层条件的封孔要求。以水泥砂浆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了水泥砂浆的配比,得到了适用于涌水含气地层的封孔材料配方,达到了钻探对封孔质量的技术要求。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结合通地... 常规素水泥浆封孔材料不能完全满足涌水含气特殊地层条件的封孔要求。以水泥砂浆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了水泥砂浆的配比,得到了适用于涌水含气地层的封孔材料配方,达到了钻探对封孔质量的技术要求。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结合通地1井具体地层条件,根据不同井段的封孔质量要求,采用相应封孔材料配方进行了野外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封孔材料配方能够满足涌水含气地层的封孔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水地层 含气地层 封孔材料 通地1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下穿含气地层江堤沉降控制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代仁平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14年第1期82-85,共4页
针对杭州地铁某盾构隧道下穿富含沼气地层的防洪大堤工程,数值模拟分析盾构下穿防洪大堤过程中引起的大堤沉降和分层注浆加固对沼气释放引起的大堤沉降控制效果,借此提出合理的大堤沉降综合控制措施。研究表明,分层注浆加固对控制大堤... 针对杭州地铁某盾构隧道下穿富含沼气地层的防洪大堤工程,数值模拟分析盾构下穿防洪大堤过程中引起的大堤沉降和分层注浆加固对沼气释放引起的大堤沉降控制效果,借此提出合理的大堤沉降综合控制措施。研究表明,分层注浆加固对控制大堤沉降效果明显,最大沉降值减小幅度达31.9%;沼气释放对大堤的沉降影响较大,需要在推进过程中严格控制盾构土仓压力和推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下穿江堤 含气地层 沉降控制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孔压静力触探在大型水域工程含浅层气特殊地层勘察中的应用
5
作者 郭鹏鹏 王勇 +3 位作者 孔令伟 余颂 张国超 张军杰 《地基处理》 2024年第6期595-602,共8页
含浅层气地层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工程建设中常会遇到的一种不良地质。针对水域工程含浅层气地层勘探难度大、精度低等难题,以北沿江高铁崇太长江隧道遭遇含浅层气地质为研究背景,介绍了多功能孔压静力触探在水域含浅层气地层勘察中的... 含浅层气地层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工程建设中常会遇到的一种不良地质。针对水域工程含浅层气地层勘探难度大、精度低等难题,以北沿江高铁崇太长江隧道遭遇含浅层气地质为研究背景,介绍了多功能孔压静力触探在水域含浅层气地层勘察中的应用;通过与钻探成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静探方法的效果,获取了崇太长江隧道隧址沿线浅层气的分布情况与赋存特征。结果表明:多功能孔压静力触探能够有效获取含浅层气地质的信息,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水域含浅层气特殊地质勘探手段;采用辅助多功能参数对静力触探结果进行检验校正,可以实现含气层的精细化识别。本研究为大型水域工程的特殊地层勘探提供了技术支撑,亦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压静力触探 浅层 水下隧道 工程勘探 不良地质 含气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层序地层格架及含气砂体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52
6
作者 于兴河 王香增 +6 位作者 王念喜 单新 周进松 韩小琴 李亚龙 杜永慧 赵晨帆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35-954,共20页
鄂尔多斯盆地长期存在"南油北气"的固有认识,晚古生代早期砂体不发育与分布规律不清的认识,长期制约了盆地东南部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步伐。因此,加强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煤系含气地层地质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层序地层与储集砂体... 鄂尔多斯盆地长期存在"南油北气"的固有认识,晚古生代早期砂体不发育与分布规律不清的认识,长期制约了盆地东南部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步伐。因此,加强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煤系含气地层地质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层序地层与储集砂体成因研究,对进一步增储上产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作者采用Vail经典层序地层理论与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进行层序地层研究:首先对层序界面进行识别,以岩性、旋回和沉积特征变化作为识别依据,并提出二级层序界面上下岩性组合变化巨大、二级界面之上叠置的低位砂厚度巨大的观点,共将本溪组—石盒子组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11个三级层序;其次根据层序内部砂体堆积、迁移样式对体系域进行了划分。通过大量钻井的层序单元追踪对比与岩心精细描述,重点分析层序格架内主要含气层段本溪组、山西组及盒8段储集砂体的空间叠置关系,结合不同时期基准面旋回变化及其形成机制对其进行探讨,认为优势含气层段储集层中本2段具有障壁迁移、毯式连通,山2段具有低位控砂、面线连通,山1段具有侧向迁移、接触式连通,盒8段具有迁摆叠置、多向连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层序地层 煤系含气地层 低位聚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柱孔收缩理论的含气土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研究
7
作者 丁智 彭少杰 +2 位作者 张霄 许教明 魏新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0-1278,共9页
依托杭州地铁塘青线盾构穿越含气地层的实际工程,对柱孔收缩理论进行修正,首次提出基于柱孔收缩理论的含气地层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理论计算公式,并结合实际工程参数,分析隧道埋深、开挖半径、基质吸力等因素对含气地层盾构施工引起地... 依托杭州地铁塘青线盾构穿越含气地层的实际工程,对柱孔收缩理论进行修正,首次提出基于柱孔收缩理论的含气地层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理论计算公式,并结合实际工程参数,分析隧道埋深、开挖半径、基质吸力等因素对含气地层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影响。研究表明:柱孔收缩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能较好地反映出含气地层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沉降特征;与饱和土工程不同,双线盾构穿越含气地层时,先行线引起的地表沉降更大;含气土等非饱和土中基质吸力通过改变土体内摩擦角和黏聚力进而影响土体特性,但较之于土体黏聚力,土体内摩擦角的变化对盾构穿越含气地层引起地表沉降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含气地层 地表沉降 柱孔收缩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有害气体地层长距离大埋深盾构穿越隧道接缝防气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侯宇 薛飞 +3 位作者 王成林 洪叶 王岳 张磊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2年第8期1048-1057,共10页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为长距离(10.23 km)、大埋深(40 m)长江盾构隧道穿越工程,经勘察其地层富含沼气等有害气体,有害气体的存在给项目施工和运营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对隧道接缝防气也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设计了与实际隧道沟槽和...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为长距离(10.23 km)、大埋深(40 m)长江盾构隧道穿越工程,经勘察其地层富含沼气等有害气体,有害气体的存在给项目施工和运营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对隧道接缝防气也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设计了与实际隧道沟槽和密封垫高度和宽度等尺寸相同的内外两圈回型密封垫垫圈、带沟槽混凝土构件及预埋管道构成的模型试验装置,对不同工况下本穿越工程设计弹性密封垫的防气性能进行了直接测试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盾构外道密封垫在张开量5.6 mm、错缝量15 mm时,短期防气能力为2.03 MPa;在0.125 MPa较低气压的作用下,能测到微弱的气体泄漏。结合国内类似地层和工程的有害气体最高气压测量值等调研分析,可以判断在满足设计的张开、错缝验收标准情形下,本工程盾构隧道接缝具有足够的抵抗高压有害气体快速逸出或爆发式逸出的能力;但是,低气压下隧道接缝微弱泄漏的试验结果表明,需要警惕长期微泄漏情况下隧道内气体浓度累积带来的风险和危害,提前制定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管控措施以保障施工与运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管片接缝 密封垫 模型试验 性能 含气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气地层盾构施工引起的土体变形理论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丁智 何晨阳 +2 位作者 董毓庆 吴勇 冯丛烈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330-2343,共14页
盾构隧道穿越含气地层时,浅层气的存在将会影响地铁的正常施工。为探究其影响,依托某盾构穿越含气地层的实际工程,将放气后的土体变形等效为局部均匀沉降,并考虑挤土效应、土体软化、注浆压力以及土体损失等施工因素,首次提出含气地层... 盾构隧道穿越含气地层时,浅层气的存在将会影响地铁的正常施工。为探究其影响,依托某盾构穿越含气地层的实际工程,将放气后的土体变形等效为局部均匀沉降,并考虑挤土效应、土体软化、注浆压力以及土体损失等施工因素,首次提出含气地层盾构施工引起的土体变形理论计算公式。研究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能较好地反映含气地层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变形特征;通过与饱和土地层地表变形特征对比分析可知,由于含气地层土中残余气体引起的基质吸力,使盾构前方土体隆起变形比饱和土地层约增加30%,盾尾后方土体沉降变形比饱和土地层约增加20%;当气体回聚严重或含气层较厚时,盾构开挖面前方含气土摩擦较大,理论计算分析时可适当增加刀盘推力修正系数或者界面摩擦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含气地层 浅层 盾构施工 土体变形
原文传递
软土含浅层气地层盾构隧道施工风险及控制措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如盛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23年第7期134-136,共3页
在软土含浅层气地层中采用盾构法进行地下隧道工程施工时,虽然盾构机自身结构和施工方法能一定程度上降低软土地层开挖面崩塌的风险,但在外部因素影响下,积攒于地层内的浅层气会发生爆发性释放,地层内的压强短时间内快速降低,会致使压... 在软土含浅层气地层中采用盾构法进行地下隧道工程施工时,虽然盾构机自身结构和施工方法能一定程度上降低软土地层开挖面崩塌的风险,但在外部因素影响下,积攒于地层内的浅层气会发生爆发性释放,地层内的压强短时间内快速降低,会致使压力临界面发生变化,向喷气口移动,高压强的浅层气在释放过程中,会大面积影响含浅层气地层,也会对该含气层的上下地层稳态产生影响,导致土层发生沉降。文中以杭州机场轨道快线工程某区间为背景,对盾构穿越软土含浅层气地层隧道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进行分析,并针对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研究表明,盾构穿越软土含浅层气地层隧道施工风险主要考虑不良地质及地下障碍物、盾构始发及到达施工风险、盾尾密封失效风险等;盾构穿越软土含浅层气地层施工风险控制措施主要考虑隧道内土方运输、渣土改良、保持盾尾密封可靠和掘进中的轴线控制,对类似地层盾构掘进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层 软土地区 盾构隧道 施工风险 掘进参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现代测井技术和新的处理算法改进深浸入含气砂岩地层的评价
11
作者 Barb.,TD 翁鹤珍 《测井科技》 1996年第1期26-35,共10页
含气砂岩中泥浆滤液深侵入是在探井中常见的问题。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很难将气层与油层或水层区分开。泥质含量和泥浆侵入会掩盖在中子和密度测井曲线之间传统的“气交叉”特征,即使使用深电阻率测量值,在一些地层中视含水饱和度值仍... 含气砂岩中泥浆滤液深侵入是在探井中常见的问题。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很难将气层与油层或水层区分开。泥质含量和泥浆侵入会掩盖在中子和密度测井曲线之间传统的“气交叉”特征,即使使用深电阻率测量值,在一些地层中视含水饱和度值仍达到80%,甚至更大。由于泥浆侵入而形成的低电阻率环带被认为是比较好的油气指标,但在测井时,可能因侵入太深,而用标准电阻率测井无法探测到环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砂岩地层 砂岩 地层 处理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左云煤层气预查钻孔钻探施工实例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柄盛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7年第9期99-102,共4页
在山西左云地区煤层气页岩气预查钻孔施工中,钻遇地层复杂,项目对钻孔质量要求非常高,特别是对岩芯采取率、孔斜度、含气地层的保护等指标要求更为严格。通过1个钻孔钻探任务的实例分析研究,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钻探工艺和技术。
关键词 煤层预查 含气地层钻探工艺 金刚石绳索取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大同盆地煤层气页岩气预查钻探工艺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蔚伟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7年第8期73-76,79,共5页
针对山西大同盆地煤层气页岩气预查项目的要求,完成了4个深孔钻孔(井)钻探任务。根据该地区复杂地层情况,分析研究并成功应用总结出有效的全套钻探工艺和技术,为这一地区今后的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煤层 页岩预查 含气地层钻探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霍西煤田煤层气预查大口径成孔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向荣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7年第9期89-92,95,共5页
在山西霍西煤田霍西区煤层气页岩气预查项目钻探施工中,根据地质要求和地层情况,采用了先进的CMD100型全液压动力头钻机,127mm绳索取芯钻具和215.9mm PDC钻头,目的层取芯钻穿复杂地层,孔深达1334.65m,岩芯采取率、孔斜度、含气地层... 在山西霍西煤田霍西区煤层气页岩气预查项目钻探施工中,根据地质要求和地层情况,采用了先进的CMD100型全液压动力头钻机,127mm绳索取芯钻具和215.9mm PDC钻头,目的层取芯钻穿复杂地层,孔深达1334.65m,岩芯采取率、孔斜度、含气地层的保护等指标都达到了要求。通过钻孔实例分析研究,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大径绳索取芯钻探成孔工艺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预查 含气地层 大口径绳索取芯钻探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家围子地区深层火山岩气水层解释评价方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曹凤俊 党明 王丽 《录井工程》 2015年第2期42-45,91,共4页
大庆探区徐家围子地区深层火山岩岩性复杂,储集层类型多、厚度大、钻井取心少.以往储集层物性评价主要根据钻时、岩心实物观察与孔渗分析及测井岩性密度等资料进行,评价难且复杂.而含气性评价主要依据气测全烃含量的大小.其影响因素和... 大庆探区徐家围子地区深层火山岩岩性复杂,储集层类型多、厚度大、钻井取心少.以往储集层物性评价主要根据钻时、岩心实物观察与孔渗分析及测井岩性密度等资料进行,评价难且复杂.而含气性评价主要依据气测全烃含量的大小.其影响因素和各自的局限性给录井深层火山岩天然气井储集层解释评价带来难度.气水层解释评价符合率较低。针对该地区火山岩气藏储集层.在分析利用dcs指数和孔隙度反映物性.并应用气测全烃以及地层含气饱和度指教反映含气性的基础上.分别建立dcs指数-全烃和地层舍气饱和度指数-孔隙度解释评价图板。实践表明.应喟该方法效果较好.提高了深层火山岩天然气井的录井解释评价精度.可为试气井段的确定以及压裂选层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水层 dcs指数 全烃 地层饱和度指数 孔隙度 评价图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气测录井半定量评价研究
16
作者 李泽超 鲁法伟 王雷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1-9,共9页
西湖凹陷目前已发现的储层主要集中在平湖组和花港组,属于低孔低渗储层,流体性质复杂,使用常规测井手段难以准确识别低孔低渗复杂油气层。气体解释的优点在于它不依赖于地层水、岩石骨架、泥质含量、矿物含量等参数,所以在低阻、低... 西湖凹陷目前已发现的储层主要集中在平湖组和花港组,属于低孔低渗储层,流体性质复杂,使用常规测井手段难以准确识别低孔低渗复杂油气层。气体解释的优点在于它不依赖于地层水、岩石骨架、泥质含量、矿物含量等参数,所以在低阻、低孔、低渗的“三低”储层,未知矿化度储层流体解释方面应用效果好。特别是在复杂油气层的识别方面对测井解释是一个补充。研究主要根据钻井液脱气试验和脱出气体的色谱分析,获取现场脱气仪的脱气效率,通过脱气效率分析获取钻井液含气量;结合钻时、排量、井径数据可转化为地层真实含气量。结合岩心、测井孔隙度等实钻数据,通过地下真实含气量与气体状态方程换算成地层含气饱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测录井 效率 地层 地层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G-SZLY综合录井仪气测部分技术特点
17
作者 徐光国 《录井技术》 1999年第1期40-45,共6页
为了在气测录井中获得真实的地层含气饱和度值,提高自动采集样品的质量,同时解决好因分析周期长或仪器故障而漏测薄油气层等难题,通过技术工艺创新,使气测仪制造更适应现场的需要。该文重点介绍了XG-SZLY综合录井仪气测部分采用自动真... 为了在气测录井中获得真实的地层含气饱和度值,提高自动采集样品的质量,同时解决好因分析周期长或仪器故障而漏测薄油气层等难题,通过技术工艺创新,使气测仪制造更适应现场的需要。该文重点介绍了XG-SZLY综合录井仪气测部分采用自动真空蒸馏定量脱气器、钻井液恒流定体积脱气器、钻井液长引流装置的技术特点以及数据采集、处理全过程的自动化等,这些新技术的采用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另外,还简介了与该仪器配套的定量荧光分析和卫星数据双向传输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G-SZLY综合录井仪 技术特点 测仪 地层饱和度 自动蒸馏脱 钻井液 长引流装置 烃类分析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叠前转换波克希霍夫时间偏移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孝 刘文卿 +2 位作者 雍学善 禄娟 曾华会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2期141-144,18,共4页
在地层含气时,转换波勘探可以获得更为丰富的地下信息。但由于转换波的射线路径不对称,因此转换波的叠前偏移比纵波复杂。在VTI介质中,三维叠前转换波克希霍夫时间偏移的旅行时受偏移孔径、速度模型和双程垂向旅行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 在地层含气时,转换波勘探可以获得更为丰富的地下信息。但由于转换波的射线路径不对称,因此转换波的叠前偏移比纵波复杂。在VTI介质中,三维叠前转换波克希霍夫时间偏移的旅行时受偏移孔径、速度模型和双程垂向旅行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此,对转换波旅行时的计算方法和偏移算法进行了讨论。转换波旅行时由激发点到成像点的纵波旅行时和成像点到接收点的转换波旅行时两部分构成,通过建立旅行时表来提高偏移计算效率,保证旅行时精度。同时,讨论了基于VTI介质的三维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近似算法,利用理论模型验证了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的正确性。对西部某油田实际转换波地震资料进行三维叠前时间偏移的结果与井资料较为吻合,含气地层的成像优于纵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 转换波旅行时 速度模型 成像精度 含气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塘江底地铁联络通道双侧发散布孔的冻结温度场实测
19
作者 孙枫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4-1222,共9页
钱塘江底地层富含气及动水,会明显影响江底联络通道冻结施工的温度场演变过程和分布特征。为解决该问题,通过对位于钱塘江底的杭州地铁6号线某联络通道冻结工程进行现场监测,研究冻结施工中不同位置地层温度的演变过程,分析停冻后冻结... 钱塘江底地层富含气及动水,会明显影响江底联络通道冻结施工的温度场演变过程和分布特征。为解决该问题,通过对位于钱塘江底的杭州地铁6号线某联络通道冻结工程进行现场监测,研究冻结施工中不同位置地层温度的演变过程,分析停冻后冻结管内的温度变化特征,获得地层中含气及地下水流动对联络通道冻结温度场的影响规律。1)双侧发散布孔时,冻土向内平均发展速度是向外的1.47倍,而停冻6 h后外排和内排冻结管内的温度分别回升5℃和10℃;2)地层中囊状气泡削弱了冻结管向周围土体的冷量传递过程,从而明显影响冻结效果,冻结过程中气泡位置的温度比冻结管终端位置偏高8~18.4℃;3)地下水流动也会影响地层中的冷量分布,冻结57 d时冻结壁上、下游对应位置冻结管内温度相差8℃,而停冻6 h后相应位置的冻结管内温度分别回升了5℃和2℃。研究结果表明:双侧隧道内发散布孔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含气及动水地层中影响联络通道冻结施工的问题,而地层中囊状气泡和地下水流动都会明显影响冻结温度场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冻结法 与动水地层 地铁联络通道 双侧发散布孔 冻结温度场 现场实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seismic multi-attribute fusion method based on D-S evidence theory in prediction of CBM-enriched area 被引量:1
20
作者 祁雪梅 张绍聪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2年第1期80-86,116,117,共9页
D-S evidence theory provides a good approach to fuse uncertain inlbrmation. In this article, we introduce seismic multi-attribute fusion based on D-S evidence theory to predict the coalbed methane (CBM) concentrated... D-S evidence theory provides a good approach to fuse uncertain inlbrmation. In this article, we introduce seismic multi-attribute fusion based on D-S evidence theory to predict the coalbed methane (CBM) concentrated areas. First, we choose seismic attributes that are most sensitive to CBM content changes with the guidance of CBM content measured at well sites. Then the selected seismic attributes are fused using D-S evidence theory and the fusion results are used to predict CBM-enriched area. The application shows that the predicted CBM content and the measured values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using D-S evidence theory in seismic multi-attribute fusion to predict CBM-enriched areas is fea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 evidence theory CBM seismic attributes th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