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风垂直切变对0908号台风“莫拉克”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瑞 吕淑琳 +4 位作者 周春珍 梁永礼 刘爱梅 郭渠 卓鸿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7-313,共7页
利用多种卫星观测资料和NCEP/NCAR提供的风场资料等,分析环境风垂直切变对0908号台风"莫拉克"的强度、对流和降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风垂直切变不是影响"莫拉克"强度变化的直接因素。"莫拉克"登陆... 利用多种卫星观测资料和NCEP/NCAR提供的风场资料等,分析环境风垂直切变对0908号台风"莫拉克"的强度、对流和降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风垂直切变不是影响"莫拉克"强度变化的直接因素。"莫拉克"登陆前,在较强环境风垂直切变作用下,最大对流和降水区域均位于顺切变方向左侧,降水呈一阶非对称分布。"莫拉克"登陆后,在较弱环境风垂直切变作用下,最大对流区域出现在顺切变方向右侧距台风中心较远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莫拉克” 强度 对流和降水结构 环境风垂直切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908号台风“莫拉克”路径异常及造成台南暴雨灾害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徐丽丽 郑晓琴 +2 位作者 邓小东 于芸 徐婷婷 《海洋预报》 2010年第3期45-52,共8页
利用T213客观分析场和预报产品、GMS卫星水汽云图资料及常规预报资料,分析了0908号台风"莫拉克"的特征,进一步研究了其路径异常,移动缓慢、长时间维持以及对台湾中南部造成历史罕见"八八水灾"的原因。结果表明:(1)... 利用T213客观分析场和预报产品、GMS卫星水汽云图资料及常规预报资料,分析了0908号台风"莫拉克"的特征,进一步研究了其路径异常,移动缓慢、长时间维持以及对台湾中南部造成历史罕见"八八水灾"的原因。结果表明:(1)莫拉克移动速度缓慢主要因为副高引导气流弱以及洋面上存在三台风相互牵制效应;(2)长时间充足的水汽输送、高层强辐散低层强辐合的高低空环流配置形势是莫拉克长时间维持,并造成台南暴雨的主要原因;(3)云图上的热带水汽羽对暴雨的落区和强度有很好的指示作用,莫拉克中心东南部始终维持较强的热带水汽羽,给台南及闽北浙南带来大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莫拉克” 路径异常 长时间维持 台南暴雨 物理量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F模式中微物理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台风“莫拉克”模拟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敏 袁慧玲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41-951,共11页
基于WRF模式,研究了不同微物理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0908号台风"莫拉克"的路径移动、强度变化和降水过程模拟的敏感性。结果显示,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台风"莫拉克"的路径和强度模拟起主导作用,采用Kain-Fritsch... 基于WRF模式,研究了不同微物理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0908号台风"莫拉克"的路径移动、强度变化和降水过程模拟的敏感性。结果显示,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台风"莫拉克"的路径和强度模拟起主导作用,采用Kain-Fritsch积云对流方案模拟的72 h平均路径误差较小;降水量的模拟主要取决于微物理参数化方案,而降水分布的好坏更依赖于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而采用Thompson微物理和Grell-Devenyi积云对流方案的试验导致累积降水极值的偏干误差较大。积云对流方案对环境场和潜热释放模拟存在差异,导致路径和强度、温度廓线和垂直运动的模拟结果不同,而微物理方案对不同相态降水粒子的垂直分布结构模拟存在差异,从而导致降水模拟的差别。此外,由不同试验构造的集合平均能减少单个成员模拟路径和降水的不确定性,特别在强降水方面能减小空报数和漏报数,提高TS评分,改善模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强降水 数值模拟 积云对流参数化 微物理参数化 台风“莫拉克” 集合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莫拉克”登陆过程的闪电活动与雷达回波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温颖 赵阳 +1 位作者 赵果 孔祥贞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32-841,共10页
利用全球闪电定位网WWLLN(World Wide Lightning Location Network)资料和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资料中心最佳路径数据集的台风资料,并结合福建省气象局新一代天气雷达反射率资料以及NCEP/NCAR的再分析格点资料,对台风"莫拉克"... 利用全球闪电定位网WWLLN(World Wide Lightning Location Network)资料和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资料中心最佳路径数据集的台风资料,并结合福建省气象局新一代天气雷达反射率资料以及NCEP/NCAR的再分析格点资料,对台风"莫拉克"在中国台湾和福建两次登陆过程中的闪电活动和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闪电多发生在台风的外雨带,中心区域和内雨带闪电数量较少,第一次登陆过程中闪电数量较多,第二次登陆过程中闪电数量较少。6 km高度上,面积较大的回波后侧或外侧观测到闪电发生,在回波形成初期闪电数量较少,在面积和强度较稳定的时期闪电数量增加,并且闪电数量与回波的最大顶高呈正相关。闪电的发生受到台风自身垂直运动和地形抬升的共同影响,500 h Pa上气旋性风场流入垂直上升区后部的陆地出现闪电密集区,并且垂直中心的位置与强度对闪电分布的位置与数量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莫拉克” 闪电 雷达反射率 垂直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莫拉克”(0908)过台湾岛缓慢西行成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龚月婷 李英 +1 位作者 高迎新 徐洪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08-1218,共11页
0908号台风"莫拉克"(Morakot)在台湾岛引发了24 h超过1000 mm的强烈降水,与其缓慢西行过岛密切相关。本文利用NCEP-GFS实时分析场资料(0.5°×0.5°)、中央气象局台风资料库关于我国台湾地面气压场资料和中尺度... 0908号台风"莫拉克"(Morakot)在台湾岛引发了24 h超过1000 mm的强烈降水,与其缓慢西行过岛密切相关。本文利用NCEP-GFS实时分析场资料(0.5°×0.5°)、中央气象局台风资料库关于我国台湾地面气压场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式WRF模拟结果,分析了台风Morakot在台湾岛附近缓慢西行成因。结果表明:(1)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与台风"天鹅"(Goni,0907)的"藤原效应"是Morakot在台湾岛附近移速减慢的环境因素,而台风结构变化也是其缓慢过岛西行的一个主要原因;(2)台风过岛过程中,由于地形作用,Morakot环流内诱生低压活跃,先后或同时出现在岛屿东西两侧,使台风环流出现非对称松散结构;(3)在台湾岛西侧诱生低压中心取代东侧原台风中心形成不连续路径过程中,台风经历了低层环流从分裂到重组,正垂直涡度柱从垂直到倾斜再恢复垂直的变化过程,这是Morakot过台湾岛缓慢西行的一个重要原因;(4)Morakot西行登岛过程中环境引导气流主要是偏南气流,而包含诱生低压的扰动引导气流则为偏东气流。扰动引导气流虽是小量,但其纬向分量占环境引导气流纬向分量的比率从7%增至26%,较好地指示了Morakot的西行趋势,也说明地形诱生低压导致的台风结构变化是其过岛西行和缓慢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莫拉克” 缓慢西行 诱生低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合动力因子对登陆台风“莫拉克”(0908)暴雨落区的诊断与预报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许娈 何金海 +1 位作者 高守亭 林青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35,共13页
"莫拉克"是2009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中影响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大的台风。"莫拉克"带来的强降水导致台湾南部发生50年来最严重的水灾,福建、浙江等省的部分站点过程雨量超过50年一遇。因此,在台风暴雨(强降水)预报... "莫拉克"是2009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中影响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大的台风。"莫拉克"带来的强降水导致台湾南部发生50年来最严重的水灾,福建、浙江等省的部分站点过程雨量超过50年一遇。因此,在台风暴雨(强降水)预报中,能否准确把握其落区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WRF对台风"莫拉克"进行高分辨率数值模拟(三层嵌套,最高分辨率为2km)。模式较好地再现了台风中心的移动路径、强度;模拟的降水分布区域与实况也较为相符。利用再分析资料及模拟的高分辨率资料对暴雨成因进行诊断分析,表明造成此次强降水过程的水汽主要由西南季风输送,并且垂直运动旺盛,贯穿整个对流层。根据集合动力因子预报方法,运用广义湿位温、对流涡度矢量垂直分量及水汽散度通量对暴雨落区进行了诊断和预报,发现广义湿位温等值线的"漏斗状"区域与暴雨落区对应关系显著;基于NCEP-GFS每日四次的预报场资料,利用对流涡度矢量和水汽散度通量做出的降水落区预报表明,二者对降水落区均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强降水主要位于对流层中低层对流涡度矢量垂直积分量的梯度大值区附近,其时间演变与观测降水的演变具有相当高的一致性;水汽通量散度抓住了垂直运动和水汽散度这两个引发暴雨的关键因子,对降水的发生范围和强降水极值中心的判断更为准确。这三个动力因子都可以为"莫拉克"台风暴雨(强降水)落区提供信号,对台风暴雨落区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预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拉克台风 动力因子 暴雨落区 诊断与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盐城市抗御台风“莫拉克”防洪工程运用实践
7
作者 杜军 《中国防汛抗旱》 2010年第5期22-24,共3页
盐城市在抗御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过程中,通过科学运行防洪工程,首次全面启用新建成的城市防洪大包围体系,成功防御了洪涝灾害。雨涝没有在市区形成灾害,未对市民正常生产、生活造成影响,效益显著。总结了此次抗御台风的... 盐城市在抗御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过程中,通过科学运行防洪工程,首次全面启用新建成的城市防洪大包围体系,成功防御了洪涝灾害。雨涝没有在市区形成灾害,未对市民正常生产、生活造成影响,效益显著。总结了此次抗御台风的经验,为运用防洪排涝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工程 防洪调度 工程运用实践 “莫拉克台风 盐城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908号台风“莫拉克"登陆过程中海表温度变化特点及其对"莫拉克"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赖巧珍 吴立广 SHIE Chung-1in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1-234,共14页
以2009年台风"莫拉克"为例,利用AVHRR/AMSR卫星数据和WRF模式,分析台风登陆过程中台湾岛周围海域SST变化特点及其对台风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海岸线的阻挡以及台风之前存在的冷涡的影响,"莫拉克"引起近海海域的最... 以2009年台风"莫拉克"为例,利用AVHRR/AMSR卫星数据和WRF模式,分析台风登陆过程中台湾岛周围海域SST变化特点及其对台风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海岸线的阻挡以及台风之前存在的冷涡的影响,"莫拉克"引起近海海域的最大降温位置出现在路径附近偏左或者离台风中心较远的海域。宽阔洋面上,台风活动导致的SST变化虽然减弱了台风强度,但对路径的影响小。沿海的SST梯度加强了台风的非对称结构,使得台风向非绝热加热大值区(台风北部)偏移。考虑近海SST梯度的海峡试验与定常SST试验相比,沿海路径向北偏差最大可达134 km,与2009年中央气象台台风路径24小时的综合预报误差119 km相当。这说明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近海海域的台风路径预报水平,需要考虑近海SST非均匀分布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台风“莫拉克” 台风路径 WRF模式 SST 台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莫拉克”台风诱发山地灾害成因与启示 被引量:14
9
作者 崔鹏 陈树群 +1 位作者 苏凤环 张建强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3-115,共13页
2009-07"莫拉克"台风在台湾岛内滞留大于40h,受中央山脉地形以及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北部风强,南部雨大"的局面。本次降雨为台湾历年之冠,24h降雨量1825mm,48h雨量2467mm,逼近世界降雨极值。全台湾计有31个雨量站... 2009-07"莫拉克"台风在台湾岛内滞留大于40h,受中央山脉地形以及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北部风强,南部雨大"的局面。本次降雨为台湾历年之冠,24h降雨量1825mm,48h雨量2467mm,逼近世界降雨极值。全台湾计有31个雨量站过程降雨量超过1000mm,23个雨量站超过1500mm,15个雨量站超过2000mm,南部部分区域甚至出现6~10日累积降雨量超过其年降雨量情形。最大总雨量位于阿里山,2009-08-06~10累计雨量达2884mm。长时间持续强降雨,造成了大量的泥石流、堰塞湖、崩塌、滑坡、山洪等山地灾害。大量的崩塌、滑坡阻塞河道,形成了16处堰塞湖。这些灾害淤埋村镇,毁坏道路、桥梁、堤防、建筑、输电和通讯设施。由于道路交通受损,电力、通讯信号中断,使得许多村庄与外部隔绝,成为孤岛,救援设施与救援物资无法到达灾区,延缓救援进度。受灾较重的乡镇有高雄县甲仙乡、桃源乡、六龟乡、那玛夏乡、杉林乡,南投县鹿谷乡、信义乡、国姓乡,嘉义县阿里山乡、梅山乡、中埔乡,屏东县高树乡、三地门乡、春日乡,台南县南化乡,台东县金峰乡等。截至2009-08,造成全台共619人死亡、肢体74件、76人失踪,其中小林村和新开部落被完全毁灭。台风暴雨、陡峻地形和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等自然因素决定了山地灾害形成的基本因素,高强度长历时的暴雨是直接激发因素,坡地过度开发、道路建设、河道不合理利用等人为因素则加剧了灾情。莫拉克台风暴雨灾害对人们的启示是合理确定开发度,科学利用土地资源;确保山区溪流行洪空间,把防洪需求作为河谷地开发的限制条件;注意环境保育,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斜坡的扰动;提高山地灾害预警标准,建立巨灾监测预警机制;进行灾害风险分析与管理,开展有机结合资源利用与减灾防灾的流域理性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拉克台风 滑坡 泥石流 洪水 灾害 减灾防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3A微波资料在“莫拉克”台风预报中的同化试验 被引量:27
10
作者 杨引明 杜明斌 张洁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30,共8页
我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FY-3A于2008年5月26日发射成功,携带的微波垂直探测仪与NOAA系列卫星的ATOVS性能相似。为研究微波垂直探测仪资料在台风数值预报中的作用,实现我国FY-3A卫星的微波探测资料的直接同化,达到改进台风预报的目的,利... 我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FY-3A于2008年5月26日发射成功,携带的微波垂直探测仪与NOAA系列卫星的ATOVS性能相似。为研究微波垂直探测仪资料在台风数值预报中的作用,实现我国FY-3A卫星的微波探测资料的直接同化,达到改进台风预报的目的,利用FY-3A微波探测资料,以WRF-3DVar系统为基础,针对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路径和强度预报,开展数值预报直接同化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直接同化FY-3A微波资料对数值模式初始场改进要优于仅仅同化常规观测资料,对缺乏观测资料的海洋上改进尤为明显,模式初始场更加合理地反映海上台风环流形势以及温湿条件,海上台风的模式初始位置也得到了校正;经过FY-3A微波资料三维变分直接同化后,区域中尺度模式对台风路径预报效果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资料同化 FY-3A微波探测 “莫拉克台风 三维变分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拉克”台风引起的滑坡泥石流灾害HJ-1图像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邓睿 黄敬峰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1年第1期106-109,共4页
利用HJ-1星2009年"莫拉克"台风前后获取的2个时相图像,通过去相关拉伸(Decorrelation Stretch)、光谱信息增强和最大似然法分类提取滑坡、泥石流区域,并结合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卫星降雨量数据和DEM(Di... 利用HJ-1星2009年"莫拉克"台风前后获取的2个时相图像,通过去相关拉伸(Decorrelation Stretch)、光谱信息增强和最大似然法分类提取滑坡、泥石流区域,并结合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卫星降雨量数据和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资料,分析该台风降水导致的滑坡、泥石流情况。结果表明,HJ-1星能有效地监测滑坡、泥石流灾害。基于去相关拉伸光谱信息增强的最大似然法分类能得到较好的分类结果。"莫拉克"台风带来的暴雨所引起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导致植被和居民点变为裸地,分类图和3D模拟图上都体现了这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泥石流 HJ-1星 “莫拉克台风 最大似然法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拉克”台风登陆前西行路径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炯 董明伦 王力群 《海洋预报》 2011年第4期14-22,共9页
对0908号台风"莫拉克"登陆台湾前的西行路径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高的强势西进是维持台风西行的根本原因;2个双台风效应的合成叠加是维持台风西行的重要因素;台风沿对流层低层相对湿度湿轴移动的趋势对台风西行有指示... 对0908号台风"莫拉克"登陆台湾前的西行路径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高的强势西进是维持台风西行的根本原因;2个双台风效应的合成叠加是维持台风西行的重要因素;台风沿对流层低层相对湿度湿轴移动的趋势对台风西行有指示作用;强潮汐的激发作用与台风西行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拉克台风 西行 环流场 湿度分布 强潮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害报道的变化——《新闻联播》“莫拉克”台风灾害新闻刍议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利平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63-66,共4页
2009年8月份强度罕见的"莫拉克"台风给台湾中南部地区造成了50年不遇的惨重灾难,引起全球关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不仅对灾情及救灾进展进行了连续报道,并彰显出与既往同类报道不同的特点,表现了央视对境外灾害... 2009年8月份强度罕见的"莫拉克"台风给台湾中南部地区造成了50年不遇的惨重灾难,引起全球关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不仅对灾情及救灾进展进行了连续报道,并彰显出与既往同类报道不同的特点,表现了央视对境外灾害报道的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拉克台风 新闻联播 报道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2009年“莫拉克”台风灾后情势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说安 李孟洁 沙学均 《中国防汛抗旱》 2009年第6期11-14,共4页
2009年8月5-10日期间"莫拉克"台风袭击台湾,加上其引进之西南气流,带来丰沛的雨量,严重冲击南部地区,造成惨重损失,是为"2009.8.8"水灾。依据台湾灾害防救主管部门统计,截至本文定稿,死亡人数已达614人;而据台湾交... 2009年8月5-10日期间"莫拉克"台风袭击台湾,加上其引进之西南气流,带来丰沛的雨量,严重冲击南部地区,造成惨重损失,是为"2009.8.8"水灾。依据台湾灾害防救主管部门统计,截至本文定稿,死亡人数已达614人;而据台湾交通主管部门粗步估算灾损和复建经费最少需300亿元台币;农业主管部门则估计,农业灾损和复建经费均超过200亿元台币;经济主管部门估计水利重建约76亿元台币。据估计,全部受灾及重建金额总计超过1000亿元台币。本研究应用高解析福卫二号影像监测灾区,包括高屏溪上游之楠梓仙溪(旗山溪)及荖浓溪,就两大支流的崩塌地、堰塞湖及灾情进行判释与分析,并浅谈灾难带给人们之警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拉克台风 福卫二号影像 崩塌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拉克”台风期间对河口水库洪水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陆小仙 《浙江水利科技》 2011年第3期22-23,共2页
以实测水文资料为依托,对对河口水库在"莫拉克"台风期间的降雨、产流、水情等进行综合分析,为今后水库洪水调度、安全度汛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发挥水库的防洪、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作用。
关键词 “莫拉克台风 洪水分析 对河口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纬度依赖背景场误差协方差及其对台风同化和预报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耀登 曾腊梅 +3 位作者 HUANG Xiang-yu WANG Hong-li 高玉芳 RIZVI S R H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54-662,共9页
合理的背景场误差协方差矩阵是做好变分同化的关键。为进一步认识背景场误差协方差矩阵在中尺度预报中的作用,对背景场误差协方差中平衡关系的纬度依赖特征及其对中尺度同化及预报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使得平衡关系既包含纬度依赖特... 合理的背景场误差协方差矩阵是做好变分同化的关键。为进一步认识背景场误差协方差矩阵在中尺度预报中的作用,对背景场误差协方差中平衡关系的纬度依赖特征及其对中尺度同化及预报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使得平衡关系既包含纬度依赖特征,又降低纬度依赖带来的非平衡的噪音信息,在背景场误差协方差矩阵构造的平衡变换过程中引入了递归滤波的方法,对平衡变换中的回归系数进行了滤波平滑。同化单点观测的理想试验表明纬度依赖的背景场误差协方差具有更合理的动力关系,且滤波后的背景场误差协方差既保持了纬度依赖特征且明显平滑了噪音信息。台风"莫拉克"同化数值模拟试验表明纬度依赖的背景场误差协方差明显提高了36 h及以上的中心海平面最低气压和路径预报的预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天气预报 资料同化 背景场误差协方差 纬度依赖 “莫拉克台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苕溪流域台风“菲特”特大暴雨洪水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姬战生 孙映宏 +1 位作者 邱超 胡其美 《浙江水利科技》 2022年第1期30-35,共6页
2013年10月6—9日,受台风"菲特"影响,北苕溪流域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四岭水库出入库流量和最高水位均刷新建库以来历史记录,流域控制站潘板站水位创历史新高。为掌握北苕溪流域暴雨洪水特点,分析此次降雨的雨量、强度、... 2013年10月6—9日,受台风"菲特"影响,北苕溪流域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四岭水库出入库流量和最高水位均刷新建库以来历史记录,流域控制站潘板站水位创历史新高。为掌握北苕溪流域暴雨洪水特点,分析此次降雨的雨量、强度、频率、时空分布、特性,研究洪水过程、组成、重现期和特性,并与台风"莫拉克"北苕溪暴雨洪水对比分析,为北苕溪流域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苕溪流域 台风“菲特” 暴雨洪水 洪水灾害防御 台风“莫拉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根同源 守望相助——宗教界积极援助“莫拉克”台风受灾地区
18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13,共3页
8月,"莫拉克"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及台湾地区,强风暴雨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灾难,台湾中南部更是遭受台风重创,截止8月25日,造成全台共461人死亡、192人失踪、46人受伤,这也成为台湾地区50年来最严重的风灾水灾。灾情传来,社会各... 8月,"莫拉克"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及台湾地区,强风暴雨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灾难,台湾中南部更是遭受台风重创,截止8月25日,造成全台共461人死亡、192人失踪、46人受伤,这也成为台湾地区50年来最严重的风灾水灾。灾情传来,社会各界纷纷行动起来为灾区捐款捐物,宗教界第一时间询问灾情,为灾区捐款,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灾区人民祈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界 “莫拉克台风 祈福 风灾 气象灾害 灾区捐款 中国道教协会
原文传递
基于去相关拉伸光谱增强的HJ-1影像水体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邓睿 黄敬峰 王福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064-3068,共5页
当今人类面临着一系列全球性问题,自然灾害是其中之一,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前提就是做好对灾害的监测。本文利用HJ-1星2009年台风"莫拉克"前后多时相影像,首先进行辐射定标和影像配准,然后进行去相关拉伸(decorrelation ... 当今人类面临着一系列全球性问题,自然灾害是其中之一,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前提就是做好对灾害的监测。本文利用HJ-1星2009年台风"莫拉克"前后多时相影像,首先进行辐射定标和影像配准,然后进行去相关拉伸(decorrelation stretch,DS)光谱增强,再采用最大似然分类法(Maximum likelihoodclassification)进行分类,提取水体信息,监测台风暴雨引起的水体变化情况。结果表明,DS光谱增强之后,各波段的相关性大幅减小,各种地物在影像上的光谱差异增大,有利于最大似然法分类时各地物的识别,各个时相总体分类精度高于96.0%,Kappa系数也大于0.94,比未进行DS光谱增强的分类精度高;最终提取出各时相水体信息,通过比较不同时相的水库水面面积,可以为合理地调度泄洪,保证水库下游的安全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光谱增强 HJ-1星 水体信息 台风“莫拉克” 最大似然分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对流凝结潜热作用对非均匀饱和大气中非地转湿Q矢量的改进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曹钰 苗春生 +1 位作者 岳彩军 寿绍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6-86,共11页
结合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登陆福建省引发的强降水过程,通过考虑对流凝结潜热加热,探讨了对非均匀饱和大气中非地转湿Q矢量(Qum)的改进。结果表明:(1)2009年8月9日08:00(北京时,下同)~10日08:00台风"莫拉克"给... 结合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登陆福建省引发的强降水过程,通过考虑对流凝结潜热加热,探讨了对非均匀饱和大气中非地转湿Q矢量(Qum)的改进。结果表明:(1)2009年8月9日08:00(北京时,下同)~10日08:00台风"莫拉克"给浙江大部分地区和福建中北部地区带来了一次暴雨过程,WRF模式较成功地模拟出了此次强降水过程。(2)850hPa Qum矢量散度场对同期降水落区具有一定指示意义,散度辐合强度变化与降水强度变化趋势有一定的对应关系。(3)此次暴雨过程中伴有大量的对流凝结潜热释放,最大潜热中心主要位于600hPa。(4)考虑对流凝结潜热加热作用得到改进的Qum矢量,600hPa改进后的Qum矢量散度辐合区对同期降水落区的指示作用得到进一步增强,诊断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Q矢量 对流凝结潜热 台风“莫拉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