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可降解聚酯中聚乙烯醇残留量 被引量:1
1
作者 马丽霞 李文明 +3 位作者 朱爱臣 朱肖杰 朱小敏 刘阳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4年第2期7-10,共4页
利用聚乙烯醇在硼酸介质下与碘生成蓝绿色络合物的性质,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可降解聚酯中聚乙烯醇残留量进行测定,建立了可降解聚酯中聚乙烯醇残留量的检测方法。采用超声对可降解聚酯样品进行处理20 min,检测波长为650 nm,显色剂溶液中碘... 利用聚乙烯醇在硼酸介质下与碘生成蓝绿色络合物的性质,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可降解聚酯中聚乙烯醇残留量进行测定,建立了可降解聚酯中聚乙烯醇残留量的检测方法。采用超声对可降解聚酯样品进行处理20 min,检测波长为650 nm,显色剂溶液中碘化钾与碘的质量比为5,聚乙烯醇的质量浓度在0.02024~0.1214 mg/mL范围内与65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4.2876x-0.0092,相关系数为0.9993,检出限为0.8μg/mL。显色后溶液在8 h保持稳定,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3.82%~101.09%,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95%(n=6)。该方法仪器简单,易于操作,测定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聚酯 聚乙烯醇残留量 分光光度法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旦丁建东团队提出杂合互穿网络策略攻克可降解聚酯冠脉支架的经典难题
2
《合成纤维》 CAS 2024年第5期99-99,共1页
经皮经导管植入冠脉支架的介入治疗目前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治疗方法。左旋聚乳酸(PLLA)是制备可降解冠脉支架的一种重要原材料,但主流PLLA冠脉支架的降解周期超过3 a,患者植入后需长期在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一种血小板P2Y12受体抑... 经皮经导管植入冠脉支架的介入治疗目前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治疗方法。左旋聚乳酸(PLLA)是制备可降解冠脉支架的一种重要原材料,但主流PLLA冠脉支架的降解周期超过3 a,患者植入后需长期在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一种血小板P2Y12受体抑制剂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这增加了患者开支和出血风险;支架开发企业也需要开展周期更长的临床随访,大幅增加开发成本。多年以来,人们尝试了若干缩短PLLA降解周期的方法,但所制备的冠脉支架径向支撑力总是下降,因此,没有产业价值。足够高的机械强度和相对更快的降解速率是聚酯冠脉支架的两难。如何能在不损失机械强度的前提下获得合适的降解速率?这成为聚酯冠脉支架领域各国学者们长期努力而没有解决的挑战性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穿网络 冠脉支架 机械强度 阿司匹林 可降解聚酯 降解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可降解聚酯材料地西泮缓释微球的研制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建海 陈昆 +2 位作者 Shagufla M 陈志良 侯连兵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613-616,共4页
目的 优化制备工艺 ,用新型的生物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 (PHBV)与D ,L 聚乳酸 (PLA)共混物为基材制备以地西泮 (diazepam ,DZP)为模型药物的缓释微球 (MS)。方法 用正交设计优化微球制备工艺 ,用扫描电镜 (SEM)... 目的 优化制备工艺 ,用新型的生物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 (PHBV)与D ,L 聚乳酸 (PLA)共混物为基材制备以地西泮 (diazepam ,DZP)为模型药物的缓释微球 (MS)。方法 用正交设计优化微球制备工艺 ,用扫描电镜 (SEM)观察微球表面形态。对微球粒径及其分布、体外释药、稳定性及在动物体内药动学进行了测定。结果 微球平均粒径为 (2 0 45± 4 5 0 ) μm ,粒径在 15 5~ 35 2 μm占总数 88%以上。载药量为 (16 95± 0 80 ) % ,包封率为 (6 9 6 8± 1 13) % ;体外释药方程为Q =2 70 2 7t+13 5 0 (γ =0 982 7) ,动物体内实验表明 ,微球的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是溶液对照组的 2 35倍 ,平均驻留时间MRT是对照组的 3 6 2倍。微球在冰箱4℃与室温 (2 0~ 2 5℃ )条件下性质稳定。结论 微球制备工艺稳定 ,与DZP针剂相比 ,具有明显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泮 缓释微球 PHBV 可降解聚酯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聚酯的产品开发和市场前景 被引量:5
4
作者 朱刚 邬玉蓉 王鸣义 《聚酯工业》 CAS 2008年第6期4-8,共5页
介绍了可降解聚酯系列产品中的水溶性聚酯、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酯和共聚酯等的国内外生产规模、产品特性。概述了可降解聚酯市场前景并对纤维高附加值、民用"用即弃"、产业应用等领域进行阐述,表明可降解聚酯具有广阔的市... 介绍了可降解聚酯系列产品中的水溶性聚酯、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酯和共聚酯等的国内外生产规模、产品特性。概述了可降解聚酯市场前景并对纤维高附加值、民用"用即弃"、产业应用等领域进行阐述,表明可降解聚酯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聚酯 产品开发 市场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聚酯和壳聚糖在疫苗制剂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高小玲 蒋新国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51,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生物可降解聚酯和壳聚糖在疫苗制剂中的应用情况,讨论了聚酯疫苗微球的制备方法、影响因素、特点和存在问题,以及壳聚糖在鼻粘膜免疫中的应用等。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聚酯 壳聚糖 疫苗 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聚酯的技术进展和应用前景 被引量:6
6
作者 纪晓寰 孙宾 王鸣义 《纺织导报》 CAS 2021年第2期13-26,共14页
2019年,用于织物、包装和医疗健康领域的生物可降解聚酯达到110万t,市场需求还在高速增长。文章比较全面地综述了该产业链的主要技术,包括原料、催化剂、扩链剂、共混、共聚工业化合成聚酯、检验检测和加工应用技术。认为应根据日常消... 2019年,用于织物、包装和医疗健康领域的生物可降解聚酯达到110万t,市场需求还在高速增长。文章比较全面地综述了该产业链的主要技术,包括原料、催化剂、扩链剂、共混、共聚工业化合成聚酯、检验检测和加工应用技术。认为应根据日常消费、产业应用和高附加值的医疗、健康三大应用领域开发适应不同使用要求、低成本和降解速率可控的产品。产业链技术的重点是原料合成“绿色”化和能源成本的进一步下降;以现有工业化聚酯装置为基础,加快推进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完善“生物可降解”检验检测方法和标准、完善建立不同应用领域的产品标准;采用3D打印、超临界发泡等新加工应用技术,开拓聚酯材料的新应用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聚酯 产业化技术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聚酯PBAT的合成工艺和性能表征 被引量:6
7
作者 李佳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2年第6期233-235,共3页
可降解聚酯PBAT的出现为解决化石资源及环境无污染等问题提供了有效地方法。为此,研究以二酸(AA)、对苯二甲酸(PTA)、丁二醇(BDO)等单体为基础,对PBAT的合成展开了分析。先是论述了PBAT合成工艺,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合成... 可降解聚酯PBAT的出现为解决化石资源及环境无污染等问题提供了有效地方法。为此,研究以二酸(AA)、对苯二甲酸(PTA)、丁二醇(BDO)等单体为基础,对PBAT的合成展开了分析。先是论述了PBAT合成工艺,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合成工艺对PBAT性能的影响。最后,实践证明:以2~3个聚合度的己二酸,经过真空抽出后,依然可以再聚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AT 可降解聚酯 合成工艺 性能表征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聚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8
作者 胡娜 赵巍 +1 位作者 陆敏 邬兴华 《化工时刊》 CAS 2015年第11期10-12,19,共4页
采用热熔融缩聚法制备3,4-二羟基肉桂酸(DHCA)与10-羟基癸酸(HDA)可降解聚合物(PDHCA-coPHDA)。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质子核磁共振(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结果表明:所得聚合物的结构明确,且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随HDA投料量的增大... 采用热熔融缩聚法制备3,4-二羟基肉桂酸(DHCA)与10-羟基癸酸(HDA)可降解聚合物(PDHCA-coPHDA)。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质子核磁共振(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结果表明:所得聚合物的结构明确,且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随HDA投料量的增大逐渐变小。进而通过热压成型工艺将PDHCA-co-PHDA制成片材,研究聚合物样片的降解性能,研究发现HDA的引入有助于加速聚合物样片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4-二羟基肉桂酸 10-羟基癸酸 可降解聚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PBT和可降解聚酯
9
作者 严淑芬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43,共1页
据“www.ptonline.com”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NewportBeach的KMIGroup最近推出了3种新型系列聚酯,并与一个不知名的供应商达成独家经销协议。在黑色和自然色的PBT(聚对苯二酸丁二醇酯)系列牌号产品中含质量分数10%~40%玻璃纤维。
关键词 可降解聚酯 PBT 加利福尼亚州 COM 玻璃纤维 质量分数 丁二醇酯 对苯二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魔芋葡甘聚糖/生物可降解聚酯静电纺丝 被引量:6
10
作者 杜欣辰 林晓艳 +1 位作者 黄元昊 李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4-99,共6页
为了制备改性魔芋葡甘聚糖(TDKGM)/生物可降解聚酯纳米复合纤维,以TDKGM和生物可降解聚酯(BP)为原料,三氟乙酸为溶剂,调节TDKGM和BP共混比例,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分别制备了TDKGM/聚乳酸(PLA)、TDKGM/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纳米复合纤维。... 为了制备改性魔芋葡甘聚糖(TDKGM)/生物可降解聚酯纳米复合纤维,以TDKGM和生物可降解聚酯(BP)为原料,三氟乙酸为溶剂,调节TDKGM和BP共混比例,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分别制备了TDKGM/聚乳酸(PLA)、TDKGM/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纳米复合纤维。探讨了TDKGM与可降解聚酯共混比例对纺丝溶液的电导率、表面张力、流变性以及复合纤维直径、形貌和力学强度的影响。随着BP的增加,TDKGM/PLA共混液的表面张力从22.2 N/m降至18.2 N/m,电导率从69.7μS/m下降至39.1μS/m;TDKGM/PBS共混液的表面张力从22.8 N/m降低到17.0 N/m;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剪切黏度都随之降低;而TDKGM/PBS共混液的电导率变化不成线性规律。当TDKGM/PLA比例为5∶5、TDKGM/PBS比例为6∶4时得到的纤维形貌最为理想,纳米复合纤维的直径分布在400~600 nm,100~500 nm范围,纤维膜的拉伸强度分别为3.557 MPa,4.543 MPa。TDKGM和BP共混比例将影响共混液的电导率、表面张力、流变性,从而影响静电纺丝复合纤维直径分布和形貌,通过控制TDKGM和BP共混比例可以成功地纺丝出纤维直径可控、强度高的TDKGM/BP纳米复合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魔芋葡甘聚糖 生物可降解聚酯 静电纺丝 纳米复合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ick化学合成生物可降解聚酯基液晶材料
11
作者 杨静 《化工管理》 2020年第15期14-15,共2页
生物可降解聚酯因其生物降解且降解产物无毒以及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是生物医学领域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然而,作为一类合成材料,因分子中缺乏可特异性与蛋白、细胞相互作用的功能化基团,使得这类材料的细胞亲和... 生物可降解聚酯因其生物降解且降解产物无毒以及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是生物医学领域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然而,作为一类合成材料,因分子中缺乏可特异性与蛋白、细胞相互作用的功能化基团,使得这类材料的细胞亲和性和生物相容性并不理想。因此,必须对这类材料进行必要的生物学修饰,以提高材料表面对蛋白吸附、细胞活性的调控。"click"化学因其高产率、高选择性以及对各种官能团和反应条件优异的耐受性等特点被应用到生物可降解聚酯材料的改性修饰等方面。这一研究由于设计在己内酯单体上引入反应位点,从而实现了对生物可降解聚酯分子骨架进行反应位点的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聚酯 液晶 click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型生物可降解聚酯的合成与交联改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郝超 张长远 季菁华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8年第3期154-159,共6页
采用对苯二甲酸(PTA)、1,6-己二酸(AA)和1,4-丁二醇(BDO)为原料合成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型生物可降解聚酯,并通过~1H NMR,FT IR对聚酯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醇酸比,聚合反应时间,真空度对聚合物特性黏度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对苯二甲酸(PTA)、1,6-己二酸(AA)和1,4-丁二醇(BDO)为原料合成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型生物可降解聚酯,并通过~1H NMR,FT IR对聚酯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醇酸比,聚合反应时间,真空度对聚合物特性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聚合体系中,当醇酸比为1.4∶1(物质的量比),预聚时间8h,缩聚时间8h,缩聚真空度<100Pa时,得到特性黏度0.726~0.812dL/g的聚酯产物。通过加入二羟甲基丙酸作为交联剂对PBAT聚酯进行改性研究,显著提高PBAT聚酯特性黏度至0.900~1.140d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 己二酸 1 4-丁二醇 生物可降解聚酯 改性 特性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聚酯医疗器械中环氧乙烷残留测定与解吸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丽霞 王宪朋 +5 位作者 朱爱臣 吴倩倩 董浩 王传栋 王勤 刘阳 《化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期241-245,共5页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对纸塑包装聚乙醇酸、聚乙醇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和聚碳酸酯医疗器械环氧乙烷残留量进行检测,并对灭菌后的器械进行自然通风及室温下真空和80℃下真空强制解吸,确保产品环氧乙烷残留量在安全使用范围.研究发现,经环氧...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对纸塑包装聚乙醇酸、聚乙醇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和聚碳酸酯医疗器械环氧乙烷残留量进行检测,并对灭菌后的器械进行自然通风及室温下真空和80℃下真空强制解吸,确保产品环氧乙烷残留量在安全使用范围.研究发现,经环氧乙烷灭菌后,三种材质器械的环氧乙烷残留量均超过安全使用限度,聚碳酸酯器械最高,聚乙醇酸三亚甲基碳酸酯次之,聚乙醇酸最低.80℃下真空强制解吸48 h后,环氧乙烷残留量均满足安全使用限度要求.建立了可降解聚酯器械中环氧乙烷检测方法,探寻了较好的解吸方法,为产品的安全使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乙烷残留 可降解聚酯 医疗器械 解吸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聚酯弹性体的制备及其改性PLA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杰 殷宏军 东为富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3-69,共7页
以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共聚物(PBAT)和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乙二醇共聚物(PBAE)为原料,在高真空条件下,通过酯交换法合成一种生物可降解热塑性聚酯弹性体(PBATE)。利用这种弹性体对聚乳酸进行增韧。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生物可... 以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共聚物(PBAT)和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乙二醇共聚物(PBAE)为原料,在高真空条件下,通过酯交换法合成一种生物可降解热塑性聚酯弹性体(PBATE)。利用这种弹性体对聚乳酸进行增韧。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生物可降解聚酯弹性体与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拉伸测试和冲击测试结果分别表明聚乳酸的断裂伸长率提高近70倍,冲击强度也能提高10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聚酯弹性体 聚乳酸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聚酯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中溶剂残留测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丽霞 吴倩倩 +6 位作者 董浩 刘阳 朱爱臣 王宪朋 李俊起 王传栋 王勤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9年第4期481-484,共4页
采用DB-624(30 m×530μm×3.0μm)毛细管色谱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顶空进样,建立了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PLGA)中残留溶剂测定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得各溶剂在考察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采用DB-624(30 m×530μm×3.0μm)毛细管色谱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顶空进样,建立了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PLGA)中残留溶剂测定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得各溶剂在考察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在98.54%~99.50%,精密度RSD均小于2%,定量限在0.16~1.17μg/mL。本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PLGA中乙醇、丙酮、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残留溶剂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法 毛细管柱 生物可降解聚酯 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 溶剂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利分析的全球可降解聚酯产业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小青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13期85-86,共2页
可降解聚酯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及应用,然而我国可降解聚酯产业在技术实力和参与国际竞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从专利信息挖掘与分析角度对可降解聚酯产业开展研究,揭示全球及国内发展趋势... 可降解聚酯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及应用,然而我国可降解聚酯产业在技术实力和参与国际竞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从专利信息挖掘与分析角度对可降解聚酯产业开展研究,揭示全球及国内发展趋势及竞争态势,为我国可降解聚酯产业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聚酯 专利分析 聚乳酸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可降解聚酯增韧改性聚乳酸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天舒 阚泽 孙阿彬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23年第1期109-112,共4页
聚乳酸(PLA)是一种具有高力学强度、高模量并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及高透明性的生物基可降解聚酯,也是目前市面上用量最大、产业化最成熟、性能最佳的可降解塑料之一。然而PLA固有的脆性问题严重限制了其应用,目前对聚乳酸的... 聚乳酸(PLA)是一种具有高力学强度、高模量并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及高透明性的生物基可降解聚酯,也是目前市面上用量最大、产业化最成熟、性能最佳的可降解塑料之一。然而PLA固有的脆性问题严重限制了其应用,目前对聚乳酸的增韧方法如弹性体、增塑剂、纳米粒子、接枝共聚等,存在成本高、力学性能下降、影响降解能力等一列问题,因此采用柔性可降解聚酯制备全生物降解增韧聚乳酸是十分有意义的。该文简述了柔性可降解塑料增韧PLA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增韧 柔性可降解聚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可降解聚酯复合塑料面世 被引量:1
18
《绿色包装》 2019年第6期28-32,共5页
中国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可在海水中降解的聚酯复合塑料材料,有望在诸多领域替代现有难以降解的通用塑料。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格侠介绍,其团队研制出的这种结合了水溶性与降解性的材料具有一定的环境耐受性,废弃后... 中国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可在海水中降解的聚酯复合塑料材料,有望在诸多领域替代现有难以降解的通用塑料。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格侠介绍,其团队研制出的这种结合了水溶性与降解性的材料具有一定的环境耐受性,废弃后能在数天到数百天内在海水中降解消失,最终分解为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小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聚酯 中国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塑料面 复合塑料材料 高级工程师 通用塑料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阳石化可降解聚酯获专利
19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3-63,共1页
辽阳石化公司自主研发的可生物降解聚酯制备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发明以精对苯二甲酸、己二酸、1,4-丁二醇、乙二醇4种单体为原料,采用高效复合催化剂和特殊酯化工艺合成可生物降解聚酯。
关键词 石化公司 专利授权 可降解聚酯 辽阳 生物降解聚酯 精对苯二甲酸 复合催化剂 制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聚酯获专利
20
作者 牟发章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2-122,共1页
由辽阳石化公司自主研发的可生物降解聚酯制备技术,目前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专利技术不仅能促进聚酯产品升级换代,为氽业发展寻找新的突破口,还在环保方面具有较大的推动潜力。
关键词 可降解聚酯 专利授权 国家知识产权局 生物降解聚酯 产品升级换代 制备技术 自主研发 石化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