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可培养真菌的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贾美清 黄静 +4 位作者 孟元 韩国栋 孙胜 张国刚 杨英花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5-321,共7页
为了揭示荒漠草原土壤可培养真菌的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以实现利用微生物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对退化草地提前预测和有效管理,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和18SrRNA分子鉴定技术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可培养真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空间分布及其... 为了揭示荒漠草原土壤可培养真菌的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以实现利用微生物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对退化草地提前预测和有效管理,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和18SrRNA分子鉴定技术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可培养真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空间分布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培养真菌在0~30cm土层的数量为26.65×104~90.69×104 CFU·g-1,各土层的真菌分布次序为:0~10cm>10~20cm>20~30cm。分离到的真菌分别属于14个属,其中青霉菌属是优势菌属,占0~30cm可培养真菌总数的48.76%,其次是曲霉属,占可培养真菌总数的10%。在0~10cm土层,可培养真菌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H')最高。可培养真菌的数量与含水量、速效钾和铵态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硝态氮和速效磷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可培养真菌 18S RRNA 多样性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甜酒曲中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姚淑敏 闫华文 陈璐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8-54,共7页
用可培养的方法对6种甜酒曲中的真菌进行分离筛选,共分离得到25株酵母菌和13株霉菌,利用26S r DNA序列分析对酵母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其分属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东方... 用可培养的方法对6种甜酒曲中的真菌进行分离筛选,共分离得到25株酵母菌和13株霉菌,利用26S r DNA序列分析对酵母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其分属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和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利用ITS r DNA序列分析对霉菌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3株霉菌分别为米根霉(Rhizopus oryzae)、小孢根霉(Rhizopus microsporus)、小孢根霉华变种(Rhizopus microsporus var.chinesis)、小孢根霉须状变种(Rhizopus microsporus var.rhizopodiformis)、印度毛霉(Mucor indicus)和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培养真菌 26SrDNA ITSrDNA 甜酒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可培养真菌种群结构及其对放牧强度的响应 被引量:6
3
作者 黄维 贾美清 +3 位作者 许帅 孟元 隋鑫 张国刚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51-56,共6页
为了解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中放牧活动对土壤中真菌种群结构的影响,进而优化放牧方式,在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上人工模拟不同的放牧强度,经过连续8a放牧后,对1个建群种(短花针茅)和2个优势种(冷蒿、无芒隐子草)植物的根际和非根际真菌进... 为了解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中放牧活动对土壤中真菌种群结构的影响,进而优化放牧方式,在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上人工模拟不同的放牧强度,经过连续8a放牧后,对1个建群种(短花针茅)和2个优势种(冷蒿、无芒隐子草)植物的根际和非根际真菌进行种群结构的研究.应用传统的稀释平板法与菌种分子鉴定技术相结合,对真菌进行计数和物种鉴定.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非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真菌的总量呈下降趋势,尤其是表层土壤中的真菌数量急剧下降,深层土壤(20~30cm)中的游离真菌数量则在轻度放牧组中达到最大值.短花针茅根际土壤真菌的数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而下降,冷蒿和无芒隐子草的根际土壤真菌则分别在轻度和中度放牧强度下数量最多.从非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出12种真菌,其中隶属于木霉属和被孢霉属的真菌数量最多,为优势真菌.从短花针茅、冷蒿和无芒隐子草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出7种真菌,其中隶属于青霉属、木霉属和链格孢属的真菌数量最多.总的来看,一方面放牧活动降低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真菌总量;另一方面适度放牧(轻度或中度)能够促进冷蒿和无芒隐子草根际真菌数量的增加,也有利于某些真菌,如短花针茅、冷蒿、无芒隐子草共有的根际优势真菌—青霉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强度 根际土壤 非根际土壤 可培养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源于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可培养真菌及其发酵物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泽宇 张志 +4 位作者 邱天艺 刘振伟 张哲栋 高思禹 徐利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3-463,共11页
本研究目的是分离大兴安岭多年冻土中的可培养真菌并测试它们产生的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首先利用颗粒法在冻土中得到66株可培养真菌,通过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对它们进行分子鉴定,发现它们隶属于55个分类单元,有8株真菌的ITS相似性≤97%... 本研究目的是分离大兴安岭多年冻土中的可培养真菌并测试它们产生的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首先利用颗粒法在冻土中得到66株可培养真菌,通过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对它们进行分子鉴定,发现它们隶属于55个分类单元,有8株真菌的ITS相似性≤97%。其中5株真菌属于耐冷真菌。研究结果发现6株真菌的提取物具有抗菌活性,其中外担子菌FSF028号菌株活性最强,同时具有抗真菌与抗细菌活性;柄孢壳菌FSF042号菌株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镰刀菌FSF029号菌株有较好的降解纤维素能力;此外还首次发现了Seltsamia属真菌具有抗氧化与产纤维素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可培养真菌 大兴安岭 次级代谢物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温和增氮对荒漠草原土壤可培养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贾美清 黄静 +3 位作者 孟元 韩国栋 金宝花 张国刚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97-1407,共11页
为了探讨气候变化对荒漠草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进而更有效地管理草原,在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进行远红外线辐射器模拟增温和人工施肥模拟增氮试验。经过6年的连续模拟试验后,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结合1... 为了探讨气候变化对荒漠草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进而更有效地管理草原,在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进行远红外线辐射器模拟增温和人工施肥模拟增氮试验。经过6年的连续模拟试验后,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结合18SrRNA分子鉴定技术,对试验地土壤可培养真菌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中共分离获得17个属的可培养真菌;2)模拟增氮不增温、增温增氮处理均使可培养真菌的菌落数显著增加(P<0.05),分别由不增氮不增温的菌落数6.70×105 CFU·g^(-1)升高到1.45×106和1.92×106 CFU·g^(-1),但二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3)增氮不增温、增温增氮处理的群落组成和优势属发生了改变,在增氮不增温处理中的优势菌属为镰刀菌属(Fusarium)、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和假裸囊菌属(Pseudogymnoascus);增温增氮处理的优势菌属为青霉属(Penicillium)和曲霉属(Aspergillus)、镰刀菌属、交链孢霉属和Chromocleista;4)与其它两个处理相比,增氮不增温处理显著提高了荒漠草原可培养真菌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增温增氮对群落内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均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短花针茅 18S RRNA 可培养真菌 增氮 群落组成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大洋深海沉积物样品可培养真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徐炜 李广伟 +1 位作者 黄翔玲 骆祝华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3-110,共8页
深海真菌是深海微生物的重要组成之一,在深海环境生态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人们对于深海沉积物中的真菌群落多样性关注较少.本研究对来自东太平洋、南大西洋和西南印度洋(三大洋)的15个沉积物样品进行真菌的分离培养,共获得... 深海真菌是深海微生物的重要组成之一,在深海环境生态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人们对于深海沉积物中的真菌群落多样性关注较少.本研究对来自东太平洋、南大西洋和西南印度洋(三大洋)的15个沉积物样品进行真菌的分离培养,共获得175株真菌,包括93株酵母菌和82株丝状真菌.基于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93株酵母分别属于红冬孢酵母属(Rhodosporidium)和胶红酵母属(Rhodotorula)的两个种[海洋红酵母(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和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82株丝状真菌分别属于曲霉属(Aspergillus)、枝孢属(Cladosporium)、青霉属(Penicill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镰刀菌(Fusarium)、支顶孢属(Acremonium)、茎点霉属(Phoma)、麦轴梗霉属(Tritirachium)、毛壳菌属(Chaetomium)、外瓶霉属(Exophiala)、侧齿霉属(Engyodontium)、肉片齿菌属(Sistotrema)、裂褶菌属(Schizophyllum)、腥掷抱菌属(Tilletiopsis)和Hormonema.其中曲霉属为丝状真菌中的优势属,占总菌株的47.6%.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大洋深海沉积物中存在着较为丰富的真菌资源,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不同大洋区域深海环境中真菌群落结构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深海沉积物 可培养真菌 多样性 ITS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根腐病黄连根际土壤真菌组成与根部可培养真菌组成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伍晓丽 李隆云 +2 位作者 王钰 刘飞 陈大霞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09-2518,共10页
【目的】揭示黄连根腐病与根部可培养真菌及根际土壤真菌组成的关系。【方法】用高通量测序法测定健康植株和根腐病植株根际土壤的真菌组成,并用组织分离法分离鉴定其根部真菌。【结果】病株和健株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种属没有显著性... 【目的】揭示黄连根腐病与根部可培养真菌及根际土壤真菌组成的关系。【方法】用高通量测序法测定健康植株和根腐病植株根际土壤的真菌组成,并用组织分离法分离鉴定其根部真菌。【结果】病株和健株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种属没有显著性差异。健株根和病株根中分离出的真菌组成有明显差别:病株根中优势种是Phoma herbarum;优势属是Phoma sp.、Ilyonectria sp.。健株根中优势种是DSE真菌Cadophora orchidicola;优势属是Cadophora sp.。黄连根部可培养真菌的Shannon-Wiener指数种水平上病株均比健株高,属水平上健株比病株高。【结论】土壤中真菌数量及组成对根腐病的发生没有显著影响;Ilyonectria sp.可能包含病原真菌。根部真菌属水平多样性的降低可能与根腐病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根腐病 根部可培养真菌 Illumina高通量测序 根际土壤真菌组成 DSE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近海春季沙尘天空气可培养真菌及其潜在健康风险 被引量:4
8
作者 韩晨 祁建华 +3 位作者 谢绵测 张文倩 李先国 张大海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2015年第4期18-23,共6页
利用KC-1000型大流量采样器,于2013年3月—4月在青岛近海采集了沙尘天和晴天的气溶胶样品,实验室培养分离纯化携带的真菌共35株,ITSr NDA解析归为9个属:子囊菌属(Ascomycota)、青霉属(Penicillium)、枝孢属(Cladosporium)、曲霉属(Asper... 利用KC-1000型大流量采样器,于2013年3月—4月在青岛近海采集了沙尘天和晴天的气溶胶样品,实验室培养分离纯化携带的真菌共35株,ITSr NDA解析归为9个属:子囊菌属(Ascomycota)、青霉属(Penicillium)、枝孢属(Cladosporium)、曲霉属(Aspergillus)、链格菌属(Alternarina)、毛壳属(Chaetomidium)、附球菌属(Epicoccum)、弯孢属(Curvularia)和梗霉属(Lichtheimia)。不同沙尘源导致不同频次沙尘天真菌种类差异较大,但优势菌均为曲霉属菌株。沙尘天真菌总数远超过晴天,从中共分离纯化了曲霉菌、链格孢菌、弯孢菌、枝孢菌和青霉菌等5类病原菌,对人类的健康存在潜在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可培养真菌 健康风险 青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干变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可培养真菌的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刘丽 贾美清 +5 位作者 刘成宝 李阳 黄维 孙圣 马成仓 张国刚 《宁夏农林科技》 2014年第1期37-39,共3页
采用人工模拟气候变干、变暖的条件,在内蒙古荒漠草原研究其对土壤真菌的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对试验样地采集的25份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法,进行统计得出土壤真菌数量为7.67×104~1.37×105cfu/g。利用18S rDNA方法鉴定主要优势真... 采用人工模拟气候变干、变暖的条件,在内蒙古荒漠草原研究其对土壤真菌的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对试验样地采集的25份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法,进行统计得出土壤真菌数量为7.67×104~1.37×105cfu/g。利用18S rDNA方法鉴定主要优势真菌为曲霉属、青霉属、毛霉属、木霉属。实验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变干均是不利于土壤优势真菌生存的,但可能会促使出现少量抗逆菌群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土壤 可培养真菌 分子鉴定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保护区土壤可培养真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群 刘春阳 +3 位作者 于晓丹 刘苏伟 孙勇 曲波 《辽宁林业科技》 2014年第6期7-13,共7页
文章对辽河保护区的4个市(区)总计17个样地进行取土抽样调查,对58份土样用稀释平板法分离、培养、纯化,共获得226株真菌,经鉴定分属于21属。同时,调查结果表明:辽河保护区可培养土壤真菌中木霉属(Trichoderma)、毛霉属(Mucor)、青霉属(P... 文章对辽河保护区的4个市(区)总计17个样地进行取土抽样调查,对58份土样用稀释平板法分离、培养、纯化,共获得226株真菌,经鉴定分属于21属。同时,调查结果表明:辽河保护区可培养土壤真菌中木霉属(Trichoderma)、毛霉属(Mucor)、青霉属(Penicillium)、根霉属(Rhizopus)、曲霉属(Aspergillus)和须霉属(Phycomyces)等种类,是该地区的优势类群。辽河保护区内土壤可培养真菌多样性较高,不同生境间土壤真菌多样性属于中等相似水平;表层土壤真菌多样性低于深层土壤真菌多样性。从上游至下游,土壤真菌多样性总体上是逐渐降低,说明人类对保护区的干扰和土壤环境的稳定造成破坏,影响土壤真菌的正常活动。自然恢复区土壤真菌多样性高于耕作区,表明自然植物恢复对于土壤真菌多样性提高有促进作用,植被越丰富土壤真菌多样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可培养真菌 多样性 辽河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断山脉亚高山高山栎根系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鸿博 马莉 +4 位作者 黄耀华 康定旭 伍建榕 马焕成 陈诗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8-126,共9页
[目的]了解横断山脉亚高山高山栎根系可培养真菌组成及多样性。[方法]以该地区3种高山栎根系为材料,利用根系浸泡染色方法观察根系内真菌共生状况,并对根内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其种类进行鉴定。[结果]根... [目的]了解横断山脉亚高山高山栎根系可培养真菌组成及多样性。[方法]以该地区3种高山栎根系为材料,利用根系浸泡染色方法观察根系内真菌共生状况,并对根内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其种类进行鉴定。[结果]根系染色可发现大量暗色有隔真菌和AMF丛枝结构,共鉴定出17科20属27种真菌,发现1种外生菌根真菌Ceratobasidiaceae(GSL1-7),4种暗色有隔真菌(DSE)Boeremia exigua var.exigua(GSL1-F)、Phoma herbarum(GSL20-A)、Phialophora mustea(GSL2-2,GSL2-9)、Paraboeremia putaminum(GSL4-F,GSL20-B),以及2种有促生作用的真菌Pseudogymnoascus roseus(GSL4-1-A,GSL4-2)和Trichoderma tomentosum(GSL80-D)。α多样性分析发现,3种高山栎根系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但差异不显著。4种DSE和3种植物促生真菌在根系中占比可达31.3%。[结论]该类益生真菌对高山栎在横断山脉恶劣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生长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初步为阐明横断山脉地区高山栎的生态适应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开发利用促生菌在高山栎育苗中的应用提供了活体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栎 根系内可培养真菌 物种多样性 形态与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浦海沟深海沉积物可培养真菌多样性及其反硝化能力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高阳 徐炜 +2 位作者 郭双双 刘文华 骆祝华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9-240,共12页
自雅浦海沟4个站位的12个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得到38株真菌菌株,基于形态观察和ITS序列信息对所得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发现它们分别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17株)、曲霉属(Aspergillus,7株)、篮状菌属(Talaromyces,1株)、枝孢属(Cladosporiu... 自雅浦海沟4个站位的12个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得到38株真菌菌株,基于形态观察和ITS序列信息对所得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发现它们分别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17株)、曲霉属(Aspergillus,7株)、篮状菌属(Talaromyces,1株)、枝孢属(Cladosporium,6株)、赭霉属(Ochroconis,1株)、Meyerozyma属(1株)、梅拉菌属(Meira,1株)、Cystobasidium属(2株)、Wallemia属(1株)和红酵母属(Rhodotorula,1株)等10个属.其中青霉属、曲霉属和枝孢属菌株为优势菌株,分别占分离菌株总数的44.7%、18.4%和15.8%;而Wallemia属(节担菌纲)菌株是首次从深海环境中分离到.利用PCR技术在分离的深海真菌菌株中检测nir K和P450nor两种反硝化关键酶基因,结果显示nir K基因可在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枝孢菌(Cladosporium sp.)、枝状枝孢(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和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等6种真菌菌株中检测到,而P450nor基因仅在黄曲霉菌株中检测到.同时还通过富集培养方法从上述沉积物样品中分离获得两株反硝化枝孢菌.结果表明,雅浦海沟深海沉积物环境中存在着丰富的真菌资源,它们在深海环境氮循环中起着一定作用,这将增强人们对深海环境可培养真菌多样性及其生态作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深海沉积物 可培养真菌 多样性 反硝化作用 雅浦海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动物园大熊猫粪便可培养真菌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周杰珑 刘丽 +1 位作者 王家晶 刘成会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2年第1期74-78,共5页
2011年2—5月,采集云南野生动物园3只亚成年雌性健康大熊猫的昼间新鲜粪便,经稀释、分离、纯化、保存,采用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分析,对粪便可培养微生物进行真菌学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粪样分离得到霉菌和酵母菌2类真菌;霉菌分离鉴定... 2011年2—5月,采集云南野生动物园3只亚成年雌性健康大熊猫的昼间新鲜粪便,经稀释、分离、纯化、保存,采用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分析,对粪便可培养微生物进行真菌学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粪样分离得到霉菌和酵母菌2类真菌;霉菌分离鉴定有青霉属、木霉属、曲霉属和链格孢属;酵母菌分离得到红酵母菌属和德克酵母属;酵母菌检出率为83%,优势菌为红酵母菌属,为(5.31±0.62)×105个/g;粪样中酵母菌总数在早、中、晚各时段差异不显著(χ2=0.933,P=0.627>0.05);在个体间也不存在显著差异(H=1.409,P=0.494>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亚成年 粪便 可培养真菌 春季 动物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凋落物中可培养真菌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庞丽杰 范晓旭 《林业科技》 2016年第2期48-50,共3页
在樟子松人工林中,采用剖面取样法,根据颜色、结构、分解程度等自上而下逐层采集凋落物,利用保湿培养法和稀释平板法共获得18株可培养真菌菌株,经分析,可培养真菌菌群在整个凋落物分解进程中的多样性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关键词 樟子松 凋落物 可培养真菌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莺歌海近岸陆地土壤及潮间带沉积物可培养真菌资源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珍 刘远康 +5 位作者 陈外缘 任毅 余文沛 郭春萍 黎暖姣 陈学亮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40-43,共4页
从莺歌海近岸土壤及潮间带沉积物中分离到可培养真菌,通过ITS序列比对,分析菌株的相似性.结果表明:16株分离菌株菌落形态为丝状或黏稠状;Blast比对显示,它们分别属于子囊菌门及担子菌门,其中,8株菌株(YGHWSF5,YGHWSF7,YGHLSF6,YGHLSF2,Y... 从莺歌海近岸土壤及潮间带沉积物中分离到可培养真菌,通过ITS序列比对,分析菌株的相似性.结果表明:16株分离菌株菌落形态为丝状或黏稠状;Blast比对显示,它们分别属于子囊菌门及担子菌门,其中,8株菌株(YGHWSF5,YGHWSF7,YGHLSF6,YGHLSF2,YGHLSF5,YGHLSF8,YGHLSF3,YGHLSF7)与 Penicillium及Aspergillus 相似性最高;而菌株YGHLSF1,YGHLSF4,YGHLSF9,YGHWSF1和YGHWSF2,YGHWSF8,YGHWSF10,YGHWSF11分别与 Pseudozyma、Cladosporium、Acremonium、Moesziomyces、Parengyodontium、Graphium、Talaromyces 相似性最高.系统发育学分析显示与Blast比对结果相似,16株菌株分别聚为8个分支,展现了莺歌海海岸带区域存在的可培养真菌资源多样性显著,可进一步收集资源,为进一步海洋功能菌开发提供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 近岸 潮间带 可培养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结构羊舍空气可培养真菌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
16
作者 乔婷婷 于欢 +8 位作者 段晋伟 刘家祺 白燕雨 郭耀 高晓莎 张艳冰 霍乃蕊 刘兴国 古少鹏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8年第4期106-110,共5页
为了解圈舍空气真菌菌群结构,为羊舍选择及环境控制提供依据,应用AGI-30液体空气采样器,以超纯水为采样基质,采集地面平养和高床平养2种结构羊舍的气载真菌,经马铃薯葡萄糖肉汤富集培养后提取DNA,进行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显示:2... 为了解圈舍空气真菌菌群结构,为羊舍选择及环境控制提供依据,应用AGI-30液体空气采样器,以超纯水为采样基质,采集地面平养和高床平养2种结构羊舍的气载真菌,经马铃薯葡萄糖肉汤富集培养后提取DNA,进行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显示:2种结构羊舍的气载真菌菌群结构存在差异,但有一些相同的优势菌群;高床平养羊舍的多样性指数高于地面羊舍,但优势度指数偏低;相似性聚类分析显示,相同结构羊舍同一季节气载真菌菌群结构相对稳定,不同季节之间真菌菌群结构变化较大。结果表明,羊舍内气载真菌菌群结构变化较大,且受羊舍结构和季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舍 结构 可培养气载真菌 ERIC-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蕨麻根际可培养真菌形态观察与鉴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文辛 王雅琼 包国媛 《青海科技》 2023年第4期89-98,117,共11页
为了解青藏高原特色植物蕨麻根际可培养真菌的群落特征,对蕨麻根际土壤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应用光学显微镜和场发射扫描电镜对真菌进行形态观察,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菌种鉴定。从蕨麻根际土壤中共分离获得真菌菌株56株,其中优势菌属有... 为了解青藏高原特色植物蕨麻根际可培养真菌的群落特征,对蕨麻根际土壤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应用光学显微镜和场发射扫描电镜对真菌进行形态观察,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菌种鉴定。从蕨麻根际土壤中共分离获得真菌菌株56株,其中优势菌属有青霉属(Penicillium sp.)、曲霉属(Aspergillus sp.)、枝孢属(Cladosporium sp.)。孟加拉红培养基对土壤根际真菌分离效果最佳,而察氏培养基未成功分离出真菌。蕨麻根际土壤可培养真菌的种类和数量均高于非根际,蕨麻种植后根际真菌的多样性远高于种植前。表明蕨麻的生长发育对根际真菌群落的构建具有调节作用,从而造成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的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培养真菌 青藏高原 蕨麻 根际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石柱黄连根腐病病根可培养真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伍晓丽 刘飞 +2 位作者 陈大霞 王钰 李隆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4439-4447,共9页
根腐病是制约石柱县黄连产业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明确根腐病病根中真菌组成及致病菌情况,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数据,该研究在不同季节采集石柱4个黄连主产区一至五年生的黄连根腐病病根进行真菌分离,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形态... 根腐病是制约石柱县黄连产业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明确根腐病病根中真菌组成及致病菌情况,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数据,该研究在不同季节采集石柱4个黄连主产区一至五年生的黄连根腐病病根进行真菌分离,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形态鉴定和种属统计。结果共计分离到真菌437株,分别属于5亚门,11纲,16目,22科,28属。黄连根腐病病根部位可培养真菌数量、种类随生长年限、地点、季节而变化,但未显示出明显变化规律。Ilyonectria sp.,Pythium sp.,Phoma sp,Trichoderma sp.是优势属。结合前期初步离体回接结果推断,Pythium sp.,Ilyonectria sp.,Phoma sp.,Fusarium sp.中都可能包含病原菌。Trichoderma sp.中可能筛选出根腐病菌的拮抗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根腐病 可培养真菌 多样性研究
原文传递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苔藓结皮中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 被引量:8
19
作者 韩彩霞 张丙昌 +3 位作者 张元明 邰凤姣 张弛 邵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50-1055,共6页
为了解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苔藓结皮中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运用稀释平板法和基于ITS-r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得到的基因序列与NCBI数据库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相似性比较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苔藓... 为了解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苔藓结皮中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运用稀释平板法和基于ITS-r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得到的基因序列与NCBI数据库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相似性比较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苔藓结皮中共分离得到24株菌落形态各异的真菌,分属于11属21种,绝大多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为优势菌群,茎点霉属(Phoma)、曲霉菌属(Aspergillus)、镰刀孢菌属(Fusarium)为常见属;有些种类的真菌具有耐热及特殊产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苔藓结皮 可培养真菌 多样性指数
原文传递
刺萼龙葵对入侵地土壤可培养真菌多样性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曲波 祝明炜 +3 位作者 杨红 李楠 陈旭辉 李天来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99-1104,共6页
为了研究刺萼龙葵入侵的微生物学机制,分别在2008年至2009年7月、8月在刺萼龙葵入侵严重的朝阳地区选择3个样区,即入侵区(Ⅰ)、耕作区(Ⅱ)及土著区(Ⅲ)进行选择性取土及抽样调查,对采集的75份土样经分离、纯化、鉴定的真菌分属30个属,... 为了研究刺萼龙葵入侵的微生物学机制,分别在2008年至2009年7月、8月在刺萼龙葵入侵严重的朝阳地区选择3个样区,即入侵区(Ⅰ)、耕作区(Ⅱ)及土著区(Ⅲ)进行选择性取土及抽样调查,对采集的75份土样经分离、纯化、鉴定的真菌分属30个属,通过对刺萼龙葵入侵区(Ⅰ)土壤真菌的培养,共分离鉴定出了约40种真菌,且分属21个属;其中在刺萼龙葵入侵区(Ⅰ)土壤真菌的各种类群中,以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毛霉属(Mucor)、根霉属(Rhizopus)、木霉属(Trichoderma)、镰孢菌属(Fusarium)、枝顶孢属(Acremonium)种类较多,为优势类群,其分离频率分别为18.13%、15.20%、8.77%、8.77%、7.60%、5.85%、5.26%。而附球菌属(Epicoccum)、接霉属(Zygorhynchus)、节丛孢属(Arthrobotrys)、弯孢属(Cunularia)菌株数仅为1,为该区稀有类群;通过对入侵区(Ⅰ)、耕作区(Ⅱ)及土著区(Ⅲ)土壤真菌数量比较发现,入侵区(Ⅰ)土壤真菌数量是耕作区(Ⅱ)的1.6倍,而入侵区(Ⅰ)与土著区(Ⅲ)的土壤真菌数量相差不大,比例接近1;根据Jaccard相似性指数原理,入侵区(Ⅰ)、耕作区(Ⅱ)和土著区(Ⅲ)的土壤真菌群落相似性处在中等相似的水平,其土壤真菌群落相似性差异性并不显著。结果表明刺萼龙葵入侵并没有使土壤可培养真菌多样性产生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萼龙葵 土壤可培养真菌 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