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肥都市圈城乡融合发展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伍文生 杨继文 +3 位作者 唐紫文 程雨 黄王胤 陶文慧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1-107,共7页
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高低对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构建合肥都市圈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TOPSIS模型,分析2017—2021年合肥都市圈总体及各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同时使用障碍度模型... 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高低对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构建合肥都市圈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TOPSIS模型,分析2017—2021年合肥都市圈总体及各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同时使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合肥都市圈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障碍因子.结果显示:从总体来看,2017—2021年合肥都市圈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但仍处于中等水平.从局部来看,合肥都市圈内各地级市城乡融合发展存在一定差异性,呈现“较低—中等—良好”的梯队特征.最后,确定影响其城乡融合发展的障碍因子,既有相同障碍因子,也有差异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都市圈 城乡融合发展 改进熵值-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成效评价及其障碍因素分析
2
作者 刘芳 叶同 李安琪 《黄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5-72,共8页
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合肥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成效进行测评,并结合障碍度模型分析其关键障碍因素。研究发现:合肥都市圈东部沿江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成效和指标贴近度普遍优于内陆城市。创新成果产出及其转化、创新人才投入、医疗保障程度... 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合肥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成效进行测评,并结合障碍度模型分析其关键障碍因素。研究发现:合肥都市圈东部沿江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成效和指标贴近度普遍优于内陆城市。创新成果产出及其转化、创新人才投入、医疗保障程度、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支持力度和外资利用能力成为影响合肥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坚持创新驱动、对外开放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财政支持力度和医疗保障能力,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增长极城市对卫星城市的辐射作用,最终实现共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都市圈 高质量发展 成效评价 障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都市圈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构建
3
作者 徐健 桂海霞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7-124,共8页
合肥都市圈物流网络系统在长三角区域物流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合理构建该区域物流网络不仅可以促进圈内区域经济发展,还利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缩小发展差距.研究通过建立灰色GM(1,1)模型预测合肥都市圈2022—2026年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规... 合肥都市圈物流网络系统在长三角区域物流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合理构建该区域物流网络不仅可以促进圈内区域经济发展,还利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缩小发展差距.研究通过建立灰色GM(1,1)模型预测合肥都市圈2022—2026年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规模,采用Arcmap10.8软件分析2012、2019、2026三年的物流需求空间分布特征.从区域经济、物流业、农产品供给以及需求4个维度,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TOPSIS模型得到各地级市的物流质量,根据物流质量划分出轴心和辐点城市.利用引力模型计算各地级市之间的引力强度和物流隶属度,结合计算结果,构建以合肥市为轴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冷链物流 引力模型 GM(1 1) 合肥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都市圈物流效率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龙 鲁超 《物流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3期169-174,共6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合肥都市圈的物流效率,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应对当前面临的挑战。本研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DEA-BCC模型以及Malmquist指数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对该地区的物流效率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合肥都市圈物流业发... 本研究旨在评估合肥都市圈的物流效率,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应对当前面临的挑战。本研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DEA-BCC模型以及Malmquist指数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对该地区的物流效率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合肥都市圈物流业发展相对不平衡,具体表现为:皖北地区物流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物流业发展有待提高;皖中地区态势良好,但增长速度正在放缓;皖南地区的物流效率相对下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物流效率,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旨在为该地区的政府和企业提供更全面的决策支持,促进其物流产业的持续增长与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都市圈 物流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MALMQUIST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PP-VIIRS的合肥都市圈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5
作者 汤宝虎 刘庆广 +4 位作者 王爱 胡鹏程 王世杰 王振宇 司敬敬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08-114,共7页
合肥都市圈位于长三角,是长三角六大都市圈之一。合肥市作为长三角重要枢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合肥都市圈除合肥市外各市区发展基础较弱,其发展不一,城市发展扩张水平不一,为探究合肥都市圈城市形态演变规律,揭示2012—2021年形... 合肥都市圈位于长三角,是长三角六大都市圈之一。合肥市作为长三角重要枢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合肥都市圈除合肥市外各市区发展基础较弱,其发展不一,城市发展扩张水平不一,为探究合肥都市圈城市形态演变规律,揭示2012—2021年形态状况,利用NPP-VIIR夜光遥感数据提取2012、2014、2016、2018、2020和2021年度合肥都市圈数据,运用参考比较法提取合肥都市圈城市建成区,并计算扩张速度,扩张强度,扩张速率等相关建设数据,分析2012—2021年合肥都市圈城市扩张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提取建成区精度较高,可反映合肥都市圈城市建成区发展实际情况,城市扩张由高水平逐渐变为平缓扩张,都市圈重心逐步向合肥市辖区方向摆动。(2)研究时间内,合肥一直为都市圈首位度第一位城市,呈现倒V状。各市夜间灯光总强度和平均强度均表现为增强趋势。(3)捷夫指数表明,除个别城市外,城市群中其余城市发展较为充足,城市规模等级较为理想。(4)合肥成为稳定的热点区,有一定辐射带动能力,但总体辐射带动能力在整个都市圈内仍显不足。合肥市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统筹全域,助力都市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NPP-VIIR 合肥都市圈 空间形态 城市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都市圈就业状况及变化特征研究
6
作者 曹冲 赵向豪 《江苏商论》 2024年第8期132-136,共5页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任何时候都要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文章梳理了合肥都市圈的就业成就,分析了就业结构变化的典型特征及成因,并针对就业结构优化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合肥都市圈稳就业成效显...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任何时候都要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文章梳理了合肥都市圈的就业成就,分析了就业结构变化的典型特征及成因,并针对就业结构优化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合肥都市圈稳就业成效显著,保就业任重道远。(2)合肥都市圈的就业格局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就业人员在产业间的配置得到优化,职业结构不断迈向高级化,发展民营经济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主要途径。(3)不确定因素对就业带来冲击,劳动力供求不匹配矛盾突出,新技术加速就业结构调整,这些是造成合肥都市圈就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进一步完善就业市场和就业指导信息服务网络体系、深化要素市场改革以及推进劳动统一大市场建设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结构 高质量就业 合肥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都市圈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研究
7
作者 秦明昆 张军骑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第15期30-32,共3页
合肥都市圈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和社会发展领域的热点问题,合肥都市圈作为中国东部城市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另一方面面临着城乡差距、社会经济不均等问题,这使得全民健身事业... 合肥都市圈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和社会发展领域的热点问题,合肥都市圈作为中国东部城市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另一方面面临着城乡差距、社会经济不均等问题,这使得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本文探讨了合肥都市圈的构成以及特点,并从合肥都市圈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的困境出发,提出了促进合肥都市圈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策略,为未来的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有力的依据,促使该地区实现全面、均衡、可持续的全民健身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都市圈 全民健身 公共服务 一体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都市圈市县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徐涛松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7-22,共6页
发展合肥都市圈是推动合肥经济圈不断壮大、提升安徽国际国内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关键路径。都市圈的良性成长离不开核心城市和内部市县的协同发展。文章在对合肥都市圈各市县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揭示圈内各市县经济发展特征和存在不足,... 发展合肥都市圈是推动合肥经济圈不断壮大、提升安徽国际国内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关键路径。都市圈的良性成长离不开核心城市和内部市县的协同发展。文章在对合肥都市圈各市县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揭示圈内各市县经济发展特征和存在不足,提出促进协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重点阐述合肥中心城区与周边市县的联动发展、圈内各市县的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并提出交通完善、产业协同、生态保护、土地集约等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都市圈 市县发展 核心 差异化 特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都市圈的建设构想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慈生 杨恒飞 宋萌 《标准科学》 2010年第3期30-36,共7页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都市圈的发展现状,并给出了构建合肥都市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界定了合肥都市圈及其特色,指出了构建合肥都市圈的优势与潜力以及合肥都市圈的不足,并对加快安徽合肥都市圈的建设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合肥都市圈 优势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背景下合肥都市圈一体化水平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胡艳 胡子文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36-48,共13页
通过构建都市圈一体化水平评价体系,对长三角五大都市圈一体化水平进行测度与比较。研究发现,合肥都市圈一体化整体水平较低,且呈下降趋势;在分维度上面,除了经济空间一体化水平排名较高且呈上升趋势外,其他一体化水平指标排名均较低,... 通过构建都市圈一体化水平评价体系,对长三角五大都市圈一体化水平进行测度与比较。研究发现,合肥都市圈一体化整体水平较低,且呈下降趋势;在分维度上面,除了经济空间一体化水平排名较高且呈上升趋势外,其他一体化水平指标排名均较低,且一体化进程缓慢,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社会空间一体化水平近年来不断下降,说明各市之间差距在不断扩大。基于此,提出强化区域内外协同,提升合肥都市圈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地位作用;共塑产业链,促进都市圈各市经济联动发展;加强民生保障,推进合肥都市圈各市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等一系列加快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合肥都市圈 区域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都市圈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廖信林 张棋飞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8-13,共6页
以合肥都市圈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突变级数法测算合肥都市圈各市的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得分,并以数据空间可视化的形式反映各市经济发展质量的时空演变情况。研究表明:合肥都市圈整体的经济发展质量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但各城市经济发展的... 以合肥都市圈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突变级数法测算合肥都市圈各市的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得分,并以数据空间可视化的形式反映各市经济发展质量的时空演变情况。研究表明:合肥都市圈整体的经济发展质量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但各城市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和协同性趋于下降;合肥都市圈内部分城市未来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仍存在较大的短板,其经济发展质量的内部结构发展较不均衡。文章最后提出要充分利用合肥都市圈的优质科教资源,提高圈内整体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能力,借助区域战略发展规划来实现合肥都市圈整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发展质量 合肥都市圈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都市圈多制式轨道交通系统发展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艳艳 朱永霞 李志成 《交通企业管理》 2021年第5期65-67,共3页
目前,我国特大城市、大城市及城镇密集区,已经由单一城市为核心演化为多城市集群的空间格局。《2035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的交通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 目前,我国特大城市、大城市及城镇密集区,已经由单一城市为核心演化为多城市集群的空间格局。《2035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的交通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多制式 合肥都市圈 一体化 协同发展 政府主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都市圈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飞 刘义 谢晶晶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第8期62-66,共5页
为了丰富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发挥区域旅游资源优势,促进合肥都市圈旅游一体化新发展.文章利用ArcGIS10.6平台,运用最邻近指数、方向分布、核密度、空间相关性等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合肥都市圈内228个A级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 为了丰富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发挥区域旅游资源优势,促进合肥都市圈旅游一体化新发展.文章利用ArcGIS10.6平台,运用最邻近指数、方向分布、核密度、空间相关性等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合肥都市圈内228个A级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合肥都市圈A级旅游景区表现为凝聚型特征,景区方向分布为东西走向,整体上略偏东;2)都市圈景区出现多中心格局,主要聚集于芜湖、合肥、淮南、马鞍山四地,并且对周边景区发展有一定的辐射作用,景区级别的空间分布具有一般的正相关性,却也存在较明显的局部差异;3)景区空间结构受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客源市场、周边环境、管理政策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级景区 空间结构 空间统计 合肥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空间格局测度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刚 岳悦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6-22,共7页
基于改进的"城市引力"模型,选取合肥都市圈内各市县数据,构建经济质量指标体系,提取各市县经济质量,测度出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结合GIS方法绘制出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合肥都市圈内部发展不均衡现象显著,各城市与中心城市的... 基于改进的"城市引力"模型,选取合肥都市圈内各市县数据,构建经济质量指标体系,提取各市县经济质量,测度出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结合GIS方法绘制出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合肥都市圈内部发展不均衡现象显著,各城市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基本大于其他城市间的联系强度,城市间地理位置与其经济距离并不存在必然相关性。需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市县联动发展,形成快速、立体的大交通路网体系,逐步推进合肥都市圈一体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都市圈 引力模型 空间相互作用 联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都市圈城镇化质量对巢湖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任志安 卞晓桐 刘柏阳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10,共10页
基于2010—2019年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合肥都市圈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数;通过超效率DEA模型测度巢湖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运用面板回归、门槛回归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合肥都市圈城镇化质量对巢... 基于2010—2019年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合肥都市圈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数;通过超效率DEA模型测度巢湖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运用面板回归、门槛回归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合肥都市圈城镇化质量对巢湖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合肥都市圈城镇化质量总体水平较低,且区域差异性显著;2.合肥都市圈产业结构和农业种植不利于巢湖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科技进步对巢湖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作用不显著;3.合肥都市圈城镇化质量和巢湖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之间存在门槛效应,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可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4.合肥都市圈各市城镇化质量对各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相邻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不显著。所以,提出加强社会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建设、促进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强化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科技支撑、优化合肥都市圈产业结构和加强水资源的跨区域联合保护六点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都市圈 城镇化质量 水资源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都市圈生态经济与旅游经济耦合协调与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陆菊 傅为 吴洁芳 《巢湖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30-38,共9页
以合肥都市圈为研究区域,分别构建生态经济与旅游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熵值法、综合指数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分析2016-2020年两系统发展指数以及耦合协调度,再运用GM(1,1)模型预测耦合协调度值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2016-... 以合肥都市圈为研究区域,分别构建生态经济与旅游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熵值法、综合指数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分析2016-2020年两系统发展指数以及耦合协调度,再运用GM(1,1)模型预测耦合协调度值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2016-2019年,合肥都市圈两系统均值发展指数增长态势趋同,而2020年两系统发展均值指数出现相反,但二者的地区差异都呈缩小态势;时空维度上,合肥都市圈8个城市(县)总体上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耦合等级由濒临失调向中级协调演变,空间具体演化规律是“凸”字型-“中间高-南北低”-“凹”字型;合肥都市圈各成员耦合协调度值进行了动态模拟,除了合肥,其余城市(县)模拟效果较好,同时反映出未来耦合协调度值向高水平发展。文章的研究结果可为合肥都市圈促进旅游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 旅游经济 耦合协调度 GM(1 1)模型 合肥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都市圈产业联动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孔令刚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第5期12-16,共5页
城市群和都市圈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基本单元,通过产业联动协同发展,加快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形成一体化的合作产业链条,促进都市圈整体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挖掘释放区域发展战略更大红利,是"十三五"期间都市圈发展的基本方... 城市群和都市圈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基本单元,通过产业联动协同发展,加快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形成一体化的合作产业链条,促进都市圈整体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挖掘释放区域发展战略更大红利,是"十三五"期间都市圈发展的基本方向。分析产业联动协同发展对经济圈形成与健康发展的核心推动作用,以合肥都市圈发展为例,研究各城市产业合作方向和重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都市圈 产业链一体化 差异化发展 产业高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都市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分布时空演变与空间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汪增洋 孙晓宇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8,17,共9页
文章基于合肥都市圈企业微观大数据,从乡镇尺度分析2005—2019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时空分布演变,探究二者的空间关联特征。研究发现:(1)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表现为“多核+多点”和“单核+小据点”的空间特征;(2)制造业... 文章基于合肥都市圈企业微观大数据,从乡镇尺度分析2005—2019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时空分布演变,探究二者的空间关联特征。研究发现:(1)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表现为“多核+多点”和“单核+小据点”的空间特征;(2)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呈现出显著的集聚特征,但集聚水平有所不同;(3)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分布存在空间关联性,与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度较高,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度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时空演变 合肥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都市圈“三生空间”演化格局及生态效应测度 被引量:7
19
作者 白如山 刘恺恺 《中国名城》 2019年第3期16-23,共8页
能否实现国土空间生态-生产-生活功能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已成为推进都市圈持续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转移、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计量模型,按照"生产-生态-生活"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以1995、2000... 能否实现国土空间生态-生产-生活功能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已成为推进都市圈持续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转移、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计量模型,按照"生产-生态-生活"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以1995、2000、2005、2010年4期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定量分析合肥都市圈三生用地转型、时空格局特征及生态环境效应。结果发现:①1995-2010年合肥都市圈三生用地转型呈现生产用地明显减少,生活用地快速增加,生态用地略有提升;三者之间的转移关系大致为:生产用地向生活用地转移,生态用地基本稳定。②1995-2010年农村生活、生产用地及生态用地重心转移幅度较小;但从重心转移方向看,各功能重心空间转移方向差异较大,规律性特征不典型。而从重心转移距离看,不同功能重心转移路径、转移距离各异。③1995-2010年,合肥都市圈生态环境质量呈现稍有波动和后期恶化的特征。并且,在不同时段合肥都市圈生态环境波动改善和退化的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和贡献率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空间格局 生态效应 合肥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PSIS法的城市物流与城市经济发展协调性差异比较分析——以合肥都市圈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婷婷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35-38,46,共5页
文章基于2014年合肥都市圈的物流业与经济发展数据,利用TOPSIS法对合肥都市圈各城市的物流与经济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各城市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合肥、六安的城市物流与城市经济协调性与最优协调性之间的接近度高于0.5,城市... 文章基于2014年合肥都市圈的物流业与经济发展数据,利用TOPSIS法对合肥都市圈各城市的物流与经济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各城市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合肥、六安的城市物流与城市经济协调性与最优协调性之间的接近度高于0.5,城市物流与城市经济之间存在较高程度的互促共进关系;淮南、滁州的城市物流与城市经济协调性与最优协调性之间的接近度高于0.45;马鞍山市和芜湖市的城市物流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协调性较低,城市物流对促进城市经济的作用不明显;合肥都市圈平均接近度为0.45。因此合肥都市圈各城市应提升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以实现合肥都市圈经济一体化,促进城市物流与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物流 城市经济发展 TOPSIS法 合肥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