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农业文明进程中的古农书发展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平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3,共9页
讨论中国古代农业文明进程中古农书发展的五个阶段:新石器时代至先秦残篇断简,教民农作的古农书启蒙时代;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起自耕农,凿楹纳书的古农书初成时代;隋唐时期南北融合,静民务农的古农书平顺时代;宋元时期葄枕图史,翰墨流... 讨论中国古代农业文明进程中古农书发展的五个阶段:新石器时代至先秦残篇断简,教民农作的古农书启蒙时代;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起自耕农,凿楹纳书的古农书初成时代;隋唐时期南北融合,静民务农的古农书平顺时代;宋元时期葄枕图史,翰墨流芳的古农书精进时代;明清时期经世济民,衡石程书的古农书兴盛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农书 古代农业文明 古农书启蒙时代 古农书精进时代 古农书兴盛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农书整理与农业科技史研究新动向——中国农业历史学会2023学术年会综述
2
作者 杨柳 王思昊 赵飞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6-259,共4页
2023年11月24—26日,中国农业历史学会2023学术年会在华南农业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华南农业大学主办,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岭南农耕文明重点实验室、广州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2023年11月24—26日,中国农业历史学会2023学术年会在华南农业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华南农业大学主办,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岭南农耕文明重点实验室、广州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承办,是华南农业大学近年来举办的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农业科技史学术盛会,是对新时代我国农业科技史研究学术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重点实验室 华南农业大学 农耕文明 研究新动向 古农书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 学术年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家勉抢救性搜藏中国古农书的事迹及其贡献述略
3
作者 徐雁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文章通过追溯中国古农史研究专家梁家勉的成才历程,及其与农学史、图书馆的结缘,探析了其中国古农书情意的成因,重点回望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下叶至六十年代上叶的十年间,梁家勉为华南农学院图书馆中国古代农业文献特藏室用心搜购、悉心... 文章通过追溯中国古农史研究专家梁家勉的成才历程,及其与农学史、图书馆的结缘,探析了其中国古农书情意的成因,重点回望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下叶至六十年代上叶的十年间,梁家勉为华南农学院图书馆中国古代农业文献特藏室用心搜购、悉心典藏、尽心保护和热心利用中国农史古书的具体事迹,阐述了其抢救性搜藏和整理保护中国古农书的非凡贡献,探析了其所作所为的历史文献学内涵和意义。并据史料揭示,1946年夏,梁先生应广东省立图书馆之邀,为其广东文献室整理有关古籍和地方文献三个月。竣工后,为该室撰写有多副联语,是为馆史之佚闻,可补人文之掌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家勉 中国古农书 华南农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 中国古代农业文献特藏室 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农耕文化“走出去”:中国古农书《耕织图》在日本的跨文化传播
4
作者 朱航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19,共10页
对中国古农书《耕织图》在日本传播过程进行历史考据与分析,考察其如何借助“海上丝绸之路”流布日本,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极具日本民族特色的“四季耕作图”“养蚕机织图”等日式农耕图绘。研究发现,《耕织图》东传日本的历程是一个... 对中国古农书《耕织图》在日本传播过程进行历史考据与分析,考察其如何借助“海上丝绸之路”流布日本,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极具日本民族特色的“四季耕作图”“养蚕机织图”等日式农耕图绘。研究发现,《耕织图》东传日本的历程是一个禅宗语境与日本室町时代幕府文化交融的过程。《耕织图》原有的“劝农课业”与“鉴戒主义”的传播意图在传播过程之中被削弱,居于次要地位的艺术审美功能被放大。而通过将《耕织图》转换为日式艺术作品,连接起禅宗寺庙与幕府将军的权力控制,彰显出统治者的文化品位,实现了文化变迁。这一转变在承袭《耕织图》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象征意味之余,亦赋予日式农耕图绘在文化意象上更加浓厚的宗教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农书《耕织图》 日式农耕图绘 跨文化传播 文化变迁 传统文化“走出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古农书研究述评
5
作者 蒋文芳 李昕升 《图书情报研究》 2024年第3期101-111,共11页
[目的/意义]江苏古农书是历史时期江苏农业技术发展、农学思想演化和农耕文化变迁的重要见证与关键载体。江苏农业发展源远流长,宋代便孕育多部经典农书,明清以来江苏农业经济迅猛发展,农书创作更达新峰。江苏古农书研究成果丰硕,研究... [目的/意义]江苏古农书是历史时期江苏农业技术发展、农学思想演化和农耕文化变迁的重要见证与关键载体。江苏农业发展源远流长,宋代便孕育多部经典农书,明清以来江苏农业经济迅猛发展,农书创作更达新峰。江苏古农书研究成果丰硕,研究数量逐年攀升、时代特色日益鲜明,除对经典综合性农书《陈旉农书》诠释日频,小型农书与亡佚农书亦不断得到重视和发掘。[方法/过程]从江苏古农书概况、研究现状出发,对江苏古农书的研究脉络、研究趋势、研究规律、研究成果的优势和不足进行评述与展望。[结果/结论]江苏古农书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背后的原因涉及自然地理条件、经济人口背景和政治政策等;对古农书的研究也有着显著的不平衡性,背后的原因涉及江苏社会的各个方面;江苏古农书的类别和研究重点十分集中,学界研究仍有侧重,有待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农书 江苏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力于中国古农书搜访与农业文献专藏建设的图书馆人——以万国鼎、王毓瑚、梁家勉为例
6
作者 王雨潇 《图书情报研究》 2024年第4期38-44,62,共8页
[目的/意义]农业类院校图书馆人对我国古代农业文献的搜集、入藏与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工作经历与举措或可为图书馆学科专藏文献资源建设提供借鉴。[方法/过程]本文通过文献调查法,梳理万国鼎、王毓瑚、梁家勉在古农书搜访与农业文献... [目的/意义]农业类院校图书馆人对我国古代农业文献的搜集、入藏与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工作经历与举措或可为图书馆学科专藏文献资源建设提供借鉴。[方法/过程]本文通过文献调查法,梳理万国鼎、王毓瑚、梁家勉在古农书搜访与农业文献专藏建设方面的事迹,分析其在搜集、整理、利用古代农业文献上的工作特色。[结果/结论]万国鼎重视史料占有,聚焦专题汇编;王毓瑚开创农书分类,注重“史以致用”;梁家勉践行“求书八法”,建设古农书专藏。文章对三位图书馆人在古农书搜访与校勘整理、建立图书馆农业文献专藏、创办农史研究机构等方面的贡献进行阐述,指出其成就由农业学科基础与图书馆人身份共同促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农书 万国鼎 王毓瑚 梁家勉 馆藏资源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图书馆藏七种古农书的版本情况
7
作者 社会科学 《科学咨询》 2024年第19期124-127,共4页
古农书,是记载我国古代农业知识的著作,具有指导生产实践的功能。受到科举功令思想的影响,古农书刻印数量有限,流传范围不广,著录散乱,亡佚严重。笔者通过检索国家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搜集馆藏古籍的著录信息,对《齐民要术》《... 古农书,是记载我国古代农业知识的著作,具有指导生产实践的功能。受到科举功令思想的影响,古农书刻印数量有限,流传范围不广,著录散乱,亡佚严重。笔者通过检索国家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搜集馆藏古籍的著录信息,对《齐民要术》《农书》(陈旉)、《农桑辑要》《农书》(王祯)、《农桑撮要》《农政全书》和《授时通考》的版本情况进行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图 古农书 版本 目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农书本体的构建及其可视化 被引量:8
8
作者 何琳 杜慧平 侯汉清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5-49,共5页
构建了古农书本体,对古农书进行了全面的揭示,系统地描述了古农书的版本、内容以及相关的研究论著,并利用protégé对古农书本体进行了可视化显示。通过古农书本体可以有效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导航以及智能检索,大大提高查... 构建了古农书本体,对古农书进行了全面的揭示,系统地描述了古农书的版本、内容以及相关的研究论著,并利用protégé对古农书本体进行了可视化显示。通过古农书本体可以有效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导航以及智能检索,大大提高查阅相关资料的效率,是本体技术在农史学科的首次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农书 本体构建 PROTÉGÉ 知识表示 知识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农书疑义考释 被引量:6
9
作者 游修龄 《中国农史》 1981年第0期91-95,共5页
本文所指的古农书,是广义的,即包括农书以及有关农事记述的其他古籍。由于古今时代不同,风习变迁,古书中记述的农事情况,常常因一字一句的疑难,妨碍对全文的理解。通过不同版本和有关古籍的相互校勘,只能判断其文句的伪误异同,但有的疑... 本文所指的古农书,是广义的,即包括农书以及有关农事记述的其他古籍。由于古今时代不同,风习变迁,古书中记述的农事情况,常常因一字一句的疑难,妨碍对全文的理解。通过不同版本和有关古籍的相互校勘,只能判断其文句的伪误异同,但有的疑难,不在此而在刻写无误的字句上。笔者在阅读中,感到对这些疑难字句在校勘训诂的基础上,还须用现代农业科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剖析,才能获得正确的理解。笔者前此曾以本题发表过四则(载《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0年第1期),以下七则为该文的续篇,唯在内容上各自独立,并无连续关系。其余待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农书 农业科学 浙江农业 蝗虫 农事 害虫 黄瓜花叶病毒 齐民要术 谷子 农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农书《群芳谱》抄本略考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佐槐 高万庆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85-389,共5页
考查了《群芳谱》作者的生平,介绍了手抄本概况。通过与刻本《二如亭群芳谱》进行对比研究,认为手抄本《群芳谱》是作者稿本的誊清本之一,有较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关键词 古农书 《群芳谱》 手抄本 考证 作者生平 刻本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古农书的现代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文韬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3-102,共10页
关键词 中国 古农书 现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农书中的植物生理学知识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肇基 《植物生理学通讯》 CAS CSCD 1991年第1期56-63,共8页
我国自古就有称著于世的农业。据已发现的资料证明,在六七千年以前,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人们就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活动,种植着粟、黍、稻、小麦等作物。所以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植物生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可以追溯到遥远... 我国自古就有称著于世的农业。据已发现的资料证明,在六七千年以前,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人们就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活动,种植着粟、黍、稻、小麦等作物。所以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植物生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中国已有了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古农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古农书出版工作的回顾与思考——兼论古农书研究“边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平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5,共11页
本文高度肯定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对古农书出版工作给予的关心、支持、东南西北形成的古农书研究中心等有利古农书出版的环境,总结回顾了20世纪后五十年以及“十五”至“十三五”时期古农书出版的情况,同时分析古农书研究“边缘... 本文高度肯定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对古农书出版工作给予的关心、支持、东南西北形成的古农书研究中心等有利古农书出版的环境,总结回顾了20世纪后五十年以及“十五”至“十三五”时期古农书出版的情况,同时分析古农书研究“边缘化”的缘由及现实。明确提出希望乘《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的东风,挑战边缘化,用现代出版接续古农书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农书 出版 回顾 总结 边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现代古农书整理及价值探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卢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63-1064,1072,共3页
以古农书中的农业记载为主线,揭示了古农书分布的情况,并对古农书的价值进行分析,指出古农书不仅是研究我国文明史所必须利用的资料,同时也是促进今天的经济、文化发展所必须借鉴的宝贵文字载体。
关键词 近现代 古代农业文献 古农书 整理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古农书关于禾谷类作物株型及其生态表现的记载 被引量:4
15
作者 魏燮中 《农业考古》 1987年第1期292-299,共8页
近代禾谷类作物育种工作中,通过改变株型以提高产量潜力是一卓见成效的途径,其特出表现是矮化育种。上一世纪九十年代,西方育种学家在小麦杂种后代中曾发现过矮化现象,但当时认为是“杂种衰退”。真正的矮化育种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许... 近代禾谷类作物育种工作中,通过改变株型以提高产量潜力是一卓见成效的途径,其特出表现是矮化育种。上一世纪九十年代,西方育种学家在小麦杂种后代中曾发现过矮化现象,但当时认为是“杂种衰退”。真正的矮化育种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许多遗传矮源原产于我国。例如水稻低脚乌尖、小麦大姆指矮都被世界各国广为应用,培育出了许多矮秆和半矮秆高产品种。人们认识了改变株型可使作物得到产量进益之后,进一步改良株型以期改善群体光合态势,取得更大的增产潜力的想法便油然而生。因而人们对作物株型给以很大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类作物 古农书 齐民要术 生态表现 吕氏春秋 小麦 地方品种 记载 矮化育种 育种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见古农书——《农桑易知录》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麦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68-69,67,共3页
《农桑易知录》是清朝前期一部综合性的稀见古农书,流传至今,海内只存二部(一部藏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另一部藏重庆节图书馆),其所具有的学术价值正引起海内外专业工作者的兴趣。本文拟对此书作一简要介绍,权作引玉之砖。一、作者与写... 《农桑易知录》是清朝前期一部综合性的稀见古农书,流传至今,海内只存二部(一部藏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另一部藏重庆节图书馆),其所具有的学术价值正引起海内外专业工作者的兴趣。本文拟对此书作一简要介绍,权作引玉之砖。一、作者与写作动机郑之侨,字茂云,号东里,潮阳金浦人(今广东汕头地区潮阳县)。清雍正十二年(1735)举人,乾隆二年(1737)进士。曾任江西铅山县令,后擢升为江西饶州府同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农书 《农桑易知录》 辨种 浸种
全文增补中
古农书现代价值考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17100-17101,17104,共3页
以古代文献中的农业记载为主线,揭示了古农书分布的情况以及特色性,并对古农书的价值进行分析,指出古农书不仅是研究我国文明史所必须利用的资料,同时也是促进今天的农业经济、文化发展所必须借鉴的宝贵文字载体。
关键词 古农书 古代农业文献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农书《天工开物》前四卷已译成德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潘吉星 《农业考古》 1983年第2期324-325,共2页
我们之所以在《天工开物》前冠以“中国古农书”字样,是因为已故王毓瑚教授在《中国农学书录》中说:此书“除了第一篇【乃粒】是讲的耕种之外,其余是各种手工业,其中象【乃服】篇讲蚕桑,【粹精】篇讲米粮,【甘嗜】篇讲种蔗、制糖和养蜂... 我们之所以在《天工开物》前冠以“中国古农书”字样,是因为已故王毓瑚教授在《中国农学书录》中说:此书“除了第一篇【乃粒】是讲的耕种之外,其余是各种手工业,其中象【乃服】篇讲蚕桑,【粹精】篇讲米粮,【甘嗜】篇讲种蔗、制糖和养蜂,都属于农业范围以内。此外【彰施】篇记制造植物质颜料,【膏液】篇记榨油,【曲蘖】篇记酿酒,也都与农业有关。”(190页)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这部书,早已名著中外,并受到高度评价。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博士把这部书的作者称为“中国的狄德罗”。早在十九世纪,法国汉学家儒莲(Stanislas Julien,1797—1873)就曾系统地介绍过《天工开物》,把它称为“技术百科全书”。本世纪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工开物 中国古农书 宋应星 李约瑟 东亚科学史图 十九世纪 农业 汉学家 手工业 百科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农书在历代目录学著作中的收载及归类研究
19
作者 孙绣华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8-39,共2页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农业大国之一,历代有关农业思想及指导农业生产实践的古书多达数百种,它们被历代学者们归类入流,但分布很芜杂,多数入农家,小部分入食货志、谱牒和谱录。从历代目录学著作可看出学科交叉现象在农家类中尤其明显...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农业大国之一,历代有关农业思想及指导农业生产实践的古书多达数百种,它们被历代学者们归类入流,但分布很芜杂,多数入农家,小部分入食货志、谱牒和谱录。从历代目录学著作可看出学科交叉现象在农家类中尤其明显,从中也可探察中国古代农业文化遗产在古书中的收载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录学著作 古农书 收载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农书本体的构建及其可视化
20
作者 何琳 杜慧平 侯汉清 《中国索引》 2007年第2期4-9,共6页
本文构建了古农书本体,对古农书进行了全面的揭示,系统地描述了古农书的版本、内容以及相关的研究论著,并利用protege对古农书本体进行了可视化显示。通过古农书本体可以有效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导航以及智能检索,大大提高查阅... 本文构建了古农书本体,对古农书进行了全面的揭示,系统地描述了古农书的版本、内容以及相关的研究论著,并利用protege对古农书本体进行了可视化显示。通过古农书本体可以有效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导航以及智能检索,大大提高查阅相关资料的效率,是本体技术在农史学科的首次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农书 本体构建 PROTEGE 知识表示 知识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