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调二级增压柴油机旁通阀特性和调节规律的试验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博 胡志龙 +2 位作者 李华雷 邓康耀 邢卫东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2-78,共7页
对柴油机应用可调二级增压系统进行了全工况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涡轮旁通阀可以对增压压力进行调节进而影响柴油机的性能.可调二级增压系统可以增大柴油机中低转速的增压压力,改善碳烟排放;当循环供油量增加后还可以提高中低速时的外... 对柴油机应用可调二级增压系统进行了全工况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涡轮旁通阀可以对增压压力进行调节进而影响柴油机的性能.可调二级增压系统可以增大柴油机中低转速的增压压力,改善碳烟排放;当循环供油量增加后还可以提高中低速时的外特性转矩.中低转速中高负荷时,两级增压会提高进气量改善燃烧,明显地提高了燃油经济性.中高速时,进气量的提高没有明显地改善燃烧的效果,反而造成泵气损失增大,基于经济性考虑应开启涡轮旁通阀,与此同时为避免节流效应压气机旁通阀也应开启将高压级增压器完全旁通,旁通后由于复杂的进排气管增加了流动损失使得油耗略有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可调二级增压 涡轮旁通阀 紧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蝶阀在可调二级增压柴油机中的调节特性计算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博 钱跃华 +2 位作者 邓康耀 张哲 王振彪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22,共6页
建立了以蝶阀作为调节阀的可调二级增压柴油机的平均参数模型,包括发动机本体模型、进排气系统模型、涡轮增压器模型和调节阀模型,其中蝶阀模型以工程上常用的流量系数为基础,针对柴油机排气的可压缩性进行了修正。利用该模型对调节阀... 建立了以蝶阀作为调节阀的可调二级增压柴油机的平均参数模型,包括发动机本体模型、进排气系统模型、涡轮增压器模型和调节阀模型,其中蝶阀模型以工程上常用的流量系数为基础,针对柴油机排气的可压缩性进行了修正。利用该模型对调节阀的调节特性进行了计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蝶阀用作可调二级增压系统的调节阀在90°~60°开度区间内几乎无调节能力;在60°~0°开度区间内,能够近似地呈线性调节排气流量在阀门和高压级涡轮间的分配,同时也能实现对总增压压力的连续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可调二级增压 蝶阀 平均参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二级增压柴油机增压压力控制策略计算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博 邓康耀 +1 位作者 张哲 王振彪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22,共6页
对可调二级增压柴油机的增压压力控制策略进行了计算研究,建立了可调二级增压柴油机的瞬态平均参数模型,应用模型对可调二级增压柴油机进行了系统辨识,得到了不同工况下增压压力对调节阀开度的频率响应伯德图。针对不同工况设计了增压... 对可调二级增压柴油机的增压压力控制策略进行了计算研究,建立了可调二级增压柴油机的瞬态平均参数模型,应用模型对可调二级增压柴油机进行了系统辨识,得到了不同工况下增压压力对调节阀开度的频率响应伯德图。针对不同工况设计了增压压力的PI反馈控制模块参数,为了加快瞬态响应能力,为控制器添加了前馈模块。设计了柴油机的瞬态加载工况和稳态干扰工况。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在增压压力提高了22 kPa的基础上,稳定用时却比单级增压的原机减少了4.6 s。在稳态测量误差的干扰下,控制器使增压压力的变化幅度只有不到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可调二级增压 增压压力控制 系统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调节能力的柴油机可调二级增压系统匹配方法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博 邓康耀 +1 位作者 崔毅 邢卫东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7-162,共6页
应用等效增压器概念对柴油机可调二级增压系统进行了理论研究.建立了可调二级增压系统的等效增压器模型,得到了基于旁通流量比的等效涡轮流通面积表达式和基于旁通流量比与涡轮焓降比的等效增压器效率的表达式.等效涡轮流通面积表达式... 应用等效增压器概念对柴油机可调二级增压系统进行了理论研究.建立了可调二级增压系统的等效增压器模型,得到了基于旁通流量比的等效涡轮流通面积表达式和基于旁通流量比与涡轮焓降比的等效增压器效率的表达式.等效涡轮流通面积表达式可用来分析可调二级增压系统的调节能力,并根据期望的调节能力匹配合适的高低压级涡轮增压器组合.等效增压器效率表达式从经济性角度给出了可调二级增压系统的匹配准则:排气能量分配与效率的相适应.最后,利用算例分析了可调二级增压系统的特性并介绍等效增压器概念在匹配与优化上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可调二级增压 等效增压 涡轮流通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二级增压柴油机瞬态加载性能的试验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博 李华雷 +2 位作者 胡志龙 石磊 邓康耀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对柴油机用可调二级增压系统进行了瞬态加载试验研究,建立了可调二级增压系统的柴油机瞬态试验系统,通过全工况范围内的稳态试验进行了可调二级增压旁通阀调节规律分析研究.基于稳态的旁通阀调节规律确定了瞬态加载过程的试验方法,进行... 对柴油机用可调二级增压系统进行了瞬态加载试验研究,建立了可调二级增压系统的柴油机瞬态试验系统,通过全工况范围内的稳态试验进行了可调二级增压旁通阀调节规律分析研究.基于稳态的旁通阀调节规律确定了瞬态加载过程的试验方法,进行了3条转速线上的瞬态定转速加载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较低转速高负荷时应关闭涡轮旁通阀来改善燃烧,相应瞬态过程中在低负荷时也应关闭旁通阀来避免增压压力上升缓慢和排放性能差等问题.针对较高转速提出了一种修正调节规律,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增压系统对柴油机加载过程的响应特性,同时也改善了烟度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可调二级增压 瞬态加载 节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下柴油机可调二级增压系统的经济性调节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赵长禄 李长江 +1 位作者 韩恺 夏萌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9-376,共8页
在6V柴油机原机模型校核的基础上,按照高原匹配策略匹配了可调二级增压系统,并搭建了可调二级增压柴油机性能仿真模型。研究了不同海拔环境下(0 m和4.5 km)高压级涡轮旁通流量率对柴油机性能参数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旁通流量率对柴油机燃... 在6V柴油机原机模型校核的基础上,按照高原匹配策略匹配了可调二级增压系统,并搭建了可调二级增压柴油机性能仿真模型。研究了不同海拔环境下(0 m和4.5 km)高压级涡轮旁通流量率对柴油机性能参数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旁通流量率对柴油机燃油经济性的影响机理,以及海拔环境对柴油机二级增压系统调节规律的影响。得到了不同海拔环境下(0 m和4.5 km)高压级涡轮旁通流量率的经济性调节规律和可靠性调节规律。相较于可靠性调节规律,经济性调节规律的调节范围更加宽广,能够显著降低调节区域的燃油消耗率。4.5 km海拔环境下经济性调节规律的调节区域比0 m海拔环境下经济性调节规律的调节区域窄。在低负荷时,4.5 km海拔环境下燃油消耗率比平原时低,中高负荷时比平原时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高原 可调二级增压 经济性节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二级增压系统涡轮级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魏名山 何永玲 马朝臣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3-47,共5页
针对重型车用、带有调节阀的可调二级增压系统的涡轮级进行了热力学分析,推导了涡轮级绝热效率的计算公式,给出了高、低压涡轮流量和膨胀比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显示,当高压级涡轮进口压力和温度保持不变的时候,随着调节阀逐渐关闭,高... 针对重型车用、带有调节阀的可调二级增压系统的涡轮级进行了热力学分析,推导了涡轮级绝热效率的计算公式,给出了高、低压涡轮流量和膨胀比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显示,当高压级涡轮进口压力和温度保持不变的时候,随着调节阀逐渐关闭,高压级涡轮的流量和膨胀比均逐渐上升,低压级涡轮的流量和膨胀比均逐渐下降。涡轮级绝热效率在调节阀开度为60°时最低,在调节阀完全关闭时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可调二级增压系统 涡轮级 绝热效率 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二级增压系统调节能力的计算和试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华雷 刘博 +2 位作者 邓康耀 邢卫东 王振彪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10期301-306,共6页
针对可调二级增压系统的调节能力进行了计算和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利用可调二级增压系统可以在循环喷油量不变的条件下使增压系统总压比在调节能力的转速范围内基本维持不变;可调二级增压系统可以通过改变等效涡轮当量喷嘴面积来控制总压... 针对可调二级增压系统的调节能力进行了计算和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利用可调二级增压系统可以在循环喷油量不变的条件下使增压系统总压比在调节能力的转速范围内基本维持不变;可调二级增压系统可以通过改变等效涡轮当量喷嘴面积来控制总压比;每一个速度工况点对应一个涡轮调节阀的最佳开度来实现目标增压比,而且最佳开度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可调二级增压系统 节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不同类型调节阀的二级增压系统结构与性能对比 被引量:21
9
作者 魏名山 张志 +2 位作者 何永玲 马朝臣 邢卫东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54,共4页
对带外置式蝶阀的二级增压系统和带内置式旁通阀的二级增压系统进行了结构和性能比较。从结构上看,带内置式旁通阀的二级增压系统结构更为紧凑,但2个涡轮箱都需要重新设计。由试验结果可知,带外置式蝶阀的二级增压系统具备更大的流量调... 对带外置式蝶阀的二级增压系统和带内置式旁通阀的二级增压系统进行了结构和性能比较。从结构上看,带内置式旁通阀的二级增压系统结构更为紧凑,但2个涡轮箱都需要重新设计。由试验结果可知,带外置式蝶阀的二级增压系统具备更大的流量调节能力,可实现高压级增压器的短路,带内置式旁通阀的二级增压系统旁通废气量可达总流量的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可调二级增压系统 结构 外置式蝶阀 内置式旁通阀 流量节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柴油机二级可调增压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 被引量:12
10
作者 魏名山 尹子明 马朝臣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14,共4页
为某高速高功率密度柴油机进行了可调二级增压系统的设计计算,主要进行了增压系统参数估算,增压系统简化模型计算和增压系统全模型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可调二级增压系统可以提供很高的压比;在调节阀作用下,柴油机外特性最大扭矩点到标... 为某高速高功率密度柴油机进行了可调二级增压系统的设计计算,主要进行了增压系统参数估算,增压系统简化模型计算和增压系统全模型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可调二级增压系统可以提供很高的压比;在调节阀作用下,柴油机外特性最大扭矩点到标定点的总压比可以维持不变。对所计算柴油机,最大扭矩点处低压级和高压级压比分配为5∶5比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高功率密度柴油机 二级可调增压 压比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柴油机二级可调增压器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锐 姚金飞 +1 位作者 马乐 刘言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85-88,共4页
提出了一种高原变海拔条件下二级可调增压器控制系统,分析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以AVR ATMEGA128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设计了硬件系统,执行机构采用无刷直流智能电机(SRA);提出了变海拔条件下系统的控制策略,可以改善柴油机在不同海拔下的... 提出了一种高原变海拔条件下二级可调增压器控制系统,分析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以AVR ATMEGA128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设计了硬件系统,执行机构采用无刷直流智能电机(SRA);提出了变海拔条件下系统的控制策略,可以改善柴油机在不同海拔下的动力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二级可调增压 VGT 无刷直流智能电机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级可调增压柴油机高海拔模拟试验平台及平台验证 被引量:1
12
作者 熊春友 董素荣 +2 位作者 周广猛 刘瑞林 刘鹏宇 《内燃机与配件》 2015年第11期8-11,共4页
为了研究二级可调增压系统调节参数对某中型柴油机高海拔燃烧与性能的影响,在传统柴油机性能试验台上,设计了二级可调增压柴油机高海拔模拟试验平台。平台主要包括进、排气低气压模拟系统、增压空气温度控制系统、冷却液恒温控制系统等... 为了研究二级可调增压系统调节参数对某中型柴油机高海拔燃烧与性能的影响,在传统柴油机性能试验台上,设计了二级可调增压柴油机高海拔模拟试验平台。平台主要包括进、排气低气压模拟系统、增压空气温度控制系统、冷却液恒温控制系统等。为了验证试验平台的实用性与可靠性,进行了二级可调增压柴油机5500m模拟海拔下不同转速全负荷工况试验,结果表明二级可调增压柴油机试验过程中运行正常,发动机冷却液进口温度、低压级以及高压级进气中冷后温度等参数偏离设定值在6%以内,控制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高海拔模拟 二级可调增压系统 试验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级/二级可调增压系统对船用发动机低速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马超 李成 +3 位作者 王孝丽 刘永芳 张健健 李国祥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2023年第4期35-43,72,共10页
为提高船用高功率密度发动机低速性能,设计单级/二级可调增压系统,利用一维热力学仿真软件对分别搭载单级/二级可调增压系统、传统二级可调增压系统及单级增压系统的同一发动机性能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转速小于1 200 r/min时,... 为提高船用高功率密度发动机低速性能,设计单级/二级可调增压系统,利用一维热力学仿真软件对分别搭载单级/二级可调增压系统、传统二级可调增压系统及单级增压系统的同一发动机性能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转速小于1 200 r/min时,搭载传统二级可调增压系统的发动机性能明显提升,转速大于1 400 r/min时燃油经济性恶化;转速小于1 100 r/min时,搭载单级/二级可调增压系统的发动机,性能提升优于传统二级可调增压系统,转速大于1 200 r/min时性能与单级增压系统发动机基本持平;与传统二级可调增压系统发动机相比,单级/二级可调增压系统发动机提升低速转矩的潜力更大;发动机转速小于1 000 r/min时,与传统二级可调增压系统相比,转矩储备增加9%~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增压 单级/二级可调增压 低速转矩 燃油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级可调增压柴油机高海拔瞬态特性仿真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众杰 刘瑞林 +2 位作者 林春城 杨春浩 董素荣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93-400,共8页
为改善车用柴油机高海拔下瞬态工况涡轮迟滞、进气流量响应慢及油耗和碳烟排放增加等问题,利用GTPower建立高海拔单可变截面增压(VGT)二级可调增压柴油机仿真模型,研究了0、3.5和5.5 km海拔下等速加载和恒载加速两种瞬态工况VGT叶片的... 为改善车用柴油机高海拔下瞬态工况涡轮迟滞、进气流量响应慢及油耗和碳烟排放增加等问题,利用GTPower建立高海拔单可变截面增压(VGT)二级可调增压柴油机仿真模型,研究了0、3.5和5.5 km海拔下等速加载和恒载加速两种瞬态工况VGT叶片的调节特性,比较VGT叶片3种控制策略对柴油机瞬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等速加载工况下,VGT最优控制策略为加载初期保持VGT叶片开度不变至加载中段,之后开度线性增加至加载后稳态工况对应开度;恒载加速工况下,加速初期开始增大VGT叶片开度,至加载中段开度增加至最大转速对应开度,之后VGT开度保持不变持续至加速结束的调节策略加速性能最好.二级可调增压柴油机高海拔加载、加速性能明显优于原机,5.5 km海拔加载过程转矩平均提高了6.2%,加速过程达到最终稳定转速时间缩短了44.8%,体现了二级可调增压系统改善柴油机瞬态特性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高海拔 二级可调增压系统 瞬态性能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级可调增压共轨柴油机的高海拔燃烧特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董素荣 刘卓学 +3 位作者 熊春友 周广猛 刘泽坤 刘瑞林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0,共5页
通过高海拔模拟试验研究了VGT二级可调增压柴油机不同海拔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二级可调增压柴油机的滞燃期延长,速燃期放热率增大,但缓燃期放热率和累计放热量均减小,放热率重心向上止点偏移,缸内平均指示压力下降.与... 通过高海拔模拟试验研究了VGT二级可调增压柴油机不同海拔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二级可调增压柴油机的滞燃期延长,速燃期放热率增大,但缓燃期放热率和累计放热量均减小,放热率重心向上止点偏移,缸内平均指示压力下降.与单级涡轮增压柴油机相比,二级可调增压柴油机在高海拔的燃烧状态明显改善;海拔5,500,m时,二级可调增压柴油机平均指示压力提高9.1%,,速燃期放热率峰值降低12.9%,,缓燃期放热率峰值增加2.3%,,累计放热量增大11.1%,,滞燃期缩短11.3%,;标定功率提高11.8%,,燃油消耗率降低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轨柴油机 海拔 二级可调增压系统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二级可调增压系统高海拔标定试验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瑞林 林春城 +3 位作者 董素荣 张众杰 许翔 周广猛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3-548,共6页
通过内燃机高海拔模拟试验台进行了二级可调增压柴油机不同海拔和工况性能试验,研究了高压级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VGT)叶片开度对二级可调增压柴油机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不同海拔全工况VGT叶片最佳开度脉谱.结果表明:在不同海拔下,大负荷工... 通过内燃机高海拔模拟试验台进行了二级可调增压柴油机不同海拔和工况性能试验,研究了高压级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VGT)叶片开度对二级可调增压柴油机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不同海拔全工况VGT叶片最佳开度脉谱.结果表明:在不同海拔下,大负荷工况VGT叶片最佳开度随转速增加逐渐增大,中、小负荷工况VGT叶片最佳开度随转速增加先减小后增大;随海拔升高,相同工况下的VGT叶片最佳开度逐渐减小;与单级增压柴油机相比,海拔5.5,km二级可调增压柴油机最大转矩和标定功率分别提高了11.0%,和11.8%,,低速转矩平均提高了31.1%,,适应性系数提高了19.2%,,最低燃油消耗率和低速时燃油消耗率分别降低了4.8%,和15.3%,;不同海拔高、低压级增压器与柴油机的联合运行线均位于压气机较高效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二级可调增压系统 高海拔 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放气阀的二级增压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4
17
作者 魏名山 张志 +3 位作者 方金莉 马朝臣 施新 邢卫东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6-170,共5页
二级增压系统在重型柴油机和高性能轿车柴油机上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获得结构更为紧凑的二级增压系统,提出了将调节阀集成在高压级涡轮壳内部的二级增压系统结构方案,进行了增压系统与柴油机的匹配计算、两个涡轮壳的设计计算、调节... 二级增压系统在重型柴油机和高性能轿车柴油机上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获得结构更为紧凑的二级增压系统,提出了将调节阀集成在高压级涡轮壳内部的二级增压系统结构方案,进行了增压系统与柴油机的匹配计算、两个涡轮壳的设计计算、调节阀计算以及流动分析,并对所设计的二级增压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调节阀流通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高压级涡轮膨胀比在1.2到2的变化范围时,调节阀的流量调节范围达30%以上。紧凑型二级增压系统的联合运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可以有效工作,且运行在高效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二级增压系统 涡轮壳流道 节阀 性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柴油机二级可调增压系统非线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众杰 夏旭 +3 位作者 董素荣 周广猛 赵旭敏 刘瑞林 《军事交通学报》 2023年第2期74-81,共8页
针对高海拔条件下二级可调增压系统多参数、多目标控制的需要,利用GT-power软件进行二级可调增压柴油机变海拔的瞬态仿真试验。基于仿真数据建立柴油机BP神经网络性能预测模型,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柴油机高海拔二级可调增压系统非线... 针对高海拔条件下二级可调增压系统多参数、多目标控制的需要,利用GT-power软件进行二级可调增压柴油机变海拔的瞬态仿真试验。基于仿真数据建立柴油机BP神经网络性能预测模型,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柴油机高海拔二级可调增压系统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算法。设计柴油机双VGT二级可调增压系统NMPC控制器,利用控制协同控制柴油机高、低压级VGT叶片开度,达到跟踪增压压力和进气流量的目的,继而提高柴油机高海拔工况下的瞬态响应特性和动力性。对控制器的控制性能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海拔条件下,控制器定转速稳态工况的增压压力控制误差为0.18%,进气流量控制误差为0.015%,控制器变转速瞬态工况的增压压力控制误差为0.26%,进气流量控制误差为0.008%,控制器在不同海拔定转速和变转速工况下均表现出较高的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高海拔 二级可调增压系统 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 改进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GT的二级可调增压系统调节特性试验研究
19
作者 张众杰 刘中堂 +2 位作者 刘瑞林 林春城 董素荣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41-46,共6页
在车用柴油机增压系统设计时,为研究基于VGT二级可调增压(RTST)系统控制参数(高、低压级涡轮调节阀和VGT叶片)调节特性,建立RTST系统综合特性试验台,在低压级设置的3个开度(0、40%、100%)下,研究高压级涡轮调节阀和VGT叶片不同开度对进... 在车用柴油机增压系统设计时,为研究基于VGT二级可调增压(RTST)系统控制参数(高、低压级涡轮调节阀和VGT叶片)调节特性,建立RTST系统综合特性试验台,在低压级设置的3个开度(0、40%、100%)下,研究高压级涡轮调节阀和VGT叶片不同开度对进气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压级调节阀从全关到全开,高压级涡轮转速下降14. 0%,涡前压力下降7. 5%,低压级转速升高4. 1%,系统总压比下降5. 0%。VGT叶片开度从20%增加至100%,高压级涡前压力下降34. 9%;低压级涡前压力仅上升12. 5%,系统总压比下降14. 8%。VGT叶片对RTST系统性能调节能力是高压级调节阀的2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二级可调增压(RTST) 涡轮节阀 VGT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沌粒子群优化极限学习机的柴油机二级可调增压系统建模
20
作者 丁豪坚 刘瑞林 +2 位作者 张众杰 杨春浩 王刚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20年第12期30-35,共6页
针对柴油机二级可调增压系统机理建模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沌粒子群优化极限学习机(CPSO-ELM)的柴油机二级可调增压系统性能预测方法。采用混沌粒子群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权值和阈值,解决网络参数随机生成造成的预测精度低的问题。... 针对柴油机二级可调增压系统机理建模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沌粒子群优化极限学习机(CPSO-ELM)的柴油机二级可调增压系统性能预测方法。采用混沌粒子群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权值和阈值,解决网络参数随机生成造成的预测精度低的问题。以某型六缸二级可调增压柴油机不同海拔性能试验数据建模,利用CPSO-ELM方法训练得到柴油机二级增压系统预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相比标准ELM,该方法的预测精度提高20%以上,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为5.62%,均方根误差为0.42,其预测精度均优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和遗传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GA-EL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二级可调增压系统 混沌粒子群 极限学习机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