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混合模型的输电可视化装置电池故障预测与运维
1
作者 彭进 姚远 +2 位作者 阳志鹏 谢欣佑 曹龙 《通讯世界》 2025年第2期118-120,共3页
基于输电线路通道可视化装置电池运行参数、环境参数、微地形与微气象区域等影响装置正常运行的历史数据,构建了不同杆塔、不同可视化电池的数据融合训练样本,运用长短期记忆网络-全卷积神经网络(LSTMˉFCNN)混合模型对可视化装置电池... 基于输电线路通道可视化装置电池运行参数、环境参数、微地形与微气象区域等影响装置正常运行的历史数据,构建了不同杆塔、不同可视化电池的数据融合训练样本,运用长短期记忆网络-全卷积神经网络(LSTMˉFCNN)混合模型对可视化装置电池健康状态进行类别监测和研判。结合历史运维策略,对可视化装置电池的不同状态,提出了不同维保策略。运用基于杰卡德距离和相关系数的改进k均值(kˉmeans)聚类算法模型优化故障维保策略,实现有效支撑输电线路通道可视化装置故障预测与有效运维,降低维保成本,提升可视化装置的稳定性,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可视化装置电池 LSTM-FCNN混合模型 K-MEANS聚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视化装置的柴油机喷雾燃烧过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金刚 潘剑锋 +2 位作者 李德桃 薛宏 张梦云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7-79,共3页
利用喷雾燃烧多功能动态可视化试验装置,获得了清晰直观的燃烧室内喷雾燃烧过程图片,分析研究了两种燃烧室对喷雾和燃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烧室内喷雾贯穿力比涡流和挤流强,喷雾以近似直线形式扩展到凹坑壁后,大部分随涡流方向扩展... 利用喷雾燃烧多功能动态可视化试验装置,获得了清晰直观的燃烧室内喷雾燃烧过程图片,分析研究了两种燃烧室对喷雾和燃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烧室内喷雾贯穿力比涡流和挤流强,喷雾以近似直线形式扩展到凹坑壁后,大部分随涡流方向扩展;火焰首先在靠缩口型燃烧室中心处出现,而圆柱型燃烧室则在靠凹坑上边缘处出现;缩口型燃烧室比圆柱型燃烧室燃烧结束得稍早,燃烧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装置 柴油机 喷雾 燃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闸触头通断状态可视化装置研制及应用
3
作者 郭森和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8年第18期172-173,共2页
通过对刀闸触头通断状态可视化装置的研制,应用刀闸触头通断状态可视化装置能协助运检人员高效安全地完成触头连接情况的判断,大大缩减工作量、将该工作中最困难,最危险的环节经标准化和简单化后,彻底解决了空间狭窄观测困难及登高观察... 通过对刀闸触头通断状态可视化装置的研制,应用刀闸触头通断状态可视化装置能协助运检人员高效安全地完成触头连接情况的判断,大大缩减工作量、将该工作中最困难,最危险的环节经标准化和简单化后,彻底解决了空间狭窄观测困难及登高观察带来的坠落风险.本文将就刀闸触头通断状态可视化装置的研制及应用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闸触头 通断 可视化装置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俯卧位通气病人头面部压力性损伤可视化预防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4
作者 尹海 张苗 +6 位作者 赵向阳 吴大玮 李志 庞雪莲 张丽丽 王艳 郭熙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84-1187,共4页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可视化预防装置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俯卧位通气病人头面部压力性损伤预防中的应用价值,为ARDS俯卧位通气病人头面部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提供有效措施。方法:选取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重症监护室的24例俯卧...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可视化预防装置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俯卧位通气病人头面部压力性损伤预防中的应用价值,为ARDS俯卧位通气病人头面部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提供有效措施。方法:选取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重症监护室的24例俯卧位通气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放置头面部压力性损伤预防装置于病人头面部,对照组放置软枕于俯卧位通气病人头面部,比较两组病人俯卧位通气前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镇痛药物使用量、镇静药物使用量、俯卧位通气操作时间、气道压力及头面部观察难度。结果:对照组头面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12.50%)高于试验组(2.27%);试验组镇痛药物使用剂量[(5.00±1.00)mL/h]少于对照组[(7.54±2.70) mL/h];镇静药物使用剂量试验组[(6.00±1.67) mL/h]低于对照组[(8.46±1.45)mL/h];试验组俯卧位通气操作时间[(5.45±0.82)min]短于对照组[(8.69±0.75) min];呼吸机气道压力[(2.33±0.28)kPa]低于对照组[(2.88±0.39)kPa];头面部观察难度[(1.09±0.30)分]低于对照组[(4.23±1.0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化压力性损伤预防装置可降低俯卧位通气病人头面部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减少镇痛、镇静药物使用剂量,缩短医务人员俯卧位通气操作时间,降低头面部皮肤观察难度,为临床操作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俯卧位通气 可视化装置 压力性损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输电线路电动巡检飞车可视化搭载装置的设计和研制
5
作者 苏晓 白万崧 +2 位作者 李浪 周炜钧 王聪 《电工技术》 2025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电力能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支撑,高压输电线路作为电力输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运行对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人工走线等高压线路巡检方式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且效率低下。针对这一问题研制了一种轻便且强... 电力能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支撑,高压输电线路作为电力输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运行对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人工走线等高压线路巡检方式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且效率低下。针对这一问题研制了一种轻便且强度高的电动巡检飞车可视化搭载装置,通过搭载的云台相机实现对导线的实时拍摄和存储,提高了巡检效率,确保了巡检人员的安全性。该装置的研制和使用将有力推动高压输电线路巡检的智能化和高效化,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输电线路 电动巡检飞车 可视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与血管重建装置和传送系统治疗栓塞后交通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比较
6
作者 陆泓宇 唐军 吴恩泽 《中外医药研究》 2025年第4期33-35,共3页
目的:比较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支架)与血管重建装置和传送系统(EP支架)辅助治疗栓塞后交通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盐城市阜宁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8月—2023年8月收治的86例后交通宽颈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 目的:比较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支架)与血管重建装置和传送系统(EP支架)辅助治疗栓塞后交通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盐城市阜宁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8月—2023年8月收治的86例后交通宽颈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0例)。两组均实施血管内弹簧栓塞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EP支架,观察组采用LVIS支架。比较两组术后栓塞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神经功能。结果:术后即刻,两组栓塞程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栓塞程度高于对照组(P=0.037)。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及术后半年,两组mR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半年,两组mRS评分低于术前(P<0.001)。结论:LVIS支架与EP支架辅助治疗后交通宽颈动脉瘤效果较好,安全性相当,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佳,其中LVIS支架远期完全栓塞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宽颈动脉瘤 血管内弹簧栓塞介入治疗 低剖面可视腔内支撑装置 血管重建装置和传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漏失裂缝内封堵层演化规律及颗粒特征行为的可视化实验研究
7
作者 蒲磊 谢凌志 +3 位作者 徐鹏 陈欢 许明标 汪帮哲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0,共10页
裂缝性漏失成为不稳定地层条件下钻井过程中面临的最困难问题之一。桥接堵漏方法是裂缝性漏失控制的最有效方式。传统裂缝实验装置对裂缝内以颗粒流所形成封堵层的机理仍不明确,制约了堵漏浆体系配方的科学构建。为了探究颗粒的特征行... 裂缝性漏失成为不稳定地层条件下钻井过程中面临的最困难问题之一。桥接堵漏方法是裂缝性漏失控制的最有效方式。传统裂缝实验装置对裂缝内以颗粒流所形成封堵层的机理仍不明确,制约了堵漏浆体系配方的科学构建。为了探究颗粒的特征行为和裂缝内封堵层的动态演化过程,建立了井筒-裂缝可视化实验装置,系统研究了颗粒粒径、浓度、泵入速度、流体黏度等关键因素下颗粒的行为特征、封堵层形成规律以及影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裂缝内封堵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中同时存在颗粒混合行为和特征行为的转换。裂缝的封堵层构建位置对颗粒粒径具有很高的敏感性,颗粒的浓度影响着裂缝的封堵时间,流体的黏度容易改变裂缝内的封堵结构以及过高的泵速会破坏原有形成的封堵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封堵 颗粒特征行为 可视实验装置 过程 堵漏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集验电和开关状态识别功能的智能可视化接地装置研究
8
作者 杨士奇 《人民公交》 2024年第16期134-136,共3页
本文基于智能识别技术、验电联锁技术等新型技术,提出了一种集验电和开关状态识别功能的智能可视化接地装置。与传统可视化接地装置相比,智能可视化接地装置不仅解决了人工监测方式存在的效率低、成本高、安全性差等问题,还进一步提高... 本文基于智能识别技术、验电联锁技术等新型技术,提出了一种集验电和开关状态识别功能的智能可视化接地装置。与传统可视化接地装置相比,智能可视化接地装置不仅解决了人工监测方式存在的效率低、成本高、安全性差等问题,还进一步提高了接地装置的可靠性,有效保障了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接地装置 智能识别技术 验电联锁技术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研究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多功能可视化实验装置 被引量:9
9
作者 刘增勇 高昌卿 +2 位作者 何邦全 孙家峰 姚春德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6-70,共5页
介绍一种多功能可视化实验装置 ,本装置包括光学发动机、进气系统、光学系统、数据采集以及控制系统。利用本套装置可以实现对包括纯柴油、柴油 /天然气双燃料、醇类燃料以及进气添加惰性气体等多种情况的发动机喷雾、着火以及燃烧特性... 介绍一种多功能可视化实验装置 ,本装置包括光学发动机、进气系统、光学系统、数据采集以及控制系统。利用本套装置可以实现对包括纯柴油、柴油 /天然气双燃料、醇类燃料以及进气添加惰性气体等多种情况的发动机喷雾、着火以及燃烧特性进行可视化研究 ,同时本装置还可实现对燃烧过程的燃烧压力进行实时记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燃烧过程 多功能可视实验装置 光学发动机 进气系统 数据采集 柴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可视化实验装置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勇强 左承基 杨绪元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05-808,共4页
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高速摄影技术的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可视化实验装置,它主要由进气系统、光学发动机系统、高速摄影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等组成。该装置为视窗上置式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对产品柴油机改动小等优点,利用本装置可实现对柴油... 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高速摄影技术的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可视化实验装置,它主要由进气系统、光学发动机系统、高速摄影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等组成。该装置为视窗上置式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对产品柴油机改动小等优点,利用本装置可实现对柴油机的着火和燃烧过程进行可视化分析,在改善柴油机燃烧过程和排放特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燃烧过程 可视实验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药热力烟化雾化机理研究的可视化测试装置 被引量:5
11
作者 侯秀梅 许林云 +2 位作者 周宏平 张露 盛平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烟雾载药防治技术具有防效高、用药省、无需用水等显著优点,广泛应用于农林病虫害的快速防治。目前国内外对该技术的研究大都停留在热力烟化后的效果层面上,而对热力烟化雾化过程及机理缺乏深入认识、相关测试装置十分匮乏。因此,笔者... 烟雾载药防治技术具有防效高、用药省、无需用水等显著优点,广泛应用于农林病虫害的快速防治。目前国内外对该技术的研究大都停留在热力烟化后的效果层面上,而对热力烟化雾化过程及机理缺乏深入认识、相关测试装置十分匮乏。因此,笔者在现有热烟雾机热力烟化技术基础上,采用高纯度耐高温石英材料,研制出用于农药热力烟化雾化机理研究的可视化测试装置,实现了对油溶剂或水基型农药热力烟化雾化中破碎、裂化、蒸发及冷凝形成雾滴的过程的可视化研究,以及对雾滴粒径、热力烟化雾化管轴向温度和压力及其出口气流速度分布的测试,从而为农药热力烟化雾化机理的探讨提供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雾技术 病虫害防治 热烟雾机 热力雾机理 可视测试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裂隙可视化渗流装置可行性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杰 黎照 +4 位作者 杨渝南 张子睿 唐洪宇 高进 申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127-4136,4144,共11页
自主研发一套能从可视化角度反映岩石单裂隙渗流特征的装置,并以模拟岩石的变形模量为主要技术指标,获得了K39透明类岩石材料的添加剂含量为:促进剂0.8%、硬化剂0.6%、消泡剂0.6%;通过二次翻模精确复刻技术得到原岩裂隙面粗糙度,为研究... 自主研发一套能从可视化角度反映岩石单裂隙渗流特征的装置,并以模拟岩石的变形模量为主要技术指标,获得了K39透明类岩石材料的添加剂含量为:促进剂0.8%、硬化剂0.6%、消泡剂0.6%;通过二次翻模精确复刻技术得到原岩裂隙面粗糙度,为研究细微观裂隙渗流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可视化装置与原岩装置模拟试验,得到两者之间的差异性系数,进而推出原岩渗流流量的修正公式,获得了渗流量、渗流面积等能反映原岩性能的相关参数。阐明了K39透明类岩石材料对渗流量的影响效应β总及其影响的内在机制;与以ELE仪器为研究平台的渗流试验进行异同性分析,得到两者渗流量之间存在差异的相对变化系数,证明可视化渗流装置研究岩石裂隙渗流是合理可行的。利用该装置开展空间多角度试验,在耦合粗糙度、渗透压、围压、空间多角度、水自重效应等多因素下,通过渗流面积数字化自识别技术为精确获取岩石渗流特征的相关参数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渗流装置 K39透明类岩石材料 二次翻模精确复刻技术 数字自识别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化实验装置在石油行业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4
13
作者 邵尚奇 丁文刚 唐婧 《化工管理》 2017年第31期75-75,共1页
本文分析了传统的实验装置在石油行业中的一些不足,无法满足研究需求,给科研及现场生产带来了很多不便利,重点阐述了可视化实验装置在石油行业中各个领域的优点及具体应用,并对可视化装置在石油行业中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可视实验装置 石油行业 应用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效果
14
作者 梁建锋 《大医生》 2023年第19期4-8,共5页
目的 研究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收治的88例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 研究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收治的88例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LVIS支架辅助下的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血管内皮相关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内皮素-1(ET-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术前,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高于术前,且观察组ET-1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NO及NO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对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好,可有效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剖面可视腔内支撑装置 弹簧圈栓塞技术 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视化冲洗液评价装置与方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韶利 周占云 +1 位作者 姚志翔 李志民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前,国内外对冲洗液冲洗效率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手段,近年来也有一些评价装置的研制与使用,但不能真实模拟现场,不能定量评价冲洗液性能。中原固井公司结合现场实际应用,设计了一种冲洗液评价装置与方法,该装置主要由储液罐、循环... 目前,国内外对冲洗液冲洗效率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手段,近年来也有一些评价装置的研制与使用,但不能真实模拟现场,不能定量评价冲洗液性能。中原固井公司结合现场实际应用,设计了一种冲洗液评价装置与方法,该装置主要由储液罐、循环泵、流量调节阀、流量计、模拟井筒、回流管、温控加热器、排液口、滚轮等组成,能够模拟现场冲洗液的配比、冲洗时间、冲洗流速等技术参数,同时,井筒采用透明玻璃管,实现冲洗效果可视化。其可以根据目视结果更加准确地确定冲洗时间,同时也便于调整并确定达到最佳冲洗效果的临界流速,是一种既能定量又很直观地评价冲洗效果的装置,能够充分满足现场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 冲洗液 冲洗效率 可视评价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闭管可视化检测方法及装置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杉 马雪萍 +3 位作者 谢春梅 邹秉杰 齐谢敏 周国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5-520,共6页
目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的传统检测方法因操作繁琐等因素,不适于现场快速检测。以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检测为例,建立了一种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的HBV核酸等温扩增检测方法并设计了配套的RPA产物可视化检测装置。方... 目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的传统检测方法因操作繁琐等因素,不适于现场快速检测。以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检测为例,建立了一种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的HBV核酸等温扩增检测方法并设计了配套的RPA产物可视化检测装置。方法首先设计了可用手机拍照采集图像并经肉眼可视化判读检测结果的RPA产物检测装置;然后根据HBV基因保守序列设计RPA引物及探针,通过监测RPA反应的实时荧光曲线来比较各引物对的扩增效率来筛选最佳引物对并优化最适的反应条件,采用人工合成的HBV靶标质粒考察可视化检测的灵敏度,并通过检测人工合成的包含丙肝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梅毒螺旋体、流感病毒、人乳头瘤病毒核酸片段的质粒来考察了方法的特异性;通过与实时荧光扩增曲线进行对比,验证了RPA产物可视化检测装置的可行性;最终对20份经实时荧光PCR检测过的血清DNA样本进行RPA可视化检测来评价方法对临床实际样本检测的适用性。结果采用RPA产物可视化检测装置实现了手机拍照肉眼观察即可判定检测结果的阴阳性信号,HBV核酸RPA扩增可视化检测方法可在39℃30 min内实现对低至1-10拷贝HBV DNA靶标的可视化检测,并且特异性良好;对20份血清DNA样本检测的结果与市售qPCR试剂盒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初步验证了方法及装置的实用性。结论基于建立的HBV-RPA扩增体系,结合配套设计的RPA产物可视化检测装置,有望开发出低成本血液HBV核酸现场快速可视化筛查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可视检测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先流影响下环式入渗仪内入渗过程可视化试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婧 雷廷武 +2 位作者 胡雅琪 闫军 陈天勤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5-160,共6页
提出了一种室内土壤入渗试验装置,可以直接观测入渗过程中水分在环内土壤中的运动过程。详细描述了该装置的构成、工作原理和试验方法与过程。该装置由可以拆分的土槽和入渗环及可以透视的有机玻璃板组成。将入渗环打击进入土槽内土壤后... 提出了一种室内土壤入渗试验装置,可以直接观测入渗过程中水分在环内土壤中的运动过程。详细描述了该装置的构成、工作原理和试验方法与过程。该装置由可以拆分的土槽和入渗环及可以透视的有机玻璃板组成。将入渗环打击进入土槽内土壤后,用钢板将环内的土壤沿径向切分成两半,移去其中一个半环及其中的土壤。用有机玻璃板封闭和固定另一半环内的土壤,用于进行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可视化试验,观察环式入渗仪内的水分运动过程。用采自北京的粉壤土进行入渗过程试验,同时根据水量平衡原理计算得到土壤入渗性能曲线。剖切面的湿润过程直观地显示了入渗环内水分的入渗过程存在优先流,不仅影响初始入渗过程,而且对整个入渗过程均产生影响。根据土壤湿润体所指示的土壤入渗特征将整个入渗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初始入渗阶段、过渡阶段和稳渗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式入渗仪 入渗过程 优先流 可视化装置 试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叠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文立利 张鑫 +6 位作者 张庆荣 吴琪 陈姝娟 邓金龙 吕盛银 邵将 王汉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目的目前关于重叠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支架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BBA)的报道较少。文中旨在对应用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与其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BBA的效果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 目的目前关于重叠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支架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BBA)的报道较少。文中旨在对应用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与其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BBA的效果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诊断为BBA并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5例患者资料。11例患者采用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患者采用非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根据Raymond分级统计术后即刻、术后1周治疗效果。随访时间2015年4月1日至2017年10月1日,分析影像学和临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即刻闭塞情况: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1级10例、3级1例;非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1级3例、2级1例。术后1周闭塞情况: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1级11例;非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1级2例、2级2例。影像学随访结果:最后1次DSA随访闭塞情况,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1级9例,2级1例;非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1级1例、2级2例、3级1例。临床随访结果: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mRS 0分9例、1分2例;非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mRS 0分3例、1分1例;15例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BBA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支架 低剖面可视腔内支撑装置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气瓶内部可视化自动检测装置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杨飞 叶伟文 +1 位作者 王恋 瞿伟健 《石油和化工设备》 CAS 2021年第1期70-72,75,共4页
为解决碳纤维缠绕式消防呼吸气瓶内部检测中因手持式内窥镜无法对缺陷进行精确定位、无法精确测量缺陷尺寸、检测结果受人员影响大、检测效率低的问题,研究开发了一套呼吸气瓶内部可视化自动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由机械臂、高精度激光测... 为解决碳纤维缠绕式消防呼吸气瓶内部检测中因手持式内窥镜无法对缺陷进行精确定位、无法精确测量缺陷尺寸、检测结果受人员影响大、检测效率低的问题,研究开发了一套呼吸气瓶内部可视化自动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由机械臂、高精度激光测距功能的视频探头、机械臂导轨、多工位的气瓶槽、可视化显示主机组成。利用机器人技术和激光测距功能,实现呼吸气瓶内部缺陷检测精确定位和尺寸的精确测量。该内部可视化自动检测装置研究与开发,极大地提高了呼吸气瓶内部缺陷检测的准确性与工作效率,为呼吸气瓶的检验检测与评价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结果表明:该内部可视化自动检测装置对于碳纤维缠绕式消防呼吸气瓶的内部检测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气瓶 内部检测 可视自动检测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化接地装置接地状态自动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钱春龙 黎兴源 陈大春 《电气化铁道》 2020年第4期82-85,共4页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可视化接地装置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Canny算子进行边缘检测并使用Hough变换定位刀闸位置的方法,从而为变电所综合监控系统、车辆段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等提供一种判断接地刀闸位置的辅助手段,并利用构建卷积神经网络(CNN)...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可视化接地装置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Canny算子进行边缘检测并使用Hough变换定位刀闸位置的方法,从而为变电所综合监控系统、车辆段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等提供一种判断接地刀闸位置的辅助手段,并利用构建卷积神经网络(CNN)进行模型训练,从而提高刀闸区域的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接地装置 图像识别 边缘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