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返本开新:文学研究的范式开拓与跨界融合——叶舒宪教授访谈录
1
作者 叶舒宪 肖景匀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4,F0002,共8页
一如何比较研究: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先行者肖景匀:叶老师,您好!您在1980年代的研究内容都与神话原型批评或结构主义批评相关的。即使到现在,仍有一些比较文学领域的学者坚称,“比较”应该发生在文本或内容之间,而非借助外来理论分析本土... 一如何比较研究: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先行者肖景匀:叶老师,您好!您在1980年代的研究内容都与神话原型批评或结构主义批评相关的。即使到现在,仍有一些比较文学领域的学者坚称,“比较”应该发生在文本或内容之间,而非借助外来理论分析本土文本。请问您如何完成原型批评与中国文学的嫁接?是否担心这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水土不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原型批评 结构主义批评 比较文学 跨界融合 返本开新 叶舒宪 水土不服 跨学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学视野下叶舒宪的玉石神话研究
2
作者 王倩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8-11,共4页
叶舒宪从早年的神话原型研究转向以考古文物为主的玉石神话研究,主要受到了考古学家张光直与张敬国的影响,尤其是凌家滩遗址发掘者张敬国的影响。叶舒宪玉石神话研究的核心是以玉为天,以玉为神,以玉为精,以及以玉器为不死信仰的一套神... 叶舒宪从早年的神话原型研究转向以考古文物为主的玉石神话研究,主要受到了考古学家张光直与张敬国的影响,尤其是凌家滩遗址发掘者张敬国的影响。叶舒宪玉石神话研究的核心是以玉为天,以玉为神,以玉为精,以及以玉器为不死信仰的一套神话理念,即玉石神话信仰对于文明的观念性催生与塑造作用。叶舒宪玉石神话研究强调的是神话观念对于文明要素的驱动性作用,他建设性地提出了不少神话概念,如神话中国、玄玉时代、神话的N级编码,等等。上述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神话学在理论方面的不足,同时对世界认知神话学理论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舒宪 玉石神话 认知神话学 文明探源 比较神话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话学与“中华文明探源”——叶舒宪先生学术访谈录 被引量:6
3
作者 叶舒宪 苏永前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114,共5页
苏永前:叶老师,您好!我受《甘肃社会科学》主编胡政平先生委托,很荣幸能对您作一次学术访谈。近年来,在推动中国文学人类学的学科发展上,您不断取得突破。
关键词 文明探源 学术 访谈录 叶舒宪 神话学 《甘肃社会科学》 中华 文学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舒宪《山海经》研究综述 被引量:2
4
作者 唐启翠 胡滔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9-23,共5页
对于《山海经》的研究,已经有了两千余年的历史。在众多的研究者当中,叶舒宪先生立足于文化人类学大视野,运用跨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山海经》进行了知识考古性的思想发掘与现代性的意义诠释,为《山海经》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关键词 叶舒宪 《山海经》 神话政治地理学 跨文化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中国文化编码:叶舒宪的神话研究述论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倩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45-54,共10页
叶舒宪的神话学创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神话原型理论的阐释与重构,并且出于重构本土文化大传统的需要,将神话原型的范畴从文学扩展到文化层面;第二,借用新史学"神话历史"概念,强调神话在历史进程中的塑造性作用,继而倡... 叶舒宪的神话学创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神话原型理论的阐释与重构,并且出于重构本土文化大传统的需要,将神话原型的范畴从文学扩展到文化层面;第二,借用新史学"神话历史"概念,强调神话在历史进程中的塑造性作用,继而倡导具有本土文化色彩的"神话中国"概念;第三,为探寻中华文明发生机制的动力起源,创造性提出"玉石神话"(玉教)概念,以此建构自史前时期到当下的"玉石文化共同体"。上述三个方面的核心问题为神话如何进入历史,反映了叶舒宪的大神话理念,即将神话从文学中解放出来,恢复其作为文化基因与文化编码的本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舒宪 神话原型 原型编码 神话历史 玉石神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学对国学传统的开拓与创新——以叶舒宪先生文学研究的“四重证据法”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丽红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8-20,共3页
叶舒宪先生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同国学传统相结合,以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研究实绩,使中国文学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在文学人类学方面的探讨和"四重证据法"方面的巨大贡献,极大地扩展了文学研究的空间,极... 叶舒宪先生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同国学传统相结合,以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研究实绩,使中国文学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在文学人类学方面的探讨和"四重证据法"方面的巨大贡献,极大地扩展了文学研究的空间,极大地推动了文学研究的深入展开,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研究的成果。他以自己的理论探讨和研究实绩,引领了一种新的文学研究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舒宪 方法论 文学人类学研究 四重证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汉字到图像——论叶舒宪的原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代云红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44-47,共4页
以双向汇通的理论视野作观照,叶舒宪在与中国传统考据学的结合中提出了中国视角的原型研究。从汉字到图像的转变,体现出叶舒宪研究理念与论证途径上的新变化。不论是汉字—原型还是图像—原型的研究,叶舒宪依据的都是“三重证据法”。... 以双向汇通的理论视野作观照,叶舒宪在与中国传统考据学的结合中提出了中国视角的原型研究。从汉字到图像的转变,体现出叶舒宪研究理念与论证途径上的新变化。不论是汉字—原型还是图像—原型的研究,叶舒宪依据的都是“三重证据法”。由于“三重证据法”的“互文性”内涵,这使得叶舒宪的原型研究在实质上是一种本文人类学的研究。这样,叶舒宪在探究中国文化及文学方面,就难免出现以普同的现象来替代特殊性与多样性的毛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舒宪 原型研究 三重证据法 互文性 本文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眼光”与“中国学问”——叶舒宪神话学思想论略 被引量:1
8
作者 苏永前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19-124,共6页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率先向国内介绍神话—原型批评和结构主义神话学,到近年来"作为中国文化原型编码的神话"、"神话中国"、"儒家神话"、"神话历史"等一系列命题的提出,叶舒宪一直走在中国神...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率先向国内介绍神话—原型批评和结构主义神话学,到近年来"作为中国文化原型编码的神话"、"神话中国"、"儒家神话"、"神话历史"等一系列命题的提出,叶舒宪一直走在中国神话研究的最前沿。一方面,他不断求取新知,将国外最新的神话研究成果介绍到国内;另一方面,又基于中国神话的特殊性而进行自己的独立思考。这种研究范式,对国内神话学及整个文艺学的知识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舒宪 神话中国 神话历史 儒家神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舒宪神话符号学述评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洪友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0期6-12,共7页
借用神话学符号这一术语,分析叶舒宪先生近年提出的大小传统、文化N级编码理论、物叙事、四重证据法和玉石神话等观点,可以看出,大小传统区分和文化的N级编码是其为自己的神话研究所铺设的历时演进和共时呈现并举的宏大语境;在此宏大语... 借用神话学符号这一术语,分析叶舒宪先生近年提出的大小传统、文化N级编码理论、物叙事、四重证据法和玉石神话等观点,可以看出,大小传统区分和文化的N级编码是其为自己的神话研究所铺设的历时演进和共时呈现并举的宏大语境;在此宏大语境之下,物叙事成为神话阐释的逻辑起点,玉石神话研究则是以此为基础的全新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符号学 叶舒宪 物叙事 四重证据法 玉石神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舒宪:文学人类学是衔接“世界眼光”和“中国学问”的桥梁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玉蓉 《邯郸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5-8,共4页
2010年底"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课题组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获得立项,成为新兴交叉学科文学人类学的一个标志。目前正在做的研究项目有"神话历史"丛书,已出版《儒家神话》、《宝岛诸... 2010年底"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课题组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获得立项,成为新兴交叉学科文学人类学的一个标志。目前正在做的研究项目有"神话历史"丛书,已出版《儒家神话》、《宝岛诸神——台湾神话历史古层》、《韩国神话历史》等成果。2010年出版的《文学人类学教程》被视为该新学科奠基作,书中对"文学何为"问题作出启发性的新阐释。叶舒宪认为,文学人类学是重新打通文史哲界限,衔接"世界眼光"和"中国学问"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舒宪 文学人类学 世界眼光 中国学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文学人类学的对话——叶舒宪教授与兰州大学研究生座谈纪要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淑媛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4,共4页
2005年6月,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叶舒宪教授在兰州大学文学院做系列学术讲座并在甘肃进行田野调查,其学术活动引起强烈反响。本文是他与研究生一次座谈的纪要。在这次座谈会上,叶教授就文学人类学及其相关问题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2005年6月,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叶舒宪教授在兰州大学文学院做系列学术讲座并在甘肃进行田野调查,其学术活动引起强烈反响。本文是他与研究生一次座谈的纪要。在这次座谈会上,叶教授就文学人类学及其相关问题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对诸如文学人类学学科特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一些具体和热点问题谈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很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现根据记录整理并征得叶舒宪教授同意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人类学 兰州大学 叶舒宪 研究生 教授 纪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 对话 著名学者 田野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学研究新视野──叶舒宪《庄子的文化解析》评介
12
作者 王煜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96-100,共5页
关键词 文化解析 庄学研究 庄子 新视野 叶舒宪 叶氏 香港中文大学 西绪福斯 庄周 世俗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庄子》自身的方式解读《庄子》——叶舒宪《庄子的文化解析》的切入点
13
作者 吴光正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2期153-154,共2页
叶舒宪继《诗经的文化阐释》、《老子的文化解读》之后又推出了一部《庄子的文化解析》(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以下简称《解析》)。该书从文化人类学的立场探讨《庄子》及道家思想的文化渊源,着重解析了卮言、天钧、环中、鲲... 叶舒宪继《诗经的文化阐释》、《老子的文化解读》之后又推出了一部《庄子的文化解析》(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以下简称《解析》)。该书从文化人类学的立场探讨《庄子》及道家思想的文化渊源,着重解析了卮言、天钧、环中、鲲鹏、浑沌、壹其性、机发于踵、返胎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文化解析 叶舒宪 永恒回归 神话思维 《老子的文化解读》 研究模式 语言形式 文化人类学 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与文化人类学——以叶舒宪的研究为例
14
作者 吴广平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4-29,共6页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要打破小农经济时代那种坐井观天、画地为牢的狭小格局 ,文化人类学的“跨文化研究”方法、“地方性知识”思想、“深描”理论以及“主位”和“客位”视角等众多的理论 ,可以为此提供宏观的视阈和有力的武器。许多文学...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要打破小农经济时代那种坐井观天、画地为牢的狭小格局 ,文化人类学的“跨文化研究”方法、“地方性知识”思想、“深描”理论以及“主位”和“客位”视角等众多的理论 ,可以为此提供宏观的视阈和有力的武器。许多文学公案、学术死结 ,均可借助文化人类学的强大解构功能获得解读。而叶舒宪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实绩更为学界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文学研究 文化人类学 浅描与深描 主位与客位 叶舒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图腾神话之谜的“四重证据法”破译——评叶舒宪先生的新作《熊图腾》
15
作者 张丽红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叶舒宪 证据法 图腾 破译 神话 文化人类学研究 中国文化研究 中国学术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考古如何打通历史与神话——序叶舒宪《图说中华文明发生史》
16
作者 王仁湘 《百色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9-21,共3页
阅读叶舒宪的新作《图说中华文明发生史》,是跟随智者探访着神话后面的真实历史图景。该书由神话文本解释考古图像,藉此探讨文明发生的过程,重新解读神话中的真实历史。神话的真相,就存在于考古之物证。
关键词 叶舒宪 知识考古 历史 神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架起文化传统与新兴产业之间的桥梁——评叶舒宪编著《文化与符号经济》
17
作者 黄悦 《符号与传媒》 2013年第1期230-232,共3页
据学者统计,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大约为全球创造着220亿美元的价值,其在GDP中的贡献率,在美国达到了7%,英国8%,在日本甚至超过了汽车工业的年产值,而在中国则不足3%。由此可见,在当下,文化符号成为消费对象并不算新鲜事,其势... 据学者统计,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大约为全球创造着220亿美元的价值,其在GDP中的贡献率,在美国达到了7%,英国8%,在日本甚至超过了汽车工业的年产值,而在中国则不足3%。由此可见,在当下,文化符号成为消费对象并不算新鲜事,其势头甚至盖过传统优势行业。正如哲学家所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统 符号经济 新兴产业 叶舒宪 编著 桥梁 文化创意产业 汽车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悟神话:激活人类文化传统的基因密码——读叶舒宪先生主编“神话学文库”
18
作者 王宪昭 《百色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25-31,共7页
叶舒宪主编的"神话学文库"(第一辑)共17册,致力于中国本土文化的神话学建设,在百年学术史梳理、母题索引数据编码模式的建立等方面为神话资料学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进行了大小传统的划分与文化符码的编码等理论创新,... 叶舒宪主编的"神话学文库"(第一辑)共17册,致力于中国本土文化的神话学建设,在百年学术史梳理、母题索引数据编码模式的建立等方面为神话资料学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进行了大小传统的划分与文化符码的编码等理论创新,为引领中国神话学发展、拓展中国深化研究开拓了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学 人类文化传统 叶舒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叶舒宪等“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丛书的笔谈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孝廉 王小盾 +2 位作者 萧兵 陈良运 郑志明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63-68,共6页
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大国际性特征就是跨学科研究的迅猛发展.90年代以来终于形成了以“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为名的科际整合新潮流和新视野.在国内,自“五四”以来的文化争论也因与国际学术交流汇通而走向“文化研究”... 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大国际性特征就是跨学科研究的迅猛发展.90年代以来终于形成了以“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为名的科际整合新潮流和新视野.在国内,自“五四”以来的文化争论也因与国际学术交流汇通而走向“文化研究”的接轨方向,中国传统学术正面临着重大变革.适应学术转型期的探索需要,湖北人民出版社自90年代开始,以高超的胆识和学术远见,在学术出版日益困窘的大环境中,连续投入巨资和人力物力,出版了由海南大学文学院叶舒宪教授、淮阴师专萧兵教授共同主持的“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系列著作:《楚辞的文化破译》(90万字),萧兵著;《诗经的文化阐释》(51万字),叶舒宪著;《老子的文化解读》(90万字),萧兵、叶舒宪合著;《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45万字),藏克和著.这套书的出版在海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强烈的反响.这期学报特编发一组笔谈短文,或评说得失,或从他们的研究中引发出值得注意的问题,或总结其方法论的经验,以期为中国文化的现代阐释探求有效的途径,并从不同角度展望国学与世界学术的会通和对接之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舒宪 中国文化 文化人类学 文化阐释 神话哲学 神话研究 诗经 原始思维 中国古代 元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神话学的文化意义——访中国神话学会会长、《神话学文库》主编叶舒宪 被引量:3
20
作者 明江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7期1-3,11,共4页
"当哈利·波特逃离寄人篱下的灰色现实,前往梦想的魔法学校时,为什么传达神意的信使是猫头鹰?莫言描写计划生育的那部小说,为什么取名为《蛙》呢?"对此,神话学专家的答案是:猫头鹰也好,青蛙、蟾蜍也好,早在一万年以前的大传统... "当哈利·波特逃离寄人篱下的灰色现实,前往梦想的魔法学校时,为什么传达神意的信使是猫头鹰?莫言描写计划生育的那部小说,为什么取名为《蛙》呢?"对此,神话学专家的答案是:猫头鹰也好,青蛙、蟾蜍也好,早在一万年以前的大传统时代,就是人类用图像编码方式表达的神灵象征。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神话学会会长叶舒宪主编的《神话学文库》第一辑中,作者们提到并回答了很多类似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学 中国神话学会 叶舒宪 比较文学研究 魔法学校 哈利·波特 图像编码 莫言 神话研究 《哈利·波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