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宗羲与浙派诗学的史学倾向 被引量:7
1
作者 蒋寅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20-226,共7页
黄宗羲在以精深的学术思想影响清初浙江学术的同时,也以其宋诗倾向及对《宋诗钞》编纂的实际参与,给予清初浙派的诗歌创作和诗学以潜在的影响。诗学虽不是他擅长的专门之学,但他对诗歌的见识往往深刻过人。他的"诗史"理论在... 黄宗羲在以精深的学术思想影响清初浙江学术的同时,也以其宋诗倾向及对《宋诗钞》编纂的实际参与,给予清初浙派的诗歌创作和诗学以潜在的影响。诗学虽不是他擅长的专门之学,但他对诗歌的见识往往深刻过人。他的"诗史"理论在清初诗学中独树一帜,他编纂的大量文学选本开了浙派诗家诗史研究的先河,最终形成具有浓厚史学倾向的浙江诗学传统,以独特的方式推动了清初诗学史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诗史 浙派 史学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该对若干重大史学倾向进行再平衡、再调整——王学典先生近年新思考简论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星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4期27-35,157,共10页
作为知名的史学理论专家,王学典先生近年来对若干重大史学倾向进行再平衡、再调整的倡议以及牵涉史学发展重大理论问题的思考颇为引人关注。王先生站在时代高度进行的最新思考对探究史学与现实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史... 作为知名的史学理论专家,王学典先生近年来对若干重大史学倾向进行再平衡、再调整的倡议以及牵涉史学发展重大理论问题的思考颇为引人关注。王先生站在时代高度进行的最新思考对探究史学与现实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史学发展的本土化理论建构等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得出诸多极具价值的论断,可谓当下中国史学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创获,值得学术界认真反思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学典 改革史学 史学倾向 本土化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颉刚民俗学研究中史学传统的塑造及反思
3
作者 李书豪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2-18,共7页
从中国民俗学发展史来看,民俗学一直存在着人类学与历史学并行的两种研究倾向与路径。进入新世纪后,人类学研究范式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现今的民俗学研究,其历史学倾向逐渐衰弱。顾颉刚作为早期民俗学的实践者与历史学研究倾向的塑造者,... 从中国民俗学发展史来看,民俗学一直存在着人类学与历史学并行的两种研究倾向与路径。进入新世纪后,人类学研究范式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现今的民俗学研究,其历史学倾向逐渐衰弱。顾颉刚作为早期民俗学的实践者与历史学研究倾向的塑造者,亦较少被学界关注。顾颉刚在民俗学研究中曾创立独特的史学演进路径,今日反思其所重视并躬行的史学传统,可在民俗学学科内部寻求理论发展的历史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民俗学 史学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ttgenstein on the Experience of Meaning: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被引量:1
4
作者 Michel ter Hark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3年第10期974-981,共8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a neglected theme in Wittgenstein's writings on meaning and psychology from the early 1930s until 1949. Throughout this period Wittgenstein deals with aspects of meaning of words and pictures tha... This paper discusses a neglected theme in Wittgenstein's writings on meaning and psychology from the early 1930s until 1949. Throughout this period Wittgenstein deals with aspects of meaning of words and pictures that cannot be accounted for in dispositional terms but have to be related to experience and perception. Wittgenstein's reading of William James, I argue, has sharpened his eye for the many pitfalls in coming to terms with this experiential notion of meaning. James's treatment of experiences of meaning succumbs to the temptation to postulate ~~meaning-bodies," bearers of meaning apart from the way and context in which we use the particular words. I argue that the conflation of what Wittgenstein calls the transitive and intransitive use of words is at the root of postulating meaning-bodies. I also argue that contemporary treatments of experiences of meaning are similarly vulnerable to James's conf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TTGENSTEIN William James meaning-body experience of meaning transitive and intransitive use ofwor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问题与路径
5
作者 张艳庭 《焦作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29-32,共4页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呈现出繁荣之象,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化问题;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文学批评衰落的问题;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史学化转向过程中当代文学研究的方向问题。围绕这几个问...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呈现出繁荣之象,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化问题;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文学批评衰落的问题;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史学化转向过程中当代文学研究的方向问题。围绕这几个问题,笔者探讨了相应的对策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中国当代文学 经典化 文学批评 史学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朝名画评》的史料运用与写作特色
6
作者 刘晓达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8年第1期12-16,共5页
从史料运用与写作特色上看,《圣朝名画评》对画家之生平、籍贯、心理性格、师承、文化教育背景、作品风格、历史事件、绘画史籍等基本史实均有明确记载,为我们了解和深入考察五代至北宋中后期的绘画风格样式与趣味的发展、绘画史学发展... 从史料运用与写作特色上看,《圣朝名画评》对画家之生平、籍贯、心理性格、师承、文化教育背景、作品风格、历史事件、绘画史籍等基本史实均有明确记载,为我们了解和深入考察五代至北宋中后期的绘画风格样式与趣味的发展、绘画史学发展、美术考古遗迹以及相关文化史等诸多问题提供了重要文献依据。在体例上,此书采用将艺术家与作品进行分类列门、分品(神、妙、能)的记述手法,为后来的一些美术史著作如《宣和画谱》奠定了新的撰写格套。同时,它将画家个人传记的记述与画评截然分开,也使其撰写内容、结构较为清晰。而就历史写作意识与观念而言,此书也透露出不盲目学习古人、不迷信古代画家的特征。对一些重要画家的风格趣味也进行了再认识,体现出本书撰写时逐步形成的新品评趣味与观念。总体来看,该书体例严谨,分科完备,史料剪裁运用得当。在严谨的历史论述中又同时有理论建构。因此,不应当看作是宋代中后期单纯的画评著作,而是一部体例较为完备的兼具品评的绘画史论著作。它客观地反映出晚唐至宋代中国古代画学著作出现史学化的某些倾向。在唐宋绘画史学史上理应得到进一步重视、挖掘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道醇 圣朝名画评 史料运用 写作特色 史学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