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及康复 被引量:17
1
作者 温晓燕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4期106-107,共2页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侵犯脊柱为主,累及全身多脏器的结缔组织疾病,常累及髋关节,出现各种畸形甚至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其病理特点是严重的髋关节屈曲畸形,多关节受累、脊柱后凸畸形、髋关节骨性强直,骨质疏松[1].当病变累及双侧髋关节并...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侵犯脊柱为主,累及全身多脏器的结缔组织疾病,常累及髋关节,出现各种畸形甚至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其病理特点是严重的髋关节屈曲畸形,多关节受累、脊柱后凸畸形、髋关节骨性强直,骨质疏松[1].当病变累及双侧髋关节并伴有疼痛和功能障碍时,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解除患者髋关节病痛及恢复功能的有效方法[2],术后给予精心护理及早期康复训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强直性脊柱炎 早期康复训练 髋关节 精心护理 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 患者 髋关节屈曲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培信 庄永 +3 位作者 廖春来 秦辉 曾波 谢逸波 《实用骨科杂志》 2007年第7期392-394,共3页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2000年8月至2005年3月,对10例(20髋)患者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8例16髋,女2例4髋;年龄25-65岁,病程1-30年(平均4.8年)。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12-45分,平均27分。其中7例采用S...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2000年8月至2005年3月,对10例(20髋)患者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8例16髋,女2例4髋;年龄25-65岁,病程1-30年(平均4.8年)。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12-45分,平均27分。其中7例采用Smith-Peterson切口,3例采用后路M oore切口。手术时间为3.4-5.5 h,平均4.5 h,术中输血600-1600 mL,平均1000 mL。结果10例均获6个月-5年3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髋关节术后Harris评分70-100分,平均86分,较术前平均提高59分(27-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1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因心脏病死亡外,其余患者术后均无感染、肺栓塞、深静脉栓塞、假体松动、假体下沉及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能独立行走,自理生活。结论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充分的术前准备,慎重选择病例,严格的假体安装标准,有效地风险防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髋关节关节 髋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病变 被引量:3
3
作者 胡俊勇 唐蕾 +1 位作者 余世明 李占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193-194,共2页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0年3月~2006年3月共12例患者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8~66岁,病程2~20年,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4分,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切口,人工关节均选用非骨水泥...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0年3月~2006年3月共12例患者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8~66岁,病程2~20年,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4分,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切口,人工关节均选用非骨水泥型假体。[结果]手术时间平均3 h20min,术中出血550~1 500 mL,平均800 mL,术后11例获6个月~3年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72-94分,平均84分,术后早期共发生2例并发症,1例大面积心梗,1例急性精神障碍,后期随访期间无并发症发生。患者均恢复了独立行走能力。[结论]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但应严格手术指征并做好充分的围手术期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病变 髋关节置换术 同期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对减少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郭家庆 孙永红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年第8期1066-1067,1069,共3页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减少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湖北省谷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拟行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用氨甲环酸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减少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湖北省谷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拟行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用氨甲环酸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每侧手术切皮前均应用氨甲环酸,而对照组患者不应用。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总失血量、输血率、血红蛋白(Hb)水平、红细胞比容(HCT)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术后总失血量为(1 542.25±225.65)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 995.25±285.6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输血率为20%(8/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2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Hb、HCT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患者的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 被引量:15
5
作者 孙换强 顾宣歆 沈宝发 《浙江创伤外科》 2002年第2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髋患病 同期手术 髋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MIS入路对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高辉 黄世桥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585-589,共5页
目的:探究DAMIS微创入路和传统前外侧入路对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4例(128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接受DAMIS微创入路(DAMIS组)34例,传统前外侧入路... 目的:探究DAMIS微创入路和传统前外侧入路对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4例(128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接受DAMIS微创入路(DAMIS组)34例,传统前外侧入路(对照组)30例,通过比较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和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临床疗效,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评估假体稳定性、骨长入等情况。结果:全部病例随访时间1~30个月,平均22.4个月。平均切口长度DAMIS组为(9.62±1.53)cm,对照组为(11.87±2.14)cm(t=4.88,P〈0.01);手术时间DAMIS组为(168.37±13.54)min,对照组为(172.10±16.81)min(t=0.98,P〉0.05);术中出血量DAMIS组为(323.57±91.49)m L,对照组为(475.66±121.73)m L(t=5.69,P〈0.01);平均住院时间DAMIS组为(6.50±1.42)d,对照组为(10.40±1.75)d(t=9.84,P〈0.01)。Harris髋关节评分DAMIS组从术前(44.60±7.3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94.36±5.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4,P〈0.01);对照组从术前(40.91±8.54)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0.58±6.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1,P〈0.01);两组间末次随访评分(t=9.3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出现,随访期间假体周围可以看到明显的骨长入,无1例出现假体松动和感染。结论:DAMIS同期双侧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满意,相对于传统前外侧入路置换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无需引流、早期下地活动、恢复快等优点,能明显改善髋关节的功能,有助于术后早期康复,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微创 前外入路 术后康复 同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例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秀女 韩翠玉 +1 位作者 史同焕 李兴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47-48,共2页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是应用高科技手段制成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病损的髋关节的一种疗效满意的骨科手术。当病变同时累及双侧髋关节时,既往多采取分期髋关节置换,随着手术器械的改进和手术技术的提高,适宜条件下的同期双侧人工...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是应用高科技手段制成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病损的髋关节的一种疗效满意的骨科手术。当病变同时累及双侧髋关节时,既往多采取分期髋关节置换,随着手术器械的改进和手术技术的提高,适宜条件下的同期双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被临床所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同期置换 护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
8
作者 吴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第17期44-45,共2页
目的总结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双侧髋关节疾患的经验,完善提高手术技巧。方法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21例双侧髋关节病变患者采用同期THA治疗。年龄45~64岁,平均52.6岁。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1.4分(32~58分)。结果手术时间平均... 目的总结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双侧髋关节疾患的经验,完善提高手术技巧。方法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21例双侧髋关节病变患者采用同期THA治疗。年龄45~64岁,平均52.6岁。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1.4分(32~58分)。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4h,术中出血690ml,术中输血620ml。术后拍片理想。术后2周下地部分负重,8~10周弃拐负重,效果肯定。21例术后平均随访3个月,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82分(75~86分)。结论应用同期双侧THA治疗双侧髋关节疾患,安全且近期疗效满意,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注意细节使疗效稳定可靠,已成为成熟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期 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前侧入路与后侧入路在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江文锦 周思远 +1 位作者 王武炼 林文韬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23期8-11,16,共5页
目的比较直接前侧入路与后侧入路在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关节外科的61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直接前侧入路组(DAA)32例,后侧入路组(... 目的比较直接前侧入路与后侧入路在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关节外科的61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直接前侧入路组(DAA)32例,后侧入路组(PA)29例。DAA组患者采用直接前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PA组患者采用后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臼杯前倾角误差与外展角误差;比较两组患者的双下肢长度差异、Harris髋关节评分(HHS)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DAA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HHS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HHS评分高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HH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影像学评价中,DAA组患者的髋臼前倾角误差、髋臼外展角误差、双下肢绝对长度差均小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中存在4例单侧股外侧皮神经症状,2例单侧股骨假体内翻。PA组中发生1例单侧股骨假体内翻。结论直接前侧入路在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优于后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入路 入路 髋关节置换术 同期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概况
10
作者 梁秀战 黄成彬 《右江医学》 2008年第1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同期 髋关节置换术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
11
作者 张艳婷 《基层医学论坛》 2015年第14期1993-1994,共2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回顾分析其临床护理及康复指导措施,观察其整体预后情况。结果20例患者术后均可生活自理...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回顾分析其临床护理及康复指导措施,观察其整体预后情况。结果20例患者术后均可生活自理,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术后仅有1例需手杖扶持,2例长距离行走需手杖扶持;Harris评分54~85分,平均(82.5±2.5)分;髋关节活动度55°~205°,平均(168.5±12.5)°。结论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给予精心科学的护理以及早期康复训练非常必要,有利于减少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的发生,还能缩短卧床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护理 康复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酚双氢可待因与艾瑞昔布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比较
12
作者 刘俊延 王玉娥 王建强 《医药前沿》 2025年第4期30-32,共3页
目的比较氨酚双氢可待因和艾瑞昔布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因髋部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34例,根据术后采用镇痛药物不同分为A组(65例)和B组(69例)。A组给予氨... 目的比较氨酚双氢可待因和艾瑞昔布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因髋部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34例,根据术后采用镇痛药物不同分为A组(65例)和B组(69例)。A组给予氨酚双氢可待因治疗,B组给予艾瑞昔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用药后4、8、16、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5 d内,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皮肤不良反应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酚双氢可待因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效果优于艾瑞昔布,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髋部 髋关节置换术 氨酚氢可待因 艾瑞昔布 镇痛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康复介入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贾勤 张晓英 +1 位作者 申飞 商丹英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38-339,共2页
双侧髋关节疾病需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replacement,THR)的患者既往多行分期手术。许多人认为同期进行双侧髋关节置换会增加危险性,或是顾虑双髋关节同时置换后会影响患者早期下地和功能训练,国内有关报道不多。随着髋关节置换... 双侧髋关节疾病需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replacement,THR)的患者既往多行分期手术。许多人认为同期进行双侧髋关节置换会增加危险性,或是顾虑双髋关节同时置换后会影响患者早期下地和功能训练,国内有关报道不多。随着髋关节置换器械的改进和技术的提高,适宜条件下的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已被临床所采用。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后易出现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 早期康复介入 疗效观察 髋关节同时置换 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疾病 分期手术 功能训练
原文传递
3例高龄患者同期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体会
14
作者 翁剑花 吴素清 《中国伤残医学》 2007年第2期73-74,共2页
髋部骨关节病是髋部常见病之一,包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改善由病变所致的髋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方法之一,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解决患髋的疼痛、改善关节的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但... 髋部骨关节病是髋部常见病之一,包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改善由病变所致的髋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方法之一,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解决患髋的疼痛、改善关节的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但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难度较大,并发症多。我科自2005年。2006年3月份,行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3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护理 高龄患者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类风湿性关节 髋关节功能障碍 强直性脊柱炎 关节
原文传递
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5例 被引量:11
15
作者 雷光华 陈鑫 +5 位作者 李康华 龙文荣 胡建中 胡懿合 邓展生 廖前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14-716,共3页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1999年8月~2004年3月,对15例(30髋)患者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11例(22髋),女4例(8髋);年龄35~70岁;病程1~50年(平均4.8年)。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12~45分,平均27分。其中5例采用S...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1999年8月~2004年3月,对15例(30髋)患者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11例(22髋),女4例(8髋);年龄35~70岁;病程1~50年(平均4.8年)。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12~45分,平均27分。其中5例采用Smith-Peterso切口,10例采用后路Morre切口。结果手术时间3h25min^5h,平均4h10min,术中输血400~2400ml,平均1160ml。15例均获随访3~35个月,平均18个月,髋关节术后Harris评分70~100分,平均86分,较术前平均提高59分(27~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1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因“心肌梗死”死亡外,其余患者术后均无感染、肺栓塞、深静脉栓塞、假体松动、下沉及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能独立行走,自理生活。结论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但在选择病例时应慎重,并须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 缺血性坏死 髋关节关节 髋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同期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运动功能恢复 被引量:6
16
作者 冯永健 郭晋平 +3 位作者 张海森 王博 刘洋 王娇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96-97,共2页
双侧同期全髋关节置换(totalhiparthroplasty,THA)与两期全髋关节置换相比在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日、住院费用方面均明显少于分期组。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明显增多。然而,双侧同期THA术后髋关节运动变化笔者... 双侧同期全髋关节置换(totalhiparthroplasty,THA)与两期全髋关节置换相比在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日、住院费用方面均明显少于分期组。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明显增多。然而,双侧同期THA术后髋关节运动变化笔者鲜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探讨双侧同期THA术后髋关节活动范围的恢复,从运动功能的角度进一步明确双侧同期THA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同期 分期 运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卢浩浩 刘国辉 杨述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325-1327,共3页
关键词 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 置换治疗 原发性骨关节 髋关节发育异常 继发性骨关节 血红蛋白沉着症 强直性脊柱炎 髋关节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同期与分期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对比与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立宇 杨礼庆 付勤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8-523,共6页
目的:比较行双侧同期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行双侧分期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对本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53例行双侧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双侧同期置... 目的:比较行双侧同期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行双侧分期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对本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53例行双侧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双侧同期置换25例(50髋),双侧分期置换28例(56髋)。比较两组术后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及其改变,术中术后输血量及输血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双侧同期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平均住院日方面较双侧分期全髋置换明显缩短[(21.32±5.92)d vs(32.93±11.12)d,P<0.05];术后输血量[(447.60±104.86)ml vs(245.00±70.00)ml,P<0.05]、总输血量[(726.20±129.79)ml vs(541.57±124.44)ml,P<0.05]及总输血率[76%vs 51.7%,P<0.05],双侧同期置换术较双侧分期置换术有所增加;双侧同期非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比例较双侧分期置换的略低(8%vs 1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同期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置换术较双侧分期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明显降低平均住院日,但增加术后总输血量和总输血率,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平均住院日 输血量 输血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同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凌艳 凌莉 陆卉 《全科护理》 2010年第31期2840-2841,共2页
[目的]总结双侧同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对15例病人行双侧同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时加强心理护理、术前呼吸运动、肢体及关节功能锻炼治疗以及训练床上排便,术后保持合适体位、循序渐进进行康复训练和日常... [目的]总结双侧同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对15例病人行双侧同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时加强心理护理、术前呼吸运动、肢体及关节功能锻炼治疗以及训练床上排便,术后保持合适体位、循序渐进进行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康复护理。[结果]15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一例并发症;术后随访1个月~6个月,按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标准,优11例,良4例。[结论]加强双侧同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康复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同期 康复护理 功能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不同麻醉深度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及对MMSE评分的影响
20
作者 黄秀钰 《北方药学》 2025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不同麻醉深度在全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2例,根据麻醉深度差异,即脑电双频指数(BIS)分为三组:对照组20例,BIS控制在60~69;观察组A 16例,...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不同麻醉深度在全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2例,根据麻醉深度差异,即脑电双频指数(BIS)分为三组:对照组20例,BIS控制在60~69;观察组A 16例,BIS控制在40~49;观察组B 16例,BIS控制在50~59。对比手术前、后三组患者术后72h内谵妄发生率、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等指标。结果:术后72h内,观察组B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苏醒所用时间短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时,观察组B智力状态评分高于其他两组(P<0.05),观察组B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蛋白浓度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麻醉深度BIS 50~59,患者麻醉效果最佳,能够减轻患者术后认知意识障碍、改善血清因子水平,降低谵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右美托咪定 麻醉深度 脑电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