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顾恺之的仕途交往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温肇桐
-
出处
《艺苑(美术版)》
1989年第1期69-73,79,共6页
-
文摘
东晋时代的大画家顾恺之(348—409),由于初唐贞观二十二年(648)房玄龄等撰成的《晋书》,晚唐大中元年(847)张彦远撰成的《历代名画记》两部史籍中为他列了传,从此把齐梁以来二、三百年间对他的褒贬不一,予以统一,并肯定了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大地位。两书的《顾恺之传》,都说他在六十二年的生涯中,亲身接触的人物,除了家庭中如父亲顾悦即顾悦之等人外。
-
关键词
《历代名画记》
中国美术史
张彦远
羊欣
论书法
殷仲堪
《晋书》
齐梁
司马德宗
刘裕
-
分类号
J2
[艺术—美术]
-
-
题名论《桃花源诗》与记的关系及诗的深层结构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蒋海生
-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46-51,共6页
-
文摘
陶潜的《桃花源诗》与记两相对照,明显地存在差异。如对道路的描写,记中为“阡陌交通”,而诗中为“荒路暖交通”;对衣着的描写,记中是“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而诗中则是“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等等。据此,许多人对记与诗的关系问题提出许多的看法。笔者在此将提出并试图证明下述观点:第一,记原取自民间传说,其内容是已定的。而诗则是陶潜听说并记录了这个传说之后,在其引发下,又将传说变形升华之后的产物。而并非如人所说,是作者在不同时间里。
-
关键词
桃花源诗
深层结构
阡陌交通
小说作品
刘子骥
晋恭帝
司马德宗
石钟山
古代诗人
文章缘起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试论北魏前期尚书制度的特点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陈前进
-
出处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68-71,共4页
-
文摘
尚书制度,从两汉到隋唐,经历了长达六、七百年的形成发展过程。众所周知,在封建专制制度下,皇权和相权始终存在着矛盾。在秦统一以后的两千多年中,这一矛盾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从总的趋势看,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而尚书制度的发展变化,正是这一矛盾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正是以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为前提的。例如:汉武帝有感于西汉前期相权太重,排斥丞相,任用亲信,让秦朝和西汉前期仅仅为皇帝掌管文书的尚书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光武帝有感于西汉末年权臣擅政,又“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后汉书·仲长统传》);魏晋以后的君主们有感于尚书省权力过重,改而重用中书、门下二省,以分其权,尚书失去出令纳奏之任,仅为行政事务的执行机构。总之,尚书制度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说,是由加强皇权造成的。
-
关键词
矫枉过直
西汉前期
相权
西汉末年
八部大夫
光武帝
三十六曹
道武帝
司马德宗
译令史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小爨碑使用“大亨”年号之谜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施正声
-
出处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第2期92-93,共2页
-
文摘
滇中著名学者袁嘉谷曾给《小爨碑》亭题联: 奉东晋大亨瑰宝增辉三百字 称南滇小爨石碑永寿二千年 实则碑面共计四百零二字,立碑距今一千五百八十年。为求上下联对仗工稳而取其约数,这倒无可非议;只是以碑末用“大亨”年号就以为爨氏奉东晋正朔,还有待于研究。 碑文最后一行是这样的;”大亨四年岁在二已四月上恂立”。
-
关键词
袁嘉谷
碑面
正朔
永寿
州刺史
司马德宗
义熙
晋安帝
真伪问题
桓宣
-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安康地区汉魏南北朝时期的墓砖
- 5
-
-
作者
李启良
-
机构
安康地区博物馆
-
出处
《文博》
1991年第2期16-28,101+2,共15页
-
文摘
以砖筑墓之风在汉代已广泛流行。安康地区发现的汉魏六朝砖室墓葬,不仅造墓的构思巧妙,制砖的工艺精良,而且在墓砖上施以华缛的纹饰,特别是有大量的铭文砖和画像砖,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这些遗物既是重要的考古资料,同时也是古代书法、绘画的珍品,现剔选其中的主要部分作一简要介绍。
-
关键词
汉魏
南北朝时期
砖室墓
画像砖
古代书法
天监
司马德宗
晋惠帝
白河县
正始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G2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世襲制的起源及其危害
- 6
-
-
作者
龙光沛
-
出处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30-35,共6页
-
文摘
一.世袭制的起源世袭制是世代承袭帝位、爵位和领地的制度。我国古代帝王的世袭制,始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相传舜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用疏导的办法,治水有功。舜死后,大家就选禹做首领。禹在位时先推皋陶为继承人,皋陶先禹而死,又推伯益为继承人但禹不给伯益干重要的事情,暗中却培植,儿子启的势力。禹死后,启便杀了伯益,自己做了夏朝的国王,王位从此开始由父子世代相传。据《礼记·礼运篇》载。
-
关键词
世袭制
古代帝王
子禹
领尚书事
历代帝王
大唐帝国
也孙铁木儿
国家政权
礼运
司马德宗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王羲之与桓温
- 7
-
-
作者
刘茂辰
-
出处
《临沂师专学报》
1990年第3期82-85,共4页
-
文摘
王羲之是千古书圣,桓温是一介武夫,他们两个人怎么能扯到一起呢?有的历史书说王羲之在民族敌人面前是"怯软之尤",桓温则是"志在篡夺"的奸臣;果真如此吗?王羲之和桓温都是东晋时代人.两晋共存在150多年(265-420),自始至终就是一个腐朽透顶的封建王朝.司马氏篡夺了曹魏政权,接着又灭掉了蜀、吴,建立了西晋王国.从司马炎正式做皇帝起,
-
关键词
书圣
司马氏
殷浩
庚翼
十七帖
历史书
司马德宗
司马炎
晋安帝
吕思勉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小爨碑》研究
- 8
-
-
作者
施政声
-
出处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1984年第1期60-68,共9页
-
文摘
《小爨碑》亦即《爨宝子碑》,与《大爨碑》并称为《二爨》或《南爨》,同属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现存曲靖第一中学。
-
关键词
爨宝子碑
建宁郡
宝子
龙颜碑
义熙
别驾从事史
司马德宗
宁州刺史
通旷
齐高帝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中国大院故事多 第6集 魏晋南北朝
- 9
-
-
作者
郭文峰
-
出处
《课堂内外(小学版)》
2016年第10期12-15,共4页
-
文摘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曹刘孙三家斗得死去活来,终结者却是司马家。司马炎砍瓜切菜般把其余两大院给搞定,公元280年,西晋大院一统天下。
-
关键词
晋惠帝
司马德宗
司马衷
晋安帝
天下大势
刘孙
砍瓜
司马炎
萧衍
分久必合
-
分类号
K23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文人为什么拍马有术
- 10
-
-
作者
孙存准
-
出处
《杂文选刊(下半月)》
2008年第12期29-29,共1页
-
文摘
中国的文人自小接受儒教文化的熏陶,所以长大后热衷政治,追求功名,胸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志向。一旦走上仕途,特别是有机会成为皇帝的近臣时,往往急不可待地要建功立业,"兼济天下"。
-
关键词
儒教文化
齐家治国平天下
自我感觉良好
司马德宗
谢玄
纪晓岚
晋安帝
刘义隆
大咎
钦天监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吴隐之酌“贪泉”而不腐
- 11
-
-
作者
左连璧
-
出处
《今日浙江》
2015年第19期62-62,共1页
-
文摘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佳句,意思是说即使喝了贪泉的水也觉得清爽可口,并不滋生贪心;即使像鲋鱼处于即将干涸的车辙中,也还是高高兴兴。"贪泉"确实有。北宋的乐史《太平寰宇记》"岭南道一"载,地处广州的南海县,也就是番禺县,有"石门水,一名贪泉。源出南海县西三十里平地。""酌贪泉而觉爽",说的是东晋著名廉吏吴隐之。
-
关键词
吴隐
酌贪泉
岭南道
初唐四杰
《太平寰宇记》
《滕王阁序》
石门水
清爽可口
三十里
司马德宗
-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