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DEMATEL-ISM-ANP结合的古建筑木构架健康状态评估
1
作者
王茹
王垚
+1 位作者
王忠杰
姚彦彤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62,共13页
在古建筑木构架健康状态评估的研究中,诸多影响因素相互依赖,互成因果,各类残损间存在耦合作用,不仅加剧了古建筑损伤的恶化,同时也对健康评估体系的系统性与准确性构成了挑战。基于此,提取古建筑木构架健康状态的核心影响因素,运用决...
在古建筑木构架健康状态评估的研究中,诸多影响因素相互依赖,互成因果,各类残损间存在耦合作用,不仅加剧了古建筑损伤的恶化,同时也对健康评估体系的系统性与准确性构成了挑战。基于此,提取古建筑木构架健康状态的核心影响因素,运用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MATEL)、解释结构模型(ISM)结合网络分析法(ANP)构建古建筑木构架健康状态评估体系。首先,通过DEMATEL-ISM计算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与耦合效应,建立古建筑木构架健康状态评估指标递阶结构模型;其次,通过ANP法计算评估指标权重,得到考虑指标相互影响作用下的综合评估结果;最后,通过BIM二次开发技术,在建筑信息模型平台中完成了古建筑木构架健康状态评估模块的开发,丰富了古建筑运维保护的数字化手段。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古建筑健康状态评估的综合性和科学性,为古建筑预防性保护决策与数字化健康档案建立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构架
健康状态评估
DEMATEL-ISM
网络分析法
BIM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建筑木构架的整体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
13
2
作者
姚侃
赵鸿铁
+1 位作者
薛建阳
隋龑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76,共4页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其独特的分层结构形式对整体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对木构架的构造形式、连接方式进行研究,总结出对称结构形式,柱列侧脚与生起做法,普柏枋、阑额与地桴的联结作用,厚重屋顶构造以及榫卯连接技...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其独特的分层结构形式对整体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对木构架的构造形式、连接方式进行研究,总结出对称结构形式,柱列侧脚与生起做法,普柏枋、阑额与地桴的联结作用,厚重屋顶构造以及榫卯连接技术是其具有较好整体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构架
构造形式
稳定性
榫卯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烈度区古建筑木构架的拉结加固方法
3
作者
袁建力
杨韵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69,共7页
榫卯节点是木构架构件连接的关键构造,也是地震中容易损伤的部位,其抗震加固是降低木构架地震损伤程度、提升整体稳定性能的重要措施。依据GB/T 50165—2020《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标准》的抗震鉴定要求,以构架的柱与梁枋拉结加...
榫卯节点是木构架构件连接的关键构造,也是地震中容易损伤的部位,其抗震加固是降低木构架地震损伤程度、提升整体稳定性能的重要措施。依据GB/T 50165—2020《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标准》的抗震鉴定要求,以构架的柱与梁枋拉结加固、构架间连接加固为研究重点,针对榫卯节点以及屋盖构件连接的薄弱构造和损伤特征,提出了高烈度设防区木构架整体拉结加固的实用方法,研制了相应的加固装置。该方法根据木构架在地震中的变形特点,确定了拉结加固的重点部位,以及加固装置的布置形式。所研制的加固装置源于传统铁件加固工艺并进行了性能改善,采用现代防锈蚀钢材制作连接件和紧固件,可延长装置的使用期限;采用降低连接件弯曲刚度的构造措施,可减少对榫卯节点半刚性转动性能的影响。为了推动抗震新技术在古建筑中的运用,介绍了一种布置在木构架额枋与柱之间的雀替式加固装置,可有效地提升高烈度区木构架的变形控制与能量耗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
构架
古建筑
榫卯节点
地震损伤
构造措施
抗震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木构架古建筑基本周期的分析方法
4
作者
袁建力
杨韵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4-181,共8页
针对现行规范近似公式存在的不足,结合单层、两层砖围护墙木构架古建筑的构造特征,构建了设有集中质量和连续分布质量的悬臂杆分析模型,以考虑屋顶、楼盖的质量和位置,以及围护墙、木构架的质量和刚度分布规律。依据结构动力学原理,采...
针对现行规范近似公式存在的不足,结合单层、两层砖围护墙木构架古建筑的构造特征,构建了设有集中质量和连续分布质量的悬臂杆分析模型,以考虑屋顶、楼盖的质量和位置,以及围护墙、木构架的质量和刚度分布规律。依据结构动力学原理,采用等效质量法将分析模型等效为单质点悬臂杆模型,推导了中部集中质量和连续分布质量的等效公式,以及基本自振周期的计算公式。所研制的分析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古建筑的大屋顶、楼盖及围护墙对结构自振周期的影响,相应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出结构的横向和纵向基本周期。结合3座典型古建筑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介绍了计算公式的运用方法,并将基本周期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表明提供的分析方法适用于围护墙在横向、纵向不同布置的木构架古建筑的基本周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
构架
古建筑
自振周期
结构动力学
力学模型
抗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古建筑木构架类型在历史演进中的关系
被引量:
13
5
作者
肖旻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4,共6页
文章对现有的理论模式进行反思, 对中国古建筑木构架的几种类型的在历史演进中的关系提出了假说: 从干栏式到地面的穿斗式是木构架自然的发展序列, 具有普遍性。官式建筑的产生和秦汉以来高等级建筑采用井干式与多层木楼阁有关, 并受到...
文章对现有的理论模式进行反思, 对中国古建筑木构架的几种类型的在历史演进中的关系提出了假说: 从干栏式到地面的穿斗式是木构架自然的发展序列, 具有普遍性。官式建筑的产生和秦汉以来高等级建筑采用井干式与多层木楼阁有关, 并受到穿斗式的影响。抬梁式是官式建筑发展的结果并反过来影响了南北方的民间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构架
历史演进
官式
建筑
多层
木
楼阁
穿斗式
原文传递
木构架古建筑的地震损伤特征与规律研究
被引量:
5
6
作者
袁建力
李胜才
宋拓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33,共12页
中国木构架古建筑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木构架古建筑地震损伤规律研究,制订相应的防震减灾规划,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举措。文中依据唐山地震、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中木构架古建筑震害资料,采用分类归纳和统计分析方法,核...
中国木构架古建筑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木构架古建筑地震损伤规律研究,制订相应的防震减灾规划,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举措。文中依据唐山地震、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中木构架古建筑震害资料,采用分类归纳和统计分析方法,核定地震烈度、震害程度等关键指标,研究其地震损伤特征与规律。研究表明,木构架古建筑的震损程度与地震烈度有直接的对应关系,且与结构的刚度分布、结合构造和维护状况密切相关,其特征表现为低烈度下的易损性、高烈度下的抗倒性和地基失效的毁坏性。文中提出了基于台基、墙体、屋顶和木构架损伤状况的木构架古建筑的震害程度评定方法,确定了木构架古建筑在不同地震烈度下的损伤规律,讨论了相应的抗震对策,并按照中国现行抗震设防标准,确定了震害程度与地震烈度的关系,为防震减灾规划提供了基本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
构架
古建筑
地震烈度
地震损伤规律
防灾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木构架古建筑屋顶与围护墙抗震构造鉴定的探讨
被引量:
3
7
作者
袁建力
李胜才
宋拓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4-109,共6页
屋顶、围护墙是木构架古建筑中容易遭受地震损坏的部位,屋顶的主要震害为屋面构件的破碎、滑落,围护墙的主要震害为墙体的歪闪、倒塌,震害程度与结构的整体性和连接构造的有效性密切相关。屋顶、围护墙的抗震构造鉴定关系到整体建筑和...
屋顶、围护墙是木构架古建筑中容易遭受地震损坏的部位,屋顶的主要震害为屋面构件的破碎、滑落,围护墙的主要震害为墙体的歪闪、倒塌,震害程度与结构的整体性和连接构造的有效性密切相关。屋顶、围护墙的抗震构造鉴定关系到整体建筑和生命财产的安全,但现行《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标准》尚未提供详细的鉴定要求。文中依据唐山地震、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中木构架古建筑震害统计资料,分析了屋顶、围护墙的震害状况;借鉴古建筑传统工艺方法,提供了加强屋顶、砖砌围护墙整体性和稳定性构造的措施;以现行《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标准》为基准,提出了完善屋顶、砖砌围护墙抗震构造鉴定的建议。文中研究成果可作为现阶段木构架古建筑抗震构造鉴定以及今后标准修订的补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
构架
古建筑
屋顶
围护墙
地震损伤
构造措施
抗震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DEMATEL-ISM-ANP结合的古建筑木构架健康状态评估
1
作者
王茹
王垚
王忠杰
姚彦彤
机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工程与抗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62,共13页
基金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4SF2-GJHX-65)
西安市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示范项目(23SFSF0013)。
文摘
在古建筑木构架健康状态评估的研究中,诸多影响因素相互依赖,互成因果,各类残损间存在耦合作用,不仅加剧了古建筑损伤的恶化,同时也对健康评估体系的系统性与准确性构成了挑战。基于此,提取古建筑木构架健康状态的核心影响因素,运用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MATEL)、解释结构模型(ISM)结合网络分析法(ANP)构建古建筑木构架健康状态评估体系。首先,通过DEMATEL-ISM计算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与耦合效应,建立古建筑木构架健康状态评估指标递阶结构模型;其次,通过ANP法计算评估指标权重,得到考虑指标相互影响作用下的综合评估结果;最后,通过BIM二次开发技术,在建筑信息模型平台中完成了古建筑木构架健康状态评估模块的开发,丰富了古建筑运维保护的数字化手段。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古建筑健康状态评估的综合性和科学性,为古建筑预防性保护决策与数字化健康档案建立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关键词
古建筑木构架
健康状态评估
DEMATEL-ISM
网络分析法
BIM二次开发
Keywords
historical building timber framework
health status assessment
DEMATEL-ISM
ANP
BIM secondary development
分类号
TU366.2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建筑木构架的整体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
13
2
作者
姚侃
赵鸿铁
薛建阳
隋龑
机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76,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878043)
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项目(05JS17)
文摘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其独特的分层结构形式对整体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对木构架的构造形式、连接方式进行研究,总结出对称结构形式,柱列侧脚与生起做法,普柏枋、阑额与地桴的联结作用,厚重屋顶构造以及榫卯连接技术是其具有较好整体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古建筑木构架
构造形式
稳定性
榫卯连接
Keywords
historical timber frame
construction form
stability
mortise-tenon joint
分类号
TU36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烈度区古建筑木构架的拉结加固方法
3
作者
袁建力
杨韵
机构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扬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出处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69,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338001)。
文摘
榫卯节点是木构架构件连接的关键构造,也是地震中容易损伤的部位,其抗震加固是降低木构架地震损伤程度、提升整体稳定性能的重要措施。依据GB/T 50165—2020《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标准》的抗震鉴定要求,以构架的柱与梁枋拉结加固、构架间连接加固为研究重点,针对榫卯节点以及屋盖构件连接的薄弱构造和损伤特征,提出了高烈度设防区木构架整体拉结加固的实用方法,研制了相应的加固装置。该方法根据木构架在地震中的变形特点,确定了拉结加固的重点部位,以及加固装置的布置形式。所研制的加固装置源于传统铁件加固工艺并进行了性能改善,采用现代防锈蚀钢材制作连接件和紧固件,可延长装置的使用期限;采用降低连接件弯曲刚度的构造措施,可减少对榫卯节点半刚性转动性能的影响。为了推动抗震新技术在古建筑中的运用,介绍了一种布置在木构架额枋与柱之间的雀替式加固装置,可有效地提升高烈度区木构架的变形控制与能量耗散性能。
关键词
木
构架
古建筑
榫卯节点
地震损伤
构造措施
抗震加固
Keywords
ancient timber frame building
mortise-tenon joint
seismic damage
constructional measure
seismic strengthening
分类号
TU36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木构架古建筑基本周期的分析方法
4
作者
袁建力
杨韵
机构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扬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出处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4-181,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338001)。
文摘
针对现行规范近似公式存在的不足,结合单层、两层砖围护墙木构架古建筑的构造特征,构建了设有集中质量和连续分布质量的悬臂杆分析模型,以考虑屋顶、楼盖的质量和位置,以及围护墙、木构架的质量和刚度分布规律。依据结构动力学原理,采用等效质量法将分析模型等效为单质点悬臂杆模型,推导了中部集中质量和连续分布质量的等效公式,以及基本自振周期的计算公式。所研制的分析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古建筑的大屋顶、楼盖及围护墙对结构自振周期的影响,相应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出结构的横向和纵向基本周期。结合3座典型古建筑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介绍了计算公式的运用方法,并将基本周期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表明提供的分析方法适用于围护墙在横向、纵向不同布置的木构架古建筑的基本周期分析。
关键词
木
构架
古建筑
自振周期
结构动力学
力学模型
抗震分析
Keywords
ancient timber frame building
natural vibration period
structural dynamics
mechanical model
seismic
分类号
TU366.2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古建筑木构架类型在历史演进中的关系
被引量:
13
5
作者
肖旻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出处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4,共6页
文摘
文章对现有的理论模式进行反思, 对中国古建筑木构架的几种类型的在历史演进中的关系提出了假说: 从干栏式到地面的穿斗式是木构架自然的发展序列, 具有普遍性。官式建筑的产生和秦汉以来高等级建筑采用井干式与多层木楼阁有关, 并受到穿斗式的影响。抬梁式是官式建筑发展的结果并反过来影响了南北方的民间建筑。
关键词
古建筑木构架
历史演进
官式
建筑
多层
木
楼阁
穿斗式
Keywords
types of wood frames,through-joint flame,well-frame,raised-beam frame
分类号
K87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木构架古建筑的地震损伤特征与规律研究
被引量:
5
6
作者
袁建力
李胜才
宋拓
机构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33,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338001)。
文摘
中国木构架古建筑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木构架古建筑地震损伤规律研究,制订相应的防震减灾规划,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举措。文中依据唐山地震、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中木构架古建筑震害资料,采用分类归纳和统计分析方法,核定地震烈度、震害程度等关键指标,研究其地震损伤特征与规律。研究表明,木构架古建筑的震损程度与地震烈度有直接的对应关系,且与结构的刚度分布、结合构造和维护状况密切相关,其特征表现为低烈度下的易损性、高烈度下的抗倒性和地基失效的毁坏性。文中提出了基于台基、墙体、屋顶和木构架损伤状况的木构架古建筑的震害程度评定方法,确定了木构架古建筑在不同地震烈度下的损伤规律,讨论了相应的抗震对策,并按照中国现行抗震设防标准,确定了震害程度与地震烈度的关系,为防震减灾规划提供了基本依据。
关键词
木
构架
古建筑
地震烈度
地震损伤规律
防灾规划
Keywords
ancient timber frame building
seismic intensity
seismic damage law
disaster planning
分类号
TU36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木构架古建筑屋顶与围护墙抗震构造鉴定的探讨
被引量:
3
7
作者
袁建力
李胜才
宋拓
机构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4-109,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338001)。
文摘
屋顶、围护墙是木构架古建筑中容易遭受地震损坏的部位,屋顶的主要震害为屋面构件的破碎、滑落,围护墙的主要震害为墙体的歪闪、倒塌,震害程度与结构的整体性和连接构造的有效性密切相关。屋顶、围护墙的抗震构造鉴定关系到整体建筑和生命财产的安全,但现行《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标准》尚未提供详细的鉴定要求。文中依据唐山地震、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中木构架古建筑震害统计资料,分析了屋顶、围护墙的震害状况;借鉴古建筑传统工艺方法,提供了加强屋顶、砖砌围护墙整体性和稳定性构造的措施;以现行《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标准》为基准,提出了完善屋顶、砖砌围护墙抗震构造鉴定的建议。文中研究成果可作为现阶段木构架古建筑抗震构造鉴定以及今后标准修订的补充参考。
关键词
木
构架
古建筑
屋顶
围护墙
地震损伤
构造措施
抗震鉴定
Keywords
ancient timber frame building
roof
enclosure wall
seismic damage
constructional measure
seismic appraisal
分类号
TU36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DEMATEL-ISM-ANP结合的古建筑木构架健康状态评估
王茹
王垚
王忠杰
姚彦彤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古建筑木构架的整体稳定性分析
姚侃
赵鸿铁
薛建阳
隋龑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高烈度区古建筑木构架的拉结加固方法
袁建力
杨韵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木构架古建筑基本周期的分析方法
袁建力
杨韵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试论古建筑木构架类型在历史演进中的关系
肖旻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13
原文传递
6
木构架古建筑的地震损伤特征与规律研究
袁建力
李胜才
宋拓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木构架古建筑屋顶与围护墙抗震构造鉴定的探讨
袁建力
李胜才
宋拓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