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8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限性肾癌患者后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及肾部分切除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魏波 钟开清 谭贤明 《大医生》 2025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局限性肾癌患者后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及肾部分切除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6月于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及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178例局限性肾癌... 目的探讨局限性肾癌患者后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及肾部分切除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6月于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及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178例局限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12个月内是否出现CPSP分为非CPSP组(124例)和CPSP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局限性肾癌患者后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及肾部分切除术后CPS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受教育程度、吸烟史、饮酒史、合并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慢性疼痛史、肿瘤位置、TNM分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复合外周神经阻滞、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补救、术前焦虑评分、术前白细胞计数(WB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PSP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占比、术后急性中重度疼痛占比、术前抑郁评分、术后1 d WBC均高于非CPSP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术后急性中重度疼痛、术前抑郁评分高、术后1 d WBC高均是影响局限性肾癌患者后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及肾部分切除术后CPSP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术后急性中重度疼痛、术前抑郁评分高、术后1dWBC高均是影响局限性肾癌患者后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及肾部分切除术后CPSP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制订针对性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案,以降低CPSP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限性 后腹腔镜根治性切除 后腹腔镜部分切除 术后慢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护理中的应用
2
作者 喻晓芬 何茫茫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5年第1期134-140,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手术护理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实施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2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6月—...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手术护理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实施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2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10例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对照组),2022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106例患者采用基于ERAS理念护理模式(干预组)。比较两组访视前、麻醉诱导前焦虑和信息需求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低体温发生率、麻醉诱导前及手术结束离室前的下肢静脉血流情况、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8 h、24 h、48 h疼痛数字评分表(NR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麻醉诱导前焦虑和信息需求低于对照组(P<0.001);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0);下肢静脉血流情况优于对照组(P=0.031)。干预组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8h、24h、48hNR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ERAS理念的手术护理模式可减轻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患者术前焦虑与信息需求程度,减少术中低体温、下肢静脉血流淤滞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手术室护理 前列腺癌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手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第一助手的配合
3
作者 苑航 骆磊 +5 位作者 焦伟 冯伟 丁雪梅 李琳琳 牛海涛 杨学成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6期1221-1224,共4页
在远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中,第一助手发挥的作用远高于其他手术中的第一助手,其职责不限于与主刀进行术中配合,更需要根据手术现场的情况组织协调手术团队开展工作。助手的工作贯穿整个远程手术,第一助手应在术前常规访视... 在远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中,第一助手发挥的作用远高于其他手术中的第一助手,其职责不限于与主刀进行术中配合,更需要根据手术现场的情况组织协调手术团队开展工作。助手的工作贯穿整个远程手术,第一助手应在术前常规访视患者,向患者以及家属介绍病情及手术过程,确保其充分知情;在手术开始之前第一助手应根据术式及患者特点,个性化调整手术体位以及套管位置;术中根据手术现场情况积极与主刀沟通交流,配合主刀完成关键手术步骤的相关操作;在面对突发不良事件时,第一助手应主动指挥、协调现场工作人员积极排查故障来源,及时修复故障。本文总结了远程手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第一助手配合的经验要点,以期不断优化远程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治性切除 机器人辅助手术 远程手术 第一助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泌尿外科医生掌握经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分析
4
作者 黄晓东 樊俊杰 +5 位作者 王迎春 王波 王晨青 罗晓辉 巨育泉 刘建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7期22-25,共4页
目的 分析基层泌尿外科医生掌握经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RLRN)的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就诊并由同一术者进行RLRN的40例肾细胞癌(RC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开展先后次序将患者分为A组(第1~10例)... 目的 分析基层泌尿外科医生掌握经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RLRN)的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就诊并由同一术者进行RLRN的40例肾细胞癌(RC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开展先后次序将患者分为A组(第1~10例)、B组(第11~20例)、C组(第21~30例)、D组(第31~40例)。比较四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并分析其学习曲线。结果 40例患者中,2例中转开放手术,其中A组和B组各1例。四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A组、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B组(P<0.05);A组与B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曲线分析发现,该基层泌尿外科医生通过24例左右的学习后就可达到RLRN熟练掌握、相对稳定的程度。结论 基层泌尿外科医生掌握RLRN的学习曲线为24例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癌 后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 学习曲线 基层泌尿外科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在老年膀胱癌患者中的应用
5
作者 陈云路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5年第3期91-93,12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LRC)在老年膀胱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医院收治疗76例老年膀胱癌患者分为开放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ORC)组和LRC组,各38例。ORC组采用ORC治疗,LRC组采用LRC治...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LRC)在老年膀胱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医院收治疗76例老年膀胱癌患者分为开放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ORC)组和LRC组,各38例。ORC组采用ORC治疗,LRC组采用LRC治疗。比较两组肿瘤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肿瘤相关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应激反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LRC组手术时间长于ORC组,术中出血量低于ORC组,排气、住院时间均短于ORC组(P<0.05);术后两组IGF-Ⅰ表达水平均低于术前,IGFBP-3表达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两组间不同时间点IGF-Ⅰ和IGFBP-3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切缘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RC组术后SOD表达水平高于ORC组,E、Cor表达水平低于ORC组(P<0.05);LRC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ORC组(P<0.05)。结论ORC与LRC治疗老年膀胱癌均可有效切除病灶,但LRC创伤小、并发症少且术后应激反应轻,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老年 腹腔镜 根治性膀胱全切除 开放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胃癌患者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刘耀刚 凃成志 +2 位作者 赵锦华 曹雅 丁圣 《癌症进展》 2025年第4期433-436,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患者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POGD)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96例接受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POGD分为发生POGD组和未发生POG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患者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POGD)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96例接受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POGD分为发生POGD组和未发生POG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OG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生POGD的患者34例(35.42%),未发生POGD的患者62例(64.58%)。未发生POGD组与发生POGD组患者的年龄、病程、肿瘤直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手术时间、拔出胃管时间、术后白细胞计数、CO_(2)气腹压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延长、CO_(2)气腹压力升高及术后白细胞计数增多均为术后发生POG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时间、CO_(2)气腹压力及术后白细胞计数均是早期胃癌患者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后POGD发生的影响因素,合理控制这些因素有助于减少POGD发生,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 胃肠功能紊乱 手术时间 CO_(2)气腹压力 白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泊酚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田芳芳 喻倩 +2 位作者 李小雅 金淑敏 庄莹莹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5年第2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究环泊酚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RAR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8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RARP的2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1例。对照... 目的:探究环泊酚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RAR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8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RARP的2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1例。对照组给予七氟烷麻醉维持,研究组给予环泊酚麻醉维持。比较两组患者在T0(麻醉前5 min)、T1(插管后5 min)、T2(麻醉后1 h)、T3(术后2 h)时的脑氧饱和度、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0时,两组患者脑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P>0.05)。T1时,研究组脑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2、T3时研究组脑氧饱和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T2、T3时,研究组HR、SBP、D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出室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发生不良反应7例(6.93%)显著低于对照组17例(16.83%)(P<0.05)。结论:环泊酚在RARP患者中能够维持脑氧饱和度的稳定,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恢复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泊酚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 脑氧饱和度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护理在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8
作者 何国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60-0063,共4页
探究在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中应用多学科协作护理,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60例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进行研究,运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0例,常规围术期护理)和试验组(n=3... 探究在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中应用多学科协作护理,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60例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进行研究,运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0例,常规围术期护理)和试验组(n=30例,多学科协作护理),对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负面情绪以及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 试验组手术、住院、肠功能恢复以及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护理后试验组VAS、FAVS评分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上述结果均P<0.05。结论 在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中应用多学科协作护理,能够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值得临床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护理 腹腔镜 根治性切除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腹腔镜下左侧肾癌合并癌栓的技术改进:免介入栓塞7例报告(“大家泌尿网”观看手术视频)
9
作者 王声政 崔金山 +6 位作者 李振浩 刘云龙 于栓宝 范雅峰 朱照伟 陶金 张雪培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腹腔镜治疗左侧肾癌合并癌栓时优先离断左肾动脉这一技术改进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2024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的7例机器人下腔静脉癌栓取栓术+根治性左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 目的探讨机器人腹腔镜治疗左侧肾癌合并癌栓时优先离断左肾动脉这一技术改进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2024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的7例机器人下腔静脉癌栓取栓术+根治性左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取先取栓再切除肾脏的策略:患者先取左侧卧位,从右侧入路越过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优先离断左肾动脉,再离断下腔静脉属支后完成取栓术,然后改为右侧卧位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结果影像学检查提示7例左肾肿瘤中位直径83(46~99)mm、下腔静脉癌栓长度49(21~91)mm,Mayo分级Ⅰ级2例、Ⅱ级4例、Ⅲ级1例。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中位手术时间248(201~331)min、术中失血量500(200~1000)mL,6例术中输血。中位术后重症监护室中转时间1(1~4)d、引流管拔除时间6(5~12)d。术后血肌酐明显升高5例,其中4例1周后恢复正常,1例肾功能不全(血肌酐166μmol/L);术后出现乳糜瘘1例、下肢静脉新发血栓3例。术后病理提示肾透明细胞癌6例,小眼畸形转录因子(MiT)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1例。7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7(1~35)个月,5例无瘤存活,2例肺转移并腹膜后转移患者口服阿昔替尼联合免疫治疗,均带瘤存活。结论左侧肾癌合并癌栓在左侧卧位下行机器人腹腔镜下取栓术时越过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优先离断左肾动脉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左侧 介入栓塞 下腔静脉癌栓 动脉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根治性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芦卡必利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分析
10
作者 韦发昀 蒋宁 +7 位作者 刘华英 冯宝富 张顺 丁佳蓉 甘卫东 张士伟 郭宏骞 杨荣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94-398,共5页
目的明确普芦卡必利(PRUC)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RARC)+尿流改道术围手术期对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75例行RARC+尿流改道术(原位膀胱术/回肠膀胱术)患者,根据... 目的明确普芦卡必利(PRUC)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RARC)+尿流改道术围手术期对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75例行RARC+尿流改道术(原位膀胱术/回肠膀胱术)患者,根据围手术期是否服用PRUC分为PRUC组(28例)和常规组(47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道通气时间、通便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首次进食半流食物耐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CRP)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变化。结果PRUC组较常规组患者肠道通气时间和通便时间均更短[(47.14±16.31)h vs.(74.04±35.33)h,P<0.01;(86.14±30.47)h vs.(123.57±79.12)h,P=0.02]。PRUC组较常规组术后CRP(ΔCRP)和NLR变化幅度(ΔNLR)均较小[(79.99±29.71)mg/L vs.(127.75±56.98)mg/L;(9.24±6.43)vs.(16.11±9.90),P均<0.01]。所有并发症均为次要并发症,PRUC组患者术后90 d内肠梗阻发生率有降低的趋势(P=0.38),两组间其他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UC可促进RARC+尿流改道术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 尿流改道 普芦卡必利 术后肠梗阻 肠道功能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体内或体外尿流改道术后的肾功能变化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11
作者 王昊 王文帝 +6 位作者 方昌华 赵康康 陈天一 张成伟 张士伟 郭宏骞 张古田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65-272,共8页
目的:评估膀胱癌患者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体内或体外尿流改道(UD)术后的肾功能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8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RARC+UD的266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目的:评估膀胱癌患者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体内或体外尿流改道(UD)术后的肾功能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8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RARC+UD的266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2例,女34例,平均年龄(67.4±9.4)岁,原位新膀胱84例,回肠膀胱182例。通过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估患者术后长期肾功能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评估肾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根据尿流改道过程中肠管处理的手术入路不同,将266例患者分为体外尿流改道(ECUD)组(79例)和体内尿流改道(ICUD)组(187例)。ECUD组与ICUD组的平均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ICUD组平均手术估计失血量[(303.5±116.5)ml]少于ECUD组[(379.8±233.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ECUD组术后第1、2、3年的平均eGFR分别为(92.3±26.5)、(90.4±26.5)、(88.1±28.3)ml/(min·1.73m^(2)),ICUD组分别为(98.9±23.3)、(97.3±23.3)、(95.7±23.5)ml/(min·1.73m^(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2、0.034、0.037)。随访期内共有112例(42.1%,112/266)患者出现长期肾功能损伤,其中12例(4.5%,12/266)进展至慢性肾脏病(CKD)3B期及以上,ECUD组9例(11.4%)、ICUD组3例(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术后随访期间是否发生长期肾功能损伤将患者分为肾损伤组和未发生肾损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年龄(P=0.007)、手术入路(P<0.001)、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P<0.001)、病理分期T3期及以上(P<0.001)、术后肾积水(P=0.006)、估计出血量(P=0.007)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手术入路(OR=0.24,95%CI:0.12~0.46,P<0.001)、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OR=4.37,95%CI:1.32~14.45,P=0.016)、病理分期T3期及以上(OR=6.21,95%CI:3.20~12.07,P<0.001)为术后发生长期肾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期内共30例(11.3%)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其中ECUD组6例(7.6%),ICUD组24例(1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7)。结论:急性和长期肾功能损伤是膀胱癌根治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患者的肿瘤病理分期、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尿流改道过程中对肠管处理的入路(ECUD和ICUD),是患者长期肾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精准评估、选择合适手术入路和长期随访,对于保护膀胱癌患者术后肾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 尿流改道 急性损伤 慢性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免特殊PORT)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单切口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临床应用(附手术视频)
12
作者 范世达 王尧谦 +7 位作者 任尚青 周放 陈正军 吕倩 聂钰 欧勇 卫义 王东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4期511-515,共5页
临床上以手术切除作为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包括开放手术、传统腹腔镜手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3种术式。由于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具有显著的优势,已被各大医学中心广泛使用,成为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标准术式。近年来... 临床上以手术切除作为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包括开放手术、传统腹腔镜手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3种术式。由于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具有显著的优势,已被各大医学中心广泛使用,成为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标准术式。近年来,为追求微创化,单孔腹腔镜技术日益完善,但传统单孔腹腔镜技术需要借助多通道单孔腹腔镜手术穿刺装置,存在诸多不便。本中心创新性改良(免特殊PORT)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单切口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具有易操作、安全性高、易推广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限性前列腺癌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 单切口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13
作者 彭波 郑军华 +1 位作者 徐丹枫 任吉忠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67-1169,共3页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53例限期行肾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分成2组,后腹腔镜组(n=27)和开放手术组(n=26)。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止痛剂使用、术后禁食和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分...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53例限期行肾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分成2组,后腹腔镜组(n=27)和开放手术组(n=26)。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止痛剂使用、术后禁食和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患者长期随访,比较两组的生存率、切口愈合情况及转移情况。结杲:两组手术均获成功,后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患者性别构成、肿瘤临床分期、年龄和肿块大小程度具有可比性。后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6.66±10.37)min,开放手术组为(69.08±11.22)min,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后腹腔镜组住院时间(d)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6.92±0.96 vs 11.42±1.57,P〈0.05);开放手术组术后禁食时间(d)明显多于后腹腔镜组(2±0.68 vs 1±0.36,P〈0.05);术中失血(m1)后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72.03±19.37 vs 154.4±20.42,P〈0.01);后腹腔镜组术后2人次用止痛剂,开放手术组术后20人次应用哌替啶止痛,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后腹腔镜组术后无切口感染,开放手术组术后1倒切口感染。随访6~12个月,两组均无肿瘤复发。结论:与传统的根治性肾癌切除术相比,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腹腔镜 切除 开放手术 肿瘤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yder希望理论干预在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吴婷 潘家琪 +3 位作者 李运芳 白宜萌 肖瑶 王利辉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2期1349-1352,共4页
目的探讨Snyder希望理论干预在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LRN)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LRN患者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5)和希望组(n=41),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常规干预,希望组患者围手术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Snyder希望... 目的探讨Snyder希望理论干预在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LRN)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LRN患者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5)和希望组(n=41),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常规干预,希望组患者围手术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Snyder希望理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希望水平[Herth希望量表(HHI)]、自我效能感[癌症患者应对癌症自我效能量表(CPSE)]、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HHI、CPSE、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希望组患者HHI、CPSE、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希望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nyder希望理论干预能有效提高LRN患者的希望水平,增强自我效能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yder希望理论干预 细胞癌 腹腔镜根治性切除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与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T1b期肾肿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凯 曹志刚 +9 位作者 许立 贾瑞鹏 苏江浩 李文成 朱佳庚 吴剑平 许露伟 梁凯 徐郑 窦全亮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213-215,共3页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NSS)与根治性肾切除术(RN)治疗T1b期肾肿瘤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T1b期肾肿瘤病人60例,均行后腹腔镜手术,按照手术方式分NSS组30例和RN组30例。比较2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管留置...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NSS)与根治性肾切除术(RN)治疗T1b期肾肿瘤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T1b期肾肿瘤病人60例,均行后腹腔镜手术,按照手术方式分NSS组30例和RN组30例。比较2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随访2年,比较2组病人术前及术后24 h、1年、2年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并比较2组术后1年、2年的生存率。结果:2组病人术后24 h的BUN和Scr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而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年,NSS组Scr、BUN水平均明显低于RN组(P<0.01)。2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禁食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1年、2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S与RN疗效相近,NSS对T1b期肾肿瘤病人远期肾功能的影响更小,能更好地保护病人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后腹腔镜 保留单位手术 根治性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与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新发局限性肾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薛玉泉 王振龙 +1 位作者 张亚萍 种铁 《中国医药》 2018年第8期1208-1211,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NSS)与根治性肾切除术(RN)治疗新发局限性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新发局限性肾癌患者22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220例患者分为腹腔镜下NSS组(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NSS)与根治性肾切除术(RN)治疗新发局限性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新发局限性肾癌患者22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220例患者分为腹腔镜下NSS组(观察组95例)和腹腔镜下RN组(对照组125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肌酐水平的差异,术后门诊随访观察患者肿瘤转移及复发情况。结果 2组患者中转开腹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引流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117±23)min比(86±32)min,(98±24)ml比(71±1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肌酐水平[(95±12)μmol/L比(98±12)μ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和术后3、6个月,2组血肌酐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112±17)μmol/L比(124±18)μmol/L,(110±14)μmol/L比(120±15)μmol/L,(108±13)μmol/L比(120±14)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6~24个月,2组均无肿瘤复发、转移及死亡。结论腹腔镜下NSS和RN均可有效治疗局限型肾癌,但相对RN,NSS可减轻对患者肾功能的损伤,更有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限性 腹腔镜 保留单位手术 根治性切除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8
17
作者 黄兴 石洪波 +6 位作者 王蕾 张雪军 周吉 孙晓松 门晓炜 陈斌 余志运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0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腹腔镜组)42例与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开放手术组)45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腹腔镜组)42例与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开放手术组)45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后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P<0.05),而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开放手术组2例输血。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9个月,后腹腔镜组1例发生肝转移死亡,开放手术组2例出现远处转移而死亡。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T1~2N0M0局限性肾癌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腹腔镜 根治性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50例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丁华 丛冰 +2 位作者 徐娟娟 王芳 徐文焕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58-259,共2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12月50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术前做好皮肤准备及饮食健康宣教,加强术后护理可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12月50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术前做好皮肤准备及饮食健康宣教,加强术后护理可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50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针对经脐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的护理需求,制定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整体护理及"身心"并护的护理服务模式,确保手术效果,预防或及时发现并发症,对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均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单孔腹腔镜 根治性切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与后腹腔镜肾癌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探究
19
作者 马涛 曹贵华 +2 位作者 郭建军 庄浩 李志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16-020,共5页
对肾癌临床治疗中,采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partial nephrectomy,RLPN)、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radical nephrectomy,RLRN)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方法... 对肾癌临床治疗中,采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partial nephrectomy,RLPN)、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radical nephrectomy,RLRN)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方法 对共85例患者相关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患者均来自乐山市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时间限定在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之间,依据不同方法,将组名定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以各项临床资料变化情况,对不同手术的应用效果实施全面分析。结果 两组在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等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三个月、六个月血肌酐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十二个月观察组的血肌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法均可以作为肾癌的治疗手段,方法 各自存在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临床治疗中需要参考疾病情况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限性 腹腔镜部分切除 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左肾根治性切除和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利红 师文 +2 位作者 李静 强惠婷 王涛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14期156-157,共2页
肾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肾脏恶性肿瘤的50%,在我国发病年龄多为40~60岁的男性,主要以血尿、疼痛的肿块为主要临床症状,而肾癌伴肾静脉及静脉瘤栓的发生率为4%~10%[1],肾癌根治术和静脉瘤栓取出术是目前治疗肾... 肾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肾脏恶性肿瘤的50%,在我国发病年龄多为40~60岁的男性,主要以血尿、疼痛的肿块为主要临床症状,而肾癌伴肾静脉及静脉瘤栓的发生率为4%~10%[1],肾癌根治术和静脉瘤栓取出术是目前治疗肾癌伴静脉瘤栓最积极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我院于2015年6月18日为1例左肾肿瘤伴左肾静脉、下腔静脉瘤栓的老年男性患者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左肾根治性切除和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术后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瘤栓 瘤栓取出术 根治性切除 机器人辅助 静脉 手术期护理 腹腔镜 老年男性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