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3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孕晚期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纤维蛋白原、胎盘生长因子与胎盘早剥关系
1
作者 庄玉玉 林莹莹 范冬梅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74-178,共5页
目的:探讨孕晚期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纤维蛋白原(FIB)、胎盘生长因子(PLGF)水平与胎盘早剥(PA)发生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4年3月本院产前检查疑似PA的孕妇200例为研究对象,以产后诊断为金标准分为PA组(150例)、... 目的:探讨孕晚期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纤维蛋白原(FIB)、胎盘生长因子(PLGF)水平与胎盘早剥(PA)发生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4年3月本院产前检查疑似PA的孕妇200例为研究对象,以产后诊断为金标准分为PA组(150例)、非PA组(50例,正常分娩)。收集入选孕妇临床资料,检测两组血PLGF、FIB、sICAM-1水平,比较不同病情分级PA孕妇PLGF、FIB、sICAM-1水平,Spearman分析PLGF、FIB、sICAM-1与PA严重程度分级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LGF、FIB、sICAM-1预测孕妇发生PA价值。结果:PA组PLGF(74.2±17.02pg/ml)、FIB(3.38±0.56g/L)低于非PA组(117.3±26.2pg/ml、4.37±0.83g/L),sICAM-1水平(967.18±242.14μg/L)高于非PA组(560.59±150.23μg/L),PA分级0级、Ⅰ级、Ⅱ~Ⅲ级孕妇PLGF、FIB、sICAM-1水平存在差异(均P<0.05)。Spearman分析显示,PLGF(r=-5.442)、FIB(r=-5.317)与PA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关系,sICAM-1(r=6.255)与PA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ROC曲线分析,PLGF(AUC=0.830,95%CI0.753~0.906)、FIB(AUC=0.760,95%CI0.672~0.849)、sICAM-1(AUC=0.940,95%CI0.908~0.973)及联合检测(AUC=0.982,95%CI0.967~0.997)预测孕妇PA发生有一定价值,且联合预测价值提高。结论:孕晚期孕妇血PLGF、FIB、sICAM-1水平存在异常,且与PA病情程度具有相关性,3指标对预测孕妇发生PA有一定临床价值,且联合检测预测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早剥 严重程度 胎盘生长因子 纤维蛋白原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相关性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通窍汤辅助治疗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血管痉挛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同型半胱氨酸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
2
作者 宋金辉 余丹华 +1 位作者 周金丽 施婵宏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0期1304-1308,共5页
目的分析活血通窍汤辅助治疗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脑血管痉挛(CVS)挛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2021年4月... 目的分析活血通窍汤辅助治疗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脑血管痉挛(CVS)挛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SAH并发CVS患者78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与治疗组(39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活血通络汤。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MMP-9、Hcy和sICAM-1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患者头痛、恶心呕吐和颈项抵抗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颈内动脉颅外段平均注速(VICA-Vm)和大脑中动脉平均注速(MCA-Vm)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m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MoC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低于对照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MMP-9、Hcy和sICAM-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MMP-9、Hcy和s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通窍汤辅助治疗SAH并发CVS患者疗效良好,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神经功能改善,可降低MMP-9、Hcy和sICAM-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治疗结果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同型半胱氨酸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A_(1c)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袁堂霞 张彦表 +2 位作者 周云 王凡涛 王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5-419,424,共6页
目的探讨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DMCP)患者牙周状况、糖代谢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为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的患者,按糖化血红蛋白A1(cGHbA1)c控制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GHbA1c&... 目的探讨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DMCP)患者牙周状况、糖代谢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为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的患者,按糖化血红蛋白A1(cGHbA1)c控制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GHbA1c<7.00%,DMCP1组,30例)和血糖控制较差组(GHbA1c≥7.00%,DMCP2组,30例);选择不伴有系统性疾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CP组,3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牙周非手术治疗,分析治疗前(基线)及治疗后1、3个月时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出血(BOP)、空腹血糖(FPG)、GHbA1c及血清sICAM-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3个月时,3组PD、SBI、PLI、BOP阳性率、血清sICAM-1水平比基线时均明显降低(P<0.05),CP组和DMCP1组CAL比基线时亦均明显降低(P<0.05),但DMCP2组CAL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3个月时,DMCP2组GHbA1c水平与基线时比较平均降低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P组和DMCP1组在整个观察期间GHbA1c水平与基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非手术治疗可降低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炎症程度及血清sICAM-1的水平,并可改善血糖控制良好者的牙周附着水平;该治疗还可以降低血糖控制较差者的GHbA1c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2型糖尿病 牙周非手术治疗 糖化血红蛋白A1C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被引量:15
4
作者 周思朗 陈永乐 +5 位作者 彭心昭 赵永星 谢培增 凌龙 陈晓文 戴凯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1-182,185,共3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45例PHC患者、30例良性肿瘤患者和35例健康查体者血清sICAM-1和肝纤维化四项(PCⅢ、Ⅳ-C、LN、HA)水平,并分...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45例PHC患者、30例良性肿瘤患者和35例健康查体者血清sICAM-1和肝纤维化四项(PCⅢ、Ⅳ-C、LN、HA)水平,并分析sICAM-1与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结果:PHC组血清sICAM-1和肝纤维化四项(PCⅢ、Ⅳ-C、LN、HA)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ICAM-1含量与PCⅢ、Ⅳ-C、LN、H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r=0.683、0.575、0.573、0.539,P<0.05)。结论:检测血清sICAM-1的水平对判定PHC患者的病情、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原发性肝癌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前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P选择素、肌钙蛋白I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邓军 孔祥清 +6 位作者 杨荣 盛燕辉 钱玲梅 周蕾 杨振文 孙伟 曹克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5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鄄1(soluble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鄄1,sICAM鄄1)、可溶性P选择素(solubleP鄄selectin,sP鄄selectin,sPs)、肌钙蛋白I(troponinI,cTnI...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鄄1(soluble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鄄1,sICAM鄄1)、可溶性P选择素(solubleP鄄selectin,sP鄄selectin,sPs)、肌钙蛋白I(troponinI,cTnI)在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4例VSD患者血清中sICAM鄄1、sPs、cTnI在介入封堵治疗术前后的浓度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sICAM鄄1、sPs显著升高,三者在术后24、48h下降,其中48h达最低水平(与术前相比),术后72h显著升高(与术前相比)。但所有cTnI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介入治疗VSD可以激活sICAM鄄1、sPs的表达,但未造成明显的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室隔缺损 介入治疗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P-选择素 肌钙蛋白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检测 被引量:11
6
作者 申文祥 党瑜华 +1 位作者 陈魁 黄琼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46-54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表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74例CHD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58例(...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表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74例CHD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58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20例(AMI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38例(UAP组))、稳定性心绞痛16例(SAP组)。另选取非冠心病患者15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上述各组外周血中sICAM-1和sVCAM-1的水平。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价病变血管的狭窄程度。结果6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CHD患者随Gensini积分的升高,sICAM-1与sVCAM-1水平有升高趋势(F分别为7.772与9.622,P均为0.000)。CHD患者sICAM-1和sVCAM-1水平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5和0.487,P均<0.01)。AMI组和UAP组的sICAM-1水平((318.0±86.4)μg/L和(334.9±122.6)μg/L)高于SAP组((264.8±86.6)μg/L)和对照组((279.8±145.8)μg/L),P均<0.05。AMI组、UAP组和SAP组sV-CAM-1水平((407.8±182.1)μg/L、(446.3±160.4)μg/L、(386.5±104.2)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7.7±23.2)μg/L),P均<0.05。结论sICAM-1和sVCAM-1水平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前者升高能反映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扈友庄 杨彬 +1 位作者 刘东彪 冯德辉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11期807-809,共3页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和C 反应蛋白 (CRP)的水平与正常人的差异 ,及其在丹参注射液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将 64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1(常规治疗组 ) 3 1例及治疗组 (丹参注...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和C 反应蛋白 (CRP)的水平与正常人的差异 ,及其在丹参注射液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将 64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1(常规治疗组 ) 3 1例及治疗组 (丹参注射液治疗组 ) 3 3例 ,对照组 1采用常规治疗即吸氧 ,镇静 ,阿司匹林 10 0mg ,qd ;美托洛尔 12 .5~ 2 5mg ,每天 2或 3次。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给予丹参注射液 3 0mL加 5 %葡萄糖注射液 2 5 0mL ,静脉滴注 ,qd。两组疗程均为 14d。通过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sICAM 1和CRP水平的变化 ,并与对照组 2 (正常对照组 ) 2 2例对比分析。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UAP患者血清sICAM 1和CRP水平较对照组 2明显升高 (均为P <0 .0 1) ,对照组 1及治疗组治疗后sICAM 1及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均为P <0 .0 1) ,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显著较对照组 1大 (P <0 .0 5 )。治疗组较对照组 1临床疗效更显著 (P <0 .0 5 ) ,但心电图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CRP、sICAM 1可能参与了冠心病 (CHD)的发病过程 ,血清sICAM 1的检测有助于临床病情分析 ,丹参注射液能显著降低UAP患者血清sICAM 1和CRP水平 ,与常规西药联合治疗冠心病疗效更好 ,从而降低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脉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效果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阮琳 焦晓民 +2 位作者 李佳 王春林 李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6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通脉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效果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二科2013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70例痰瘀... 目的探讨通脉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效果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二科2013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70例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口服,每日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药汤剂通脉化浊汤,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血压、TGF-β_1、VEGF、sICAM-1水平。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F-β_1、VEGF、s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治疗后TGF-β_1、VEGF、sICAM-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临床效果显著,其能下调TGF-β_1、VEGF、sICAM-1水平,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化浊汤 痰瘀互结型 高血压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腑通络开窍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患者髓鞘碱性蛋白、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仇珺 林生君 +2 位作者 王胜芳 严兴国 徐文武 《陕西中医》 CAS 2021年第5期586-589,共4页
目的:探讨通腑通络开窍汤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ACI)效果及对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风痰瘀阻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探讨通腑通络开窍汤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ACI)效果及对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风痰瘀阻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通腑通络开窍汤,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神经功能评分、脑血流情况及血清神经因子变化情况,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相近(P>0.05),两组治疗后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峰流速、MCA平均流速、血流灌注指数(P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CA峰流速、MCA平均流速均提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I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ICAM-1、MBP、NSE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接近(P>0.05)。结论:对风痰瘀阻型ACI患者实施通腑通络开窍汤治疗可有效减轻其病情及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脑血流及血清神经因子状况,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通腑通络开窍汤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髓鞘碱性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金属烤瓷全冠对龈沟液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袁堂霞 张彦表 吴正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7-480,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内冠金属材料的烤瓷熔附金属(PFM)全冠修复后龈沟液(GCF)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l)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测定,探讨内冠金属材料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将30颗牙分为镍铬合金组、钴铬合金组和金铂合金... 目的通过对不同内冠金属材料的烤瓷熔附金属(PFM)全冠修复后龈沟液(GCF)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l)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测定,探讨内冠金属材料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将30颗牙分为镍铬合金组、钴铬合金组和金铂合金组,每组10颗,分别进行镍铬合金、钴铬合金和金铂合金PFM全冠修复。在修复前及修复后6、12个月时对受试牙进行临床检查,检测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龈沟探诊深度(GCD),并进行龈沟内取样,检测龈沟内GCF量和sICAM-l、IL-1β水平。结果镍铬合金组修复后6、12个月时,GI、GCD和GCF各项指标与修复前及钴铬合金组、金铂合金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钴铬合金组修复后12个月时,GI、GCD和GCF指标与修复前及金铂合金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铂合金组在整个实验期间其各项指标与修复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贵金属烤瓷全冠对牙周组织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 龈沟液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重症肺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纯义 金萍 +5 位作者 杨艳霞 刘红霞 刘亚秋 许锦姬 黄卫东 王世俊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37-539,共3页
目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是人体内重要的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参与机体众多的免疫反应及炎症反应,但其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重症肺炎的关系,则未见系统的研究。该研究探讨血清sICAM-1在重症肺炎发病过程中的... 目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是人体内重要的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参与机体众多的免疫反应及炎症反应,但其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重症肺炎的关系,则未见系统的研究。该研究探讨血清sICAM-1在重症肺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重症肺炎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0例重症肺炎患儿和56例普通肺炎患儿不同病程中的血清sICAM-1水平,以及52例健康对照组小儿血清sICAM-1水平。结果重症肺炎急性期血清sICAM-1为402.36±31.24μg/L,明显高于其恢复期水平的198.56±12.63μg/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普通肺炎急性期的278.86±36.24μg/L及健康对照组180.74±21.46μg/L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重症肺炎恢复期血清sICAM-1水平与普通肺炎恢复期的193.42±23.65μg/L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症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MP)肺炎、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性肺炎急性期血清sICAM-1分别为412.15±18.36μg/L、386.25±31.62μg/L、398.41±16.83μg/L、389.76±24.88μg/L,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重症肺炎经治疗后痊愈病例及好转病例急性期血清sICAM-1分别为396.18±22.31μg/L,392.79±37.43μg/L,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sICAM-1可能参与了重症肺炎的炎症过程,其水平变化可以作为重症肺炎的诊断及病情轻重的判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重症肺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动态变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罗荣华 刘同菊 +1 位作者 李晓伟 李秀梅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30-832,共3页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极期和恢复初期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及其在HIE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以17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脐血为对照组,对36例HIE患儿极期、恢复初期血清sICAM-1水平进行观察。血清sICA...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极期和恢复初期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及其在HIE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以17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脐血为对照组,对36例HIE患儿极期、恢复初期血清sICAM-1水平进行观察。血清sICAM-1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分析、q检验。结果 HIE患儿36例极期血清sICAM-1[(216.64±85.32)μg/L]较对照组[(6.16±4.05)μg/L]显著升高(q=17.41 P<0.001);恢复初期血清sICAM-1水平[(78.44±31.68)μg/L]较极期显著下降(q=14.27 P<0.001),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q=5.98 P<0.001)。结论 HIE极期血清sIC-MA-1水平急剧升高。ICAM-1参与HIE脑损伤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脑缺氧 脑缺血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哚普利和贝尼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心肌营养素-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铁刚 张立春 +1 位作者 梁媛媛 赵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2847-2850,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心肌营养素-1(CT-1)和血浆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活性的变化及培哚普利和贝尼地平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法(BSA-ELISA)对56例高血压患者应用培哚普利和贝尼地平治疗前后及3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心肌营养素-1(CT-1)和血浆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活性的变化及培哚普利和贝尼地平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法(BSA-ELISA)对56例高血压患者应用培哚普利和贝尼地平治疗前后及30名正常健康人,测定血浆CT-1水平和血浆sICAM-1水平。结果高血压组的血浆CT-1和血浆sICAM-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血压组经培哚普利和贝尼地平治疗8周后其浓度明显下降(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浆CT-1水平和sICAM-1活性较正常人明显升高。培哚普利和贝尼地平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降低高血压患者血浆CT-1水平和sICAM-1浓度,以减少高血压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肌营养素-1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贝尼地平 培哚普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丽君 陈正跃 冯国富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009-1009,1014,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可溶性细胞问黏附分子-1(sICAM-1)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应用。方法 对39例确诊为败血症及25例排除败血症患儿测定血清PCT及sICAM-1。依血清PCT水平将其分四级:〈0.5μg/L,0.5~2.0μg/L,2.0~10.0...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可溶性细胞问黏附分子-1(sICAM-1)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应用。方法 对39例确诊为败血症及25例排除败血症患儿测定血清PCT及sICAM-1。依血清PCT水平将其分四级:〈0.5μg/L,0.5~2.0μg/L,2.0~10.0 μg/L,〉10.0μg/L。以≥0.5μg/L为阳性判别点;以sICAM-1≥300μg/L为阳性,分别观察其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结果 败血症患儿39例PCT阳性37例,灵敏度为94.87%;sICAM-1阳性34例,灵敏度为87.18%。排除败血症25例患儿血清PCT阳性4例、sICAM-1阳性5例,假阳性率分别为16%和20%,特异度分别为84%和80%。结论PCT和sICAM-1是新生儿败血症较为快速、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高的实验室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败血症 降钙素原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因致急性肺损伤患儿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叶璟 韩国强 +2 位作者 南向珍 严纯雪 潘国权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肺内外原因引起的急性肺损伤(ALI)患儿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肺内源性ALI患儿32例,肺外源性ALI患儿35例,使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动态检测ALI诊断成立后1、24、48、72h血清sICAM-1的表达。结果... 目的探讨肺内外原因引起的急性肺损伤(ALI)患儿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肺内源性ALI患儿32例,肺外源性ALI患儿35例,使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动态检测ALI诊断成立后1、24、48、72h血清sICAM-1的表达。结果两组患儿在确诊ALI后sICAM-1均较正常值明显升高(P<0.01),肺外源性ALI患儿在确诊ALI1h时sICAM-1即开始明显升高,24h达高峰,至48h开始逐渐下降,1h和24h的sICAM-1较肺内源性ALI患儿明显升高(P<0.01),而sICAM-1在肺内源性ALI患儿的整个疾病过程中变化不明显(F=1.88,P>0.05)。结论肺内、外源性ALI患儿外周血中sICAM-1浓度的变化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建强 王满侠 +1 位作者 刘利宁 秦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2-484,共3页
目的观察在不同病因所致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患者的脑脊液(CSF)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5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15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和25... 目的观察在不同病因所致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患者的脑脊液(CSF)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5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15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和25例病毒性脑膜炎(病脑)患者急性期脑脊液中sIL-2R和sICAM-1的水平并与对照组(20例头痛患者)比较,同时将重症患者和轻症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CNS感染各组脑脊液中sIL-2R、s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L-2R水平结脑组高于化脑组和病脑组,sICAM-1水平结脑组、化脑组高于病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脑脊液中sIL-2R、sICAM-1水平高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L-2R和sICAM-1参与了CNS感染的病理过程,sIL-2R和sICAM-1水平与病情轻重有关,脑脊液中sIL-2R水平有助于结脑与化脑、病脑的鉴别诊断;脑脊液中sICAM-1水平可能在病脑与结脑、化脑的鉴别诊断中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影响──附68例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贵月 唐元升 +2 位作者 耿庆信 朱兴雷 张运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22-724,共3页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阿托伐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oluble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s 1,sICAM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solublevascularcellad hesionmolecules 1,sVCAM 1)的影响 ,探讨阿托...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阿托伐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oluble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s 1,sICAM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solublevascularcellad hesionmolecules 1,sVCAM 1)的影响 ,探讨阿托伐汀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 :稳定型心绞痛 30例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6 8例 ,后者再分为两亚组 :阿托伐汀组 35例 ,非阿托伐汀组 33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入院后第 1、 3、 5、 7、 14日的sICAM 1和sVCAM 1水平 ,观察阿托伐汀对其sICAM 1和sVCAM 1水平的影响。结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血清sICAM 1和sVCAM 1水平均比稳定型心绞痛组明显增高 (P <0 0 1)。治疗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两亚组的血清sICAM 1和sVCAM 1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其中阿托伐汀组的下降更显著。结论 :阿托伐汀可以降低炎症反应 ,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患者 sICAM—1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血清 入院 程度 目的 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联合超声检测在胎盘早剥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18
作者 徐正芳 王念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8-333,共6页
目的:探索D-二聚体(D-Dimer)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联合超声(Ultrasound)检测在胎盘早剥(Placental abruption)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8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胎盘早剥组72例,高危组59例,健康组49例.所有患者均行产... 目的:探索D-二聚体(D-Dimer)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联合超声(Ultrasound)检测在胎盘早剥(Placental abruption)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8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胎盘早剥组72例,高危组59例,健康组49例.所有患者均行产前超声检查,并测定血清D-二聚体、sICAM-1的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sICAM-1联合超声诊断胎盘早剥的诊断效能.结果:胎盘早剥组胎盘增厚、胎盘边缘血肿、胎盘基底部不规则液性暗区和混合性强回声例数显著高于高危组和健康组(P<0.05);胎盘早剥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sICAM-1的水平显著高于高危组和健康组(P<0.05);D-二聚体、sICAM-1和超声平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6.1%,显著高于3者单独检测及平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70.8%、62.5%、66.7%、73.6%)(P<0.05),同时约登指数(0.639)和准确度(81.1%)最高;ROC曲线显示:D-二聚体、sICAM-1和超声平行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D-二聚体、sICAM-1和超声单独检测,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二聚体、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联合超声检测可以提高对胎盘早剥患者的诊断效能,对临床诊断胎盘早剥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超声 胎盘早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钱小青 赵乃琤 +1 位作者 曹黎明 王大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7-77,共1页
川崎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全身血管炎症为病理改变的自限性疾病,以中、小血管病变为著,特别是冠状动脉.婴幼儿发病率高.1998年1月~2001年12月我们观察了川崎病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以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 川崎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全身血管炎症为病理改变的自限性疾病,以中、小血管病变为著,特别是冠状动脉.婴幼儿发病率高.1998年1月~2001年12月我们观察了川崎病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以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本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丙种球蛋白 儿童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溶性共刺激分子B7-H3、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爱年 仲玲玲 王成云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年第5期583-586,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溶性共刺激分子B7-H3(soluble costimulatory molecule B7-H3,sB7-H3)、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南京医...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溶性共刺激分子B7-H3(soluble costimulatory molecule B7-H3,sB7-H3)、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8例,根据颈部血管超声影像结果 将其分为易损斑块组42例和非易损斑块组7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对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曲线分析血清sB7-H3、sICAM-1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性斑块的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易损斑块组男性占比及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sB7-H3、sICAM-1水平均高于非易损斑块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同型半胱氨酸、sB7-H3、sICAM-1均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性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B7-H3、sICAM-1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性斑块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21.16 ng/ml,342.50 ng/ml,灵敏度分别为83.33%和80.95%,特异度分别为67.11%和76.32%,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06和0.845,二者联合的特异度和AUC分别为96.05%和0.882。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B7-H3、sICAM-1表达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有关,临床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B7-H3、sICAM-1可以作为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性斑块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可溶性共刺激分子B7-H3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