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ufoni与Barbecue法治疗水平半规管向地性眼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海涛 杨艳春 +1 位作者 王莹 王宗贵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41-2242,共2页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向地性眼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SC-BPPV)应用Gufoni与Barbecue法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方法经眼震电图检查确诊的102例HSC-BPPV患者随机分为Gufoni法治疗组(n=53)与Barbecue法治疗组(n=49),分别采用Gufoni与Bar...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向地性眼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SC-BPPV)应用Gufoni与Barbecue法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方法经眼震电图检查确诊的102例HSC-BPPV患者随机分为Gufoni法治疗组(n=53)与Barbecue法治疗组(n=49),分别采用Gufoni与Barbecue法复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02例患者手法复位治疗,1、2、3天Gufoni组有效率均高于Barbecue组(P<0.05);1个月后两组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ufoni法与barbecue法对HSC-BPPV治疗效果均有效,Gufoni法在快速缓解症状方面优于Barbecue法,但长期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手法复位 向地性眼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ufoni法与barbecue法治疗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施天明 王奕琪 +2 位作者 黄月虹 邵燕琪 耿昱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18期1557-1559,1563,共4页
目的比较Gufoni法与barbecue法治疗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SC-BPPV)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登记研究方法纳入100例连续就诊于眩晕门诊的向地性眼震型HSC-BPPV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Guf... 目的比较Gufoni法与barbecue法治疗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SC-BPPV)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登记研究方法纳入100例连续就诊于眩晕门诊的向地性眼震型HSC-BPPV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Gufoni法与barbecue法进行手法复位,每种方法循环复位2次,复位结束30min后采用平卧侧头试验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复位后即刻疗效。结果经过最多2次循环治疗,Gufoni法复位成功率为90.0%,明显高于barbecue法的68.0%(P<0.05)。Gufoni复位患者中,年龄<60岁组与≥60岁组单次复位成功率、二次复位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arbecue复位患者中,年龄<60岁组单次复位成功率、二次复位成功率均高于≥60岁组(均P<0.05)。在<60岁患者中,Gufoni法与barbecue法单次复位成功率、二次复位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60岁患者中,Gufoni法单次复位成功率、二次复位成功率均明显高于barbecue法(均P<0.05)。2种方法复位后BPPV类型转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ufoni法治疗向地性眼震型HSC-BPPV短期疗效优于barbecue法,尤其适用于高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向地性眼震 耳石手法复位 短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型强迫长期卧位法联合Gufoni法治疗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效果对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耿学川 郑玉莲 杜继臣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862-865,共4页
目的:评估并探讨改良型强迫长期卧位法(FPP法)联合Gufoni法在治疗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效果以及在临床推广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登记的研究方法纳入80例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 目的:评估并探讨改良型强迫长期卧位法(FPP法)联合Gufoni法在治疗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效果以及在临床推广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登记的研究方法纳入80例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第1天分别行单纯药物治疗及药物联合改良型FPP法复位治疗,第2天应用滚转试验(Roll-test)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未痊愈者再采用Gufoni法进行手法复位1次,复位结束30 min后采用Roll-test评估两组患者复位后即刻疗效。结果: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改良型FPP法复位治疗比较,单纯药物治疗治愈率15%,药物联合改良型FPP法治愈率55%,两组间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改良型FPP法治疗两组间未痊愈者,再行Gufoni法复位治疗效果比较,两组间复位Gufoni治愈率分别是58.8%和94.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联合改良型FPP法复位治疗比单纯药物治疗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经过改良型FPP法治疗后,再行Gufoni法复位治疗有更显著的临床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向地性眼震 复位治疗 改良型强迫长期卧位法 Gufoni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耳石复位法在治疗向地性眼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吕昕 肖飞 郭韶韶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468-470,共3页
目的对比3种耳石复位法治疗向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geotropic HC-BPPV)的效果,并验证一种新的手法复位方法。方法选取2015-01~2015-11期间确诊为向地性HC-BPPV的66例住院患者,其中22例采用Barbecue法、22例采用Gu... 目的对比3种耳石复位法治疗向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geotropic HC-BPPV)的效果,并验证一种新的手法复位方法。方法选取2015-01~2015-11期间确诊为向地性HC-BPPV的66例住院患者,其中22例采用Barbecue法、22例采用Gufoni法、22例采用改良Gufoni法进行手法复位。结果改良Gufoni组和Barbecue组的耳石复位痊愈率均为100%,高于Gufoni组(81.7%)。两组和Gufoni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Gufoni法相对于传统Gufoni法能进一步提高耳石复位效果,可作为用Barbecue法复位效果不佳者的补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半规管眩晕 向地性眼震 手法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ufoni与Barbecue法治疗水平半规管向地性眼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
5
作者 徐静 陈广理 李兴程 《医药论坛杂志》 2023年第22期51-54,共4页
目的分析Barbecue以及Gufoni法在向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阵发性良性位置性眩晕治疗效果。方法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8月期间收治的90例向地性眼震良性水平半规管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纳入研究,按治疗方法分组,将以Barbecue方... 目的分析Barbecue以及Gufoni法在向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阵发性良性位置性眩晕治疗效果。方法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8月期间收治的90例向地性眼震良性水平半规管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纳入研究,按治疗方法分组,将以Barbecue方法进行治疗的45例作为对照组,将以Gufoni方法进行治疗的45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干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1.11%,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眩晕消失及眩晕缓解时间为(6.21±1.65)d和(2.12±1.35)d,均少于对照组的(10.24±1.39)d和(3.58±1.42)d(P<0.05);观察组复位成功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2.22%,复位成功循环次数(1.02±0.02)次,少于对照组的(1.62±0.13)次,P均<0.05。结论临床可以借助Gufoni方法来对水平半规管向地性眼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展开治疗,其不仅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的缩短眩晕消失的时间,缓解眩晕症状,应用价值十分显著,值得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BECUE Gufoni 向地性眼震 水平半规管阵发性 眩晕
原文传递
向地性眼震转背地性眼震一例报告
6
作者 杨洁 李圳之 王晓霞 《青海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1例右侧水平半规管耳石症患者复位过程中向地性眼震转背地性眼震的原因、可能机制及复位方法。方法:我院于2021年5月30日收治1例右侧水平半规管耳石症患者复位过程中向地性眼震转背地性眼震,对其临床资料、辅助检查、复位过程... 目的:探讨1例右侧水平半规管耳石症患者复位过程中向地性眼震转背地性眼震的原因、可能机制及复位方法。方法:我院于2021年5月30日收治1例右侧水平半规管耳石症患者复位过程中向地性眼震转背地性眼震,对其临床资料、辅助检查、复位过程中的眼震情况及复位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该患者进行两次Barbecue手法复位治疗后症状缓解,1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未再出现眩晕。结论:临床耳石复位中,向地性眼震转为背地性眼震未见报道,复位方法不明确,本例患者使用Barbecue手法复位后效果明显,但仍需在临床中继续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向地性眼震 背地性 复位
原文传递
Barbecue法治疗HSC-BPPV的效果及症状改善、视频眼震电图变化
7
作者 杨醒鸿 颜国平 李焕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5244-5247,共4页
目的分析Barbecue法治疗水平半规管(HSC)-良性阵发性位置性脑晕(BPPV)的效果、症状改善及视频眼震电图检查变化。方法纳入HSC-BPPV患者,以随机掷骰子法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Gufoni法,观察组:Barbecue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 目的分析Barbecue法治疗水平半规管(HSC)-良性阵发性位置性脑晕(BPPV)的效果、症状改善及视频眼震电图检查变化。方法纳入HSC-BPPV患者,以随机掷骰子法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Gufoni法,观察组:Barbecue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第3、5、7天、1个月),症状改善情况(眩晕减轻及消失时间、变向性位置性眼震减轻及消失时间),视频眼震电图检查变化情况,持续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治疗后1、2、3个月眩晕复发率。结果两组间比较,治疗后第3、5天,对照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但两组治疗后第7天、1个月总有效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对照组各项症状开始改善时间更短(P<0.05);两组视频眼震电图检查下,BPPV类型转换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Gufoni法相比,Barbecue治疗HSC-BPPV短期疗效欠佳,但长期效果相当,且不会导致较高的BPPV类型转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becue法 水平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向地性眼震 眩晕 视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晕听区针刺结合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8
作者 祝鹏宇 武丹 +4 位作者 李岩 范程欣 刘彦麟 聂文婷 秦海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7期42-45,共4页
目的:通过对单纯手法复位与晕听区针刺结合手法复位对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比较,探索晕听区针刺结合手法复位的治疗效果。方法:所有病例来自本附属医院,共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通过对单纯手法复位与晕听区针刺结合手法复位对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比较,探索晕听区针刺结合手法复位的治疗效果。方法:所有病例来自本附属医院,共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晕听区结合手法复位治疗,主穴取晕听区、百会穴配合对症选穴;手法复位采用Gufoni法(向健侧)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治疗前DH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天、7天,两组DH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天、7天两组间情绪评分、功能评分及DHI总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天两组间躯体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天两组间躯体评分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6.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晕听区针刺配合手法复位治疗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听区 针刺 手法复位 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嵴帽诊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禹萌 凌霞 +3 位作者 宋宁 李响 张淑玲 杨旭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1年第10期597-599,613,共4页
眩晕病因学复杂,涉及多学科知识,诊断难度较大。临床上,伴有位置诱发眼震的眩晕患者绝大多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近年来,研究者发现一种表现为持续向地性变向性位置性眼震的位置性眩晕,通常持续时间>1 min,多无潜伏期和疲劳性,... 眩晕病因学复杂,涉及多学科知识,诊断难度较大。临床上,伴有位置诱发眼震的眩晕患者绝大多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近年来,研究者发现一种表现为持续向地性变向性位置性眼震的位置性眩晕,通常持续时间>1 min,多无潜伏期和疲劳性,且存在眼震消失平面,被称为“轻嵴帽”。在此背景下,本文即就“轻嵴帽”的诊治发展史、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嵴帽 位置性眩晕 持续向地性位置性 消失平面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