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含意本体论论纲 |
徐盛桓
|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35
|
|
2
|
“含意本体论”的语言哲学思想探究 |
蔡新乐
|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3
|
|
3
|
含意本体论和句法语用学 |
徐盛桓
|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3
|
|
4
|
含意本体论研究述评 |
周领顺
|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5
|
关于含意本体论的研究 |
徐盛桓
|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
1998 |
6
|
|
6
|
后现代主义语境中含意思维的意义──“含意本体论”的新理性主义思想初探 |
蔡新乐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
|
|
7
|
含意本体论与成语翻译 |
娄玉
姚春林
|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8
|
论译意──从含意本体论看翻译问题 |
杨莉藜
|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9
|
从(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到含意本体论研究 |
徐有志
蔡新乐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5
|
|
10
|
“含意本体论”关照下的“译意”与“意译” |
蔡新乐
|
《福建外语》
|
2000 |
1
|
|
11
|
话语含意化过程——含意本体论系列研究之四 |
徐盛桓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23
|
|
12
|
“含义”与“含意”的不可比性──“也谈含义的本体”一文读后 |
徐有志
|
《外国语言文学》
|
1998 |
0 |
|
13
|
含意与成语 |
穆春玲
徐盛桓
|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4
|
|
14
|
含意的两种形态 |
徐盛桓
|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22
|
|
15
|
含意运用与常规关系意识 |
徐盛桓
|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4
|
|
16
|
英汉语篇含意衔接琐议 |
牛保义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20
|
|
17
|
含意与叙事性篇章的建构 |
徐盛桓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7 |
3
|
|
18
|
我国古代“含意现象”研究述评 |
钟百超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1 |
1
|
|
19
|
含意理论对海明威冰山风格的解读 |
孙晓青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 |
1
|
|
20
|
再论“含义”与“含意” |
熊学亮
|
《外国语言文学》
|
1999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