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局限性肾癌患者后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及肾部分切除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6月于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及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178例局限性肾癌...目的探讨局限性肾癌患者后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及肾部分切除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6月于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及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178例局限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12个月内是否出现CPSP分为非CPSP组(124例)和CPSP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局限性肾癌患者后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及肾部分切除术后CPS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受教育程度、吸烟史、饮酒史、合并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慢性疼痛史、肿瘤位置、TNM分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复合外周神经阻滞、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补救、术前焦虑评分、术前白细胞计数(WB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PSP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占比、术后急性中重度疼痛占比、术前抑郁评分、术后1 d WBC均高于非CPSP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术后急性中重度疼痛、术前抑郁评分高、术后1 d WBC高均是影响局限性肾癌患者后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及肾部分切除术后CPSP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术后急性中重度疼痛、术前抑郁评分高、术后1dWBC高均是影响局限性肾癌患者后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及肾部分切除术后CPSP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制订针对性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案,以降低CPSP的发生风险。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53例限期行肾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分成2组,后腹腔镜组(n=27)和开放手术组(n=26)。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止痛剂使用、术后禁食和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分...目的:比较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53例限期行肾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分成2组,后腹腔镜组(n=27)和开放手术组(n=26)。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止痛剂使用、术后禁食和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患者长期随访,比较两组的生存率、切口愈合情况及转移情况。结杲:两组手术均获成功,后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患者性别构成、肿瘤临床分期、年龄和肿块大小程度具有可比性。后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6.66±10.37)min,开放手术组为(69.08±11.22)min,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后腹腔镜组住院时间(d)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6.92±0.96 vs 11.42±1.57,P〈0.05);开放手术组术后禁食时间(d)明显多于后腹腔镜组(2±0.68 vs 1±0.36,P〈0.05);术中失血(m1)后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72.03±19.37 vs 154.4±20.42,P〈0.01);后腹腔镜组术后2人次用止痛剂,开放手术组术后20人次应用哌替啶止痛,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后腹腔镜组术后无切口感染,开放手术组术后1倒切口感染。随访6~12个月,两组均无肿瘤复发。结论:与传统的根治性肾癌切除术相比,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局限性肾癌患者后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及肾部分切除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6月于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及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178例局限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12个月内是否出现CPSP分为非CPSP组(124例)和CPSP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局限性肾癌患者后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及肾部分切除术后CPS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受教育程度、吸烟史、饮酒史、合并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慢性疼痛史、肿瘤位置、TNM分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复合外周神经阻滞、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补救、术前焦虑评分、术前白细胞计数(WB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PSP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占比、术后急性中重度疼痛占比、术前抑郁评分、术后1 d WBC均高于非CPSP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术后急性中重度疼痛、术前抑郁评分高、术后1 d WBC高均是影响局限性肾癌患者后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及肾部分切除术后CPSP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术后急性中重度疼痛、术前抑郁评分高、术后1dWBC高均是影响局限性肾癌患者后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及肾部分切除术后CPSP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制订针对性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案,以降低CPSP的发生风险。
文摘目的:比较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53例限期行肾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分成2组,后腹腔镜组(n=27)和开放手术组(n=26)。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止痛剂使用、术后禁食和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患者长期随访,比较两组的生存率、切口愈合情况及转移情况。结杲:两组手术均获成功,后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患者性别构成、肿瘤临床分期、年龄和肿块大小程度具有可比性。后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6.66±10.37)min,开放手术组为(69.08±11.22)min,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后腹腔镜组住院时间(d)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6.92±0.96 vs 11.42±1.57,P〈0.05);开放手术组术后禁食时间(d)明显多于后腹腔镜组(2±0.68 vs 1±0.36,P〈0.05);术中失血(m1)后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72.03±19.37 vs 154.4±20.42,P〈0.01);后腹腔镜组术后2人次用止痛剂,开放手术组术后20人次应用哌替啶止痛,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后腹腔镜组术后无切口感染,开放手术组术后1倒切口感染。随访6~12个月,两组均无肿瘤复发。结论:与传统的根治性肾癌切除术相比,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