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植入式接触镜术后眩光幻影与Zernike多项式像差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吉晗 陈开建 +2 位作者 徐洁 白继 叶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115-2119,共5页
目的观察可植入式接触镜(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术后患者眩光幻影程度,探讨其形成原因。方法利用全眼球像差仪(OPD-ScanⅢ)检测22例患者44眼ICL术后3个月暗瞳及散瞳情况下Zernike多项式各像差值,对每只眼眩光幻影严重程度分4级... 目的观察可植入式接触镜(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术后患者眩光幻影程度,探讨其形成原因。方法利用全眼球像差仪(OPD-ScanⅢ)检测22例患者44眼ICL术后3个月暗瞳及散瞳情况下Zernike多项式各像差值,对每只眼眩光幻影严重程度分4级计分,再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暗瞳时,患者瞳孔直径(5.75±0.75)mm,无眩光幻影33例(75%),轻度10例(23%),中度1例(2%),无重度眩光幻影。眩光幻影分别与二级散光(r=0.541、r=0.465,P<0.05)、球差(r=5.802,P<0.05)、散光(r=0.314、r=0.313,P<0.05)、失焦(r=0.569,P<0.05)、三叶草差(r=0.382,P<0.05)、彗差(r=0.422、r=0.310,P<0.05),以及四叶草差(r=0.303、r=0.455,P<0.05)等不同程度正相关,与其余各项指标不相关。散瞳时,患者瞳孔直径(8.21±0.15)mm,且全部有眩光幻影,其中轻度13例(28.6%),中度19例(43%),重度12例(27.4%),并且眩光幻影仅与失焦呈正相关(r=0.473,P<0.05),与其余各项指标不相关。结论眩光幻影程度与失焦像差呈正相关,主要与瞳孔散大时ICL晶体光学区外未矫正区域的屈光不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光幻影 ZERNIKE多项式 像差 可植入式接触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植入式接触镜治疗近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龙婷婷 林丁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1期86-90,共5页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可逆性屈光手术,它保留了患者自身晶状体的调节功能。相比激光和其他切削眼角膜组织的手术,它产生更小的高阶像差。尽管如此,作为眼内的一种手术,它也有一些潜在的风险,如白内障、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可逆性屈光手术,它保留了患者自身晶状体的调节功能。相比激光和其他切削眼角膜组织的手术,它产生更小的高阶像差。尽管如此,作为眼内的一种手术,它也有一些潜在的风险,如白内障、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慢性葡萄膜炎、色素分散性青光眼、瞳孔阻滞性青光眼、散光等。目前,只有两种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运用于临床,可植入式接触镜和有晶状体眼屈光镜。相比而言,临床运用更多的是可植入式接触镜。本文将会对ICL的发展历史、当前模型、选择标准以及在中、高度近视的临床应用和术后并发症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 可植入式接触镜(ICL) 近视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可植入式接触镜矫正高度近视患者18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淑萍 叶子隆 +4 位作者 刘旭姣 高岩 史彩霞 谢淑丽 高海音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4-138,共5页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可植入式接触镜(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表面麻醉下对18例(32眼)高度近视患者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ICL植入术,将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对比,术后屈光度、眼压与术前屈光度、眼压...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可植入式接触镜(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表面麻醉下对18例(32眼)高度近视患者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ICL植入术,将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对比,术后屈光度、眼压与术前屈光度、眼压进行对比。观察ICL在眼内的位置及有无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8例(32眼)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除两例(2眼)术后2h出现一过性高眼压,1例(1眼)术后10d出现眼压升高,经局部降眼压对症治疗及停用激素眼药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其余患者术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UBM显示:眼内ICL镜片与晶状体前表面有一定的间隙。随访期间,视力、屈光度、眼压稳定。无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及慢性色素膜炎等发生。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ICL植入术安全可靠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晶状体眼 后房型可植入式接触镜 高度近视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发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珣 王晓瑛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6年第2期125-129,134,共6页
随着屈光手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角膜性屈光手术的缺点使得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屈光不正的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目前主流的后房型晶状体可植入式接触镜(ICL)的广泛开展。本文主要就ICL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重点论述IC... 随着屈光手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角膜性屈光手术的缺点使得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屈光不正的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目前主流的后房型晶状体可植入式接触镜(ICL)的广泛开展。本文主要就ICL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重点论述ICL v4和ICL v4c术后的临床疗效和视觉质量的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 可植入式接触镜v4 可植入式接触镜v4c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玄之 孙康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69-2172,共4页
对有晶状体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是矫正屈光不正的有效方法,植入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目前主要有可植入式接触镜(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和有晶状体眼屈光性晶状体(phakic refractive lens,PRL)。对术后患者主观视觉质量(视力、... 对有晶状体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是矫正屈光不正的有效方法,植入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目前主要有可植入式接触镜(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和有晶状体眼屈光性晶状体(phakic refractive lens,PRL)。对术后患者主观视觉质量(视力、对比敏感度)、客观视觉质量(波前像差、点扩散函数、斯特尔比率及光学传递函数)的研究显示,主观视力的提高也伴随着客观视觉质量的改善,但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光晕及眩光症状。本文主要对ICL和PRL植入术后主观及客观视觉质量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对可影响视觉质量的术后并发症如晶状体前囊膜下混浊、青光眼及角膜内皮功能异常等需进一步远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视觉质量 可植入式接触镜 有晶状体眼屈光性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ntacam辅助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吴杰 魏静 +2 位作者 罗斌 刘涛 余晓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59-1162,共4页
背景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地矫正高度近视的手术方法。Petacam辅助观察手术后IOL在眼内的位置,为评估手术安全性提供了良好途径。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可植入式角膜接触镜(1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 背景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地矫正高度近视的手术方法。Petacam辅助观察手术后IOL在眼内的位置,为评估手术安全性提供了良好途径。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可植入式角膜接触镜(1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9月行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18例25眼的近期疗效,患眼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度为(-17.52±1.73)D,平均柱镜度为(-0.75±0.28)D,术后随访6~32个月。均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行术前术后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将小数视力换算成最小分辨角对数(10gMAR)视力,同时测定术前及术后术眼的等效球镜度和眼压,用角膜内皮计检测结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数目变化,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观察手术前后前房深度、前房角度、术后ICL拱高的变化。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2个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本组25眼均成功植入ICL,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为0.26±0.15,明显高于术前的1.47±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1,P=0.00)。术后6个月术眼的等效球镜度明显低于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明显少于术前,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等效球镜度:t=-48.60,P=0.00;角膜内皮细胞计数:t=13.07,P=0.00;角膜内皮六角细胞:t=10.79,P〈0.05);术后6个月前房角度为(25.02±4.77)°,较术前的(38.43±4.04)。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32,P=0.00);而术后6个月术眼的眼压和前房深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眼压:t=-1.57,P=0.13;前房深度:t=1.46,P=0.16)。术后6个月ICL拱高为(542.17±39.46)μm,明显低于术后1周时的(363.33±44.37)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6,P=0.00)。2例2眼术后出现轻度眩光,所有术眼观察期内均未发现晶状体混浊。结论ICL保留了生理性调节,对于高度近视眼的矫治安全、有效,但术后应检测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有晶状体眼 可植入式角膜接触镜 屈光 高度近视 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ICL V4c植入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江媛媛 燕振国 +2 位作者 丁健 郑思雨 王小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99-1304,共6页
随着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发展及可植入式接触镜(ICL)的不断改进,ICL V4c植入术目前已经成为矫正中高度近视的主流术式之一。术后拱高是评价手术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在常规ICL V4c植入手术的基础上,如何优化手术以获得更理... 随着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发展及可植入式接触镜(ICL)的不断改进,ICL V4c植入术目前已经成为矫正中高度近视的主流术式之一。术后拱高是评价手术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在常规ICL V4c植入手术的基础上,如何优化手术以获得更理想的拱高是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术前检查、术中手术设计以及术后随访为中心,总结分析优化ICL V4c植入手术的方案,为提高手术安全性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 拱高 眼前节参数 可植入式接触镜(I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曲率与散光的变化 被引量:16
8
作者 何唯 高婧 +4 位作者 姜雅琴 黄旭东 张敏 刘丽峰 马健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可植入式角膜接触镜(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术后角膜曲率及散光的变化,并进行比较,为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视觉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收集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 目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可植入式角膜接触镜(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术后角膜曲率及散光的变化,并进行比较,为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视觉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收集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34例(52眼)为A组,同期行ICL植入术的患者26例(52眼)为B组,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测角膜前后表面曲率、角膜散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角膜前表面曲率、角膜后表面曲率、角膜前表面散光、角膜后表面散光及角膜总屈光力与总散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数值变化值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前表面曲率及散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34、0.427),角膜后表面曲率、角膜后表面散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00)。B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前表面曲率及前表面散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75、0.446),角膜后表面曲率及后表面散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6)。A组与B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前表面曲率差值、角膜前表面散光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34、0.841)。A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差值、角膜后表面散光差值均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22)。A组与B组手术前后角膜总散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ICL植入术对角膜前表面曲率及前表面散光的影响较小,但是对角膜后表面曲率及后表面散光的影响较大,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较ICL植入术对角膜后表面曲率及后表面散光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曲率 角膜散光 超声乳化 可植入式角膜接触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人群不同前房深度下水平睫状沟直径与角膜直径及前房角直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徐婷 王静 陶黎明 《临床眼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33-138,共6页
目的探究高度近视眼在不同前房深度下水平睫状沟直径与角膜直径及前房角直径的相关性,从而分析能否通过外部测量方式来决定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的型号。方法收集2017年7~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检查... 目的探究高度近视眼在不同前房深度下水平睫状沟直径与角膜直径及前房角直径的相关性,从而分析能否通过外部测量方式来决定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的型号。方法收集2017年7~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检查的高度近视患者,分别测量受试眼的角膜水平直径(WTW)、前房深度(ACD)、前房角水平直径(ATA)以及睫状沟水平直径(STS)。根据ACD将所有受检眼球分成浅前房(2.8 mm≤ACD<3.2 mm)、中前房(3.2 mm≤ACD≤3.4 mm)、深前房(ACD>3.4 mm)3个组进行分析,对3组内WTW、ATA、STS之间分别进行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浅前房组,WTW与ATA及ATA与STS之间均存在显著性线性相关(P<0.01),WTW与STS之间具有的较弱相关性(P<0.05)。中前房组,WTW与ATA的相关性分析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WTW与STS及WTW与ATA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深前房组,WTW与ATA及ATA与STS之间均存在显著性线性相关(P<0.01),WTW与STS之间具有的较弱相关性(P<0.05)。结论用外部测量数据预测眼球内部解剖数据从而选择晶状体型号并不准确,将会增加因晶状体型号不适而带来的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房深度 角膜 前房角 睫状沟 高度近视 可植入式接触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贾冰冰 张岩 朱思泉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3期128-133,共6页
角膜屈光手术的局限性使得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成为更多医师和患者的选择。本文中笔者就目前应用广泛的可植入式接触镜(ICL)的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稳定性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综述。
关键词 可植入式接触镜 安全性 有效性 预测性 稳定性
原文传递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玄之 孙康 《国际眼科纵览》 2018年第3期184-188,共5页
对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屈光不正术后患者主观视觉质量(视力、埘比敏感度)及客观视觉质量(波前像差、点扩散函数、斯特尔比率及光学传递函数)的研究显示,患者主观视力的提高也伴随着客观视觉质量的改善。对可影响视... 对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屈光不正术后患者主观视觉质量(视力、埘比敏感度)及客观视觉质量(波前像差、点扩散函数、斯特尔比率及光学传递函数)的研究显示,患者主观视力的提高也伴随着客观视觉质量的改善。对可影响视觉质量的术后并发症如晶状体前囊膜下混浊、青光眼及角膜内皮功能异常等需进一步远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视觉质量 可植入式接触镜 有晶状体眼屈光性晶状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