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成磁共振序列在轻度膝骨性关节炎磁共振扫描图像质量评价及弛豫定量中的应用
1
作者 卢镱 孟莉 +2 位作者 吴鑫鑫 龚远金 聂吉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6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合成磁共振(MAGiC)序列在轻度膝骨性关节炎(KOA)磁共振扫描图像质量评价及弛豫定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就诊的20例轻度KOA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共80只膝关节。磁共振图像扫描序列包括常... 目的探讨合成磁共振(MAGiC)序列在轻度膝骨性关节炎(KOA)磁共振扫描图像质量评价及弛豫定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就诊的20例轻度KOA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共80只膝关节。磁共振图像扫描序列包括常规序列T_(1)WI、T_(2)WI、PDWI、PDWI-FS及MAGiC序列。MAGIC序列图像导入后处理软件获得分解后的T_(1)WI、T_(2)WI、PDWI、PDWI-STIR图像及T_(1)、T_(2)、PD弛豫定量图谱。比较常规序列和MAGiC分解序列的图像质量及两组图像的软骨损伤检出率,同时在MAGiC序列弛豫定量图上测量对照组及轻度KOA组软骨的T_(1)值、T_(2)值、PD值。结果常规序列组与MAGiC序列分解组T_(1)WI、T_(2)WI、PDWI图像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序列组PDWI-FS图像质量优于MAGiC序列分解组PDWI-STIR(P<0.05)。常规序列组与MAGiC序列分解组轻度KOA患者软骨损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KOA组T_(1)值、T_(2)值和PD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AGiC序列分解结构图可有效检出轻度KOA患者的软骨损伤,其多参数弛豫定量可对KOA软骨损伤程度进行量化,对于早期KOA患者的诊断和病程进展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合成磁共振序列 磁共振成像 弛豫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磁共振成像序列扫描评估终末期肾病患者认知障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小慧 兰邦涛 +2 位作者 刘超 桑玲 陈文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6期49-53,共5页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成像(MRI)合成MRI序列(MAGiC)检查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认知障碍(CI)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依据患者CI发生与否将其分为CI组(36例)和非CI组(44例)。两组患...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成像(MRI)合成MRI序列(MAGiC)检查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认知障碍(CI)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依据患者CI发生与否将其分为CI组(36例)和非CI组(44例)。两组患者均行MRI-MAGiC检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MRI-MAGiC检查获得的脑分割体积值和弛豫值中灰质体积、白质体积、髓鞘体积、灰质纵向弛豫时间(T;)以及灰质横向弛豫时间(T;)对ESRD患者CI发生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ESRD患者CI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CI组患者年龄≥60岁、高中及以下学历和糖尿病患者占比显著高于非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55,x^(2)=6.715,x^(2)=6.503;P<0.05);且白质体积、髓鞘体积、灰质T_(1)及灰质T_(2)显著高于非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13,x^(2)=7.109,x^(2)=6.386,x^(2)=7.600;P<0.05)。经ROC曲线分析白质体积、髓鞘体积、灰质T;及灰质T;预测ESRD患者CI发生的AUC分别为0.759、0.924、0.969和0.836。经Logistic回归分析,ESRD患者年龄≥60岁、高中及以下学历、糖尿病、白质体积≥476.570、髓鞘体积≥153.930、灰质T;≥1590.205和灰质T;≥92.425是CI发生的危险因素(OR=1.356,OR=1.347,OR=1.267,OR=1.307,OR=1.263,OR=1.867,OR=1.613;P<0.05)。结论:ESRD患者CI发生与年龄、受教育程度及糖尿病密切相关,3.0T MRI-MAGiC检查可获得脑分割体积值和弛豫值,对评估CI的发生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磁共振成像序列(magic) 终末期肾病(ESRD) 认知功能障碍(CI) 脑体积 弛豫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集合序列与常规序列用于头部MR扫描的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小琪 陈文 +1 位作者 郑克华 邢宇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10期44-48,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图像集合(MAGiC)序列与常规序列用于头部MRI扫描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4例脑疾病患者,均行头部MRI扫描,分别采用常规序列及MAGiC序列。比较常规序列与MAGiC序列的扫描图像信号噪声比(SNR),评价MRI... 目的:对比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图像集合(MAGiC)序列与常规序列用于头部MRI扫描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4例脑疾病患者,均行头部MRI扫描,分别采用常规序列及MAGiC序列。比较常规序列与MAGiC序列的扫描图像信号噪声比(SNR),评价MRI两种序列图像质量。结果:MAGiC序列中T_(1)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_(2) FSE序列、T_(1)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及T_(2) FLAIR序列图像的SNR值均高于常规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94,t=48.038,t=34.398,t=34.490;P<0.05)。MAGiC序列图像整体质量评分、伪影评分及病灶检出评分较常规序列图像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AGiC序列与常规序列用于头部MR扫描的图像质量相当,但MAGiC序列图像的SNR更高,可确保MAGiC序列在MR扫描图像上的显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MRI) 图像集合(magic)序列 常规序列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iC短时反转恢复序列磁共振扫描在骶髂关节炎骨髓水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丁有泉 《中医正骨》 2021年第10期44-46,51,共4页
目的:探讨MAGiC短时反转恢复(short time in version recovery,STIR)序列磁共振扫描在骶髂关节炎骨髓水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9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别采用T1WI、T2WI、T2加权脂肪抑制(T2 weight image fat suppression,T2WI ... 目的:探讨MAGiC短时反转恢复(short time in version recovery,STIR)序列磁共振扫描在骶髂关节炎骨髓水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9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别采用T1WI、T2WI、T2加权脂肪抑制(T2 weight image fat suppression,T2WI FS)及MAGiC STIR序列进行骶髂关节斜冠状面磁共振扫描。由2名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分别独立分析扫描结果,将单侧骶髂关节分为4个区域,采用国际脊柱关节炎评估协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诊断骨髓水肿,统计分析T2WI FS和MAGiC STIR序列诊断骶髂关节存在骨髓水肿区域的数量;采用Hermann-Braun评分系统评价各区域的炎症严重程度,统计分析这2种序列不同Hermann-Braun评分的区域数量;并以T2WI FS序列诊断结果为标准,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价MAGiC STIR序列对骶髂关节炎骨髓水肿的诊断价值。结果:2名医师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各区域的炎症严重程度的评价,一致性为优(ICC=0.935,P=0.000)。T2WI FS序列和MAGiC STIR序列均诊断骨髓水肿患者60例,前者诊断存在骨髓水肿区域250个,后者诊断存在骨髓水肿区域230个,二者诊断存在骨髓水肿区域数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8,P=0.270);2种序列诊断结果中不同Hermann-Braun评分的区域数量的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96,P=0.002)。MAGiC STIR序列诊断骶髂关节炎骨髓水肿的敏感度为86.92%、特异度为96.60%、阳性预测值为90.76%、阴性预测值为93.35%,MAGiC STIR序列诊断骶髂关节炎骨髓水肿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63(P=0.000)。结论:应用MAGiC STIR序列磁共振扫描诊断骶髂关节炎骨髓水肿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炎 脊柱炎 强直性 骨髓水肿 磁共振成像 magic短时反转恢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PC系统的0.5T磁共振成像仪控制台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姚凯文 郭桦炜 +1 位作者 董海峰 陈忠 《电子测量技术》 2016年第1期105-109,共5页
针对磁共振成像仪控制台的数字化、小型化发展趋势,设计了一种0.5T磁共振关节成像仪控制台的总体框架。以FPGA的SOPC(System On the Programmable Chip)系统为仪器控制核心,开发了数字化磁共振成像仪控制台部分,将网络传输、数据处理、... 针对磁共振成像仪控制台的数字化、小型化发展趋势,设计了一种0.5T磁共振关节成像仪控制台的总体框架。以FPGA的SOPC(System On the Programmable Chip)系统为仪器控制核心,开发了数字化磁共振成像仪控制台部分,将网络传输、数据处理、射频脉冲及梯度波形产生、外设驱动等各个功能集成在单一FPGA芯片中。实现上位机对输出波形,数字调制解调,梯度涡流补偿,抽取滤波等功能的控制。通过各个模块测试,系统功能稳定、脉冲波形可定制,为小型化磁共振成像仪的控制台研制提供了一种可靠性高而灵活的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片上可编程系统 直接数字合成 脉冲序列发生器 梯度预加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磁共振成像MAGiC序列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比利尕尔 王云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153-155,共3页
核磁共振检查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已得到广泛的使用。磁共振图像汇编MAGiC(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compilation)序列是合成MRI技术的一种,一次快速采集可生成多组对比图像及T1、T2及PD值等多组定量参数,可直接运用于组织的定量分析。M... 核磁共振检查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已得到广泛的使用。磁共振图像汇编MAGiC(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compilation)序列是合成MRI技术的一种,一次快速采集可生成多组对比图像及T1、T2及PD值等多组定量参数,可直接运用于组织的定量分析。MAGiC可缩短患者检查所需时间,并可以提供定量数据更客观地判断疾病良恶性程度。本文主要将对合成磁共振MAGiC序列在前列腺癌成像中的研究进展,包括MAGiC技术的成像原理,最新研究成果及在其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图像汇编(magic) 前列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Dixon序列下腹部MRI数据的sCT生成方法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扬洋 钱鹏江 +1 位作者 赵开发 苏冠豪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73-281,共9页
为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数据生成合成计算机断层扫描(sCT),根据mDixon序列的下腹部MRI数据,提出迁移模糊聚类(TFCM)与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方法。借助病人MRI源数据提供的高级历史知识,利用TFCM对下腹部MRI数据进行处理,采用有监督学习方... 为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数据生成合成计算机断层扫描(sCT),根据mDixon序列的下腹部MRI数据,提出迁移模糊聚类(TFCM)与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方法。借助病人MRI源数据提供的高级历史知识,利用TFCM对下腹部MRI数据进行处理,采用有监督学习方法对聚类结果投票,完成图像组织分割,并对分割的组织区域赋予相应的CT值来生成sCT。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将下腹部MRI数据分割成脂肪、空气、骨头和软组织4类,并准确生成sCT,其预测值绝对误差最小仅为81 HU,相较于FCM方法,分类结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合成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腹部 mDixon序列 迁移模糊聚类 有监督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MRI定量技术在半月板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陈露露 王志强 王巍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1321-1324,1328,I0009,共6页
目的探讨合成MRI定量技术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拟诊半月板损伤患者50例,均行常规MRI及MR集合序列(MAGIC)检查。由2位资深放射科医师评估半月板形态和信号改变,将半月板分为正常组(0级)、变性组(Ⅰ、Ⅱ级)及撕裂... 目的探讨合成MRI定量技术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拟诊半月板损伤患者50例,均行常规MRI及MR集合序列(MAGIC)检查。由2位资深放射科医师评估半月板形态和信号改变,将半月板分为正常组(0级)、变性组(Ⅰ、Ⅱ级)及撕裂组(Ⅲ级),将正常组分为内侧前角组、外侧前角组、内侧后角组和外侧后角组。在合成MRI定量图内侧前角、外侧前角、内侧后角、外侧后角最大层面测量所有半月板的纵向弛豫时间(T_(1))、横向弛豫时间(T_(2))和质子密度(PD)。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正常半月板4组间及正常、损伤半月板间定量参数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T_(1)、T_(2)诊断半月板损伤的效能。结果正常半月板4组间T_(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侧后角组T_(2)小于外侧前角组和外侧后角组(均P<0.05)。变性组、撕裂组T_(1)、T_(2)值均高于正常组(均P<0.05),撕裂组T_(1)、T_(2)值与变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PD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T_(1)和T_(2)的阈值分别为920和39 ms时,鉴别半月板损伤的AUC分别为0.718、0.987,灵敏度分别为73.8%、100.0%,特异度分别为68.9%、95.1%,T_(2)诊断半月板损伤的效能优于T_(1)。结论合成MRI技术可以对损伤半月板进行定量分析,其中T_(2)是诊断效能较高的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magic 序列 半月板损伤 定量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MRI的原理、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董正超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8-609,共12页
合成MRI是一种扫描测量与软件计算相结合的技术。其采用定量MRI脉冲扫描获得组织定量参数,然后通过后处理方式重建多种参数加权MRI影像,从而克服了常规MRI的非定量和扫描时间长的缺点。就常规MRI和合成MRI的基本原理做简单介绍,对定量MR... 合成MRI是一种扫描测量与软件计算相结合的技术。其采用定量MRI脉冲扫描获得组织定量参数,然后通过后处理方式重建多种参数加权MRI影像,从而克服了常规MRI的非定量和扫描时间长的缺点。就常规MRI和合成MRI的基本原理做简单介绍,对定量MRI和合成MRI技术以及应用的最新进展做重点阐述,同时展望合成MRI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磁共振成像 合成磁共振成像 加权成像 脉冲序列 扫描参数 内禀参数 影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iC短时反转恢复序列诊断骶髂关节炎骨髓水肿的价值 被引量:12
10
作者 姜云萍 李文娟 +7 位作者 占颖莺 郑晶 张珂 廖娟 罗浩 张雷 李绍林 洪国斌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MAGiC STIR序列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骶髂关节骨髓水肿(BM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确诊的AS患者22例。对所有患者均行骶髂关节MR常规序列和MAGiC序列扫描。在斜冠状面... 目的探讨MAGiC STIR序列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骶髂关节骨髓水肿(BM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确诊的AS患者22例。对所有患者均行骶髂关节MR常规序列和MAGiC序列扫描。在斜冠状面图像上将每个骶髂关节分为4个区域。两名从事骨肌影像诊断的高、中年资医师(医师1、医师2)采用Hermann-Braun评分系统分别独立对T2WI脂肪抑制(FS)序列和MAGiC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图像进行BME评分,并统计两个序列检出BME的区域个数,意见不同时通过协商达成一致。医师2于两周后对MAGiC STIR序列图像再次进行BME评分。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MAGiC STIR序列BME评分医师内和医师间的一致性以及MAGiC STIR序列检出BME区域个数的医师间一致性;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两个序列BME评分的差异。采用χ²检验比较两个序列检出BME区域个数的差异。以T2WI FS序列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计算MAGiC STIR序列诊断BME的ROC曲线下面积和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9例AS患者,共计38个骶髂关节,划分为152个区域。MAGiC STIR序列医师间及医师内BME评分的一致性好(ICC=0.936,95%CI 0.912~0.953,P<0.001;ICC=0.910,95%CI 0.878~0.934,P<0.001);两组序列BME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132,P=0.002)。MAGiC STIR序列检出BME区域个数的医师间一致性好(ICC=0.876,95%CI 0.833~0.909,P<0.001);两个序列检出BME区域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244,P=0.622)。MAGiC STIR序列诊断BME的曲线下面积为0.920(P<0.001),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0%、95.1%、89.1%和91.5%。结论MAGiC STIR序列可用于评估AS患者骶髂关节炎BME,且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水肿 骶髂关节炎 磁共振成像 magic序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